裸辞是什么意思?

裸辞是什么意思?,第1张

裸辞意思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白领正在增加。裸辞也成为白领群体中的流行词之一。

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

裸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裸辞老司机现身说法,聊聊关于裸辞

90后情侣3年攒100万裸辞飞荷兰 猫猫和豆豆是一对深圳90后情侣,名校硕士毕业,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凭借这份工作,三年成功攒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今年三月,他们毅然放弃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搁置原有的买房计划,拿着为期一年的荷兰search year找工作签证飞到人生地不熟的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旅居生活。 他们计划在当地一边旅行一边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给自己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

当代社畜10个人中有8个想裸辞

#老郭有新番#小课堂开课啦!郭老师果然有点东西,“袍带书”、“沙汰”、“弃官挂印”这些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嘛?还有“裸辞”原来可以这么解释?不知道的话,还不快进来补补课

裸辞是不是意味着作死?

裸辞一年的心理变化 #裸辞 #vlog日常 #内容过于真实 #杭漂

产生背景现象解析各方观点主要建议典型案例社会评价TA说参考资料

产生背景

裸辞通常是很突然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破裂的婚姻一样,这些厌倦,疲惫和压力都会有一个长期叠加的效果,最后再有一个导火索,也许是一场病,也许是老板的一次责骂,也许是一夜的失眠,或者和同事的一次冲突,这些的突发事件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貌似突然的裸辞。

裸辞族

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第一大热词。

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2014年春节又现裸辞潮。

现象解析

国内分析

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裸辞

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因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要给广大年轻人补上“社会课”,使其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提高抗压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防止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国外观点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领导一场摆脱工作就是一切的运动,他们更青睐“裸辞”———在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辞去现有工作,以追求个人兴趣。在中国对工作的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是不可想像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较多地关心自己的情感和幸福,较少担心薪水和社会地位”。当前的一代年轻中国人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一代人很相似。“年轻人将会更多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声”。

各方观点

赞同方

裸辞”群体多为精英女性。一份针对8000多人所作的2010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报告显示,未动过跳槽念头的受访者在1成以下,而5成至6成人已经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动。在这波“挪窝”高峰里,“裸辞”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找好下一个东家,便“啪”的一声拍出辞职信,着实需要勇气。而这样的“勇敢者”中,以女性居多。

一项职场“80后”针对“年末你会‘裸辞’吗”的调查显示,有20%的受访者选择“做得不开心咱们就拜拜”;有63%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相对于“80后”潇洒辞去工作的悠然,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却对未来有点担忧。

“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做自己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反对方

裸辞也要有资本,起码短期内要不愁吃穿。另一种人可以裸辞的人是能力很强的人。

裸辞之后

裸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但一定要计划好了才这么做。比如,确认自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能力难以突破时,可以选择离职充电,经过休息、思考和学习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裸辞的感觉很好,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

综合观点

利弊参半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当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急着作出重大决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裸辞族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要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谨慎对待

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主要建议

1、工作再痛苦,也要先做好梳理

“裸辞”一身轻。但在“裸辞”之前,最好还是为之前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回顾和检讨。即使有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也是你追根索源寻找问题原因的好机会。多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总结得失,形成经验,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再出现类似问题。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成长契机。

裸辞

2、深度思考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下一次的求职计划

根据前面的思考和总结,你真的需要详细做一番职业规划了。有据可循的发展一定比毫无目标的“乱撞”来得有效率。如果感觉之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瞎猜,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恶性循环”,你最好问问职业规划师的意见,比起你自己胡思乱想,这个方法会更直接更有效。

3、珍惜调整机会,有计划有规划地享受“裸辞”

“‘裸辞’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重大决定。”专家提醒各位职场人:冲动是魔鬼,“裸辞”前请一定要先做规划,三思而后行。

杭州萧山

2018年9月2日,杭州萧山一姑娘在萧内网发帖:《9月,我要辞职了》。在帖子里,姑娘还晒出了自己的辞职信,引发众多网友关注。7条理由,说得是条条扎心:

《9月,我要辞职了》

1、没时间泡仔,看**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00前到店。

2、没时间旅游,去个韩国,订好机票,说让退票。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期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在岗留守。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没有朋友到连逛个街的人都没有。

6、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左右,见证过你的辉煌,也见证了你的衰退,无人管理,无人经营。

7、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员工现在都是混日子,我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5]

社会评价

主动的裸辞也是要有本钱的,否则除了一声叹息以外,轻则长期闲置在家,自信也会慢慢随着找不到工作而磨灭;重则衣食无着,最终连自尊也一并消失。

就业形势很严峻,跳槽并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跳槽前要冷静分析自己现状,摆正心态,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工作,年轻人不能过于浮躁,期望值不要过高。

冲动辞职对于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大部分人辞职不干的想法都是一种冲动和非理性的心理行为,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持有宽容的平常心,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否则面对看不到头的待业期时,受焦虑、自卑的情绪影响盲目求职,容易走入职业发展的死胡同。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即“裸辞”的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有能力“一辞了之”。

裸辞意思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白领正在增加。裸辞也成为白领群体中的流行词之一。

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

裸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裸辞老司机现身说法,聊聊关于裸辞

90后情侣3年攒100万裸辞飞荷兰 猫猫和豆豆是一对深圳90后情侣,名校硕士毕业,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凭借这份工作,三年成功攒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今年三月,他们毅然放弃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搁置原有的买房计划,拿着为期一年的荷兰search year找工作签证飞到人生地不熟的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旅居生活。 他们计划在当地一边旅行一边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给自己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

当代社畜10个人中有8个想裸辞

#老郭有新番#小课堂开课啦!郭老师果然有点东西,“袍带书”、“沙汰”、“弃官挂印”这些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嘛?还有“裸辞”原来可以这么解释?不知道的话,还不快进来补补课

裸辞是不是意味着作死?

裸辞一年的心理变化 #裸辞 #vlog日常 #内容过于真实 #杭漂

产生背景现象解析各方观点主要建议典型案例社会评价TA说参考资料

产生背景

裸辞通常是很突然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破裂的婚姻一样,这些厌倦,疲惫和压力都会有一个长期叠加的效果,最后再有一个导火索,也许是一场病,也许是老板的一次责骂,也许是一夜的失眠,或者和同事的一次冲突,这些的突发事件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貌似突然的裸辞。

裸辞族

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第一大热词。

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2014年春节又现裸辞潮。

现象解析

国内分析

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裸辞

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因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要给广大年轻人补上“社会课”,使其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提高抗压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防止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国外观点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领导一场摆脱工作就是一切的运动,他们更青睐“裸辞”———在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辞去现有工作,以追求个人兴趣。在中国对工作的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是不可想像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较多地关心自己的情感和幸福,较少担心薪水和社会地位”。当前的一代年轻中国人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一代人很相似。“年轻人将会更多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声”。

各方观点

赞同方

裸辞”群体多为精英女性。一份针对8000多人所作的2010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报告显示,未动过跳槽念头的受访者在1成以下,而5成至6成人已经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动。在这波“挪窝”高峰里,“裸辞”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找好下一个东家,便“啪”的一声拍出辞职信,着实需要勇气。而这样的“勇敢者”中,以女性居多。

一项职场“80后”针对“年末你会‘裸辞’吗”的调查显示,有20%的受访者选择“做得不开心咱们就拜拜”;有63%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相对于“80后”潇洒辞去工作的悠然,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却对未来有点担忧。

“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做自己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反对方

裸辞也要有资本,起码短期内要不愁吃穿。另一种人可以裸辞的人是能力很强的人。

裸辞之后

裸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但一定要计划好了才这么做。比如,确认自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能力难以突破时,可以选择离职充电,经过休息、思考和学习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裸辞的感觉很好,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

综合观点

利弊参半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当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急着作出重大决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裸辞族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要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谨慎对待

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主要建议

1、工作再痛苦,也要先做好梳理

“裸辞”一身轻。但在“裸辞”之前,最好还是为之前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回顾和检讨。即使有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也是你追根索源寻找问题原因的好机会。多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总结得失,形成经验,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再出现类似问题。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成长契机。

裸辞

2、深度思考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下一次的求职计划

根据前面的思考和总结,你真的需要详细做一番职业规划了。有据可循的发展一定比毫无目标的“乱撞”来得有效率。如果感觉之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瞎猜,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恶性循环”,你最好问问职业规划师的意见,比起你自己胡思乱想,这个方法会更直接更有效。

3、珍惜调整机会,有计划有规划地享受“裸辞”

“‘裸辞’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重大决定。”专家提醒各位职场人:冲动是魔鬼,“裸辞”前请一定要先做规划,三思而后行。

杭州萧山

2018年9月2日,杭州萧山一姑娘在萧内网发帖:《9月,我要辞职了》。在帖子里,姑娘还晒出了自己的辞职信,引发众多网友关注。7条理由,说得是条条扎心:

《9月,我要辞职了》

1、没时间泡仔,看**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00前到店。

2、没时间旅游,去个韩国,订好机票,说让退票。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期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在岗留守。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没有朋友到连逛个街的人都没有。

6、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左右,见证过你的辉煌,也见证了你的衰退,无人管理,无人经营。

7、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员工现在都是混日子,我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5]

社会评价

主动的裸辞也是要有本钱的,否则除了一声叹息以外,轻则长期闲置在家,自信也会慢慢随着找不到工作而磨灭;重则衣食无着,最终连自尊也一并消失。

就业形势很严峻,跳槽并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跳槽前要冷静分析自己现状,摆正心态,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工作,年轻人不能过于浮躁,期望值不要过高。

冲动辞职对于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大部分人辞职不干的想法都是一种冲动和非理性的心理行为,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持有宽容的平常心,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否则面对看不到头的待业期时,受焦虑、自卑的情绪影响盲目求职,容易走入职业发展的死胡同。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即“裸辞”的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有能力“一辞了之”。

裸辞意思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白领正在增加。裸辞也成为白领群体中的流行词之一。

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

裸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裸辞老司机现身说法,聊聊关于裸辞

90后情侣3年攒100万裸辞飞荷兰 猫猫和豆豆是一对深圳90后情侣,名校硕士毕业,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凭借这份工作,三年成功攒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今年三月,他们毅然放弃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搁置原有的买房计划,拿着为期一年的荷兰search year找工作签证飞到人生地不熟的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旅居生活。 他们计划在当地一边旅行一边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给自己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

当代社畜10个人中有8个想裸辞

#老郭有新番#小课堂开课啦!郭老师果然有点东西,“袍带书”、“沙汰”、“弃官挂印”这些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嘛?还有“裸辞”原来可以这么解释?不知道的话,还不快进来补补课

裸辞是不是意味着作死?

裸辞一年的心理变化 #裸辞 #vlog日常 #内容过于真实 #杭漂

产生背景现象解析各方观点主要建议典型案例社会评价TA说参考资料

产生背景

裸辞通常是很突然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破裂的婚姻一样,这些厌倦,疲惫和压力都会有一个长期叠加的效果,最后再有一个导火索,也许是一场病,也许是老板的一次责骂,也许是一夜的失眠,或者和同事的一次冲突,这些的突发事件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貌似突然的裸辞。

裸辞族

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第一大热词。

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2014年春节又现裸辞潮。

现象解析

国内分析

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裸辞

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因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要给广大年轻人补上“社会课”,使其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提高抗压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防止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国外观点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领导一场摆脱工作就是一切的运动,他们更青睐“裸辞”———在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辞去现有工作,以追求个人兴趣。在中国对工作的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是不可想像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较多地关心自己的情感和幸福,较少担心薪水和社会地位”。当前的一代年轻中国人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一代人很相似。“年轻人将会更多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声”。

各方观点

赞同方

裸辞”群体多为精英女性。一份针对8000多人所作的2010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报告显示,未动过跳槽念头的受访者在1成以下,而5成至6成人已经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动。在这波“挪窝”高峰里,“裸辞”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找好下一个东家,便“啪”的一声拍出辞职信,着实需要勇气。而这样的“勇敢者”中,以女性居多。

一项职场“80后”针对“年末你会‘裸辞’吗”的调查显示,有20%的受访者选择“做得不开心咱们就拜拜”;有63%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相对于“80后”潇洒辞去工作的悠然,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却对未来有点担忧。

“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做自己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反对方

裸辞也要有资本,起码短期内要不愁吃穿。另一种人可以裸辞的人是能力很强的人。

裸辞之后

裸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但一定要计划好了才这么做。比如,确认自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能力难以突破时,可以选择离职充电,经过休息、思考和学习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裸辞的感觉很好,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

综合观点

利弊参半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当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急着作出重大决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裸辞族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要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谨慎对待

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主要建议

1、工作再痛苦,也要先做好梳理

“裸辞”一身轻。但在“裸辞”之前,最好还是为之前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回顾和检讨。即使有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也是你追根索源寻找问题原因的好机会。多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总结得失,形成经验,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再出现类似问题。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成长契机。

裸辞

2、深度思考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下一次的求职计划

根据前面的思考和总结,你真的需要详细做一番职业规划了。有据可循的发展一定比毫无目标的“乱撞”来得有效率。如果感觉之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瞎猜,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恶性循环”,你最好问问职业规划师的意见,比起你自己胡思乱想,这个方法会更直接更有效。

3、珍惜调整机会,有计划有规划地享受“裸辞”

“‘裸辞’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重大决定。”专家提醒各位职场人:冲动是魔鬼,“裸辞”前请一定要先做规划,三思而后行。

杭州萧山

2018年9月2日,杭州萧山一姑娘在萧内网发帖:《9月,我要辞职了》。在帖子里,姑娘还晒出了自己的辞职信,引发众多网友关注。7条理由,说得是条条扎心:

《9月,我要辞职了》

1、没时间泡仔,看**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00前到店。

2、没时间旅游,去个韩国,订好机票,说让退票。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期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在岗留守。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没有朋友到连逛个街的人都没有。

6、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左右,见证过你的辉煌,也见证了你的衰退,无人管理,无人经营。

7、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员工现在都是混日子,我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5]

社会评价

主动的裸辞也是要有本钱的,否则除了一声叹息以外,轻则长期闲置在家,自信也会慢慢随着找不到工作而磨灭;重则衣食无着,最终连自尊也一并消失。

就业形势很严峻,跳槽并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跳槽前要冷静分析自己现状,摆正心态,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工作,年轻人不能过于浮躁,期望值不要过高。

冲动辞职对于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大部分人辞职不干的想法都是一种冲动和非理性的心理行为,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持有宽容的平常心,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否则面对看不到头的待业期时,受焦虑、自卑的情绪影响盲目求职,容易走入职业发展的死胡同。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即“裸辞”的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有能力“一辞了之”。

裸辞意思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选择裸辞的白领正在增加。裸辞也成为白领群体中的流行词之一。

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

裸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裸辞老司机现身说法,聊聊关于裸辞

90后情侣3年攒100万裸辞飞荷兰 猫猫和豆豆是一对深圳90后情侣,名校硕士毕业,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凭借这份工作,三年成功攒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今年三月,他们毅然放弃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搁置原有的买房计划,拿着为期一年的荷兰search year找工作签证飞到人生地不熟的阿姆斯特丹,开始了旅居生活。 他们计划在当地一边旅行一边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给自己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

当代社畜10个人中有8个想裸辞

#老郭有新番#小课堂开课啦!郭老师果然有点东西,“袍带书”、“沙汰”、“弃官挂印”这些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嘛?还有“裸辞”原来可以这么解释?不知道的话,还不快进来补补课

裸辞是不是意味着作死?

裸辞一年的心理变化 #裸辞 #vlog日常 #内容过于真实 #杭漂

产生背景现象解析各方观点主要建议典型案例社会评价TA说参考资料

产生背景

裸辞通常是很突然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破裂的婚姻一样,这些厌倦,疲惫和压力都会有一个长期叠加的效果,最后再有一个导火索,也许是一场病,也许是老板的一次责骂,也许是一夜的失眠,或者和同事的一次冲突,这些的突发事件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貌似突然的裸辞。

裸辞族

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第一大热词。

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2014年春节又现裸辞潮。

现象解析

国内分析

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裸辞

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因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要给广大年轻人补上“社会课”,使其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提高抗压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防止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国外观点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领导一场摆脱工作就是一切的运动,他们更青睐“裸辞”———在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辞去现有工作,以追求个人兴趣。在中国对工作的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是不可想像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较多地关心自己的情感和幸福,较少担心薪水和社会地位”。当前的一代年轻中国人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一代人很相似。“年轻人将会更多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声”。

各方观点

赞同方

裸辞”群体多为精英女性。一份针对8000多人所作的2010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报告显示,未动过跳槽念头的受访者在1成以下,而5成至6成人已经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动。在这波“挪窝”高峰里,“裸辞”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找好下一个东家,便“啪”的一声拍出辞职信,着实需要勇气。而这样的“勇敢者”中,以女性居多。

一项职场“80后”针对“年末你会‘裸辞’吗”的调查显示,有20%的受访者选择“做得不开心咱们就拜拜”;有63%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也会任性一回。相对于“80后”潇洒辞去工作的悠然,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却对未来有点担忧。

“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做自己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反对方

裸辞也要有资本,起码短期内要不愁吃穿。另一种人可以裸辞的人是能力很强的人。

裸辞之后

裸辞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办法,但一定要计划好了才这么做。比如,确认自我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能力难以突破时,可以选择离职充电,经过休息、思考和学习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裸辞的感觉很好,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

综合观点

利弊参半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当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急着作出重大决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裸辞族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要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谨慎对待

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主要建议

1、工作再痛苦,也要先做好梳理

“裸辞”一身轻。但在“裸辞”之前,最好还是为之前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回顾和检讨。即使有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也是你追根索源寻找问题原因的好机会。多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总结得失,形成经验,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再出现类似问题。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成长契机。

裸辞

2、深度思考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下一次的求职计划

根据前面的思考和总结,你真的需要详细做一番职业规划了。有据可循的发展一定比毫无目标的“乱撞”来得有效率。如果感觉之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千万不要瞎猜,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恶性循环”,你最好问问职业规划师的意见,比起你自己胡思乱想,这个方法会更直接更有效。

3、珍惜调整机会,有计划有规划地享受“裸辞”

“‘裸辞’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自己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重大决定。”专家提醒各位职场人:冲动是魔鬼,“裸辞”前请一定要先做规划,三思而后行。

杭州萧山

2018年9月2日,杭州萧山一姑娘在萧内网发帖:《9月,我要辞职了》。在帖子里,姑娘还晒出了自己的辞职信,引发众多网友关注。7条理由,说得是条条扎心:

《9月,我要辞职了》

1、没时间泡仔,看**还要看好时间,下午场晚上21:00前到店。

2、没时间旅游,去个韩国,订好机票,说让退票。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期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在岗留守。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没有朋友到连逛个街的人都没有。

6、没有前途,开业时营业额70多万,现在只有10左右,见证过你的辉煌,也见证了你的衰退,无人管理,无人经营。

7、不想混日子了,很多员工现在都是混日子,我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5]

社会评价

主动的裸辞也是要有本钱的,否则除了一声叹息以外,轻则长期闲置在家,自信也会慢慢随着找不到工作而磨灭;重则衣食无着,最终连自尊也一并消失。

就业形势很严峻,跳槽并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跳槽前要冷静分析自己现状,摆正心态,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工作,年轻人不能过于浮躁,期望值不要过高。

冲动辞职对于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大部分人辞职不干的想法都是一种冲动和非理性的心理行为,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持有宽容的平常心,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否则面对看不到头的待业期时,受焦虑、自卑的情绪影响盲目求职,容易走入职业发展的死胡同。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即“裸辞”的背后其实是需要有财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有能力“一辞了之”。

不靠谱。

萧内网萧山论坛是萧山本土社区网站,一个专门提供萧山本地生活、消费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网上生活家园,专注萧山百姓生活,分享时尚生活乐趣,提供全面及时的生活信息,并非专业相亲网站,相亲内容需要自辩真假。

裸辞是指没有下一份工作的情况下,主动辞职的行为。许多人对裸辞没什么信心,因为没有下一份工作,风险非常高,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裸辞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那么,你担心“裸辞”吗?你认为做好哪些准备就可以裸辞了呢?

首先,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裸辞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行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这种风险。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储备资金,或者你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支出,那么裸辞可能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在做出决定之前,你需要仔细考虑,如果不做准备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做妥善的应对措施。

那么,做好哪些准备就可以裸辞了呢?以下是一些对裸辞做好充分准备的建议:

1评估你的职业技能和市场需求

在决定裸辞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如果你的技能很普通,那么你需要了解市场上其他候选人的竞争力和职业资格。如果你没有这些资格,你可能会必须重新考虑你的职业生涯,或者要接受更多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2制定职业规划和目标

你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将对你决定是否裸辞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公司类型和雇主。如果你想找到一家特定类型的公司或者进入一个特定的领域,那么你需要在决定裸辞之前做好充分的研究。

3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如果你决定裸辞,你需要确保你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来寻找新工作。这可能意味着许多不同的事情,例如转到不同的部门,获得更多的培训和教育等。

4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和联系人

建立强大的职业网络和联系人可以帮助你获得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有一些职业组织和团体,可以向你提供有关你所在领域的信息和机会,也可以向你介绍新的职位和公司。

总之,如果你正在考虑裸辞,请确保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从市场需求、职业规划和目标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和联系人,同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可以为你决定裸辞铺平道路。请谨慎考虑你的决定,并采取必要的步骤,以降低风险并提高你的成功概率。

上广告萧内网需要钱的。萧内网是萧山本土社区网站。一个专门提供萧山本地生活、消费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网上生活家园,专注萧山百姓生活,分享时尚生活乐趣,提供全面及时的生活信息,打广告需要推广,所以需要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5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