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诡异 习俗残忍

兵器诡异 习俗残忍,第1张

兵器诡异习俗残忍

存在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古滇国,以青铜兵器作为主要的兵器。滇青铜文化研究专家张增祺先生把这些青铜兵器分为勾刺、砍劈、击打、远射和防护五大类,包括戈、矛、钺、斧、啄、剑、臂甲等。

这些兵器在古滇国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血腥与冰冷之中,兵器攻击与反击、掠夺与被掠夺的本质显现无遗。

在古老的滇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奇怪、残忍的习俗——血祭。两千多年前,滇池一带不仅生活着滇人,还生活着昆明人,他们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滇人当时势力强盛,但昆明人也是以强悍著称,滇人并不总能获得胜利。

原始民族敬重勇士的思想是朴素的,他们承认昆明人的勇敢,因此非常喜欢用昆明人的热血来祭祀神明,取悦上苍。仅仅为了祭祀的目的,滇人也会主动进攻昆明人,掠夺奴隶以及贡品。

在滇人看来这种血祭会让神明肥沃土地,滇人热切盼望用敌人的鲜血换取庄稼的茁壮生长。众所周知,腐烂的动物遗体会让土壤更肥沃。

滇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单纯地认为是人的血肉让神因喜悦而赐福。活祭的场面在今人看来那样残酷,却被古代滇人视为理所当然。

杀人祭祀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铜鼓形贮贝器。鼓腰部刻有八人,每人手持兵器,或驽、或矛、或斧作奔跑追猎场面。器盖上铸人物五十一个,动物猪、犬各一。

盖中央立一圆柱,上盘绕蛇两条,柱顶立一虎,两侧边沿各有一鼓。柱右一人裸体,双臂反绑于一牌上。柱前一人左足锁枷,一人跪地,双臂反绑,均裸体。

此三人当为祭祀的牺牲,柱右一人乘坐四人肩舆,为主持祭祀的女奴隶主,此场面是滇人举行的一场祭祀仪活动。

豹衔鼠铜戈

长26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扁圆銎,上刻卷云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銎背上铸有一只豹子,其尾下垂,四足微弯踏于銎上,口衔一鼠,又目远眺作观望状,滇人特有的武器。

蛇头纹形铜叉

长30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叉圆形銎,銎侧无钮,銎上饰浮雕的蛇头纹,蛇背有鳞片,张口鼓目作吞食状。刃为长方形,前锋分叉,滇人特有的武器。

金臂甲

高19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金臂甲片一组三片。1994年云南江川李家山也出土过形制一样的三片铜甲片,穿连组合正好与人手臂相吻合,以此推断,云南晋宁石寨山的这三片金甲片当为金臂甲。

尖叶形雉鸡纹铜锄

长285厘米,宽20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5号墓出土。整体似树叶,前锋呈锐角,后端呈钝角,鎏作三角形,突起于锄身正中。锄两侧各刻一只站立的雉鸡,可能用于与农业有关的祭礼仪式,不一定是实用物。云南盛产铜矿,说不清这是农具还是兵器,或是仪仗

吊人铜矛

长41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矛刃部长而窄,圆形銎,刃部后端两侧各吊一裸体男子,双手反缚,其发下垂,为受刑之奴隶。装饰凤格独特,成为滇青铜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奴隶制滇国的象征物,其残忍对待战俘,不亚于商代。

四人一牛铜啄

长27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仪仗兵器,啄刺细尖,扁圆銎横于啄体形成丁字,銎饰细密云纹、太阳纹、雷纹、锯齿纹组合成图案。

銎背上原铸四人(其中第二人已残失)和一牛。第一人背负囊;第二人应为牵牛者,惜已失落;第三人作赶牛状;第四人右肩扛物,已残,仅剩半截木棍。三人服饰相同,均着披毡,穿短裙,长不过膝,戴耳环。此场面内容似与纳贡有关,滇人特有兵器。

压花牛纹金剑鞘

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滇王之剑。

手形銎铜戈

这件手形銎铜戈就如其名,整体被铸成手握短剑的形状。手和腕臂中空作为銎,剑首作内,剑腊作援,后部有一圆孔。内上沿出刃,銎部手背上有菱形纹饰。此戈表面镀锡,可能是专门用作仪仗器使用。

装柄后如操生杀大权的手,持利剑高悬于芸芸众生之上,整个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奇特。它将装饰效果与实用功能融为一体,这在中国青铜器中是很罕见的。它也显示出了滇人丰富的想象力,堪称滇文化的艺术珍品。

仪仗队选拔标准:

现在的中国仪仗队选拔的条件是身高要求在1米95到2米之间,在体型、相貌、气质、文化基础、职业感觉、展示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条件。

入选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除了要满足普通女兵的征兵要求外,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例如,身高要在1米73以上,相貌要端正,等等。除了身高、相貌之外,学历和专长也是入选标准之一。

此外,由于需要挂枪接受检阅,仪仗女兵不光要形象气质佳,还要在力量上、耐力上经得住考验。女兵初检阶段的体能测试项目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体能测试必不可少。

对于仪仗队的选拔,在过去建队的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

扩展资料:

仪仗队平时训练的内容:

1、军姿训练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的必修课目,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个仪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的站立三个小时以上。

2、正步训练

正步是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仪仗队员最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以智力和耐力的培养与锻炼。正步伴随着每一个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每一个仪仗兵队员在服役期间所走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3、表情训练

在三军仪仗队中,表情是对内在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检验。在这里,每个仪仗兵,面对外宾时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

4、军刀训练

中国仪仗队的持刀礼节是从1992年开始的。它是跟中国历史上武士用刀和骑兵用刀的有关理解,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这六中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军刀与仪仗队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军队仪仗兵特有的风范。

-仪仗队

1、三军仪仗队女兵身高是多少。

2、三军仪仗队女身高的要求。

3、三军仪仗队女兵身高体重要求。

4、三军仪仗队女兵体重。

1三军仪仗队的身高要求为:男兵1米85到1米90之间,女兵要在1米73以上。

2另外,在体型、相貌、气质、文化基础、职业感觉、展示能力等方面也要具有一定条件。

3入选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除了要满足普通女兵的征兵要求外,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

4除了身高、相貌之外,学历和专长也是入选标准之一。

5此外,由于需要挂枪接受检阅,仪仗女兵不光要形象气质佳,还要在力量上、耐力上经得住考验。

6女兵初检阶段的体能测试项目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体能测试必不可少。

我国古代特有的兵器“戈”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的木柄曲头兵器。

盛行于中国商朝至战国时期。商周时期凡与战争有关的象形文字常绘有戈的图像,至今汉字中“武”、“战”、“戎”等字还均从戈,即渊源于此。

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戈本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一种兵器,然以玉为之,则大大超出了它实际使用的范畴。这可能是因为戈在古代兵器中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所以用美玉琢成戈形,作为兵器的象征物或用于显示威武的兵制礼器和仪仗器等。

1987年

一件战国青铜戈在广元青川县被偶然发现

经文物专家鉴定

这是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

——吕不韦戈

铜戈全长265厘米

戈内部两面都刻有铭文

铭文用金属锋刃器刻划而成

笔道极细,字体草率,字口较浅

其中

正面铸文为

“九年,相邦吕不韦造

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

背面铸文为

“蜀东工”

铭文意思简单理解就是

制造这件兵器的时间和相关负责人的名字

其中,“相邦,吕不韦”就是指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蜀守宣”是指当时的蜀郡郡守,名字叫做轩,相当于是现在的省长。“东工守”是指生产这件兵器的官营兵器作坊的长官相当于是厂长,名字叫做文。“丞武”是这间官营兵器作坊的副职,相当于是车间主任,名字叫做武。“工极”就是直接铸造这件兵器的工人,名字叫做极。在一件兵器上把各级负责人的名字都铸上去,是秦国物勒工名生产制度的反映。

城名未变的依据,此前主要来自史料记载。这件吕不韦戈的出土,以实物的形式证明文献记载真实可靠。即使近年来在雅安荥经、成都蒲江等地也先后发现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青铜兵器,但唯有青川这件刻有准确的纪年,更具历史价值。

这种吕不韦戈,在全国迄今仅发现4件,而青川发现的这件,极可能是吕不韦在世时监制的最后一批铜戈。这件战国青铜戈经专家确认后,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秦代兵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

戈头形制是在实战中不断发展的,商周时期的銎内、曲内戈,由于在相互钩挂中容易脱落,因此逐渐淘汰。

直内的戈头援和内之间有阑,其增加了胡与柲之间结合的牢固性,因此得到发展。

虎纹青铜戈

长252厘米,宽136厘米,高24厘米

长援中胡,长方形内。近栏处有三穿。援后部至内两面饰半浮雕虎头,张口吐舌,口中一穿;虎身阴刻,延于内上,内中一穿。戈的一面浮铸一椎髻、腰悬宝刀之人。另一面阴刻巴蜀文图语。援脊下两面均饰滴水纹。

1972年四川郫县独柏树出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礼炮队等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1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1年7月5日,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内瑞拉建国181年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亮相。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正式亮相,并适时在室内和室外欢迎仪式中增加1个女兵方队。29月24日,全国共征集60名女仪仗兵。3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红场。2015年9月3日,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亮相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5年9月4日,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亮相海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31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