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和田黄玉一样吗

田黄石和田黄玉一样吗,第1张

  田黄石和和田黄沁籽料玉石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我给你解释一下他们的区别希望大家共同提高鉴赏的水平。

  1(比重方面)

  田黄石--没有玉性显石性,比重远远小于和田籽料,同样克数的东东,上手比和田籽料玉石要轻很多,也要比籽料的玉石大很多,所以这个不是田黄石。

  和田籽料玉石--就是软玉显玉性比重是玉石里面最大的,上手有承重的感觉,很实在不飘。

  2(密度方面)

  田黄石--的密度要小于和田籽料玉石,吃刀,发软,

  和田籽料玉石--的密度很大,属于透闪石类,一般透闪石的含量在百分之95以上,密度很高不吃刀。

  3(颜色方面)

  田黄石--的黄是比较古板的黄,有透质感,而且有很强的封蜡的感觉,和黄蜡石冬令石属同科,不同种,(都不属于玉科)。

  和田的黄沁籽料--料子的黄和田黄石有很明显的区别,和田籽料玉石的黄是很鲜明的,有很强的脂粉气,不空洞,同时和田籽料的玉石的光感不是像田黄一样的封蜡的感觉而是油润黄的感觉。(是由于三氧化二铁的氧化转化氧化亚铁沁如玉石造成的**)

  4(皮毛特征)

  田黄石--的表面没有像人类皮肤一样的毛细孔,要就是很光滑,要不就是肯挖不平,这个也就验证了我们前面所说的田黄的密度要远远低于和田籽料玉石的原因,在河水里几千年的冲刷田黄的材质很软,细小的岩石颗粒常年的击打冲刷过程就会在田黄石的表面留下很不规则的很深很大的坑洞。

  和田籽料--玉石本身透闪石含量很高,和翡翠的密度相差很少了所以就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冲刷所造成的玉石表面的撞击坑洞就像人体的毛细孔一样均匀细腻这就是所谓的,水滴石穿玉百古难侵的道理啦。

  5(材质应用和雕刻工艺)

  田黄石--材质软(吃刀)适于老手工艺人手工雕刻,一般田黄石的材质用在篆刻印章的比较多,好的手工艺人现场篆刻的速度是很快的,立等可取。

  和田籽料玉石--它的密度高硬度也就很高(不吃刀,可以划动玻璃而不自伤)是一般在现场手工难以完成的,需要钻石工具的辅助雕刻才可以出来精美的作品的。在古代要雕刻一块和田籽料的精品进贡朝廷那是要很多人的心血,付出一代或是几代人的生命才可以完成的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钻石工具的出现代替了原石的手工艺雕刻技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速度。

  这也就是古代艺人们常说的琢石3日忙清闲琢玉3年忙上田的道理了,大家可以看看参考一代汉代的,汉八刀雕刻的技法就知道啦,简单的说就是在玉石上面简单的雕刻八刀轮廓来体现一件作品的含义和相形,以蝉为主比较多。

  6(总结)

  田黄石--就是石,不是玉(属石科)它是被称为“国石”,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连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和田籽料玉石--就是软玉(属玉科)它是被称为“国玉”“玉,石之美者”。《本草纲目》记载:玉有润心肺、养五脏、柔盘强骨、利血脉等功效。黄玉作为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莹剔透、柔和如脂,质地细腻、滋润,以色黄正而骄,润如脂者使其身价不匪,它稀有罕见,是玉中的珍品。

  黄玉温润、细腻,其声若金磐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他最具中国文化,像一位世家王子,翩然而处变不惊。他成熟内敛,不事声张,谦虚和顺的外表之下,充满生气却又那么坚定不移。无论在秦歌汉赋还是唐诗宋词中,他都那般光艳照人,从未在光阴更替中失色。

  **似金,大地的颜色,火焰的光彩,被佛教和帝王们视为神圣的颜色。黄玉除独有的庄严华贵的色泽外,在我国古代,**代表王者之色,并为宗教所用,有崇高、华贵、威严、神秘之感。**被认为是阳光和大地之色。如后汉刘熙的《释名》:“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黄,土之色也。”象征着能使万物生长的阳光和土地,受到人们的崇尚。**与黄金同色,又让我们想到“古来金玉系良缘”之说,黄玉似乎融合了金与玉的天性,使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更深的文化底蕴。

  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云英岩和高温热液钨锡石英脉中。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因含杂质而呈现出不同的**,由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又可分为蜜腊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黄杨黄等。其中色如新剥熟栗色者为贵,甘黄玉、焦黄者次之。黄玉的结晶颗粒普遍都比较小,但是能量温暖、厚实、穿透力强,对应太阳轮,是十分平和稳重的玉石,能带来温暖和勇气。

  东汉文学家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物以稀为贵,正因为黄玉稀少,加之色泽的独特性,使其身价在玉石交易市场中长期走高。和田玉的黄玉硬度高,达到摩氏65度,质地致密细润,韧性极强,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泽,光芒内敛之性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极好的雕刻玉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黄玉如灿烂星空中璀璨的星子,散落在色彩斑斓的玉园中,它给人以温润坚贞的质感,是大自然亘古未变的结晶,与繁星同样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令世人爱慕不已。

  和田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还有一种微微带有黄绿色的嫩**。颜色浅了不能称为黄玉,颜色偏绿叫“黄口料”(黄绿色的青玉),偏褐色又显色气不正。颜色纯正的黄玉产量很少,可与羊脂玉相媲美。

总体来说,田黄比乌鸦皮更贵,但乌鸦皮也有极少数情况价格高于田黄。乌鸦皮和田黄都是优质的玉石材料,它们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价值和价格。

田黄是一种产自中国福建的珍贵玉石,因其质地质地温润、色泽柔和、纹理细腻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喜爱。相比乌鸦皮,田黄的价格更高,但具体价格还需根据田黄的品质、大小、颜色等因素而定。

乌鸦皮是一种具有黑色表皮的玉石材料,产自中国的新疆和田地区。乌鸦皮通常被视为一种较为珍贵的玉石材料,但由于其产量较少,故价格相对较高。在极少数情况下,乌鸦皮的价格可能会高于田黄,具体价格还需根据市场情况和乌鸦皮的品质而定。

总的来说,田黄和乌鸦皮都是优质的玉石材料,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购买时,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和田玉 是软玉,是可以戴活的。黄田玉属于黄玉的一种,由于消费者容易将黄玉与**玉石、黄晶的名称相互混淆,商业上多采用英文音译名称“托帕石”来标注宝石级的黄玉。因为托帕石的透明度很高,又很坚硬,所以反光效应很好,加之颜色美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象征着和平与友谊,所以**托帕石被用作十一月的诞生石,以表达人们渴望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在西方人看来,托帕石可以作为护身符佩带,能辟邪驱魔,使人消除悲哀,增强信心。用托帕石的粉末泡酒,则可以治疗气喘、失眠、烧伤和出血等症。我国对托帕石的认识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托帕石是一种色彩迷人、漂亮又便宜的中档宝石,深受人们喜爱。国际上许多国家定托帕石为“十一月诞生石”,是友情、友谊和友爱的象征。 代表星座:射手座。 世界上绝大部分托帕石产在巴西花岗伟晶岩中,包括各种颜色的品种,最大的晶体重达117kg。另外,斯里兰卡、美国、缅甸、乌拉尔山脉、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有宝石级托帕石产出。我国的托帕石主要产于内蒙古、江西、新疆。相对来说 ,当然是和田玉好。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为最珍贵。

  说到和田黄玉和羊脂白玉,在和田玉传承的人文智慧与玉文明智慧相融合的记载是:一红二黄三默四羊脂五白玉,为和田玉珍藏之标本原则次序,黄玉为吉祥圣洁之最,羊脂玉可不单纯为白色,和田的青花同样有羊脂青花的标本,所以说和田玉羊脂玉体现在白玉与青花两种玉,羊脂是一种贵为稀有的玉成分,黄玉在人类文明智慧中体现在吉祥圣洁的晚年生命与佛教以**结合为罕见稀有,羊脂的拥有量比黄玉多而不单纯一种颜色,当然红玉更比黄玉珍贵,所以为一红二黄三默四羊脂,这可是传承的玉文明!并非某时期或某位专家或几位学者的总结评论。

  黄玉是和田玉的一种,黄玉由淡黄到深**,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稀少,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等同于羊脂玉。黄玉主要产于新疆的若羌县。黄玉籽料与羊脂白玉籽料两者的共性,应该是他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这一点应该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赘述。两者的另一共性应该是他们的产量都实属稀少,如今已经极为罕见了。古代帝王以黄为尊,就像清代的官帽顶子及朝珠,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对**有严格的限制。黄颜色的玉石地位随之尊崇。所以把叶蜡石、绿泥石或高岭石等的黄的软玉统称为“黄玉”,比如田黄石、黄玉髓、东北岫玉等。

  黄玉是极为珍贵的软玉品种。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有“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令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上等黄玉出产较少,身价在羊脂白玉之上。

  再说连两者的不同之处,顾名思义,两者的颜色不一样,一个**,一个白色,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收藏价值的话,想也不用想,如此珍稀的玉种,还会没有收藏价值吗?只不过大家不要一味追求,羊脂白玉籽料造假实在太多,一定要仔细鉴别!

 

和田玉是最好的,在新疆和田出产的玉才能叫和田玉,和田玉一般“白如羊脂”,是玉中的极品。

如楼上所说,田黄石的确不能算是玉石。

那个叫田黄石不叫田黄玉,从名字里面就能看出那不是玉石。

老兄,你把比黄金还要贵上几倍的宝贝用“斤”来作单位,你也未免太牛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7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