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是怎么形成的

海螺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海螺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能分泌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3。贝壳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说到珍珠其实还真的挺多的,很多的地方都有,但是珍贵的就不多了,不管珍珠怎么样,总有个贵的吧,那么这个珍珠里面最贵的东西是那种品种的呢话说好像叫什么海螺珍珠吧,那么情况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话说这个最贵的海螺珍珠哪里有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世界上最贵的珍珠的的确确是海螺珍珠,那么哪里可以买到呢话说在大型的网络购物平台应该有呀,但是这个东西实在是太珍贵了,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这个有资质的商家,什么野鸡店就算了。

海螺珍珠简介

海螺珍珠(ConchPearl)是一种产于加勒比海居住的粉红色大海螺体内,非常闻名。珠子通常是粉红色的,也有白或咖啡色。它们有独特的火焰似的表面痕迹,形状是两边对称,通常是椭圆形的,价钱由8000至8万港元不等,阿拉伯人及欧洲人对这种珍珠情有独钟。

海螺珍珠是独特而昂贵的有机宝石。从技术上讲,它应该称作“nacreous encrusted foreignbodies”。但是实际上它是海螺包裹钻入体内的还蠕虫时形成的钙质结晶。

较典型的海螺珍珠在颜色上具有较大的频带宽度,频带宽度上的颜色一直从浅玫瑰色到鲜亮的粉红色,有时甚至一直从灰绿色到赭褐色。但现在也发现了有白色的海螺珍珠存在。在玫瑰色中,较主要的形状是对称的椭圆形,当然了有些形状是古怪而奇特的,在各自的重量上,海螺珍珠也互不相同。通常的海螺珍珠大约重2到6克拉,比较大海螺珍珠重达20克拉。

海螺珍珠价格

海螺珍珠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其光洁的表面下蕴含着某种独具一格的、鲜亮的光焰,显得很高贵。

这种珍珠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并不在蚌的体内生长,而是在海螺的体内慢慢形成。它们的存在完全应该归功于大自然的造化,任何企图人工培育海螺珍珠的做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大约50000只海螺里面,人们才能在去肉以后得到一颗可用的珍珠。因此每年最多只能发现2000-3000颗海螺珍珠。

纯粹的海螺珍珠项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也是十分罕见的。如果海螺珍珠那玫瑰色的美能更多地通过加工则呈现出来,那么,单就这一点,这款海螺珍珠饰品就足以其独有的特性,因为几乎不可能再找到和它相似的样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螺珍珠总是单颗由铂金、黄金镶嵌成戒指,或者点缀在项链、耳环和胸针等饰品的显要位置上。用一颗小小的但较赋个性的海螺珍珠就能诞生一款完全个性化的饰品,并且使佩戴者一目了然地就能把海螺珍珠和其它珍珠区别开来,当然靠的不仅只是它那自然而迷人的玫瑰色泽,更是它那非常显眼的独特个性,因为它自身就会流溢出缕缕精细、柔和的光泽。为了保持这种精细柔和的光泽,人们不能长时间地让它受太阳光的照射。正如对待其它珍珠一样,人们应该非常小心地保养它、呵护它,只有这样,它的色泽才会保持更长久,在各种颜色中才能更加衬托出它的美丽、独特。因此任何一件镶嵌着天然海螺珍珠的饰品对于佩戴它的主人来说是一种荣耀和标志。

海螺珍珠是一种稀少而昂贵的有机宝石。

海螺珍珠不同于长在蚌壳里的珍珠,它是有女王凤凰螺孕育出来的珍珠,也称孔克珠或火焰珠,它有着粉色外观,其色调从玫红色到粉红色均有,且有着丝绢般的光泽和火焰般的纹理。

海螺珠出现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一,而仅有十分之一的海螺珍珠能够达到宝石级,天然成珠率极低,只有在大约5000只海螺里面人们才能在去肉以后得到一颗可用的珍珠,而最多只有20到30%的海螺珍珠才能用于首饰加工,这也是海螺珍珠罕见稀少的主要原因。

海螺壳是来自於外套膜的分泌物,成长中的贝类,肉体逐渐长大,外套就被推着向外移,分泌物就从壳口外唇及壳轴上一直叠上去,於是贝壳类就沿着螺旋方向长大。

海螺壳的壳是会长大的,有人误认贝壳会换壳,是因与寄居蟹混淆所致,寄居蟹是借用贝壳为居,本身并非贝类,而属节肢动物,不能自行制造石灰质外壳,身体逐见长大,必然得时换壳,以供安身。

扩展资料 

一、贝壳的主要成分

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

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二、外形特征

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海,最大可达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

因品种差异海螺肉可呈白色至**不等。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主要用于水产捕捞也可做工艺品。

-海螺

-贝壳

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安徽女子在吃海螺的时候吃到一颗珠子,据说是非常罕见的美乐珠,价值高达人民币5万元,这个运气真的是好。

一、海螺

当事人陈女士在秦皇岛购买了一些海螺,带回家给家人尝尝鲜,结果在他们吃海鲜大餐的时候发觉咬到一个异物,磕掉了自己的牙齿,掏出来一看居然是一颗圆圆的珠子,陈女士的父亲认为是颗小石头,就想赶紧丢了吃饭。但是陈女士发觉这颗小珠子表面光滑,而且褐色,带着一点沉淀纹看起来挺不错的,于是就拍照发给了比较了解海产品的婆婆,结果陈女士的婆婆告诉她这是一个海螺珠,价值不菲。

二、海螺珠

海螺珠的形成过程与珍珠类似,海螺珠就是海螺体内形成的珍珠,但是与珍珠不太一样的是,这种海螺珠是无法进行培育的,它只能够在海螺体内自然形成,这就导致物以稀为贵,一般要几万个海螺才能够找到一颗海螺珠,这就是为什么陈律师的这个海螺珠价值会高达人民币5万元的缘故。甚至网上还有人要出价购买这颗罕见的海螺珠,价值应该不止是5万元,经过一番拍卖和协商之后,价值会远远超出5万元。

三、海螺珠的产生

一般来说能够产生这种海螺珠的品种是大凤螺,仅仅在国外的佛罗里达州,墨西哥,巴哈马,以及加勒比海的海滩上有部分分布,海螺珠十分罕见,价格高昂,这些产地现在也很难寻觅到大的海螺,也就更难找到比较好看的海螺珠,当地的渔民已经转向深海,但是这样子的情况下,每年的产量依旧只有数千颗。一般来说,大凤螺中形成的海螺珠被称之为孔克珠,它的整个外形颜色非常的艳丽,看上去就像玫瑰一样好看,仿佛表层底下是一团灵动的火焰。

戴安娜王妃曾经说过:女人如果只能拥有一件珠宝,那么必定是珍珠。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人工养殖珍珠如何形成?和天然珍珠有什么区别?

一、人工养殖珍珠如何形成

根据天然珍珠的成因理论,用人工的方法将贝类和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贝类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无核珍珠。此外,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制成的珠核,经过一系列变化,包围珠核形成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的周围而形成人工珍珠。

二、人工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的区别

简单来说,珍珠其实就分为两大类,即野生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很多人对人工养殖珍珠都有很深的误解,认为这不是天然珍珠!在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下人工养殖珍珠与野生珍珠一样,都属于天然珍珠,而且市场上99%的珍珠都是人工养殖的。

野生珍珠

野生珍珠应该很好了解,就是不靠任何人工手段的干预,在贝类、海螺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可以说非常的罕见,适合做成首饰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野生珍珠只有4种,即海螺珠、美乐珠、鲍鱼珠和芥子珠。

人工养殖珍珠

相较于野生珍珠的稀有,人工养殖珍珠则显得亲民许多。人工养殖珍珠主要分为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淡水珍珠的品质都很一般,价格也不等。市面上常见的海水珍珠有4种南洋海水珍珠、日本akoya海水珍珠、马贝珍珠以及广西南珠。

南洋海水珍珠

南洋产出的珍珠大多品质都很好,像知名的南洋白珠、南洋金珠以及大溪地黑珍珠都属于南洋海水珍珠!南洋珍珠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大、直径一般在9~20mm,十分招人稀罕!另外,南洋珍珠的光泽度也很好,珍珠层也厚,难怪受到大家的追捧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8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