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第1张

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贴近骨干,此处肱骨骨折时桡神经易受损伤。骨痂生长过多和桡骨头前脱位可压迫桡神经,手术不慎也可伤及此神经。

桡神经损伤的病因

一、桡神经损伤发病原因如下:

1、由于桡神经在上臂贴近肱骨,在前臂也较靠近桡骨,因而骨折时常同时受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常被埋于骨痂中。

2、牵拉或压迫而使其受伤。例如上肢外展过久或头枕上臂入睡等。

3、枪弹伤,切割伤。在战时或角斗时直接致伤。

4、手术损伤:例如桡骨头切除术或肱骨手术时致伤。

5、骨痂生长过多或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

二、发病机制:

桡神经由颈5~8与胸1神经根的纤维构成,系臂丛神经后束的继续。在上臂,桡神经出腋窝后从上臂内侧随肱深动脉经过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到上臂背面,再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头之间绕过肱骨的桡神经沟下降,到肘上外侧时,分为浅、深2支后进入前臂。桡神经在上臂先后分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在前臂,浅支位于肱桡肌深面,与桡动脉伴行。浅支主要是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手背桡侧皮肤,和桡侧两个半手指的背面,但不包括远侧二节背面的皮肤。深支又名骨间背侧神经,经过肱桡肌深面到前臂背面,穿过旋后肌后,在浅、深两层肌肉间下降。先后分支支配的肌肉有:旋后肌以上分支的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在旋后肌之下发出支配的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示指固有伸肌。

桡神经损伤的症状

一、本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临床表现:

1、运动: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检查肱三头肌及伸腕肌时,均应在反地心引力方向进行。拇指失去外展作用,不能稳定掌指关节,拇指功能严重障碍。因尺侧腕伸肌与桡侧伸腕长短肌瘫痪,腕部向两侧活动困难。前臂背侧肌肉萎缩明显。在前臂背侧桡神经伤多为骨间背神经损伤,感觉及肱三头肌,肘后肌不受影响,桡侧腕长伸肌良好。其他伸肌均瘫痪。

2、感觉: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二、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肘以上完全性损伤者,不能伸腕、伸拇、伸指及外展拇,呈垂腕畸形。手背虎口处感觉障碍。

3、肘以下完全性损伤者,感觉无影响,不能伸拇、外展拇及伸指,无垂腕畸形。

4、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桡神经损伤的检查

首先,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次,本病主要是进行常规物理检查。最常进行的物理检查:

1、是神经-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元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所记录到的电位即MU P。正常情况下,神经冲动使一个运动单位的所有肌纤维同步放电,产生一个MU P;但在失神经的肌纤维中就不复如此,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在2 周后,对乙酰胆碱的灵敏性增大,可达到正常的100 倍。它们会自发地发放电位,也就是纤颤电位。神经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肌电图的异常只能证明神经原性损害,而神经电图改变则使损害定位更为明显。MCV 对周围神经外伤很敏感,与运动纤维粗纤维易受伤有关。

2、根据神经肌电图表现明确损伤性质:

①完全损伤: 有自发电活动, 无MU P, CMA P、SNA P、MNCV 均消失;

②严重损伤: 有自发电活动, 无MU P, CMA P 波幅下降、SNA P 下降或消失、MNCV 减慢或消失;

③不全损伤: 可有自发电活动或插入电位延长,MU P 减少、CMA P 下降、SNA P下降、MNCV 正常或减慢。

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一、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肱骨闭合性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多属神经挫伤,较少为断裂伤,一般先行保守治疗,3月无效后手术探查。

1、腋部和上臂桡神经的显露 腋部桡神经显露。由腋窝开始沿上臂内侧中线切开,显露上臂内侧皮神经,在其深面将腋动、静脉及正中、尺神经向前方牵开,在其后方即可暴露桡神经;上臂部桡神经的显露切口。由三角肌后缘下1/3开始,向外下方到上臂中段外侧面(图3),然后沿肱桡肌前缘向下切开到肘关节,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显露在上臂的桡神经近段,继在肱三头肌外侧头外缘切开,于肱肌、肱二头肌与肱桡肌之间分离。向后侧牵拉开肱桡肌,在其深层即为较粗的上臂部桡神经的远段。

2、肘部及前臂桡神经的显露 沿肱桡肌前缘继续切开,可显露桡神经浅支及深、浅支分叉处。深支经肱桡肌深面进入旋后肌深、浅两层之间。将指总伸肌与桡侧腕伸肌向两侧牵开,在旋后肌下缘可见穿出的深支及其分支。根据术中所见神经病变性质进行相应的神经手术。

二、预后

一般预后欠佳。

桡神经损伤的饮食

桡神经损伤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 患者应多摄取水分,并避免咖啡、汽水、香烟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

二、多吃燕麦 经常食用燕麦町改善神经的总体状况。切碎的燕麦草在温水中冲泡2分钟并过滤后就是一种补品,一天喝1-4克,若要减轻皮肤瘙痒,用细棉布包燕麦片挂在喷头下,用冲过燕麦片的水洗澡。

三、药草茶 一杯沸水冲人2茶匙贯叶连翘,并浸泡10分钟可用于止痛,一天应喝3次,近期试验提示黑升麻的提取物有 抗炎作用。

四、补充营养素

1、卵磷脂 用量依产品标示,用餐时服用,它可以保护及修补神经。

2、综合维生素及矿物质 含维生素A和硫胺素(B1),神经发炎常常是营养不良的首要征兆,而神经炎患者常缺乏硫胺素。因此补充上述维生素有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3、维生素B群加维生素Bl 每天100毫克以上,用注射液最佳。神经痛患者常缺乏维生素B。

4、维生素E 用400国际单位维生素E每天2次。用于麻疹后的神经痛。

5、钙箝合剂 每天2000毫克,协助神经冲动的传导。

6、蛋白质(含各种单一氨基酸) 用量依照产品指示。是修补神经及维持神经功能所必需之物,氨基酸较快被身体吸收利用。

7、蛋白质分解酵素 每天3次,空腹服用。有效的消炎剂。

桡神经损伤的预防

桡神经损伤的预防:

1、及时诊断 凡注射中或注射后12h内出现不能解释的肢体剧痛、放射性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注射性神经伤的发生,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

2、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激素、多种B族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神经生长因子等治疗。对药液外渗造成的神经损伤局部可用025%奴夫卡因或透明质酸酶环封。

3、物理治疗 局部可给予红外线、电磁波、TDP、按摩、活血化淤、舒筋活络药液离子导入等治疗。

4、护理重点 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药;预防腕下垂、足下垂、足内翻等畸形,应使用石膏托、木鞋等进行肢体功能位固定;为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废用性萎缩,对肢体应给予定时按摩、被动活动,鼓励患者多作主动活动。注意观察受损神经恢复情况,若神经损伤逐渐加重,应进行早期手术松解或晚期病损段神经切除、自体神经移植或神经移位。

很多人担心,桡神经损伤后就不能恢复了,或许会留下残疾。其实,对于桡神经损伤大家不用过分担心,因为桡神经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只要及时合理诊治桡神经损伤,大部分桡神经损伤患者均可得到良好的恢复。

运动系统歌诀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

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体表标志要记牢,临床应用有帮助;

注:骨连骨指:骨、骨连接,骨骼肌。

全身骨歌诀

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

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各部椎骨特点歌诀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

胸骨歌诀

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

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

颅骨歌诀

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

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

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

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

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

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膈于鼻腔中;

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鼻旁窦歌诀

鼻旁窦骨内藏,都有开口通鼻腔;

内含空气减额重,发音共鸣如音箱;

上颌窦腔最为大,开口较高引不畅;

各窦名称要熟记,开口位置莫遗忘;

病人有了鼻窦炎,请你诊断心不慌。

脊柱的韧带歌诀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形态歌诀

前观脊柱有特点,上细下粗尾部尖;

粗粗细细有道理,承受压力密相关;

翻过脊柱后面观,棘突连成一条线;

颈短胸斜腰平伸,大椎棘突有特点;

前后观过侧面观,四个弯曲很明显;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身体直立减震荡,线条大方又美观。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 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14膈有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对胸椎体。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对第十肋椎。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平对第八胸椎高度。

15腹股沟(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上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16:大腿肌的前,内侧,后群的功能:

前群:缝匝肌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半屈位的膝关节旋内。股四头肌作用:伸膝关节,骨直肌尚可屈髋关节

内侧群作用:内收,外旋髋关节

后群作用: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在膝关节半屈位时股二头肌可使小腿外旋,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内。

17: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直肠,结肠,肛管)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

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腺,胰腺,

18: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9:牙式:“十”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两半,并以罗马数字Ⅰ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Ⅰ乳中切牙Ⅱ乳侧切牙Ⅲ乳尖牙Ⅳ第一乳磨牙Ⅴ第二乳磨牙

1中切牙2侧切牙3尖牙4第一乳磨牙5第二乳磨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8第三磨牙

20:舌黏膜上的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21:大唾液腺组成及各自开口:

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

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

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下?,其余小导管开口于舌下壁

22:鼻咽p84:咽隐窝及其附近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3:梨状隐窝,是异物常见滞留部位。

24: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位于左支气管距越食管前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十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25:胃:?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26: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空肠区的背侧有横纹肌,平滑肌,结缔组织,混合而成的纤维束,连与右膈角和腹腔干的周围,称十二指肠悬肌

此处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的标志

27:结肠特征结构: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28:阑尾根部的投影:以脐与右骨前晌棘连线的中外1/3焦点为标志

29: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是区分内外痔的标志。

30:肝门: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型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称肝门

31:肝蒂: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结构在肝门附近有结缔组织包绕形成肝蒂

32: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肝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33:肝胰壶腹:胆总管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钟,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头。

34:胆汁引途途径:有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储存。进食后,在神经体液的调解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肝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35:喉软骨构成: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勺状软骨

36:喉的连接:环甲关节,环勺关节,弹性圆锥,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37:喉腔可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喉室

38:气管杈:气管位于食管前方,成人长约1015cm,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高度,借韧带连于喉,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体交界处)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成气管杈

气管隆脊:气管杈内面形成以失状位向上凸出,并略偏向左侧的半月状脊,称气管隆脊,为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39:左右支气管的区别:

右主支气管:管径较粗而短,走行较垂直

左主支气管:管径较细而长,走行较平行

40:壁胸膜的分部:肋胸膜,膈胸膜,丛膈胸膜,胸膜顶

41:肋膈隐窝:是胸膜腔 的最低部位,胸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42:肋纵膈隐窝:覆盖心包表面的纵膈胸膜与肋胸膜转折处,称肋纵隔隐窝。

43: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4部分组成。

44: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神经出入的部位,称肾门

45:肾蒂:出入肾门的各种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肾蒂

肾蒂内主要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自上而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46:尿液的引流管道: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47: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48: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

1,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2输尿管与髋血管交叉处(跨过小骨盆入口处)3输尿管的壁内段

49: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黏膜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三角区域,黏膜光滑而无皱襞,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称膀胱三角

50:输尿管间壁:在两个输尿管之间的横行皱襞,称输尿管间壁。

51: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2个弯曲: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三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i

二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52:输卵管可分为:

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

53:子宫固定装置: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54:腹膜与腹盆腔的脏器关系分几类?各举例说明!

1腹膜内位器官:胃,空肠,回肠,盲肠,阑尾

2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子宫,膀胱,升结肠,

3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输尿管,胰

55:小网膜: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56:肝肾隐窝: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处,是液体易于积聚的部位。位于肝右叶下方与右肾之间。

57:体循环途径:动脉血由左心室经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至右心房

肺循环途径:静脉血由右心室经肺静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

58:心的四个沟:

冠状沟: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

房间沟:左右心房的表面分界

前室间沟:左右心室的心肋面分界

后室间沟:心室在膈面的分界

肘窝

手臂下面那个窝叫肘窝。肘窝从外观上看有一定的凹陷,是承接前臂与上臂的关节部位,其屈伸活动对实现上肢日常生活、劳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肘窝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连线,外侧界是肱桡肌,内侧界是旋前圆肌,肘窝底部是肘关节的骨性结构,包括肱骨远端,桡骨小头及尺骨冠突,及其周围附着肌肉、关节囊组成。肘关节两侧由内、外侧副韧带及肌肉组织构成,可以加强肘关节稳定,肘窝前方由外向内依次为肱动脉和肱静脉,最内侧为正中神经。

当肘关节受到外伤出现骨折,可造成局部软骨及关节面破坏,后期形成创伤性肘关节炎,引起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内容

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在约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前臂肱桡肌内侧;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前臂尺侧腕屈肌深方。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指浅屈肌深面。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

拍肘窝对身体的好处

1、舒经活络:肘关节是参与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之一,出现有关节屈伸不利、疲劳无力等不适症状,可通过拍肘窝舒筋活络,改善不适症状;

2、清热除烦:肘窝位置分布有手厥阴心包经的曲泽穴,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暑病症,通过拍打肘窝、刺激曲泽穴,有助于缓解燥热;

3、行气活血:中医认为推拿、刮痧等方式引出的皮肤变化,是体内湿气与毒邪的表现,通过拍肘窝,可促进行气活血,还有助于促进湿气、毒邪排出。

坏处

按摩推拿、刮痧等疗法可以引起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轻微的出血有助于气血运行。如果拍打力度不当,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影响外观,出现皮肤明显淤青、红肿等,还会产生疼痛不适症状。

第五节 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一、 循环系统

封闭管道循环系,心血管系淋巴系;

体肺循环血管系,周而复始全身循;

物质交换体循环,左心室始右房止;

气体交换肺循环,右心室始左房止;

辅助系统淋巴系,淋巴器官淋巴管;

九干一池两导管※,产生抗体能免疫。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注:※九干指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膈干及左、右腰干,肠干;一池指乳糜池;两导管指胸导管、右淋巴导管。

(一) 心

1. 心的位置、形态及大小

膈肌上,胸腔内,两肺间,纵隔中,稍偏左,圆锥形,拳头大。

心尖朝向左前下,左侧第五肋间隙;

前正中线作标志,相距七至九公分。

出入心底血管干,由右向左顺序列;

自右上下腔静脉,肺、主动脉肺静脉。

右缘垂直成心房,左缘钝圆左心界;

心尖心底胸肋面,膈面后下膈上贴;

近心底处冠状沟,心房心室据此分;

两面前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分界线。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2. 心的各腔

(1) 右心房

冠状窦口导心血,上下腔静脉口入;

房间隔上有浅窝,卵圆孔闭卵圆窝;

右心房中一出口,右房室口通心室。

(2) 右心室

右心室口是入口,周缘附着三尖瓣;

继连腱索肌,三位一体防逆流;

右心室腔左上方,动脉圆锥继伸延;

肺动脉口为出口,肺动脉瓣附周缘;

不连腱索肌,防止逆流一样行。

(3) 左心房

后壁两侧四入口,左右肺静脉穿入;

左房室口为出口,左心耳向右前突。

(4) 左心室

左房室口为入口,口周附有二尖瓣;

瓣边周缘腱索连,再连室壁肌;

主动脉口是出口,主动脉瓣附周缘;

同样没有腱索连,防止逆流入心室。

3. 心的传导系

窦房结与房室结,房室束与分支连。

(1) 窦房结

上腔静脉心耳间,外膜深层窦房结;

节律兴奋发源地,冲动递传房室结。

(2) 房室结

右房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

自此发出房室束,传导兴奋心室壁。

4. 心的血管

(1) 动脉

心的动脉很重要,左右冠状动脉称;

左侧循沟向左行,前室间支旋支分;

右侧沿沟向右行,后室间支最后终。

(2)静脉

心的静脉冠状窦,心壁静脉它集收;

恰居冠状沟后部,冠状窦口右房入。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二) 动脉系统

1. 动脉韧带

肺动脉干分叉处,主动脉弓下缘间;

动脉韧带彼此连,动脉导管胎儿迹。

2. 肺动脉

肺动脉干短而粗,肺动脉口起始点;

动脉弓下分两支,两支分开再入肺。

3. 主动脉

主动脉干分三段,升部降部动脉弓;

主动脉弓发三支,左锁骨下左颈总;

右侧排列头臂干,自左顺右要记清。

4. 颈动脉窦与颈动脉小球

颈总动脉左侧长,沿着食管向上升;

甲状软骨上缘分,外侧颈内颈外邻;

分叉之处感受器,压力化学两类分;

颈内起始膨大处,神经末稍管壁中;

血压升高信息传,特称压力感受器。

分叉之处稍后方,麦粒小体管壁连;

二氧化碳刺激传,叫作化学感受器。

5.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分支多,营养部位以名推;

甲状腺上舌动脉,颞浅动脉面动脉;

上颌动脉有分支,牢记脑膜中动脉。

6. 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较右长,第一分支椎动脉;

七个颈椎横突孔,不穿第七第六经;

两侧再经枕大孔,入颅营养脑脊髓。

7. 甲状腺上、下动脉

甲状腺喉诸器官,动脉供应两对管;

颈外动脉发一对,一对来自锁骨下。

8. 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记延续,腋动脉接锁骨下;

向下再续肱动脉,桡尺动脉肘窝分;

入掌吻合动脉弓,侧副循环最要紧;

桡掌浅支尺终支,手掌形成掌浅弓;

尺掌深支桡终支,掌骨掌面掌深弓;

掌浅深弓有吻合,共同供应手与指。

9. 主动脉腹部分支

(1) 不成对脏支

腹腔干短分三支,胃左肝总脾动脉;

食管腹段胃肝胆,十二指肠与胰脾;

肠系膜上更好记,横结肠上消化管※;

肠系膜下最简单,直肠上中乙状降。

注:※指横结肠以上连续消化管。

(2) 成对脏支

成对分支有三类,成对器官它营养;

睾丸动脉肾动脉,肾上腺有中动脉。

10.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左右支,四腰椎前腹部分;

继分髂内外动脉,内入盆腔外出盆。

(1)髂内动脉

髂内动脉入盆腔,盆内器官它都去;

子宫动脉它发出,交叉之处要记住;

子宫颈外2厘米,输尿管前交叉行。

11.下肢的动脉

下肢动脉股动脉,髂外动脉延续成;

股深动脉它发出,大腿诸肌它营养。

股动脉延腘动脉,分支营养膝关节。

腘动脉中一终支,胫后动脉延续行;

小腿后群外侧群,足底肌群都供应。

腘动脉分胫前支,小腿前群足背行。

(三) 静脉系统

1.上腔静脉系统

上腔静脉粗短干,头臂静脉汇合成;

并有奇静脉注入,右侧直入右心房。

(1)静脉角

颈内静脉锁骨下,汇合夹角静脉角;

左角胸导管注入,入右右淋巴导管。

(2)上肢浅静脉

贵要静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

贵要手背尺侧起,前臂尺侧继上行;

肱二头肌内侧沟,注入臂中肱静脉。

手背桡侧头静脉,前臂桡侧向上行;

三角胸大肌间沟,注入锁骨下静脉。

肘窝之处肘正中,连接贵要头静脉。

2.下腔静脉系统

下腔静脉最粗大,左右髂总汇合成;

肝肾静脉直接入,接纳后睾丸静脉。

(1)髂内静脉

髂内静脉脏壁支,脏支脏器构成丛;

直肠周围形成丛,直肠上下静脉丛;

肛门周围静脉丛,注入同名静脉中。

(2)下肢静脉

下肢静脉浅深分,均有丰富静脉瓣;

浅层静脉在皮下,足背形成静脉弓;

大隐静脉起内侧,内踝前方向上行;

小腿大腿内侧循,卵圆窝注股静脉。

小隐静脉弓外侧,外踝后方向上循;

小腿后面达腘窝,穿深筋膜腘静脉。

3. 门静脉系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门静脉

短干六至八公分,肠系膜上脾静脉;

合成上行入韧带,肝门分支入肝脏;

收集胃脾胰胆囊,直肠上部大小肠。

(2)门静脉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很重要,门脉梗阻作用起;

循环途径共有三,胃左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中。

第二通路要记清,门静脉经脾静脉,

肠系膜下直肠上,进入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入肛静脉,髂内髂总入下腔。

门静脉经附脐行,脐周静网上下通,

向上胸腹壁静脉,腋静脉入锁骨下,

再循头臂入上腔,向下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入下腔。

(四) 淋巴系统

循环辅助淋巴系,组成可分两大部;

淋巴管道第一部,淋巴组织淋巴器;

淋巴管道重点记,九干一池两导管。

1.胸导管

两导管中胸导管,四分之三它导流;

左右肠干及腰干,汇合梭形乳糜池;

由池起始入胸腔,胸廓上口颈根部;

再纳左侧三大干,弓形注入静脉角。

2.脾

脾在左季肋下区,恰对九至十一肋;

长轴十肋相平行,前缘二至三切迹。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二、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两大类,分沁器官与组织;

内分泌腺无腺管,循环运输达全身;

新陈代谢可调节,生长发育生殖能。

(一) 甲状腺

甲状腺体不成对,左右侧叶连峡部;

位置恰在颈前部,分泌含碘甲状素;

新陈代谢它促进,血糖分解它加速;

生长发育起作用,功能较多很重要。

(二)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有两对,绿豆大小卵圆形;

甲状腺中被包埋,调节血钙保平衡。

(三) 肾上腺

双肾上极顶船帽,右三角形左半月。

皮质分泌激素多,调节水盐醛固酮;

蛋白代谢糖皮质,俗称氢代可的松。

肾上腺素髓质生,去甲肾上腺素泌;

两者促进心搏快,动脉收缩血压升。

(四) 垂体

垂体腺体不成对,漏斗连于下丘脑;

后前两叶各不同,神经垂体腺垂体;

后叶贮存催产素,尚存抗利尿激素;

前叶激素分泌多,生长发育它有功;

内分泌腺它总管,腺体不大任务重。

(五) 胸腺

胸腺位于前纵隔,青春期重三十克;

本属淋巴器官类,免疫功能胸腺素。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四刀切两腿。明朝时期,凌迟一般比较精细,大多数凌迟都超过千刀,比较典型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据说第一天割完后,刘瑾还喝了一点粥,第二天继续。1905年4月24日的《陈情奏表》,终于得以正式废除凌迟。  先说刘瑾。正德五年(1510),刘瑾以谋反罪被判死刑,圣旨特批,将他“凌迟三日”,然后还要锉尸枭首。执行时的情景,当时参与监刑的张文麟有详细的记述:是日,予同年陕西司主事胡远该监斩,错愕,告于上述刘先生璟曰:“我如何当得?”刘回言:“我叫本科帮你。”予因应之。过官寓早饭,即呼本吏随该司掌印正郎至西角头,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人言犯人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则血从此出,想应是矣。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反贼乃如此。次日押至东角头。先日,瑾就刑,颇言内事,以麻核桃塞口,数十刀,气绝。时方日升,在彼与同监斩御史具本奏奉圣旨,刘瑾凌迟数足,锉尸,免枭首。受害之家,争取其肉以祭死者。锉尸,当胸一大斧,胸去数丈。逆贼之报亦惨矣。刘瑾把持朝政时,残害忠良,作恶多端,他落得如此下场固然使人解恨,但从他受刑的过程来看,凌迟这种刑罚不能不说它确实惨无人道。再看郑鄤。若说刘瑾被凌迟是罪有应得,而郑鄤受如此酷刑却使人感到惋惜。郑鄤是常州横林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及第,他的文才与声望曾名噪一时。崇祯初年,由于朝廷内部党派之争引起政治纠纷,郑鄤也被卷了进去,他被人告发说犯有“杖母”和“奸妹”两项大逆不道的罪款,罪后由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批示,予以凌迟处死。关于郑鄤一案的详细背景与是非曲直,这里不作具体考述,我们只讲他受刑的大致经过。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六日黎明,圣旨下达让当日执行,有司官员立即下令传齐有关人役;押解犯人前往西市。当时的西市在北京皇城西侧甘石桥下四牌楼(后世简称西四牌楼,即今北京西四),处决死囚常在这里进行。按平常的惯例,斩首在西牌楼下,凌迟在东牌楼下,所以,那天早晨就有一伙人役在东牌楼旁边搭起一座棚子,里面供监斩官等人在此就座,棚子前面竖起一根上边有分叉的粗木杆。不一会,行刑的刽子手们也提前来到,他们每人带一只小筐,筐里放着铁钩和利刃。刽子手们取出铁钩利刃等,放在砂石上磨得非常锋利。辰、巳时分,监斩官带校尉、人役等押着郑鄤来到刑场。郑鄤被暂时停放在南牌楼下,他坐在一只大箩筐里,没有戴头巾也没有穿鞋袜,正在向一名书童絮絮不休地属咐家中后事。这时,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把周围的道路、空场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房顶上都爬满了人。有位吏役说,西城察院的官长还未到,必须稍停片刻,正说着,那位官长由随从前呼后拥,分开密集的人群向这里来了。就位之后,他高声宣读圣旨,由于周围人声嘈杂,他都念些什么,人们听不清楚,只听他最后的一句是:“照律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手齐声附和,声如雷震,围观的群众莫不心惊胆颤,两腿发抖。只听得三声炮响,之后开始行刑。人群更加骚动起来,爬在房上的人有的站起身,伸长脖子,想看看刽子手怎样剐人。但由于近处的人围得密不透风,稍远一些就看不见行刑的场面。过了好大一会儿,只见那有分叉的粗木杆上垂了一条绳子,有人在木杆后面拉动绳子,绳子的另一端便吊起一件东西,鲜血淋漓,原来是人的肺和肝,一直吊到木杆最高处。这说明犯人的肉已被割尽,开始剖腹取五脏了。又过了一会,木杆上的绳子放下来,卸下肝肺,又吊起一颗人头,这说明郑鄤已被砍了脑袋,悬挂示众。接着,又把郑鄤的躯体也挂了起来,使他的胸贴着木杆,背朝着众人,大家看见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条一缕的,却没有割掉,千百条密麻丛集,就像刺猬似的。这时,凌迟之刑宣告结束,有两名校尉手舞红旗,骑着快马同东飞驰,他们是去宫中把剐的刀数向皇帝报告。后来,有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取下,把他身上的肉一条条的出售,据说人们买这些人肉是作为配制疮疥药的原料。清代仍有凌迟之刑。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首领一旦捕获,总是要凌迟处死。如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八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兵败被俘,也受了凌迟之刑。太平天国的著名领袖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诚,但没有受到宽大处理,清廷传旨将石达开不必押送北京,在四川就地处决,骆秉章这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竟残忍地对石达开等使用了凌迟之刑。那是同治二年(1862)六月二十五日,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椿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紧咬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3部分。全身各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运动系统不仅构成人体的骨骼支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运动,而且还对身体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如颅骨支持、保护脑,胸廓支持保护心、肺、脾、肝等器官。四肢的骨骼则以运动为主。

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运动的枢纽在关节,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故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是运动系统中的主动部分。

第一节 骨学

一、总 论

骨bone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硬而有韧性,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的能力。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和生长,长期不用导致骨质酥松。骨在成人为206块,按其在人体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1),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颅骨29块。骨的重量,在成人约占体重的l/5,而新生儿则占1/7。每块骨都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既坚硬而又有弹性。

(一)骨的形态

骨有不同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 bone 呈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端又名骺,较膨大,并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 bone 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连结一起,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肋骨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

(二)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质bone substance 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分布于长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表层。骨松质呈蜂窝状,分布于长骨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2.骨膜periosteum 为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成骨细胞,故感觉敏锐,并对骨的营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 marrow 充填于骨髓腔及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为大量脂肪组织,呈**,无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但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骨松质内,继续保持造血功能。

(三)骨的理化特性

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蛋白)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

(一)中轴骨骼

1躯干骨

包括24块游离锥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构成。

各部颈椎的主要特征

第7颈椎特长且末端不分叉,活体易触摸,是临床计数椎骨的标志。

肋由肋骨和软肋骨构成,共12对。第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不与胸骨直接连接,称假肋。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2颅

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骨块组成。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的面颅。

幼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骨尖向前下,与尾骨相连。

骶骨的两侧有耳状面,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为骶管,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凸隆粗糙,有4对骶后孔。

⑤尾骨coccyx呈三角形,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

2.胸骨sternum 是位于胸前部正中的一块扁骨,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上部较宽称为胸骨柄。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为胸骨体,其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触及,它平对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为剑突,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才完全骨化。

3.肋ribs 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

(二)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侧共计64块。

1.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clavicle:呈“~”,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中、外1/3交界处较脆弱,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三缘、三角和两面。

上缘的外侧角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体表可触及。内侧缘薄而长,外侧缘稍肥厚。

上角和下角分别为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体表标志。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为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行的肩胛冈分成上方的冈上窝和下方的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伸展的突起称为肩峰。

2.自由上肢骨 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

(1)肱骨humerus: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膨大为半球形的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行浅沟称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延伸的似嵴,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之间的纵形浅沟称为结节间沟,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呈“V”形的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呈螺旋状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干的骨折,易损伤桡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而略向前卷曲,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份有形如滑车的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易损伤尺神经。

(2)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细小,有稍膨大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变细的部分称为桡骨颈,颈的内下方有一粗隆称为桡骨粗隆。下端粗大,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桡骨茎突;下端的下面为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3)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关节面称为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切迹的后上方和前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鹰嘴和冠突,冠突外侧面有关节面称为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行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

(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①腕骨carpal bones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②掌骨metacarpal bones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l~5掌骨。

③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共14块,拇指有2节指骨,其余各指均为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

1下肢带骨 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

(1)髂骨ilium位于髋骨的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2)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

(3)耻骨pubis为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一体和两支。

2自由下肢骨 可分为近侧部的股骨,中间部的胫骨、腓骨和髌骨以及远侧部的足骨三部分

(1)股骨femur位于大腿部,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分为体和两端。股骨上端包括头、颈及大、小转子。

(2)髌骨patella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骨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3)胫骨tibia位于小腿的内侧,为呈三角棱柱状的粗大长骨,分为体和两端。

(4)腓骨fibula细长,居小腿外侧,分为体和两端,无承重功能。

(5)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共26块。

①跗骨tarsal bones每侧7块,属于短骨,与手的腕骨相当,但跗骨承重并传递弹跳力,故粗大而理解紧密。

②跖骨metatarsal bones共5块,与掌骨相当,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命名为第1~5跖骨。

③趾骨phalanges of toes共14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5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