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痛常用拔罐腧穴(一)

肩背痛常用拔罐腧穴(一),第1张

了解肩胛骨的结构,知道肩胛岗,岗上窝,岗下窝的部位;了解腋后皱襞的位置。

以下七个穴位属于小肠经的腧穴,主治肩胛疼痛。他们肩背分布,小肠经脉循行曲折迂回,如星罗棋布,遇风寒、劳累经气易滞涩不通。在临床,风寒侵袭导致的肩背痛,是拔罐时常用腧穴。

肩贞:腋后皱襞上1寸

臑俞 :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

天宗: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秉风 :肩胛骨岗上窝中,天宗穴直上

曲垣 :肩胛骨岗上窝内侧端

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这几个腧穴位置相近,可以间隔取穴。或拔相对疼痛较重的位置,罐口中心对准穴位。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点。过去用扁担挑东西,扁担基本上压在这个穴位上。颈部肩部不舒,肩井穴这个地方按起来僵硬。

如果是肩胛骨部位疼痛比较厉害,可以在少泽穴放血。中医有“治风先治血”的理念。当然也可以在痛处刺络拔罐。

平常可以给家人找找这些穴位,找准了,家人可能不知道是啥穴,但他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或疼痛,或舒适…说明你找对了。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躯干部奇穴

穴名  位置  主治  刺灸法  

颈 臂  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  手臂麻木,上肢瘫痪  直刺75~15毫米,不宜深刺  

三角灸  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  慢性肠炎,胃痉挛,疝气,腹部疼痛  艾炷灸5~7壮  

提 托  关元旁开4寸处  于宫脱垂,下腹痛,疝痛  直刺22~30毫米,可灸  

子宫穴  中极旁开3寸处  于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妇女不孕,肾盂肾炎,膀胱炎,睾丸炎,阑尾炎  直刺22~30毫米,可灸  

定 喘  第七颈椎棘突旁05寸处  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落枕  直刺15~22毫米,可灸  

结核穴  大椎旁开35寸处  肺结核及其他结核病   

夹 脊(华陀夹脊)  第一颈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  咳嗽,喘息,痨瘵,神经衰弱,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病,一切慢性疾病  直刺22~30毫米,成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胃管下俞  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糖尿病,胃病,肋间神经痛  斜刺15~25毫米,可灸  

痞 根  第;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肝髀肿大,胃炎,肠炎,肾下垂  直刺15~25毫米,可灸  

腰 眼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  腰部软组织损伤,肾下垂,睾丸炎,妇科病  直刺15~25毫米,可灸  

十七椎  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腰骶痛,坐骨神经痛,功能性于宫出血,痛经,肛门疾患,小儿麻痹后遣症,截瘫,尿潴留  向上斜刺15~40毫米,可灸  

腰 奇  尾骨端上2寸  癫痫  向上平刺25~40毫米,可灸

天冲穴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宫穴是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穴定位 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足临粒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颈百劳穴位于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肩中俞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巨骨穴位于人体的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57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