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呤是谁?是何人??

刘呤是谁?是何人??,第1张

  应该是刘伶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魏正始年间,刘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刘伶今唯存《酒德颂》文一篇,《北芒客舍》诗一首。

 刘伶,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编辑本段]传纪出处  《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编辑本段]白话文介绍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他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他在官职方面,做到建威参军。据说在泰始年间,他初上意见书,主张“无为而化”之说,却被斥为无益之策。当时同辈们都得到高第官位,只有他被罢了官。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於嗜酒寿终。反而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寿终,也可谓 不幸中之大幸 了

  他经常乘鹿车,手裏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於把拳头放了下来。

  还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於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刘伶裸身于屋中,客人进屋找他,假如有人来讥讽他,刘伶说道: 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麼要钻进我的裤裆裏来?杜康造酒醉刘伶</B>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因嗜酒如命而出了名。他打听到伏牛山北麓杜康仙庄的杜康酒味道醇厚,香郁浓重,曾作为宫廷御酒专供朝廷饮用,要是不饱饱口福,就要终生遗憾!

  这一天,他出洛阳过龙门,朝杜康仙庄一路问来。行至街头,看见一家酒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写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他不禁愣神:何等样的酒?这么大的口气!一问,知道便是杜康酒肆。心说:我倒要领教领教酒力如何!这么想着,已经走了进去。一看有个老翁正在等客,问过姓名,正是杜康。杜康见刘伶进来,忙笑嘻嘻的起身迎问:“客官是吃酒吧?”“吃酒,吃酒。你店里好酒有多少?”“不多,一坛。”“一坛?一坛够吃?”“一坛酒还要供好多人喝哩,你能喝多少?”“能喝多少?倾坛喝光也不会够的!”“天呀!喝一坛?三杯也不敢给你,你要吃过量了,我可是吃罪不起!”“哈,哈,哈!三杯?你是怕我付不起酒钱?银两有的是,你就连坛给我搬来!”杜康一听,又道:“客官,我的酒凡喝的,都是一杯,酒量再大,大不过两杯,你要执意多喝,请给我写个字据,出事了,我不担干系。”刘伶道:“那好,拿笔来!”店小儿忙拿出笔墨纸张摆放停当,只见刘伶写道:“刘伶酒如命,倾坛只管饮,设或真醉死,酒家不相干!”下款署名刘伶。写罢交给杜康,杜康便让店小儿搬出那坛酒,放于刘伶面前,任他喝去。

  可知刘伶吃酒是海量,又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整年出游,行无定址,好酒不知喝过多少,从没有醉倒过。只见他端起酒杯,咕咚咕咚,一杯酒倾刻见了底。这时心里暗惊:酒力果然非凡!一边想着又端起了第二杯,两杯酒下肚,已是晕晕乎乎,头重脚轻,已无勇气再喝了。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夸下海口了,包喝一坛,如今三杯酒喝不了就成了这般熊样,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想到此,又战战索索端杯在手,勉强喝了第三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情知不妙,忙起身离店出走,往家急赶。

  刘伶踉哩踉跄到了家里,床上一倒,不省人事。一连三日,摇着不动,喊着不应,都道是死了。只好备了棺木,合家老幼,号啕哭喊,送出去埋了。

  那么有人问了:刘伶晋人,杜康黄帝时人,时差几千年,这时杜康咋又造酒醉死了刘伶?这里还有个“弯弯”不得不交代清楚。

  且说杜康当年因造酒闻名,被黄帝启用为“宰人”之后,消息传到天宫,受玉皇大帝所诏在天庭当了酒仙,刘伶原来是王母娘娘的一个书童,在天宫嗜酒成癖。一次,因偷喝了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御酒”又绊倒了王母的玉石酒杯,王母盛怒,贬他下界投胎,以惩此过。这时正是西晋,书童投胎到沛国刘门之中,取名曰伶,字伯伦。他虽然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后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但酒性不改,整日以酒为乐。

  忽一日,王母娘娘掐指一算,书童下界已到归期,只是无人超度何能归来?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他因嗜酒遭贬,还应以酒点化,这便想起了酒仙杜康。她唤来杜康,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杜康便遵旨下界,依言而行。

  这一天,杜康屈指算来,刘伶醉死已经三年,该是招醒的时候了。他便依然酒翁打扮,肩背褡裢朝刘伶家走去。到了门首,恰有家人守门,见是一翁求进,忙回禀进去,正好刘妻出门迎见。一见门外站一翁,虽然白发如银,但精神饱满,相貌不俗,遂问道:“客人何处来?有何见喻?”杜康听了,故问:“此是刘伶贵府吗?”“正是寒家,客人找他何事?”“你是——”“我是他内室,有话直说。”“既是如此,何不引出刘贤弟一见?”刘夫人听了这话,泪珠子倏忽滚落下来:“我夫三年前在外归来,卧床不醒,疾然长逝,已殡埋久矣!”杜康一听故作惊讶:“哎呀呀,惋惜惋惜!他在我店吃了酒,不曾付钱带醉而走,今年好三年,我特来讨要酒钱,不想他已辞世入土了,这这这——”刘伶妻子不听则已,一听这话,顿时怒从心头来,指着杜康道:“正不知我夫君死因何来,原来是喝了你的酒。你用什么酒把他毒死了?咱去见官!”话犹未了,早拽住杜康衣襟硬扯不丢,哭喊不止。杜康此时不慌不忙说道:“你家夫君不是死了,是大醉不醒。”但刘妻哪里肯信,依然纠缠不休:“你是畏怯见官,才诡称他没死。即使没死,已入土三年,焉能生还!”杜康正色道:“他真没有死。不信,可以掘墓,开棺验看。”这时众人聚拢围观,大家一则有奇心,二则是看那老翁言语认真,便七言八语插上话来说:让他开馆来看,若真的没有死不更好;如果死了,再见官不迟。刘夫人一听止住了哭声,便叫了几个强壮后生拿了家什一同到刘伶坟上来了。

  挖开土,启去棺盖,大家争看,但见刘伶面色红润,似熟睡一般。正在众目惊视之时,只见杜康挤上跟前,伸手朝刘伶额头轻轻一拍:“起来吧贤弟,王母有旨,随我回天。”大家听了,都茫然不解,却见刘伶打个哈欠,睁开眼仍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旋即坐了起来。这时刘夫人破涕为喜,急上前搀扶转家,但见墓坑之中忽然升起一团白烟,团团旋转,把刘伶旋在其中。这边,杜康也轻轻跳入烟团,与刘伶相对而坐,徐徐升腾,越升越高。一旁急坏了刘夫人,她一见夫君随空升去,茫然不知所措,遂又舍命哭喊,但也无济于事。这时只见杜康取过褡裢,随手抛来。及至着地却幻作白练一条,上有七言诗四句,大家围看,只见写道:

  刘伶本非凡夫子,原是王母一书童;

  因酒遭贬归下界,今已罪满回天宫。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晋书·嵇康传》: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这是传世文献中,关于“竹林七贤”的两条记载。

长期以来,“竹林七贤”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怀疑“竹林七贤”为后世虚构者的主要依据,一是上述七人,年龄相当者固然有,但也有相差较大者;二是上述七人,政见相同者固然有之,但政见分歧较大者也存在;三是今河南焦作修武一带,并无竹林,“竹林之游”何从谈起?一直到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西善桥一座东晋到南朝刘宋时期的墓葬中,以及随后又陆续在三座南齐帝陵内,皆发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体裁的墓室砖画后,怀疑与争议,始暂告平息。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仔细说说,这竹林七贤的故事。

一、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容貌出众,志气豪迈,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庄子》,嗜酒,善弹琴。

曹魏后期,阮籍听说步兵营中的厨子善酿,有贮酒三百斛,求为步兵校尉。故后世称其为“阮步兵”。阮籍的一些在“正人君子”们看来都是“伤风败俗”的行为,即陆续发生于此时,以至“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一次,司法官向朝廷上奏一桩子杀其母案。阮籍闻听,脱口而出道:“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闻者皆惊怪。司马昭也好奇地问道:“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阮籍解释道:“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也。杀母,禽兽不若。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他正与人下棋。对弈者请求停止,以便他回家操办后事。阮籍坚持与对弈者下完棋,赌出胜负。棋局结束后,阮籍饮酒二斗,大声号哭,吐血数升。母将葬时,阮籍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举声一号,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几乎死去。

籍能为青白眼,以白眼对礼俗之士,以青眼对知己。阮籍母死,嵇喜来吊唁,籍作白眼,喜不怿。喜弟康赍酒挟琴来,籍大悦,见青眼。

阮籍的嫂子曾回娘家,阮籍与她话别。有人讽刺他,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酒店**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去饮酒,醉,卧其侧,不自嫌,其夫亦不疑。

二、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谯国铚(zhì,今安徽宿州西南)人。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博览群书,通闻博识,长大后,喜好《老》《庄》,经常谈论养性服食事,著《养生论》;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喜欢弹琴咏诗。后娶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拜中散大夫。故后世称其“嵇中散”。

嵇康与山涛本为莫逆之交。山涛推荐嵇康为官。嵇康写信给他,即《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与其绝交。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

司马昭擅政,忌惮嵇康威望,或曰嵇康参与铲除司马氏的密谋。加之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将嵇康比拟卧龙,欲助毌丘俭叛乱,力劝司马昭寻由铲除嵇康。司马昭遂以毁谤名教为由,杀害嵇康。

嵇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金庸曾于《笑傲江湖》中引此典故:“曲洋一声长叹,说道:‘昔日嵇康临刑,抚琴一曲,叹息《广陵散》从此绝响。嘿嘿,《广陵散》纵情精妙,又怎及得上咱们这一曲《笑傲江湖》?’”

或许出乎嵇康意料的是,他因遭司马昭猜忌被杀。他的儿子嵇绍,却在荡阴之战中,独身卫护司马昭之孙晋惠帝司马衷,被乱箭射杀!素有白痴之名的晋惠帝脱险后,没忘记嘱咐手下:毋洗此血衣,这上面是嵇侍中的鲜血!

三、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zhì)人,雅好《老》《庄》之学。注《庄子》,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之誉。可惜《注》未完成,向秀就去世了。西晋名士郭象承其余绪,完成《庄子注》,成为《庄子注》传世佳本。

郭象与《庄子注》

他与嵇康、吕安交游,关系非常深厚。“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嵇康、吕安被杀后,向秀畏惧,踏上仕途。

向秀虽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他撰写的《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等,皆为传诵后世的名篇佳作。

四、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怀人。性好《庄》、《老》,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山涛因与司马懿妻张氏(宣穆张皇后)为中表亲,故仕途通达,历任郡主簿、赵国相、冀州刺史、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右仆射、司徒之职。

他虽因荐举嵇康,遭嵇康啪啪“打脸”,“刻薄”的嵇康还撰写一篇洋洋洒洒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与山涛绝交!这条爆文迅即在“朋友圈”广为流传,阅读量瞬间突破10w+!说山涛大度、不尴尬,那都是骗鬼的话。不过,厚道的山涛深知老友的秉性,并没有恼羞成怒,反唇相讥。

嵇康对这位老友的厚道也信心满满,以至临刑前,没有将10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兄长嵇喜,或其他朋友,而是托付给山涛。他告诉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山涛确实没有辜负朋友的重托,将嵇绍抚养成人,终成名留青史的一代忠臣。

五、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他形貌丑陋,身长六尺,肆意放荡,嗜酒如命,被称为“醉侯”。他虽不妄交游,但与阮籍、嵇康一见如故。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从,谓曰:“死便埋我。”

一次,刘伶犯了酒瘾,求酒于妻。妻子将酒器砸毁,酒都倒掉,涕泣谏曰:“你喝酒太多了,非养生之道,必须戒酒。”刘伶说:“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你准备好祭祀鬼神的酒肉吧。”妻子信以为真,便依他准备好酒肉。刘伶跪下,向鬼神祷告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祷毕,又引酒御肉,大快朵颐,尽兴沉醉而罢。刘伶著有《酒德颂》,被后世视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六、阮咸

阮咸(约222年—278年),字仲容,阮籍侄。叔侄二人被后世称为“大小阮”。他通晓音律,有“妙达八音”、“神解”之誉。他善弹琵琶。后世将始于唐代的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的一种弹拨乐器,以“阮咸”命名,简称“阮”。

阮咸琵琶

阮咸放达不拘,经常随心所欲地做一些违背礼仪的事情:

阮咸母亲去世后,即便在居丧期间,也纵情越礼。他与姑姑的婢女私通。姑姑回夫家时,最初答应将此婢女留给阮咸;可是启程时,却将此婢女带走了。当时,阮咸正在待客,得知此事后,遽借客马追婢。既及,与婢并骑而还。

诸阮聚饮,不复用杯觞,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亦来饮其酒,阮咸也不嫌弃,索性趴在盆上,与猪共饮。

七、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竹林七贤中,王戎年龄虽最小,但才智自小即非常人可比。许多朋友可能听说“王戎摘李”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位了。

年轻时的王戎,颇有清誉。15岁的王戎,竟然与父亲王浑的朋友,比自己年长20岁,且素有“青白眼”恶名的阮籍成为莫逆之交。气人的是,每次阮籍去拜访王浑,一会就离开了。去拜访王戎时,交谈很久后才离开。更气人的是:阮籍竟然对王浑说:“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王戎性至孝。母亲去世后,居丧期间,王戎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晋武帝对其有“死孝”之誉。

王戎虽无殊能,但尚算称职。西晋末年,政局诡谲动荡,王戎随时势而沉浮,可谓尸位素餐,非挽狂澜于既倒的栋梁之臣。

文史君说

上述“竹林七贤”,除山涛、王戎位居三公高位外,其他诸人,仕途皆不如人意。他们的年龄、地位、政见,也多有分歧。嵇康更是将与山涛绝交的事,闹得普天之下无人不知,千年之后,犹有传诵。搁今天,很多人是妥妥地“三观不合”!但他们却成为莫逆之交,这种可推心置腹,甚至可托孤的交友之道,较之今天的“插刀教”、“猪队友”,可谓天壤之别!值得后世深思和借鉴。

“竹林七贤”大多有济世的鸿鹄之志。如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他们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其实只是一种表象,而非其本性。恰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所说:他们才是真心信仰礼教的人!他们所蔑视的“礼教”,恰恰是肆无忌惮地践踏礼教的“礼教卫道士”们,如篡位弑君的司马氏之流所极力维护的虚假“礼教”。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概述图取自南朝时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的刘伶像)

基本介绍 本名 :刘伶 别称 :醉侯、酒仙、刘参军 字号 :伯伦 所处时代 :魏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沛国(今安徽淮北) 主要作品 :《酒德颂》《北芒客舍》 主要成就 :“竹林七贤”之一 信仰 :道家 人物生平,放达任情,不愿为官,人物思想,个人作品,轶事典故,荷锸任埋,刘伶病酒,曝裈当屋,鸡肋尊拳,相关成语,相关对联,人物评价,史籍记载,艺术形象,后世纪念,墓址,刘伶醉, 人物生平 放达任情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容貌丑陋。放肆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携手共游山水,对于有没有家产根本不介意。 唐孙位《高逸图》中的刘伶形象 作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员,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 不愿为官 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朝建立后参与对策,提倡无为而治。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惟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 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于是作罢。刘伶最终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人物思想 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以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却“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刘伶所作的《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让“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现,都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个人作品 元赵孟頫行书《酒德颂》 刘伶的存世作品只有《北芒客舍》和《酒德颂》。《北芒客舍》是一首古体诗,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发,可谓层次清晰,裁剪恰当,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酒德颂》是一篇骈文,文章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刻画生动,语言幽默,不见雕琢之迹。刘伶的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 轶事典故 荷锸任埋 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仆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这样。 中国画《鹿车片锸葬刘伶》 刘伶病酒 参考词条:刘伶病酲、刘伶妇、五斗酲、咒酒卮 刘伶病酒 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感到异常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毁坏,哭着劝道:“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但我不能自己禁,只能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说:“我按照你交代的去办。”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颓然醉倒了。 曝裈当屋 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鸡肋尊拳 刘伶曾在喝醉酒时与别人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刘伶缓缓地说:“我瘦得像鸡肋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舒服。”那人就笑着不打了。 相关成语 枕曲藉糟:即枕曲藉糟,指枕着酒,垫著酒糟,谓嗜酒,醉酒。出自 《晋书·刘伶传》。 五斗解酲:意思是以五斗酒来解酒病,比喻非常荒谬。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鸡肋尊拳:表示身体瘦弱,不堪一击。出自《晋书·刘伶传》。 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出自《晋书·刘伶传》。 以酒解酲: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相关对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处不留零。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佳。 华屋杂茅芦于西子湖边别开胜境,停桡来把盏在刘伶庄畔应集酒仙。 韩愈送穷江淹作赋,刘伶醉酒王粲登楼。 人物评价 南朝宋·刘义庆: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南朝宋·颜延之:刘伶善闭关,怀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王绩: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 唐·李端: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 唐·姚合: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唐·皮日休: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唐·白居易: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喔。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五代·韦庄:刘伶避世唯沈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北宋·苏轼: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北宋·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北宋·司马光: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 南宋·叶梦得: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南宋·陆游《咸齑十韵》:人生各自有贵贱,百花开时促高宴,刘伶病酲相如渴,长鱼大肉何由荐。 明·周斌:君不见荷锸仙游刘参军,沉饮高风至今闻。 明·于谦《醉时歌》:刘伶好酒世称贤,李白骑鲸飞上天。 近代·余嘉锡:子期以注庄显,伯伦以酒德著。流风余韵,蔑尔无闻,不足多讥,聊可备数。 当代·易中天:也许,刘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无论一生一世如何度过,最后终归于死。那又何妨走到哪里算哪里,死到哪儿埋哪儿?同样,人生既然并无意义,那又何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实际上这也是刘伶的处世之道。对于司马政权他不像嵇康那样公开对抗,也不像阮籍那样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时大谈虚无,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所以刘伶最后的结局竟是寿终正寝。 史籍记载 《晋书·列传·第十九章·刘伶传》 《世说新语·任诞》 《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名士传》 《世说新语·排调》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艺术形象 崔走召玄幻小说《我当鸟人那几年》《三途志》中刘伯伦; 单田芳评书《刘伶传奇》中刘伶; 评剧《刘伶醉酒》,刘小楼、李福安、洪影、周连生、郑桂芳、张俊玲、郑祥振等均曾饰演刘伶。 后世纪念 墓址 关于刘伶墓所在地的争议很大,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都在争夺刘伶墓,并且都是有理有据,主要有山东枣庄市中区刘伶墓,江苏淮安楚州区刘伶墓,河北保定徐水刘伶墓,山东泰安宁阳刘伶墓,河南新乡刘伶墓以及安徽阜阳颍东区刘伶墓。 刘伶醉 刘伶醉,系河北省特曲名酒。刘伶曾到河北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人还为他建立了“酒德亭”。刘伶醉先后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等。 保定刘伶公园雕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8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