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为我国做出过什么贡献?

西南联大为我国做出过什么贡献?,第1张

西南联大办学的9年中,培养学生8000余人,毕业生达4000多人,均学有成就。这个学府培养了大批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等这些人都曾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联大的教授和校友名家荟萃,他们让这所曾被遗忘在历史烟云后的大学,在半个世纪后仍闪耀出巨大光芒

著名教授

陈省身: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国际上享有“微分几何之父”的美誉。

王竹溪:物理学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饶毓泰: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大猷:国际知名物理学家。

黄子卿:化学家,专于物理化学,精测水的三相点数据被确定为国际实用温标的基本参考数据之一。

叶企孙:物理学家、教育学家。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罗常培: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

袁复礼:从事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研究,是我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

陈寅恪:国学大师,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

冯友兰:哲学大家。

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开展近代物理学实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赵九章:气象学家、物理学家。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顾毓秀:文理兼通,学贯中西,他既是国际电机界大家,还集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和讲学家于一身,在世界享有盛誉。

孙云铸: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

沈从文:文学家、历史学家。

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金岳霖: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

王 力: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陈岱孙: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钱 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钱钟书:博学多能,学贯中西的文学家、作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吴 晗:著名历史学家。

朱光潜:美学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李广田:诗人、散文家、作家。与诗人卞之琳、何其芳并称为“汉园三诗人”。

截至2023年一月,《我们的西南联大》不播出的原因是因为该剧暂无档期可排,所以尚未播出。

《我们的西南联大》是由高翊浚执导,王鹤棣、周也、叶祖新、胡连馨、王羽铮领衔主演的青春励志革命历史剧。

该剧讲述了硝烟弥漫下,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严峻考验,坚定科学救国的信念,成为国家杰出人才的故事。

创作背景:

该剧剧本历时六年精心打磨,一丝一毫不敢轻负。为了更好的展现西南联大青春励志的主题思想、传递爱国情怀,该剧用了六年的时间打磨剧本,先后创作、修改了14个版本,开了72次剧本讨论会。

剧组主创还多次走访清华、北大、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馆,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蒙自文法学院博物馆等地,认真采风;在二度创作的情感酝酿期,主创们积极下生活、写体会,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

  闻一多新婚那天,亲友纷纷前来贺喜。好久了,还不见新郎,大家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当迎亲花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找到他,原来他仍然穿着旧长袍在看书。家里人说他一看书就“醉”。众所周知,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憾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害,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民人民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这几天,大家都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演讲者一开始便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演讲者当时义愤填膺的愤怒,表明了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内容表达形式多变,各个小节都以其各自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了繁杂拖沓之感,而且另有新意。

  一、比手法的应用。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节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却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心理的描述。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心理战术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战术。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如在第四节中:“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的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在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恐怖啊!”他们“制造恐怖”,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心理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向时代证明敌人不过是只“纸老虎”,给敌人予压力,给人民予动力。

  三、举例引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理,可以让反动派的把戏不攻自破,加强说服力。文本第三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第五段中,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除此之外,这篇演讲还运用了丰富的语言的表现手法。例如:

  一、感叹句的运用。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多用感叹句。用感叹句表达强烈地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的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二、反诘句的运用。例如:“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运用反诘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

  文本的结语写得锵铿有力。古人写文章都讲究“猪头,豹肚,凤尾”,所以,一般说来,好的文章必然会有好的开始和好的结局。闻一多先生在结束语中,把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以发出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立起来,与反动派决一雌雄,同时表达了广大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纵观全场演讲,可谓感情强烈,到了激昂之处,其感情以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和发泄——捶击桌子(这是无声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情感愤怒到极点的声音),可以说,闻一多先生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而且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多用口语,但又没有使演讲流于空乏、累赘。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是一篇激厉的战斗檄文!是一个换起人民觉醒的施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

  演讲稿的一开头,闻一多先生便直截了当地连连发问: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刽子手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杀。其中接连的发问,问句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挡,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又如:

  诸位要请我辩论一下,人类已获得自由了吗?要辩论人走他自身的合法所有者吗?你们已经宣告了这一点。我还要为奴隶制是不正当的进行辩论吗?对于共和党人这难道还是问题吗?难道送个问题还要作为极难解决的问题,而不得不运用令人怀疑且艰涩难懂的正义原则来解决吗?今天在众多的美国人面前,把演讲划成A、B、C、D,再分成1、2、3、4,从相对、绝对、否定、肯定各个方面来证明人人都享受自由的天赋权利。那在人们眼里我将成为什么样子呢?这样做将使我显得十分滑稽,并将使你们的悟力蒙受奇耻大辱。苍穹之下,无人不晓:奴隶制于人类走不适当的。

《我们的西南联大》是一部以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承担起抗战责任为主线的电视剧,展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临时合并共建的西南联大的历史,这是一段热血的青春,电视剧由高翊浚执导,王鹤棣、周也、叶祖新、胡连馨、王羽铮领衔主演。

《我们的西南联大》剧情介绍

《我们的西南联大》以五位青年学生为前台人物,细述了他们南下、西行、觉醒、成长的故事。众多教授和三位校长是背景人物,每到戏剧的关键处,便出来与前台学生合流共进。虽然五位学生的名姓是虚构的,但是他们身上集中了诸多西南联大英才的身影。而教授们则是实名出镜,他们每一处重要发言,每一次决定性表现,都有据可查,依循史实。

据了解,电视剧筹备了6年,主创团队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人物传记、回忆文章,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人物、故事、情节的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力求做出最具有诚心的作品。

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它就是要通过讲故事传达主张。电视剧也不是教科书,它有特定的感染力润物无声。《我们的西南联大》既有正剧特有的年代质感和人文厚重感,也有偶像剧专供的明媚青春和甜蜜桥段。

西南联大作为国人的一座精神灯塔,演员们都是怀着一种景仰敬慕的心走进片场的。老戏骨言传身教,新演员敏而好学,整部戏在良好的创作氛围中完成拍摄。同仇敌忾之心已然凝聚,以身许国之志就此升腾,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们千里跋涉在路上的故事了。

《我们的西南联大》中的青年学生,在国破家亡的时刻,做出了他们的抉择,挥洒了他们的热血,弦歌不辍,垂范至今。今天的年轻人从他们身上汲取心灵的养分和爱国的热情,继而砥砺报国的本领,做出真实的业绩,是事所必至,理当固然。

电视剧再现了知识分子救亡爱国的热血岁月,而西南联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她创造的荣誉。而在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撑起了一个国家的脊梁,那里的师生怀着家国仇恨,燃烧这他们的青春和理想,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文脉,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我们的西南联大》讲述了硝烟弥漫下,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严峻考验,坚定科学救国的信念,成为国家杰出人才的故事,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年代剧,值得一看。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人民网天津9月13日电(陈杰 张国) “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承载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作无间、同舟共济办学历史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9月13日下午在南开大学原样重现。  这座从云南昆明联大旧址复制的纪念碑,由三校校长许智宏、顾秉林和饶子和共同揭幕。三校均已在校园里树起西南联大纪念碑。  今年11月1日,是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校庆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举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大,云集三校英才,成为全国的文教重镇和民主堡垒。1937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写出中国教育史上绚烂的一页,联大8年招收的8000余名学生中,培育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  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同时载入三校史册。三位校长今天一同体认当年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是为了传承“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让南开、北大、清华的历史友谊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像当年的西南联大那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今天重立的纪念碑,是由南开大学历史系1977级校友李德福捐资,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范曾题写了碑记。  三校校长签署了《纪念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会谈备忘录》,举行了圆桌会议,商讨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倡资源共享,尤其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相互补台、彼此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教学科研的深入合作,促进学术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互访。(完)

  爱国是五爱之首,也是"八荣"之第一荣。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爱国的思想观念、爱国情感、行为等多层面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是—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对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一个民族之魂,一个国家之魂。

  2.爱国主义是干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热爱故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民族、国家全体公民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

  热爱祖国的各族人民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相互依存,共同书写祖国的历史、创造祖国的文化、推动祖国的进步。因此,对祖国各族人民的爱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爱国主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基本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主要表现是: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看作是个人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行为准则上,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利益,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维护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全部力量等。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祖国往往表现出其民族性、自然性,而国家则强调其政治性、阶级性,强调该社会共同体的主权和稳定。现阶段,所谓爱国家即热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以后形成的,并随着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国家之一。在历史变迁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格局,在今天形成了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抗日救亡”、“拯救中华”;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干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这些优良传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当代的爱国主义。在古代、近代的爱国主义中,一脉相承的共同特征是: 1.不畏艰险、改造山河、创建文明。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世代相承地改造祖国山河,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物质文明的贡献,也有精神文明的贡献。例如,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春设计、营造的石拱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这样的例子灿若群星,雄踞北疆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维护统一、抵御入侵、反对分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民族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主流、主导的趋势是联合、是统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都为中国的统一作出贡献。

  3.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弊政。治国安邦,施利于民,同一切阻碍历史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不仅有作为主力军的农民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还有无数具有爱国热情的封建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为了祖国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他们总是站出来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内政、旧的体制进行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力图振兴国家、造福人民。从商鞅变法到近代戊戌变法,都是为了改革社会弊政。

  4.虚心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尽管有过短暂的盲目排外、闭关自守时期,但更多的时期是注重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相互学习,注重吸收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如张赛出使西域,与中亚各国友好通商;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促进了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因此,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走出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其爱国主义的主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这些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青少年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当代爱国志士典范

  1、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波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辨。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体去向,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为之欢欣雀跃。由于邓稼先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绩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无从知晓。而后,中国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当一朵朵蘑菇云腾空升

  起,全国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时,邓稼先却在转瞬间承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去母亲的悲痛这强烈的情感震荡。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是,他毅然回来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他平静地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2、坚韧执着的杨利伟

  这位中国的“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看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看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推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胳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眼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郁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神圣使命。

  3.无私博爱的高耀洁

  高耀洁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在实现民间防治艾滋病之路上做出巨大贡献。她70岁开始做防治艾滋病工作,能做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疑问,高耀洁的

  回答是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巳”。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羞人的偏见和恐惧,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心灵。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项繁重的工程,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的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她走访了河南100多个村庄,见到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她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治病的防治上,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别人捐赠的。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病遗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资8万多元,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儿。

  面对艾滋病孤儿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本已弱不禁风、应该颐养天年的高耀洁爆发出了巨大的生命能量。

  “从现在再过55天,就是8年,我介入艾滋病已经8年,在这8年的岁月中间,酸辣苦甜不敢想,很多事情让人不敢想。”她是母亲、医生、艾滋病人心头的阳光,她还要继续宣传、写书,并抓紧时间想办法解决孤儿的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

  4.舍生忘死的消防兵

  凌晨4时40分,一栋四合院商住楼突然起火,消防支队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冒死进行救援,在楼房经过大火长时间焚烧、强度下降、极度危险的时候,几进几出,将老弱病残者逐一背出,使412位居民无一伤亡。但在救援过程中,该楼的东面、北面及西面的一小部分房屋突然倒塌,21名忘我救火的消防官兵埋在废虚之中。

  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的利益走向危险,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神圣职业的尊严。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将长留世间。

  10时05分,抢救人员在废墟中找到了最后一名消防战士,医务人员证实他已经牺牲。至此,21名被埋在倒塌房屋里的消防官兵全部找到,其中仅一人生还,在这次大火灾事故中,共有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职,他们中最年轻的仅有17岁。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那壮烈的一幕已经成了忠诚的最好注释。

  5.执政为民梁雨润

  “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这样说。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纪检干部,短短5年时间,他组织查处了数万起群众上访案件,尤其是处理了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疾苦的陈年积案而备受人们称赞。赢得了“梁青天”、“梁包公”的赞誉,他用两袖清风书写了百姓爱看的“清廉”。

  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矢志不渝地追求着为老百姓办事的政治理想,而这种追求需要正气和勇气。这样的为官生涯,架起了执政党和百姓之间的桥梁,体现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这也正是百姓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每次找他的百姓在他面前掉眼泪,他都显得有些激动,“我想假如他是我的父毋姐妹姑舅伯姨或亲戚朋友,我该怎样对待”带着这样一种感情,梁雨润可以为解决一个问题,15次跑一户农家;可以为了解决一桩17年没有解决的案件,挤进人群抬起棺材板。没有一种正气和勇气,没有一种责任和追求,当好这个官,当好这个公仆就无从说起,梁雨洞的眼睛是向下的,时刻关注他的服务对象、他的衣食父母。

  四、爱国主义误区

  爱国有很多方式,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真实的和虚假的,理性的和破坏性的。爱国需要建立在理智、真诚和行动的基础之上。尤其在当前,爱国需要走出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

  有好处就爱,没好处就不爱。有些人的逻辑是,“如果一个国家无法给我解决想得到的东西,我就有理由不爱国”。按照这种逻辑,汪精卫因为无法得到国民政府主席的头街,所以“有理由不爱国”,溥仪因为得不到大清皇帝的龙椅,所以“有理由不爱国”,千千万万的汉奸和伪军们因为得不到金条、银元和美女,所以更“有理由不爱国”。

  对一些人来说,当官运畅通、财源滚进的时候,就到处宣扬爱国,过分地表演自己的爱国。而当时转事移,他的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时,就到处发泄不满,甚至不惜恶毒攻击自己的祖国和社会。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爱国不是做买卖,值得与否,并不是第一要义”。

  误区之二:

  国家强就爱,国家弱则嫌。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有一个富强的祖国才值得爱,否则就会抱怨自己生错了地方,甚至以当中国人为耻辱。

  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期间,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的时候,都要佩带一枚徽章,上书“中国人”几个大字。试想,在当时国家孱弱之际,海外的炎黄子孙,能够像吉鸿昌这样

  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有多少

  误区之三:

  爱国就是中国什么都比外国强。经常听外国人在游览了长城、故宫后激动地说:我爱中国,中国太伟大了。如果是中国人在参观完白宫后也赞叹:美国太伟大了,我爱美国,会怎么样?外国人说“我爱中国”,没有人会把这叫做爱国主义,但是中国人如果说“我爱美国”,国人一定会批评他不爱国。

  国人总喜欢老外对我们的赞美,而且这种赞美似乎总也听不够。在报纸上,整天都可以看到“某某国对我国所取得的某成就表示赞赏”、“联合国某某官员盛赞我国环保成就”等等。看得多了,仿佛这就成了我们的爱国。相反,对我国某领域提出批评的往往看不到,如果有,作者就有“不爱国”的嫌疑。实际上,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误区之四:

  爱国就要拒绝洋货。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洋品牌的汹汹来势,重新闭关锁国,不让人家进来,自己不要出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让消费者或者商家抵制洋货,只买国货,更不可能。其实,这与爱国主义不相干。

  当年,举国上下谁不以买进洋冰箱为荣,如今,非洋冰箱不买的还有几人那么,国人当初没有选择抵制洋货究竟是对还是错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当初的“洋冰箱”,就不会有今天国产家电的繁荣和壮大。有一位5岁男孩,能如数家珍,道出世界各国数十种名车,而且对各种车型辨认得毫厘不差。然而,当有人问到中国名车时,他颇费踌躇,最后只数出“奥迪”和“桑塔纳”。遗憾的是,这两种车“产权”属于中国,知识产权品牌属于万里之遥的德国。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呢是拒绝所有的洋矫车,还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迎接洋品牌的挑战我们必须明白:爱国并不意味着拒绝。

  误区之五:

  爱国口惠而实不至。有些人经常把爱国挂在嘴边。可是真正到了让他们出钱出力,哪怕只是捐献出300毫升血,他们也会退避三舍,悄悄地溜走,全然没有了往日的豪情。在这种情况下,爱国往往被包围在假、大、空的情感渲泄中,而不能落在实处。这样的爱国实际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是行动。无论爱国的行动有多少都是真实宝贵的

民国,是一个既繁华又落寞的年代,新旧思潮的交替更迭,盛产着一个又一个传奇。西南联大,第一次详细了解这个特殊的学校,是在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的时候,汪曾祺特有的浪漫笔法,掩盖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凄惨和悲凉。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这是一部讲述西南联大人情感往事的书,那一群背负着民族学术期望的文人,身处乱世,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追求,那个时代的爱情,散发着来自历史深处的香气。

全书讲了17对知识分子的爱情往事,有心意相通、才华相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有苦恋一生、爱而不得而终身未娶的,有开始情真意切到最后分崩离析的。

当然全书除了爱情,还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文人风骨,和伴随的一系列社会、历史的浮沉变迁。

01 心意相通、白头偕老

林徽因和梁思成、杨绛和钱钟书、张充和和傅汉思、施松卿和汪曾祺、周培源和王蒂瀓、梅贻琦和韩永华、陈寅恪和唐筼等大部分都可以称为是这种心意相通、白头偕老、令人艳羡的爱情。

这种爱情不是两人天生的合适,而是因为爱情相互包容,相互磨合,相互扶持,相互成就。

比如林徽因和梁思成,很多人以为这是金童玉女的结合,其实他们远非想象中的完美。梁思成在学生游行运动中被打伤,坡脚一生,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低烧和咳血始终伴随左右。他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磨合地异常艰难,林徽因锋芒毕露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梁思成刻板稳重,梁启超曾说:“思成和徽因,去年便有好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

然而,爱情让他们坚持了下来,磨合期一过,两人在事业上的互补和相互欣赏,相互成就,让他们的爱情坚不可摧。在西南联大,因为战乱、通货膨胀和医务人员的缺失,林徽因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开始学着照顾她,用尽力气宠她,尽管她已经瘦的可怕,疾病缠身、形销骨立。这一对恋人终究成了传奇。

02  爱而不得

金岳霖对林徽因: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太过纯净,让人无法亵渎。金岳霖丝毫不通人情世故,像一张白纸,却“逐林而居”了半辈子,守护了她半辈子。在他去世前,记者采访他时,取了一张林徽因的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他紧紧捏着照片,许久,像小孩求情似地对他们说:“给我吧!”彼时离林徽因去世已二十余年。

卞之琳对张充和:张充和是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四妹,一个擅长昆曲、书法、绘画、诗词,喜欢穿旗袍的女子。卞之琳爱了她十年,写了十几首诗给她,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然而,充和却不喜欢他遮遮掩掩的爱,她讨厌他的“婆婆妈妈”,“不够爽快”。他追了她十年,而她却认识傅汉思七个月后便结婚移居美国。多少人喜欢诗人的浪漫,但是不爱这种事情,任谁也无法改变。

夏济安对李彦:李彦在那个年代,跟林徽因、张充和这样的才女比起来,着实是一位普通的女生,然而夏济安却把她当作女神去爱,制造跟她的接触机会,关注她的每一个细节,苦苦寻找她的踪影,然而却不敢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最终终身未娶。对爱情过于理想化、把李彦想的太完美,彻底摧毁了他的姻缘。

03  此恨无关风与月

张荫麟和伦慧珠:张荫麟,在清华曾经和钱钟书齐名,被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之一,在他做家教的时候喜欢上了伦慧珠,这一场追求,直到七年之后,才成功。那时娇弱的她多病,然而只要她不舒服,张荫麟能立刻拿出药。然而这一场结合,在张荫麟遇到容婉的时候,却一厢情愿爱上了这个女孩,守不住初心的他,最终与伦慧珠离婚,而容婉也拒绝了他。这位才子三十七岁便病逝了,死前凄凉无比。是什么改变了最初的爱情?伦慧珠在报纸上看到他病逝的消息悲痛无比,在爱情里,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来日方长,其实很多事情没有后来。

吴宓和毛彦文:毛彦文在被未婚夫分手的时候,吴宓与妻子离婚,并对毛彦文展开疯狂的追求,这在当时的文化界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当毛彦文接受他的求婚的时候,他却退缩了,只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由自主,无可奈何。”这在今天,估计是最热门的渣男语录。心灰意冷的毛彦文嫁了他人,然三年后丈夫病逝,吴宓得知后又开始追求,但是毛彦文已心如枯井,他永远失去了她。

04  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

在《人间草木》中,作者有一段话是这么描写西南联大的:“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一位研究联大的美国教授回答:自由。”

在这本书中,除了爱情的主线之外,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也始终闪耀。

钱钟书,国文和英文很好,但是数学极差,清华入学考试时,数学得了零分,但是中英文的出色,清华校长罗家伦将其破格录取。

张充和,当年考取北大,数学也是零分,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录取,但是她的国文满分,最终被破格录取,收在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门下。

汪曾祺的妻子施松卿,入西南联大时修物理,后因生病转学生物,但是生物依然不轻松,又转到西语系,三年换了三个专业,这在今天的大学是无法想象的。幸好,在当时宽松自由的西南联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转专业。而最终,她也没有辜负学校的宽容,后来成为了新华社对外部特稿组高级记者。

如果说人生百态,那么在这本书里,爱情也呈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样子,而且带有知识分子特有的浪漫、决绝和那个时代的烙印。人生百态,爱情亦如此,守住初心,方能爱的圆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2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