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表达作者对于江南的什么情感呢?

忆江南表达作者对于江南的什么情感呢?,第1张

《忆江南》中我们仿佛看到江南色彩明丽的春光。太阳出来了,江边的红花是那样的红,红得好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燃烧了整个江南。春天到了,那不知疲倦流淌的江水绿得像被蓝草染过似的。那是多么醉人的绿啊……

体现这一江南美景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详细信息: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等。

《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梦江南》

 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赏析

 词的上片写京都春景,描写了柳丝摇曳、美女如云的壮观景象。下片描写江南春景,恬淡雅致。“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两句,选取“苦笋”、“鲥鱼”两种江南美味,直接抒发了对江南的怀念。“鲥鱼”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间入淡水产卵,脂肪肥厚,味最鲜美,王安石曾在诗中写道:“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欧阳修也有诗云:“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而“苦笋”亦是江南的一种美味,诗人苏东坡称赞其“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晋代的张翰,因不愿卷入晋室八王之乱,借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而辞官回乡。词人贺铸,怀有济世大志与治事才能,因性情刚介,为当权者所忌,一生久沉下僚,悒悒不得志,遂有归隐山湖之愿。词人便借思念江南的苦笋、鲥鱼等美味佳肴表达对江南的怀念,流露出浓浓的思归情愫。

 结句将这种思归情愫表达得更为清晰。“晚风恬”三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落归帆”,则用语浅淡,然而于淡淡之中却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思。王直方《王直方诗话》:“格见于全篇浑签至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扩展阅读:贺铸的人物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宋史贺铸传》)。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程俱《贺方回诗集序》)。

 扩展阅读:贺铸的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4]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7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