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中,作者借怎么样的落花生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落花生》中,作者借怎么样的落花生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第1张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落花生》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

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

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落花生写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扩展资料:

《落花生》平易、浅显、简洁, 全文不过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并不浅薄。它那平易的话语,讲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毫无故弄玄虚,自作高深莫测之态。有的只是谆谆的教诲,切实的希望。然而就是这平易浅显的常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谛,并付诸自己行动。

《落花中》这篇课文,从课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是图名利,默默奉献的特点。 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为文短小,平易、浅显、清淡、质朴,它之所以能流传很长一段时间,并广为人知,是因为除了这种极致的美之外,它还以意念取胜,具有超越时空的象征意义。

它的象征和意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人们朴素典雅、高尚的思想感情,使人们深受它的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扩展资料:

《落花生》散文,来自花生反映生活。徐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独特理解是其作品中最动人的地方。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揭示散文中的“我”:“人应该是有用的人,而不是伟大的人,正派的人。”

花生在深土里不为人所知,但它以自己的牺牲为有用之物。“无我”可以打破对物质的贪婪,“有我”可以主动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让牺牲成为可能。用“我”来实现“没有我”的爱,是一个宽广而慈悲的境界。

题材独特,想象力丰富,色彩充满浪漫色彩,表现出浓郁的南方风情和异国情调。在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成熟流畅,宗教与文学融为一体。《花生》和其他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参考资料:

-落花生

参考资料:

-落花生:许地山散文菁华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