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心得体会

离骚心得体会,第1张

满意答案浅谈“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可见鲁迅先生用“无韵之离骚”一语在于突出了《史记》不拘于史法而具有文学的价值。首先,《史记》与《离骚》的文学成就相当。《史记》是继《离骚》之后的又一部个体创作的体制结构宏伟繁复的鸿篇巨制,又一次将文学创作推向了顶峰,与《离骚》一样,超越前人,体现出巨大的创造性。其次,《史记》与《离骚》的创作动因和创作心境相同。司马迁和屈原皆曾受过大磨难,同为牢骚忧愤之人,屈原写《离骚》以抒愤懑,司马迁著《史记》寄托忧思,故《史记》便是《离骚》。所说“恨为弄臣”,是说司马迁对于自己所处的“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报任少卿书》)的地位深为不满,“感身世之戮辱”,是说司马迁痛心于自己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这些,都成了司马迁发愤著书,完成《史记》的动因。而屈原“事怀王为左徒”,也属“弄臣”之类;被谗放逐,为抒愤懑,遣牢骚,遂作《离骚》。司马迁对屈原是有深切的了解的。再次,《史记》与《离骚》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史记》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屈原的高尚人格和其《离骚》讽兴当世的力量、爱奇的审美观、浓郁的抒情性也为他所继承发扬,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无韵之《离骚》”之“无韵”又强调了两者的差别。我想鲁迅先生在这里所说的“无韵”应该不止于两者文体方面的差别,还应包括两者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我们知道《离骚》虽然带有自叙传的特点,但它从文体学意义上说是一首抒情诗,用诗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情感,抒情的手法更为灵活多变,而《史记》则首先是历史著作,然后才是文学作品,所以它要受到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局限,须在实录或叙事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情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代表鲁迅对《史记》的总体评价,也可以看作对《离骚》的一个中肯的定义,品阅之。从而可以帮助决定自己的进退。这也是我读《史记》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1《离骚》全诗主题,即通过对诗人为崇高理想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表达了他被诬告谋杀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献身精神,对人民的深切爱国和同情,表现了他勇敢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同时深刻揭露了以储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黑暗本质,抨击了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诋毁圣贤贤才、作恶多端、误国的罪行。

2忠诚和怨恨以及爱国主义。全诗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主要描写致力于报国、高洁自律的诗人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以及诗人坚守理想、保持人格清白的决心;后半部分,诗人被贪婪和忽视后的精神和内心冲突,以及诗人最终的选择。

3对人的慈悲,是人间一种大爱。屈原在《离骚》里表现了很多东西,比如:“多休息捂鼻子,难悼人性命。”后世的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传承。他的爱是炽热的,他的悲伤是忧伤的。整首歌《离骚》强烈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对改革政治的渴望,以及不顾不幸,坚持理想,绝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他对天堂的向往,他对理想实现的追求和他失败后死去的陈述得到了反映。

如何评价

《离骚》是屈原用自己的理想、经历、痛苦、热情乃至一生创造的壮丽诗篇。《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闪耀出诗人鲜明的个性。《离骚》的创作根植于现实,充满幻想。在这首诗中,古代神话传说被广泛运用。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夸张的描写,将现实人物、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天、地、幻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瑰丽、奇特、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这首诗中,“香草之美”的隐喻也被广泛用于生动地表达意识的抽象特征和复杂的现实关系。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原的大多作品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也表现了诗人对奸佞小人的痛恨,对楚王胆小昏庸的抨击。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 。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当我们读完《离骚》后能感受并理解那份凄美的执著。

《离骚》的写作特色:

1热情真挚。形象贴切的修辞。

2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3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4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5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7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