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结婚彩礼钱”,指新郎一方购买婚房,家具,婚后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婚礼仪式花费的钱财。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见面要给见面礼,最好一万零一,万里挑一的意思。黄金或者白金首饰一套(耳环戒指项链手链),彩礼看个人财力而定,一般家庭都是六万,让女方买衣服啥的。婚礼上叫爸妈了,有改口费,一般又是一万一。以上费用,均是男方家庭出,人家赔给你一个闺女了,不要怕礼节多花钱多。当然了,提倡感情基础是第一,其他的彩礼规矩啊,都是浮云了。
1、郑州郑州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基本上的铁路都会经过那儿。郑州市结婚男方娶女方,需要的彩礼钱是10万。除此以外,新房男方装修,买家具。女方不拿钱,装修最少20万。女方嫁过来最少带一辆车,要么给一套房子。2周口周口的彩礼比较便宜,一般2万3万就能搞定。如果男方的长相不是很端正,那么就需要5万或者6万。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男方,也是会给几十万彩礼的。3洛阳洛阳的彩礼一般是“万紫千红”,也就是一万张5块,一千张100快,加起来是一共15万。
这个价钱可以说是比较高了,但是并不是必须的。如果男方的家庭情况有限,还是可以商量一下,打个折的。4许昌许昌的结婚风俗非常不一样是,男方要是给女方彩礼钱表示看不起对方家。所以一般都是找老丈人要钱,要的越多越看的起女方家里。根据女方家庭情况而定,一般男方可以要99999万元。稍微家庭条件好点,可以要999999万。5漯河漯河人结婚前的订婚仪式必须给三金,还有一万七或者一万一的定金,是万里挑妻和万里挑一的意思。至于三金,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一般是比较贵重的金首饰。
结婚的时候给三万左右的彩礼,当然也有给五六万彩礼的。6开封开封市区现在的彩礼有10001元的,也有17000元的。除了彩礼钱以外,还需要带着3金,也就是项链、戒指、耳环。如果是开封农村的或者是乡镇的,彩礼是60000-70000,三金也是要拿着的。彩礼的事情建议双方事先商量好,不要到时候尴尬。7南阳南阳市区彩礼普遍在5万元左右,而县城在5万到10万的区间内。8三门峡三门峡的彩礼,同样是县城的比市区高出很多。三门峡市区彩礼基本在3万以上,而县城能达到5到10万的水平。
9新乡新乡市区彩礼一般在3万左右,县城在3万到5万元。新乡彩礼除了现金,还有衣服首饰等礼品。10鹤壁鹤壁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县城的彩礼比市区还高。鹤壁市区彩礼一般在3到4万元左右。但是部分县城的彩礼是三斤百元钞票的标准,也就是差不多15万元。11,商丘彩礼部分地方188万,加其他礼品,23万左右。
是不是要去看丈母娘拉?
不应该只单单了解结婚风俗呀,那样去了显的太死扳,我认为应该附加的什么都了解一些,这样去了遇到什么以外的事情,你处理起来才会显的游刃有余,别人才会看好你!!
漯河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加之漯河人的现代意识较强,城市现代气息较浓,接受各种新生事物较快,但对传统的风俗习惯也不完全摈弃,部分仍沿袭至今。老传统新习俗相互渗透融合,是一个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接受新生事物的现代新兴城市。
婚姻习俗
八十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复存在,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在城市主要是自由恋爱,朋友介绍,婚介中心牵线和自登征婚启示等形式;在农村,以通过街坊邻居、亲朋介绍为主。经介绍后牵线人不再介入,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女性多注重对方的相貌、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男性一般侧重女方的相貌、性格、年龄和品行。部分还存在父母左右或干涉男女婚姻自由或讲“门当户对”等现象。
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彼此没有意见,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由各自户口所在地出具证明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成为合法夫妻,但仍不能在一起生活,必须择定吉日男方上门迎娶,女方陪送嫁妆进门后方共同生活。根据男方所送彩礼的多少和女方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嫁妆品种、数量不等,一般是小件日用品、电视机、洗衣机,部分家庭有电冰箱、摩托车等,家俱一般由男方置备。择定日期农村一般选在春节前的腊月逢双日,城市多选择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前。迎娶队伍不断壮大。迎娶车辆都是轿车、面包车或农用三轮摩托车,少者三、五辆,多者二、三十辆。城市新娘多穿婚纱,到美容店美容化妆。婚前拍婚纱照,婚期搞摄影,录像以作纪念。新娘接回去后,由伴娘陪同下车,燃放鞭炮,举行结婚仪式,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的主持下,以鞠躬的形式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由新郎背着、客人簇拥着进入新房。中午,男方大摆宴席招待客人,亲朋好友送红包表示庆贺,少者50元,多者三、五百元不等。
新娘三天回门的习俗沿用至今。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走第一趟娘家,叫“回门”,但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当天如遇“七、八”日期,则往后顺延一天。“回门”后,结婚仪式全部结束,夫妻开始新的生活。
九十年代,旅游结婚比较盛行,团市委和部分企业举办集体婚礼。但婚礼大操大办、比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组合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几乎不复存在。尤其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深得人心,传统的多子多福意识逐渐淡薄,家庭开始向小型化、两代化演变。城市以三口之家居多,农村基本保持四口之家。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老人不愿意同结婚成家后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成家后也乐意 独立生活,逢星期天或节假日相互团聚。也有因住房紧张或家庭关系融洽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的。
生日习俗
一般叫“过生日”,对老年人叫“祝寿”。在城市,给老人过生日祝寿,大多摆宴席,有的在家里自备酒席,自已一家人团聚祝贺。家庭条件好的或子女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多在酒店设宴招待客人,参加者主要是子女、近亲属和朋友,他们带着生日蛋糕、酒、水果、饮料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滋补品,也有不乏送红包者。个别有大肆挥霍、铺张浪费现象,也有极少数借祝寿之机敛财者。给儿童过生日较普遍,生日当天,父母定做生日蛋糕,并讲究几周岁蛋糕上插几支蜡烛。照生日照以作纪念。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参加的,还要摆酒席招待,祝贺者都给孩子买有礼物,主要是蛋糕、衣服、书包、食品等。年龄大点的在校学生,也有邀请同学给自已过生日的,同学送一些纪念品,本人或在家或在饭店设宴招待,有的干脆买些食品带着同学出去玩一圈。九十年代初期,盛行亲朋好友、父母、子女、夫妇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播戏曲或歌曲,表示对亲属、朋友生日的祝贺。
丧葬习俗
1987年市政府发文,要求城市干部职工死后一律实行火化,丧事从简。从此开始城市居民死后进行火化。灵堂一般设在殡仪馆,也有设在自已家里的,亲朋好友前往吊唁,赠送花圈、挽帐以示哀悼,九十年代后期大多送钱,少者50元,多者几百元不等。尸体火化前进行整容,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参加吊唁者佩带黑纱或白花。骨灰有的暂放骨灰堂,稍后选址进行安葬,有的直接选址安葬在公墓。子女在亡者“五七”、“百天”、“周年”等祭日前去祭奠,烧纸或送鲜花以示悼念。
农村仍实行土葬,办事程序、习俗基本没有改变。
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普遍受到人们重视。进入上一年的腊月,人们就开始为过年作准备,尤其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又称“小年下”),人们更是忙碌着购新衣,办年货。有些单位还给职工发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之类的食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货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品种增多,花样翻新。在农村,春节期间,一改原来的单一吃饺子、蒸馒头、炸油条,也是准备一些丰盛的酒菜庆贺新春。城市更是菜样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正月初一,人们早晨起五更,穿新衣,燃放鞭炮,挂鞭少者5000头,多者上万头,响声一直延续到上午8点左右。早餐吃饺子和丰盛的菜肴,饺子内预包一枚硬币,预示着食者本年吉祥。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农村一般10元,城市少者50元,多者上百元。朋友路遇,相互问候“新年好”。市有关领导深入基层和部分居民家庭给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和居民以节日问候。节日期间,人们都要走亲访友,礼品多是水果、饮料、糕点、酒类等。城市由于机关放假7天,除了串亲访友之外,经济条件好的部分家族选择外出旅游过春节,去处国内一般选择海南,国外主要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设备的发达,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节日期间不能团聚的亲朋好友,用电话、传呼和手机等方式相互问候新年好,给对方以节日的祝贺。农村习惯,一般过了初五就算新年过完,开始从事田间劳动或其他活动,有的开始外出打工。城市则是从初八正式上班开始一切恢复正常。
元宵节,又叫灯节。漯河有吃元宵、观灯展、玩故事的习惯,并且形成自已独特的“十九会”。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九,市里要组织举办大型灯展活动,展灯上万只,千只百态,五花八门,吸引着市区及周边农村数十万人前往观展。农村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街头、机关大院,表演龙舞、狮子、高跷、旱船等,演后被封赏烟、酒、点心等。为了活跃节日气氛,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节日期间,市里还组织举办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以示鼓励。九十年代末,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十万元,购置礼花,于正月十五日晚上分两个地点在市区燃放,时间长达近一个小时,使周边和市区群众大开眼界。
“三八”妇女节,为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欢庆妇女自已的节日,以市妇联牵头,动员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妇女参加,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跳绳、短跑、自行车比赛等,有时还举办歌曲、戏曲比赛。
“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般由市总工会牵头,组织举办篮球运动会、乒乓球运动会、交谊舞比赛、职工美术书法展览等。市里召开会议,表彰工人队伍中的先进模范人物。
生活习俗
服饰。在城镇,家庭条件较好的男性冬季多穿毛呢大衣、皮西装、皮夹克、风衣、鸭绒袄、羽绒服、棉休闲衣、棉衬衣、保暖内衣、编织毛衣、羊毛衫等。一般家庭则穿普通棉衣、毛衣等。夏季侧重短袖衬衫、短袖T恤衫、衬衣、长裤或西式裤头等,条件好的讲究面料、款式,一般多在乎凉爽而已。春秋季一般穿西装、长袖T恤衫、夹克衫、休闲装、运动装等,机关工作人员或讲究的男青年多打领带。布料多追求毛料或棉织品,款式讲究新颖、大方、得体。穿鞋除夏季穿皮凉鞋外,其他季节主要穿皮鞋、休闲鞋或旅游鞋,部分男性冬季穿棉皮鞋。老年人多穿布鞋,中小学生除夏季穿凉鞋,其他时间多穿旅游鞋。农村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男性着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年四季都是买成衣或订做,春秋季也大都穿西装、夹克衫或休闲装,只是档次较低,不讲品牌。大多数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也以穿皮鞋为主。女性服装花色品种较多,款式更新较快。女性冬季多穿各式大衣、鸭绒袄裤、皮衣、毛衣、保暖内衣、棉衣裙等。夏季多穿套裙、连衣裙、T恤衫、百褶裙、马裤、背心、休闲衫、短裙或短裤等。春秋季主要穿西装、夹克衫、羊毛衫、长套裙、大摆裙、健美裤、筒裤、牛仔裤等。穿鞋多穿高跟皮鞋、皮凉鞋、长筒靴等,颜色亮丽、款式多样。部分企业和服务行业着专用制服。学生都有校服,有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期间穿,平时多穿运动服或休闲服。
饮食,漯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饭、豆浆、牛奶、荷包蛋、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豆沫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大米饭、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配以鸡或鱼等供食。晚餐习惯上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变化较大,面食大幅度下降,副食增长较快,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味化,以至于逢年过节居民不知道还吃啥,戏说"天天都是过年"。粗粮玉米面、豆面、红薯面、小米等成了城市居民的热销食品,用以调节味口和增加多种营养。城市一般是在家围桌吃饭的习惯,除早餐外,多是边吃边看电视,或议论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地新闻。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搭配咸菜,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浆,吃油条。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农村习惯吃饭时,多端着饭菜拿着馍到街上或荫凉处串饭场,边吃边聊,谈古论今。
居住,九十年代之前,城市居民住房以平房为主,有部分楼房,多为公房。进入九十年代,楼房逐步取代平房,居民住房以单位分房免费居住为主,楼层多为五层、六层,结构多为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面积多在60-90平方米之间。1995年以后,全部取消公房,住房实行商品化,住房面积也逐步扩大,以100-160平方米者居多,结构也由原来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发展到四室一厅、三室两厅、四室两厅,并出现双卫生间、半复式、复式等结构。条件好的居民家庭多选择自已购地盖别墅,独家小院,居住面积少者100多平方米,多者达300平方米以上,最低两层,多者高达四层。装修越来越豪华,部分家庭装修费用甚至超过购房款。农村住房都是自已盖的独家小院,有平房、瓦房和部分楼房,少者三间,多者五、六间,配以厨房,楼房一般都是两层。每家都垒有院墙,安装大门。结构多追求美观、宽敞,室内也分有卧室、客厅、套间、储藏室等。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材料多选择砖、水泥、预制板、铁窗或铝合金门窗等。室内也讲究简单装修,用涂料粉墙,水泥铺地,部分用地板砖,外墙多为水泥墙面。
出行,城市居民外出或上下班一般以骑自行车、摩托车、坐公交车、出租车为主,自行车以24型斜梁车为主,摩托车以125型踏板车为主,也有少数家庭购买有小轿车、面包车。出远门多选择乘坐火车或汽车,条件好的坐飞机的也越来越多。农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四轮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出远门则选择坐汽车和火车。
用,城市居民家庭基本都用上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取暖采用电暖气、空调、小锅炉或单位集中供暖,制冷以电风扇、空调为主。寻呼机曾一度普及,后随着手机的上市又逐步被淘汰,手机已成为上班族和商界的主要通讯工具。家用电话基本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居民家中,大多上有互联网。厨房炊具基本实现电气化,电饭锅、高压锅、微波炉等已成为常用厨具。农村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手机、电脑等也已进入部分农民家庭。
娱乐,老年人娱乐活动多选择在公园、广场练气功、打太极拳、练剑、打门球、打扑克、玩麻将、跳健美操、下象棋等,或养鸟、种花、钓鱼等,颐养天年。中青年和中小学生的娱乐活动主要是进舞厅跳舞、进恋歌房唱卡拉OK、进录像厅看录像、进电子游戏厅玩游戏、进网吧聊天、打桌球等。1987年夏,全市出现第一家歌舞厅,随后各种娱乐场所相继开业。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歌舞厅、恋歌房40家,电子游戏厅30家,桌(台)球室40 ,家,录像放映厅14家,出租、零售音像店30家,网吧242家。
称谓
八十年代,“同志”称谓比较盛行,人与人之间都是以同志相称,只有工厂企业称呼职格老的同志为师傅。在机关,下级称呼领导直呼其职务,同行之间年轻人称呼老同志为老师,老同志叫年轻人直呼其名。进入九十年代,称呼“同志”的越来越少,尤其九十年代末期,几乎没有人再称呼“同志”,对男性称“先生”,对结过婚以上的女性称“女士”,对未婚女青年称“**”。大多数企业和部分机关团体称呼单位一把手为“老板”。对男出租车司机称“的哥”,对女出租车司机称“的姐”,称在网上聊天的朋友为“网友”,称上网者为“网虫”。
彩礼
彩礼钱一般是订婚仪式时候给一部分,一般1万零1000,意思代表万里挑一。也有地方只要1千零100元,代表什么你知道。男女双方要给对方买礼品,什么衣服啊等等的;
礼金
一部分是结婚前给彩礼钱,要给多少不一样,两家商量呗,2万以内差不多可以搞定了;订婚后逢年过节你还得去探望送礼她们家有什么事你也得缠和订婚后就算一家人(跟结婚似的)不过也有退婚的。
河南各地彩礼钱
第一:焦作市。
一动一不动,指的是一动产“小轿车”,一不动产“无贷房”,前四后八,指的是前面订婚“4W”,后面结婚“8W”,结婚当天:万里挑一,一片绿,万里挑一大家都清楚,几万就看个人能力了,最低10001,一片绿就是“新娘当天进的婚房要用50块一张张铺满”,条件差的“婚床要用50的一张张铺满”。
焦作市结婚彩礼最多,简直只有土豪家庭才能真正满足。
焦作的男人确实娶个媳妇不太容易。
帅帅的农村小伙
第二:驻马店。
彩礼 三万六,迎亲 一万一。
一般除了房子以外,结婚得有十万左右。
第三:漯河。
一般订婚时,有万里挑一、万里挑七,10001-17000不等。结婚当天的彩礼在定婚礼日子时送到女方家,商量好,必须比订婚送得多,就这基本的。所有的钱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其他几个市基本上都差不多。结婚前的所有彩礼钱最低不能低于十万,加上新房,最少得有四五十万才能结成婚。
河南省,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跟南方相比,北方的四级更加分明,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起舞,冬天白雪皑皑。提到东北就想到了东北大茬子味,东北人都是比较豪放、大气的,那么东北的婚礼是否也一如既往的豪放、大气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河南的结婚风俗。
河南结婚风俗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河南各个地区的结婚风俗。河南商丘,婚宴上会准备鳖汤,表示新人万年福气长久;河南许昌,新郎的亲兄长或同门兄长要在前面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 “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河南周口,今年见父母最好今年结婚,敬烟数量不能少;河南漯河,恋爱结婚分为五个阶段,在新婚过后三天,新娘要下厨做饭;河南南阳,晚上娶亲,新婚会唱”发嫁歌“;河南信阳,女方在婚礼前要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新郎要喝“龙汤”(一条整鱼或鸡肉烧制),而后掏出赏钱。这就是河南的结婚风俗。
河南的彩礼嫁妆
根据每个地方的婚俗彩礼数额也各不相同,在一般男方都会准备6万左右的彩礼钱,结婚三金,婚房,新娘的新衣服,零食之类的。女方则会装修婚房,买新车作为陪嫁。不过河南的某些地区,是不没有嫁妆一说的,不仅如此要的彩礼数目还不小,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不常见,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比较理性的。在结婚前十天,方会将彩礼送给女方,被称为“下十书”。彩礼跟嫁妆只是婚礼上的一种传统。
河南新娘的行头
因为现代人举办婚礼一般都会有两场,一场西式,一场中式,所以结婚礼服一般都会准备两三套。中式裙褂、婚纱和敬酒时的礼服。中式裙褂一般在出门迎亲阶段穿,然后在宣誓仪式时穿婚纱,仪式结束后穿敬酒礼服。如果只办中式婚礼,中式红裙褂会一直穿到婚礼结束,再换婚纱合影。如果有婚礼party,还可以准备一套晚礼服。要准备两双鞋子鞋子两双,最好一双高跟一双平底。还要回门衣服一套,有必要还可以准备一些金银首饰。
漯河的婚嫁习俗,见面订婚。结婚前一个月“送好”送好要带四样菜:带跟的芹菜,四节以上的莲藕,带跟的大葱,还有半个猪。六箱酒 ,六条烟,六件方便面。(汉民) 结婚前第三天要“过礼”过礼也少不了这四样才菜、烟酒这些东西。然后还要有礼金、还有给女方买的首饰。
在漯河,有着民间传说“东乡礼重”何为“东乡”?就是指召陵区万金镇一带按规矩,女方出嫁前和男方至少要见面,“小见面”、“大见面”、“订婚”双方初次见面为“小见面”,男方需给女方五六千元的“见面礼”。
第二次见面为“大见面”男方给女方的钱大约在七八千元左右,到了订婚环节,男方要出多少钱就要看女方母亲的意思了,订婚时女方一般要索取一定的现金数额多以女方的母亲开出,一般都在三四万元左右,也有随男方心意的。
到了约定的结婚日期,男女双方家中都要贴上“喜”字。男方带着烟、酒、鱼、肉等,且要带一个小男孩作为“压轿孩”,到女方家中迎亲。
新娘由新郎一路抱进洞房,朋友们跟随进入“闹洞房”。新床上撒有红枣、花生、桂圆等,寓意早生贵子。新娘来到洞房后,新郎的妹妹端净水,让新娘洗手,新郎新娘互喂面条。
“闹洞房”结束后,新郎新娘及其亲朋好友到订好的酒店举行仪式,大宴宾客。举行结婚仪式时,夫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新郎、新娘向对方父母敬茶。礼毕,新郎新娘更换服装,向到场的宾客们敬酒。
婚后三天,是新娘“回门”的日子,女婿带着礼品,拜见岳父岳母,女方设宴款待。为避讳“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习俗,凡遇到日期为“八”的,回门时间向后顺延一日。
扩展资料:
河南部分地区订婚的相关风俗:
1、见面
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确定见面地点和时间,由媒人带领男方去女孩家,去的时候要穿的时髦,或西装革履,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另外给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庄见人就发烟,这样别人会说男孩子会办事,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
2、上集
在与女孩子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内,尽量确定她是不是陪自己一生的人,然后和媒人一起回家,路上媒人会问感觉怎么样,男孩子有的需要点时间,就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在集上,也就是第二次见面,要把见面礼给女孩。
另外需要买些东西给女孩子带回,比如瓜子糖之类,期间男方需要第三次陪女孩子上集,帮女孩子买衣服,有的需要买金银首饰。
3、下礼
礼分干礼和湿礼,干礼为全现金,一般为6666,8888,9999,10001元,有万里挑一的意思。湿礼为物品,有逢6,逢8等。
逢六的意思就是,六箱酒,六箱烟,六十斤牛肉,六十斤猪肉。六只鸡,六条鱼,六十斤果子,六箱牛奶,六箱苹,六箱梨子,六箱橘子,六箱火腿肠,六箱可乐,六箱饼干等,需要10000元左右。
3、看好
就是确定结婚日期,这时候有个看好礼,一般是5000-10000不等,另外物品随便拿些,比如两箱酒,几十斤肉,不求多,但一定要有。然后不过隔年号,就是今年见的面一般都是本年结婚,也就是下个春节前结婚。
结婚可谓是人生当中的头等大事,所以新人在准备婚礼的时候,还是得根据个人所在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置办,任何细节都是不能马虎的,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那么接下来我就告知大家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是什么?河南农村结婚彩礼多少的这两个问题。
一、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1、在河南农村结婚新人是需要先定亲才能够结婚的,只有男方在上门,女方家里去提亲之后才可以确定婚期,在河南农村这个风俗习惯被称之为送好,新人婚期在确定之后男方需要去为新人以后的婚房去做准备,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置办婚房的这个流程。
2、婚房在置办好之后,男方在结婚的当天需要先去女方家里迎亲,在河南农村迎亲的出发时间和新娘到达男方家的时间都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会在婚期到达之前,提前确定好出发时间和新娘到达时间,另外在接亲的过程当中新娘只要坐上了婚车是绝对不可以往回看的,并且新娘都在车上也不可以发出任何的声音,这是河南农村结婚风俗当中的一个重要细节。
3、在河南农村男方将女方接到家里之后,隔天就会举行婚宴,婚宴上一般都会邀请来自于男女双方家里的亲戚和朋友,共同去见证新人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在结束之后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夫妻,以上我告知了大家一些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
二、河南农村结婚彩礼多少
1、河南各个地区的彩礼标准都是不一样的,目前在河南焦作这边彩礼的价格正常是在10万元至15万元 左右 ,河南驻马店的彩礼价格普遍偏低,一般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漯河区和开封区的彩礼价格比较接近,正常是在8万元至10万元左右,而在河南信阳区这边的彩礼,普遍都要在15万元以上。
2、其实不管是在河南农村还是在河南城里,结婚彩礼的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男方家里的实际经济情况,如果说男方家里本身就是比较有钱的情况下,即便是农村人,他也能够拿出更多的彩礼来迎娶女方。
文章总结:有关于 河南农村结婚风俗流程 以及河南农村结婚彩礼多少的这两个问题,我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希望通过以上所编辑的内容,对大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
现在都提倡低彩礼,甚至是有些地方不需要彩礼,而在我们河南这些地区简直是天方夜谭。也曾在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里面工作过,发现那边嫁女儿确实比较好,有一些穷人家的女儿基本上都嫁不出去,主要是因为嫁女儿的时候需要倒贴钱,男方家庭出一倍的彩礼,而女方家庭有可能要出双倍。当然了,在四川和其他的一些南方地区,彩礼也低的非常令人羡慕。
不过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彩礼简直是高的离谱,而根据河北的人说,他们那边的彩礼最低是185万元,我听了以后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今年10月1还没有过去,结婚的人比较多,而表弟最近也结了婚,大家知道他到底花了多少钱吗?
这上面的数据还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基本上彩礼没有多大的出入。
从上面这个数据上来说,漯河的彩礼是较低的,而较高的城市则是濮阳,我们驻马店这边的彩礼也不算低,羊册那边的彩礼都已经要到了15万元左右,绝对算不低的了。
表弟在10月份左右结的婚,而女方的家庭索要彩礼大概为999万元、三金大概花了53万元、同样需要一辆车大概13万元、驻马店市买了一套房子100多平米左右,大概也是100多万元,而结婚算下来总共所需要差不多150万元左右。
当然买车花的是首付,买房子花了也是首付,有很多人说买房子买车都是必须要花钱的,这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可是我这个亲戚是在乡镇上面的,家里面盖了两层类似于小别墅的房屋,装修的也特别的华丽,家里面也有一个开了三年左右的汽车,如果说是为了住人或者是为了出行,家里面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但为什么一定要买房买车呢?
对于农村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以上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天文数字,如果彩礼不返还的话,将女儿嫁到男方以后,两个人又承担起了重任——每个月不停的还房贷车贷,如果是真的心疼女儿或者是女婿,那就真心的祝福他们而不是压榨他们。像我们这边很多家庭都是不返还彩礼的,还记得网上的一个梗"哥哥,我们家终于有钱买房子了。"这是多么的现实与无情,却被网友谩骂到删除账号,这到底戳中了谁的利益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