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临汾洪洞县的一场婚礼上,竟然整整齐齐的排列着288头猪,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来这288头猪,全部都是新娘娘家的陪嫁品。通过现场曝出的一些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猪的猪身上全部都贴着双喜字,而且排列的非常的整洁,整个画面看起来也是相当的壮观。很多人可能会关心这些猪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实际上近段时间猪肉的价格下跌的还是比较快的,大概是在10块钱左右一斤,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平均每一头猪大概是在300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头猪的价格大概是3000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计算的话,288头猪的价格大概也是在80多万。
其实这288头猪做嫁妆的寓意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新娘的娘家确实是非常的豪横。要知道现在猪肉的价格已经下跌了很多,如果这288头猪是放在2020年的话,那么价格至少也要翻上好几倍。
其实从古至今只要谈论到婚嫁的问题,彩礼以及价值基本上是没有办法被绕过去的,所谓的彩礼其实就是指男孩子给女孩子家里的钱或者是物品,而嫁转子是女孩子娘家给新娘陪嫁的一些私人财物了。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的彩礼或者是所谓的嫁妆大多都是一些现金,或者干脆就是买车买房。不得不说,以288头猪当嫁妆确实是非常新颖的一种想法。
当然了,这件事情其实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要知道古代结婚时的一些繁文缛节是比较多的,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人慢慢的在思考这些繁文缛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绝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想要提倡文明婚嫁的,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
太原人于婚姻,历来看作终身大事。在具体婚姻过程中,表现出别具风情的仪俗。
清代,在都市中,婚姻大致要经历四道程序:
通言,俗称说媒。凭亲友从中说合,允婚后送庚帖合婚。
下聘,卜日下聘,聘礼为首饰之类。
请期,即确定婚礼日期。男方备衣饰,制喜饼,作请期帖送往女方。
迎娶,婚礼的前一天,女家送妆奁;男家则回以清酒、猪头、蒸卷等礼品,俗称“上头合”。婚礼日,一般新郎不亲往迎娶,仅备彩轿,请两名中年妇女盛妆前往。一对红灯前导,鼓乐随行。女家则请二名稍年长的妇女盛妆伴送新娘。合卺之后,女家还要请两名有冠带的亲族到婿家,俗称作“男送亲”,婿家酒馔款待。至此,婚仪方告结束。
婚后次日,新婚夫妇要拜祖先、父母和亲族。女家要于这天送酒撰到婿家。成婚的第九日,新婚夫妇拜见岳父后母,当日即回,俗谓“回九”。弥月时,再次偕往,新郎归家,新娘留住娘家一月,名曰“住对月”。
民国初期,通行新旧两种婚礼仪俗。旧式仪俗大致将袭清代,最大的变化是“亲迎”(即新郎到女家迎娶)。礼过程如次:
媒人作伐,双方允请,择日定亲换帖,各送四色礼品,男家无非首饰之类,女家多为文房四宝之属。男方定准婚娶时间,于两个月前通知大媒并向女方下帖。迎娶前的一个月或四十天时,择日行聘(即古之“纳采”),男方彩礼为礼金二担、四担、八担不等,邀同媒人送往女家,女家点数收礼,并视女婿所用回以礼品。迎娶之日,女家将妆奁送往男家,俗称“送嫁妆”,男家则用喜轿二乘或四乘,请“引女婿”(伴郎)一人偕往迎娶。女家请宾招待,新郎谢亲,借新娘乘轿而返。拜堂仪式时,要请寿星祝寿,俗称“拜天地”。礼毕,入洞房,新娘坐帐。次日或于婚礼当日,新婚夫妇盛妆出拜祖先、亲友,俗称“参灶”。第三日或六日,新婚夫妇偕往“回门”。
上述清代及民国旧式婚礼,仅是其大概过程。每项程序中尚有许多繁文缛节、俗信讲究。以帖式而言,就有双方的草帖、定帖、聘帖、回帖、庚帖及婚书、复征书、纳征书、聘财清单、奁财清单等等。双方允婚,交换庚帖,上书双方的生辰八字,卜算命相是否相合。行聘日、迎娶日都要阴阳先生卜择吉。双方互送聘财、奁财都要双数,取其成双成对之意。在婚仪过程中还有许多避讳禁忌。整个婚姻过程处处充满繁冗、迷信和封建礼教。
相比之下,民国中期的婚礼仪俗则大为化繁就简。
结婚之前,男女双方互换信物及定婚帖。男家确定结婚日期后,书面征求女方同意,即行筹办,通知亲友,择定结婚礼堂。当时,有在教堂举行婚礼者,也有在会馆、饭店或家中举行婚礼者。门前张灯结彩,富有人家更张花坊。礼堂设几案,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男女来宾均按一定席次。迎娶时不再使用花轿和仪仗,改用花车(汽车或马车)。结婚典礼之后,摄影以作纪念。
这种婚礼,虽已开始呈现现代文明气象,但仍嫌浪费,特别是要大宴宾客,送礼,为生活贫困者难以负担。因此,当时出现了用西餐或茶点待客的习俗。
太原郊县的婚俗与都市大为不同,呈现出五彩缤纷,徐沟一带婚俗最具特色:
订婚时,由媒人或戚友出面,两家各以生辰八字互换。命相若合则开始相亲。相亲有“明相”、“偷相”之分。明相时,媒人引男方及其家长到女家相亲,相中则留饰物为订证,俗称饰物为“记手”。为防止相亲不成使妇女难为情,多采用偷相,即在剧场或亲戚邻居家相亲。若偷相较满意再行明相。
挑选吉日,两家各具红帖及礼物互换,俗称“送帖”。通过此道手续,即为订婚约成。
男家确定婚期,择吉日备帖通知女方,同时将新婚衣饰送往女家,俗称“通信”。
迎娶之日,男家备四人喜轿二乘或四乘,鼓乐几对以及卤薄(仪仗队),新郎拜祖宗神轴,前往女家迎娶。同时延情有顶裁(功名)一人伴新郎前往,称作“娶客”。女家也要于亲族中选男子一人伴新娘,称之“送客”。亦有娶客、送客各为二人者,称作“双娶”。
拜堂时,新郎由赞礼生导引,新娘由二名妇女搀扶,男前女后到神轴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俗称“拜天地”。
婚后十日,女家接新郎新娘回娘家,设筵款待,俗称“换十天”。至此,整个婚仪方告结束。
在婚姻缔结的自始至终,每一步骤还有若干俗信讲究:
订婚日,女方收饰物钱币之后,要用带根谷苗一束和铜、铁、胶各一块回报男方。
通信日,女方的回礼为筷子一双,满贮蜜的酒樽一只,面蒸狮、虎各一双,石榴一个,铜、铁、胶各一块。
婚日,鸡叫或黎明时刻,新娘和新郎都要吃早餐。
婚日晨,新娘开脸要延请完全女人(有父母、子女、丈夫者),其坐的方向及吉时均按阴阳先生指定。炕上摆一把椅子,椅前放一块砖坯,椅下放一桶水,新娘坐在椅子上,完全女人一边用扇子扇,一边唱念:“坐椅子,扇扇子,丫头蛮妮子侍候一辈子。”
无论新郎、新娘,即使在盛夏酷暑,婚日都必须穿棉衣或棉裤。
新郎接娶新娘时,要偷一双筷子和一只酒杯。卤薄(仪仗)中有人挑两瓶酒,岳家留一瓶,将另一瓶换上水挑回男家。晚间,即以岳家水煮饭,俗称“和气拌汤”。新人食用时,有人祝辞:“妈家水,婆家面,和气拌汤长寿面,豆芽儿娃娃一串链。”
新娘入轿时,要由长辈或兄弟背负入轿。
进男方大门,赞礼者先于门左右点燃草把,然后用斗(或柳条桶)装的马草撒在轿后,并将马鞍置于轿前令新郎跳过。新郎新娘都要踩在草苫或红毡上进人喜房。同时,赞礼者将一个织布机轴,一把腰刀,一面铜镜系成一束交于新郎。这三样东西一直要在洞房内伴新娘十天。
人洞房后,新郎先登炕,然后新娘坐在炕上。新郎站在新娘身旁用弓搭箭作出向四方射的样子,然后方揭开新娘盖面帕,并摘下新娘头上的笄藏在怀中。
婚礼后的次日清晨,新妇要在邻家梳头,梳头者祝辞曰“一木梳,两栊子,养下娃娃戴项子”等等。
婚礼过程中的俗信,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取其谐音,或以物寓义,或赋以象征,目的都是为了夫妻和美,合家欢乐,子孙绵衍,富贵长寿。谷苗有嘉禾之义,象征吉祥;铜铁含义坚贞;胶象征夫妻和美,如胶似漆;蜜寓意甜甜蜜蜜;筷子表示夫妻成双成对,齐头到老;棉衣、棉裤则预祝日子过得厚厚实实;坐在桶上是希望生活中通通顺顺;石榴寓义多子;背新娘入轿,表示不沾娘家土,怕带走娘家的运气,等等。
禁忌也充满婚仪过程之中。婚前要由阴阳先生选择婚期,必于男女双方及家族长者都有利。有妨碍者,婚日忌见面;娶客、送客、搀新娘者、为新娘开睑者等一应人,其属相必须与新人无冲撞;两新人在百日之内忌与其他新婚者见面。迎娶之时,沿路碰见有石,要用红土画一个“十”字,经过庙宇要用红毡遮挡喜轿。这里的各项禁忌,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其目的是为了避凶化吉。这种消极的防范性信仰行为和手段,产生于生产落后、科学不发达、人们意识低下的条件下,代代传承,约束人们的行为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禁忌的愚昧性,在当代已不多见。
最令人怀念的是本世纪5O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的婚俗,文明、简朴蔚成风气。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而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双方情投意合,即行登记结婚。一身新衣,两床新被;瓜子清茶,糖果香烟即为待客之物;亲朋送一点薄礼以作纪念。其余一切繁缛程序仪礼,一概不行。
近些年,婚俗在某些方面大有复旧之势,一些新的陋俗亦渐形成。其一是厚礼,70年代后期,一般送礼三至五元,十元就算厚礼了,近时逐年加码,成倍上涨。其二是侈宴,多在饭店包席,少者六七桌,多者有几十桌,借宴请收礼,以弥补婚姻准备过程中的开销已成为一种风气。其三是追求气派,婚日,多备小轿车接迎新娘,大多备几辆小车、面包车或大客车,车队浩浩荡荡,场面阔气宏大,其中有租车者,使用公车者亦不在少数。其四是嫁妆丰厚,70年代到80年代之初,一般仅追求新房家俱陈设,当时有“三十六条腿”,稍后有“七十二条腿”之说,婚装无非毛料衣服,用具无非自行车、手表,已初显侈风。现在,除高档家俱之外,冰箱、彩电、音响、洗衣机等家电必备,饰装已发展到金首饰,裘皮衣之类,娘家陪嫁物品也在数千元以上,双方开销不下数万元。其五是繁缛仪节和迷信抬头,结婚时讲究开门钱,开箱钱,择吉日,看属相,爱面子、讲排场在当代婚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几年太原人婚俗中的新陋俗要数半夜放炮了,这种陋俗不见传承,为太原一地独特的流俗。午夜鞭炮声,惊醒千家梦,以一人一家之喜,而造成左邻右舍之忧,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了。其实,半夜放炮并不是什么吉利之举,据传我国南方寡妇再婚才半夜放炮哩。近年禁炮之后,结婚半夜放炮的陋习才得以革除。
结婚挑选日子,也是近年来太原地区普遍的风俗行为,多以逢有三、六、九的日子为吉,若能逢到阳历阴历日子和星期都带有三、六那就更吉了。
择吉日古代婚礼中称之为“请期”,男方请人卜定婚日后通知女方,征询意见。其中含有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要避开女子的经期,使得“阳倡阴和”(《仪礼·士昏礼》)。后世,迷信之说猖獗,古人的科学用意反而不为人所知了。实际上,古代的择吉有一套讲究,目的是为了避开太岁等凶煞,并非选择三、六、九日,因涉及迷信,不再赘述。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讲了一个择吉的故事:汉孝武帝曾聚会占家问曰:“某一天可以娶妇么?”各种占卜家都有一套推算的方法,结果各持一端。五行家回答说可以,堪舆家说不可以,建除家认为不吉,丛辰家认为大凶,历家认为小凶,天一家认为小吉,太乙家则认为大吉。众占卜家争辩不已,取不得统一意见。最后汉孝武帝只得勉强采用了五行家的说法。如果依照占卜,那就只好终身不结婚了
婚礼前一天两个人不见面!晚上十二点吃饺子个数是自己的年龄加上天一个地一个爹一个娘一个也就是你的年龄再加上四个一定要全部吃完,可以包的很小以防吃不完陪嫁的东东都是成双的从娘家走直到回到新房新娘的脚都不能落地的从娘家出来后不可以回头看只能往前看陪嫁的皮箱内放苹果二个桂圆花生红枣若干(要双数)从娘家走时穿的鞋里最好垫双红鞋垫差不多就是这些了该讲究的还是讲究点好对自己有好处另外我出嫁的时候从娘家走时腰里系了根红裤带里面放了点钱寓意腰缠万贯手里拿着两个红鸡蛋进新房前用手捏碎寓意堵婆婆的嘴省得以后她老唠叨你
彩礼有多有少,女方家长没有提出具体数额就给18880元,结婚时会陪嫁会给大致等值的东西,这只是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彩礼多少,具体要看人家女方家长要多少,这个跟女方家的经济情况,女方父母的个人节操有关系,不好说。另外衣服首饰不算在内,衣服首饰是给你女方花的,彩礼是给女方父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