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郎新娘想在教堂中举行一场西式婚礼,欧式婚礼流程是什么?

如果新郎新娘想在教堂中举行一场西式婚礼,欧式婚礼流程是什么?,第1张

欧式婚礼是指西方流行的结婚模式。如果新郎新娘想在教堂中举行一场西式婚礼,首那就一定要了解教会的一些注意事项。一般来讲,如果是在教堂举行婚礼,新郎新娘应有其中一人已经加入教会,尽管这样,新郎新娘也应该提前和教堂联系,了解清楚。

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书是办婚礼的前提,不管哪种婚礼都是这样,然后去教堂与负责的神父确定好日期。两位新人不要一起去教堂,要分开,会合以后就开始举办婚礼。婚礼由神父或牧师当主持人,亲朋好友都会带着祝福以及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参加婚礼。主持人说完祷告词后通常会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与自己共度一生。新郎新娘互相说完“我愿意”三个字之后双方便交换结婚戒指,然后接吻,签字后婚礼便具法律效。

通常,婚礼中会有伴郎伴娘,许多花童,我们统称为BRIDAI PARTY。结婚典礼完成后,新人及BRIDAI PARTY等人前往室外,公园或者海边等有特点的浪漫的景点拍摄自然风格的婚礼,要有较为传统的合影镜头,此外,其余镜头往往是即兴发挥。

晚上,一对新人及BRIDAI PARTY,两对父母齐聚于酒店,酒吧或餐厅甚至海边开PARTY,流程大致是入场——就坐——伴郎致辞——宴会——切蛋糕——新人跳第一支舞——舞会+自助餐——新娘抛花球)——最后吻别。结束后两位新人会去事先选好的酒店或度假地欢度新婚之夜。

在踏上地毯走进通道时,通常是新娘子一般站在右边,新郎在左边,也就是男左女右,神父在他们的对面。伴郎在新郎的旁边,戒童和伴郎们站在他的右边。同样伴娘团成员和花童站在新娘的左边。

这是出场顺序。在仪式结束时,一定要注意退场顺序,首先是新人退场,然后是戒童和花童。姐妹团成员和伴郎团两两成对。伴娘先走,并且一定要在伴郎的右手边。假如人数不均,这时候其中一位伴郎要护送两名伴娘离开;假如多出来一个伴郎这时候他就要单独走。当队伍走到门口或仪式现场的后面时,事先安排的伴郎还要回到里面护送新人的母亲、祖母和一些尊贵的客人退场,以上就是欧式婚礼的流程了。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但甫一提到异国婚俗,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法国: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服饰,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婚礼上,新娘子必会准备名为“Weddingarmosre”的柜子作嫁妆,柜上刻有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的图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Coupdemarriage”意思为“婚礼之杯”

  德国:德国人的“疯狂”

  与德国人一直崇尚的理智与冷静不同,他们的婚礼更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德国人在婚礼中会举行Party(派对),派对中,新人会被戏弄,这有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到了婚礼举行之日,新人会坐在由黑马拉的马车来到教堂。而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会用红色丝带和花环封着出口,新郎须以金钱或答应举行派对作交换条件,新人才可以通过出口,这在德国的传统婚礼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

  希腊:手套中的糖

  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子则会轻拍新郎的脚掌以示尊重。新人会用簿纱包裹着以糖形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意大利:甘与苦的婚姻

  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腊人的婚俗颇为相似,他们同样喜欢以传统舞蹈中接待宾客,他们的传统舞蹈名为“Tarantella”;此外,他们也同样喜欢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给参予婚礼的嘉宾,不同的是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着甘苦与苦的婚姻。另外,意大利的新娘准有一个名为“busta”的小袋子盛载现金和礼物。

  英国:贮放时间最长的蛋糕

  传统的英国式婚礼,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练,若新人住在郊外,则要与观礼嘉宾步经教堂,并于途中洒满橙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唤作“ChristeningCake”,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

  捷克:给你买路钱

  在捷克婚礼中,女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以像征生活美满及坚贞不变。礼成后,神父会在教堂外将新娘交予新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的路,新人的亲友要付款让新人通过。

  苏格兰:格子裙、风笛及鞭炮

  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会响澈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人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赶走不祥及邪恶之物。

  俄罗斯:岁岁平安

  俄罗斯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说完贺辞,干杯后把玻璃杯抛向天花板,环璃杯跌成碎片,象征一新人将有美满的婚姻,这就有“岁岁(碎碎)平安”的意思。另外,从新人在花车车头缚上的装饰可知道他们期望第一个婴儿是男还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想生儿子,若是洋囡囡就代表想生女儿。

  瑞士和荷兰:环保婚姻

  瑞士和荷兰的新人最有环保意识,他们会在新居种一棵松树,喻意好运和百子千孙日本:“和服”新娘日本人喜欢在婚礼中以含有“庆祝”意思的糖果“Kyogashi”款待宾客。新娘子会穿上丝制的结婚专用和服,上面织有新娘的家族饰章,还会戴上假发饰物。在婚礼中,长辈和嘉宾会在干杯时致贺辞,并细诉新人的相爱故事。

  菲律宾:永恒的爱

  菲律宾人通常会在婚礼会场挂一个装饰鲜花的巨型大钟,里面藏着一对白鸽,完成所有程序之后,新人会拉动系着大钟的丝带,让白鸽自由飞翔以象征永恒的爱。观礼的嘉宾会轮流与新娘和新郎跳舞,并把金钱钉在他们的衣服上,有时候双方的亲戚朋友还会比赛哪方得到的金钱较多。

  韩国:“两点”红新娘

  韩国新郎会穿上大礼服,新娘的嫁衣则是七彩的丝织服,配以长袖子和黑丝顶冠。新娘的化妆会在脸颊上点两个红点,有抵抗邪灵的意思。

  阿拉伯:“恸哭”婚礼

  新娘会穿着装饰华丽的土耳其长袖袍子,手脚则会画上红褐色的格子花纹作为装饰。阿拉伯人会将观礼的嘉宾人分男女来接待,观礼的女士会依习俗为新娘出嫁而恸哭。

  阿根廷:花水浴

  在阿根廷一些地区,青年男女在订婚或结婚时,有洗“花水浴”的习俗,所谓“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蓝鲜花撒在水面,洒浴时用花瓣揉搓全身,他们认为水是圣洁的,花是喜庆的,而“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满和吉祥。

  墨西哥:盐、酒和面包

  传统的墨西哥吉卜赛婚礼,新人被喂以拌了盐的酒和面包。这意味着除非世界上再没有盐、酒和面包,否则,这对夫妇的爱是不会消失的。

  印第安:“昂贵”的婚姻

  印第安人认为珠宝可以抵抗饥饿、疲倦、疾病及恶运,所以新郎及新娘会戴上银贝壳和绿松石等珠宝首饰。在印第安文化里,水象征着洁净及纯正,新娘及新郎会进行洗手仪式,代表把旧日的恋爱和悲伤回忆通通洗掉。还有印第安人认为东方是代表将来的方面,所以婚礼的所有仪式都要面向东方。

  非洲:扫帚与婚姻

  非洲人民风淳朴,新娘要来起辫子,盖上面纱,作盖怯与娴淑状;参与婚礼的主持人、嘉宾及观礼者则必须穿上传统的非洲长袍。依非洲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饰满鲜花的扫帚,象征跨进人生的新阶段。在婚礼中,非洲人会以鼓声及库加舞典助兴,并把酒倒于地上,献给神明。

  加勒比及百慕大:水果蛋糕

  加勒比及百慕大的婚礼食品十分特别,他们传统的结婚蛋糕是深色水果制成,其中包括酒酿的莱姆果、佛手橙;蛋糕的形状奇多,其中以花园的造型最为普遍。在百慕大,新人还亲手栽种一棵树,象征子孙绵绵 。。。

德国结婚的习俗如下:

1、办婚礼当天跨越爱心白布

在德国,办理结婚证和办婚礼是同一天的。新娘需要穿着婚纱和新郎一起去办证,结束后会有一块画着爱心的白布出现,需要新郎和新娘一同用剪刀把爱心剪去,然后从中跨过去,寓意两人从此跨入幸福美满的生活。

2、摔瓷器

亲朋好友参加婚礼的时候都会带上瓷器类的碗碟,这不是用来盛饭菜的,而是用来摔的。在古老的德国习俗里,这种方式寓意着给新人带来好运。摔得越狠,瓷片碎得越彻底的话,寓意着新人以后的生活可以红红火火。

3、一起种一棵树

新人们结婚后会一起种一棵树,不同的树还会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苹果就寓意着子孙满堂,梨树就寓意着新人长长久久。

4、宾客送礼是根据新人们列的清单

在德国,宾客被邀请参加婚礼的话,一般都是会送礼的,但这份礼物并不是自己挑选的。在宾客送礼之前,新人会预先列一张礼物清单,让宾客自行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想送的礼物。

5、新娘身上会有新的和旧的东西

在婚礼举行当天,新娘身上会有旧的东西和新的东西,旧的一般是自家祖传的首饰,寓意着自己迄今为止的生活;新的东西一般是新娘的婚纱,寓意着即将开始幸福的婚姻生活。甚至还有借来的东西,一般是从母亲或者已婚的好友里得到的代表喜气的东西。

  中西文化风俗

  比较研究之婚礼篇

  研究课题

  中西方文化风俗比较研究----婚礼

  THE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USTOMS——NUPTIAL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西方交流日益紧密,为了更好的了解、学习西方风俗文化,加强对中西方历史的学习,达到扩大同学眼界的目的。我们就提出了这个课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西方风俗文化的研究,我们能更全面的了解西方历史,学习他们的优点,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活动分工

  婚礼服装:张勤梅、沈 茜 婚 俗:鲍 君、陈静娟

  婚礼饮食:任 颍、姚娟娟 课件制作:肖 慜、赵皙萍

  指导老师

  吴伟钢

  研究过程

  研究一: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研究二: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研究中西方婚礼的差异,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仪式。中西方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婚礼风俗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英文概要

  As China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W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we set the research topic, -to learn the custom and culture of the western world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study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custom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western history and learn the advantage of theirs By studying this, we can be more couple of dealing with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s well

  学生论文

  中西方风俗文化比较研究——婚礼

  ——课题总结报告

  肖 慜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西方交流日益紧密,为了更好的了解、学习西方风俗文化,加强对中西方历史的学习,达到扩大同学眼界的目的。我们就提出了这个课题。

  通过对中西方风俗文化的研究,我们能更全面的了解西方历史,学习他们的优点,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我们这个课题以婚礼为主线,通过对中西方婚礼的异同点进行对比比较和研究,以此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其次是在服装方面。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综上所述,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不用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的下,慢慢演化而成。同时在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小风俗和习惯在婚礼过程中渐渐形成。

  感悟与体会

  中西方文化风俗差异面面观

  肖 慜

  中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自炎黄帝破龙族建华夏族以来,龙的传人在神州大地上孕育了卓越的文化。

  首先是在服装上,殷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皆有其独特的服装特色。根据其作用又分为朝服、冕服、蚕服、庙服、礼服等。

  其次是在饮食上,中国的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已成为中国的国粹,流传世界。而中国食品更是享益世界,包子、饺子、面条也已成为中国食品的象征而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然后是在风俗上,中国古代有着繁杂的风俗。单是一个婚礼,就有着三书六礼等种种规定,其内更有拜别、出门、掷扇……各种习俗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悠久,在长久的生活中逐渐演化而成。

  西方欧美等国家,也有着长久的历史。在西方特定的环境熏陶中,诞生了与中国各具特色的文化。

  首先,在服饰上,西方的服装比中国打更复杂、更华丽、颜色较鲜艳。与中国的服装相比,体现出了西方人的烈情、思想较同时代的中国人先进,而中国人则体现了东方人的传统:朴素、保守、内向。

  其次在饮食上,西方人以小麦以主,主食面包、牛奶及各种肉类。而东方人则以稻米为主,主食素食。这些差异起源于东西方的地理及人口差异,而西方人以咖啡为饮料,有别于中国的茶,咖啡味道更浓郁、口味更强,符合西方人的性格特点

  最后是在风俗上,在婚礼中中国人喜好红色,代表喜气、吉祥。而西方人更偏向白色,以衬托出真挚爱情。相对于西方人,更体现了中国人的保守。

  通过种种对比,将中西方文化风俗的差异通过大概的罗列和比较,可以得出中西方人的文化差异来自于中西方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经过这次研究实践,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扩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加了我们的经验积累,培养了我们的能力,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极大的益处。

  研究中西文化风俗(婚礼服装)有感

  沈 茜

  中西文化风俗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当然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经过今一个学期的学习研究,发现了许多有关中西文化风俗关于婚仪方面的差异。

  现在我就举一些例子吧:

  比如以浪漫著称的法国就被称为白色婚姻,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住色调;在菲律宾,观礼的嘉宾会轮流与新郎跳舞,并把金钱钉在他们的衣服上,有时后候双方亲戚朋友还会比赛哪方得到的金钱多。韩国的婚礼服装也挺有特色,值得一提——“两点”,新娘韩国新郎会穿上大礼服,新娘的嫁衣则是七彩的丝织服,配以长袖子和黑丝顶冠,这以阿拉伯的婚礼服装我认为是挺相似的,因为阿拉伯的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土耳其长袖袍子,不同的是视礼的女士会依习俗为新娘出嫁而恸哭,所以阿拉伯的婚礼又称为“恸哭”,当然这与我所谈论的服装无关。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徽,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受本分,不得替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首,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次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所以人们就把服装分类,分为男服装饰和女服装饰这当然是起码的。所谓冕服是男服服饰的一种,是最隆重的典礼礼服,自天子至百官均服之这与我们女服服饰中的讳衣是差不多的。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礼服为朝服……

  服装是时代更新的产物,服装随着潮流的向前发展而推陈出新。中西文化的服装是永远值得研究的话题。

  研究中西方文化风俗(婚礼风俗)有感

  鲍 君

  中国文化风俗历史悠久。经过这段时间结合西方文化风俗的研究,让我知道了更多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对这个世界认识了更多。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由其是婚礼风俗,真的是各有其乐。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礼,人们便会想到一些“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而异国婚俗呢?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但就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然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的传统婚俗中,从整个迎娶有15个过程,首先男方要祭祖,然后出发迎娶,在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女方在出嫁时也有着很大的规矩。看来他们都要忙上一整天了。

  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着独特的“三朝回门”,即在婚后等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着烧 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随夫婿回家。

  在西方也有着他们特点,比如希腊要在手套中的糖,希腊的新娘子回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眼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国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保护妻子,新娘子则会拍新郎的脚掌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裹着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看来文化风俗真是悠远流长

  研究中西方文化风俗(婚礼风俗)有感

  陈静娟

  文化风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研究中西方文化风俗更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上学期的研究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中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通过网上查询、藏书资料及专家采访,我们获得了很多有关中西方文化风俗的资料。特别是对婚礼风俗的研究,我们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中国的婚礼风俗仍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婚礼讲究排场,婚前的一系列的礼节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三书六礼、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嫁妆、上头、迎亲……有些地方的人对于这种风俗很讲究,要结婚,则结婚前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风俗,对于同一个礼节,都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如求婚、结婚仪式……

  而西方的婚礼风俗则是浪漫式的,婚礼重在礼而不在乎排场。婚前礼节也没那么复杂。一切都爱轻松自在的气氛下进行。而结婚在西方国家也是各国有各国的独特的方式。如:法国的白色为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服饰。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而新人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Coupdemarriage”,意思为“婚礼之杯”。而德国人的“疯狂”与德国人一直崇高的理智与冷静不同。他们的婚礼更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德国人在婚礼中会举行party(派队),派对中,新人会被戏弄。这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西方给东方人带来的最亮点大概就是举行教堂婚礼了,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着玫瑰慢慢向你走来。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你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这种场面与中国的“三跪六叩”大相径庭。

  文化风俗是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婚礼更是主题的精髓。通过这次对中西方婚礼风俗的研究,让我的眼界更为开阔。

  体会中西风俗

  朱 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就拿婚礼来说,大约已有2000年了吧!

  结婚的仪式多种多样。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要祭拜祖先。出发时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在迎亲礼车行列的途中,应在路边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在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端着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在进入女方家,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妨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其后还要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摸撙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等。

  除上述还有三书六礼:聘书、礼书、迎亲书、纳采、问各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在婚礼上还有不少礼节,如:吃香蕉、点火柴、夹弹子、对诗比赛、夫妻识字、等等。

  通过这次研究,我才发现中国的礼节实在是太繁杂了,从而也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悠久。

  研究中西文化风俗有感

  赵皙萍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而西方在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加强,中西方的风俗的区别也日见明显。

  研究中国与西方风俗的区别,是我门研究的目的。而我们对其的研究重点就是婚礼。婚礼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显的特别隆重。中国婚礼相比较之下就显的比较繁琐。首先,等婚约确定后,男家择吉日举行婚礼。男方要送上衣物 、首饰 、洋酒等,这是过小礼,之前还有过大礼。传统婚俗就有三书六礼、换庚谱、过大礼、安床、嫁妆、上头、迎亲……这才完成一个婚礼,而西方则显的简单多了。男女方先订婚,布置新房,准备婚礼,进入教堂就可以了。

  提到中国的婚礼,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喜气洋洋,到处都是红色,戴着凤冠,披着霞披,盖着红头巾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和骑着马的新郎。而西方的婚礼就显的更为浪漫。白色的婚纱,笔挺的西服,白色的汽球和庄严的承诺。

  这些都体现了中西方的区别,中国的喜气,西方的浪漫……。通过对这一些的研究,我们对中西方的婚礼由感性变为理性,对此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想连带着。我们对中西方的冈俗也有了比较立体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此次研究的目的。

  中西婚姻观

  姚娟娟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礼。六礼是娶妻时所奉行的六项礼节仪式,三书是奉行六礼时应具备的文书,也是保障婚姻效力的文字记录。

  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及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免有辱家声。因此,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要。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男女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婚姻是要由父母作主,由第三者公开撮合,经礼聘迎娶的仪式和程序而实现,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明媒正娶”和“门当户对”等规限的定义。另外,在早期的社会中,除了“明媒正娶”外,也有纳妾、入赘和童养媳等嫁娶方式。在理论上,纳妾是要经正室准许,男方才能有第二个妻子,但事实上女方是没有选择的权利:

  西方人对婚姻的态度很开放,结婚对人们来说,并不是爱情的最终出路,人们很多时会以「同居」作为试探对方是否真的可以作为永久的伴侣。而且,结婚不是由父母作主,男女透过恋爱而结为夫妻,盲婚哑嫁是极少见的。

  男女结婚的目的,也不一样。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及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但西方人结婚,多是希望他们的恋爱有个完满结果。他们的婚礼,不采取中国传统仪式,也有在教堂进行。比中国传统婚礼多了一份浪漫,少了一份约束。

  哦!原来够识广的我,殊不知中西方风俗也有这样的不解。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风俗,世界文化是深奥的、神秘的、多姿多彩的,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将发展,只有时刻不停地学习,才能了解中国赶上世界的潮流,列于时代的前锋。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的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美丽的**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人出生的风俗习惯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亲朋好友参加。被邀请者要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如玩具、衣服、儿童画册等等。教父教母的礼物照例要贵重些。在巴伐利亚地区,在洗礼日那天,教父不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还要把迷迭香放在婴儿的摇篮里。据这说这种香气浓郁的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他还会在教子尿布或枕头下塞点儿钱,作为孩子日后操办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书和笔,希望孩子聪明勤奋。如今,时髦的礼物是送男孩一个小巧玲珑的银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条项链或一只银制咖啡杯,上面刻着孩子的姓名和洗礼日期。 在巴伐利亚农村,孩子的洗礼聚餐有个习惯,那就是餐后餐桌上要有剩余的面包,饭后要给宾客包装点儿吃的东西带走。给男客带点儿香肠、烈酒,给女客带点儿糕点、糖果,对教父则更是要厚礼相赠,以此来表示生活富裕、绰绰有余。 在德国,洗礼用的蜡烛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义。据说点燃洗礼烛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国的一些农村,至今仍虔诚地遵循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德国妇女生孩子可获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双方各休假六个月,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人的临终慰藉和葬礼安排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喝临终酒。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305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