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长什么样子?

大熊猫长什么样子?,第1张

第一熊猫是熊。

大熊猫的分类一直纠结了很久,最开始正义是大熊猫属于胸科还是大熊猫科还是浣熊科。到了80年年代慢慢变成了熊科和大熊猫科(独立的一派)。

关于熊猫的名称,有几个讹传是这样的

“40年代,重庆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当时展品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着猫熊的学名,但由于那时的中文习惯读法是从右至左,故而国人都把按英文书写方式书写的猫熊,读成了熊猫,并延用至今,唯台湾现仍称其为猫熊

书写的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重庆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熊猫,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在60年前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今日通用的名称了。”

其实这些讹传都源自70年代,夏元瑜以第一人称所写的随笔,“一错五十年--为猫熊正名”一文。该文于1978年10月5日刊登于台湾《联合报》副刊上,后收录于他的幽默精选集《生花笔》中。

该观点之后又被多方面错误引用

,包括马英九。

可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出版的权威词典(《中华大字典》、《辞海》、《最新实用汉英辞典》、《重编国语辞典》)均称熊猫而无猫熊,而且全为竖排版,故并不存在右左读错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当时国人没必要不按习惯读法而按英文书写的方式写下物种名。

1915年编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熊 胡弓切”之(三):“熊猫, 兽名, 似猫而善升木。”从所附熊猫图看, 是小熊猫。(见1978年重印本, 第935页。)

1938年出版的《辞海》“熊猫”条称:“怪兽名, 产新疆;……距今六十年前, 为法国科学家比利大卫氏所发现”。(见1980年重印本, 第1849页。) 这是大熊猫, 尽管产地不确。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熊猫”条说“1869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大维德发现”(见卷8第691页), 则《辞海》此条草拟於1929年前後。

我国古代大熊猫的异名除《词语散记》所列8种之外, 还有:白豹 (《尔雅》), 猛豹 (《山海经》), 白狐、执夷、白罴 (陆玑《诗疏》)。当然, 这些都是文献上的说法, 确否尚待考证。

(2) 关於食铁之兽,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貘》中提到“今四川川东有此兽, 薪采携铁饭甑入山, 每为所齧”, 也许就是 George Schaller 所说“大熊猫常到民居……咬坏锅子以取得食物”的依据。这类推测和发挥, 称得上是“合理的解释”; 而“能舐食铜铁”(《尔雅》郭璞注) 乃至“须臾便数十斤”(《蜀都赋》刘渊林注) 之类则极不合理, 不可信。

我翻阅了几个引用。里面提及到,大致总结下,熊猫一词原本指火狐狸,小熊猫。后来发现了大熊猫。故以大小冠名区分。所以称大熊猫。小熊猫。至于猫熊一词可能当时民间存在这一叫法。因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里面有cat bear 和bear cat。但是都是指panda的。但总的来说大熊猫是对的的。猫熊才是俗称之一。从上面我们看到。大熊猫的命名最开始是因为小熊猫。因为在80年代之前,大熊猫到底属于熊科还是浣熊科有争议。一直到90年代才确定大熊猫是熊科。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详细资料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667htm ,应有尽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312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