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哪个地方最穷
云南哪个地方最穷,大家都知道,云南有很多的旅行地点都是非常漂亮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云南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但是在云南还是有一些地方是特别穷的,大家知道是哪里吗?一起来看看云南哪个地方最穷地方。
云南哪个地方最穷1
云南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很难比较出最穷的县。
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 曲靖市:富源县、会泽县 保山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 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威信县、绥江县、彝良县、镇雄县 丽江市:宁蒗县、永胜县 普洱市:镇沅县、墨江县、景东县、江城县、孟连县、西盟县、澜沧县、宁洱县 临沧市:永德县、凤庆县、沧源县、镇康县、云县、临翔区、双江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马关县、砚山县、丘北县、文山市、富宁县、西畴县、麻栗坡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兰坪县、贡山县、福贡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鹤庆县、弥渡县、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南华县、大姚县、姚安县、武定县、永仁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金平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都很贫困
云南哪个地方最穷2云南金平县很穷
放眼望去几乎有种寸草不生的感觉,泥水屋一到下雨天就湿淋淋,如此贫穷落后,却还要众多让人无力吐槽的陋习败俗。早婚早育令这个村落变得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贫穷,教育跟不上去,几乎人人都目不识丁。
金平县的女孩子一般12岁便结婚入洞房,13岁就要生孩子,否则再老个一两岁就是“剩女”,恐怕没有人会要。16岁是几个孩子的妈是正常的事情。金平县主要以橡胶和种橡胶为生。因为有些女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就要辍学结婚,导致这里的教育非常落后,大家都是以劳力赚钱,走出村庄的人几乎没有。
云南早婚县
更因为这些女孩子要留在家中带小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丈夫要离家打工养活孩子的时候,便容易出轨,这些女孩子最终只能够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因为在金平县离婚几乎是不被允许的事情。
云南早婚县,穷得一塌糊涂的村落,却保留着如此落后的思想,实在令人震惊。更可怜的是孩子以后还要跟着一起受苦,真是悲催。
白族: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白族妇女的头饰比较华丽,往往与其上身穿着相映成趣。不同地区的白族妇女所戴头饰有不同特点。大理的妇女皆戴头帕,未婚者编独辫盘于顶,辫上多缠红白绒线,左侧垂有红白绒线流苏;已婚者多挽发髻,用腊大理市白族姑娘绣花服饰。
大理市白族中年妇女蜡染镶边服饰。染或扎染花布为头帕。洱海东部地区妇女爱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上簪子,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的青年女子则喜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鱼属帽”之类;鹤庆一带的白族妇女所戴帽子像个大圆盘,形状别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地妇女都爱佩戴耳坠,戴手钧镯。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剑川县白族服饰。白族服饰既是适应于白族人生产劳动、生活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的产物,又是秀丽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审美观念陶冶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服饰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则外套鹿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鹿皮或绣花兜肚,下著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则各地不同。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掖结纽处接“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编独辫盘于顶,已婚者改为挽昌。海东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佐,或缩以管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未婚女子则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或“鱼尾帽”。大人小孩均喜报羊皮。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内地城镇妇女,多有缠足者。后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进化,已逐步废弃。解放后,白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民族服装也向着更有利于生产,更美观大方的方面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