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系社会实践调查

土建系社会实践调查,第1张

大理支部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

课题负责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杨家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张泽浩

课题组成员:(以下姓名由笔画排序)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李安娜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劳仲儒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吴振宇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二年级 雷雪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 二年级 陈燕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 二年级 赖旷怀

法学院 法律系 古文雅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系 许璐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二年级 罗雪绮

经济学院 物流 二年级 邹雯静

时间:2008年9月20日

内容摘要:云南大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曾是唐南诏国、宋大理国的都城,众多名胜古迹和颇具特色的白族民居,镶嵌于青山秀水之间。挺拔俊俏的苍山与明媚秀丽的洱海相伴构成了有“风花雪月”之称的绮丽风光。久负盛名的“三月街”,洋溢着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华丽典雅,别具特色。大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在今年来大理旅游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时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大理喜洲镇中心,基于对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实地采访调研,对其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分析。

关键词:旅游特色 古建筑保护

一、 前言:

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曾是唐南诏国、宋大理国的都城,众多名胜古迹和颇具特色的白族民居,镶嵌于青山秀水之间。挺拔俊俏的苍山与明媚秀丽的洱海相伴构成了有“风花雪月”之称的绮丽风光。久负盛名的“三月街”,洋溢着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八方大理旅游宾客。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83560平方公里,其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位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它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73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且东有洱海,西有苍山,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且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大理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白、彝各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历史上的南诏国(738一902)、大理国(937一1253)都曾在这里设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同东南亚诸国交流文化,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存的大理城为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所建,城楼雄伟,市容井然。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与弘圣寺塔分别耸列在古城的南北两端。城中石铺小路条条,石砌墙壁道道,整个古城处于极为宁静的环境之中。

位置:位于滇西中部,居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端。东距省会昆明市376公里,西距中缅边界580公里。介于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东与宾川县、祥云县相连,南与弥渡县、巍山县为邻,西接漾濞县,北界洱源县。

面积: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47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7万人。

行政区划:现辖喜洲镇、凤仪镇、市郊乡、太邑乡、七里桥乡、城邑乡、银桥乡、湾桥乡、挖色乡、海东乡、大理街道办事处、下关街道办事处等2镇8乡2个街道办事处,并设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概貌: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作为南诏国、大理500多年之久,苍山洱海风光秀丽,名胜古迹遍布,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的都城达

景观:地貌形态和山脉走向明显受构造线和断层控制,西高东低,以洱海-青山山脉,为平缓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带,形成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系自然分水岭。南有北西走向的风流坡、大笔架山山脉,呈弧形,属哀牢山山脉的北端。西有切割强烈的点苍山,多形成陡崖和"V"形河谷,从北往南排列19座山峰、18条溪流,属滇西横断山脉云岭的余脉。海拔2100~4122米。盆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增高。洱海湖和断层一致北西向展布。东有五福山

大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它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苍山洱海壮丽雄奇、南诏文化灿烂辉煌、民俗风情丰富神秘。景区内有大理、巍山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有佛教圣地、道教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全境。

此外,这里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华丽典雅,别具特色。“家家养花”的美好环境令人流连忘返。大理白族的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采,至今仍保留着独具特色的语言、服饰、风俗。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族成会,如本主节、绕三灵、耍海会、三月街等。

旅游特色及产业发展:

饮食: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大理亦有“文献名邦”之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唐朝的南沼、宋代的大理国曾在此建都,延续八百多年,一度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理是有名的风景旅游区,妩媚明秀的洱海镶嵌在点苍山和鸡足山之间,素有“银苍玉洱”之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白族很善于脆制火腿、香肠、弓鱼、猪肝炸、油鸡嫩等品种众多的食品。妇女们多会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婉甜拇的手艺。白族人民是个好客的民族,每逢客至首先邀请上座,即奉献烤茶、果品,再用八大碗、三酪水等精致丰盛的菜来款待客人。

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是酸、辣、甜、微麻。其烹调技法受汉族菜和佛教寺院菜影响较深。著名菜点很多,如:炒锅鱼、洗沙乳扇、大理饵块、喜洲破酥糖招、活水煮活鱼、柳条蒸肉等。

烤茶是白族敬客食俗之一。茶水色浓味醉,别具一格。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婉梅、雕梅是白族妇女的传统食品。

风花雪月的白族佳肴“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素以“风、花、雪、月”四景著称。苍山洱海、南诏古迹、佛教名山、丝绸古道……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游览胜地。作为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大理还奉献了风花雪月般的白族美食种种,甚有几绝独树一帜。如“大理砂锅鱼”、“弥渡卷蹄”、“木瓜鸡”、“邓川乳扇”、“喜洲粑粑”、“鹤庆猪肝炸”等。

白族的民间小吃种类繁多,极具吸引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到喜洲镇来游玩的旅客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会选择品尝民间小食的就餐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民间小吃占56%,特色饭店占29%,当地居民饮食占15%):

尽管白族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但这些并没有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多帮助。从“吸引你来喜洲的最大原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美食佳肴,并没有成为主导,甚至不堪一提。在90份对外来游客的抽样调查中,仅有2位游客选择“美味佳肴”的选项,而喜洲镇最吸引人的,还是风土人情。

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饮食文化对喜洲镇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喜洲镇仍然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发展状态。没有专门的大巴到达,镇内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马拉车;没有大型的干净卫生的餐馆提供给旅客进餐;当地的饮食文化只能停留在小吃的层面,能够引起旅客的兴趣和好奇,却不能成为一种菜系发扬光大,让旅客留恋。

云南省大理市的基本交通状况: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接楚雄,南与思茅、临沧毗邻,西接保山和怒江,北界丽江。大理距昆明377公里,是滇缅(320国道)公路和滇藏(214国道)公路以及广大铁路的交汇点。

根据我们在大理以及喜州数日的调查所得数据统计显示,大理的公交路线有16条基本的固定路线,从横交错,以市政府所在的下关区域稀疏放射散布。大理市的公交路线具有以下特点:路线短,交错少,班次密,中转站较固定,路线与路线相交的站点少。普遍线路平均在17站以下,并且运行时间较深圳的公交汽车运行时间要短得多,一般到下午6点就运营结束。 16条线路中最长的线路有25个公交站是11路公交线:

11路

一号桥共25站) - 百乐饭店 - 州妇幼保健站 - 龙溪菜场 - 下关一中 - 州政协 - 泰安路口 - 交通饭店 - 泰兴市场 - 森工局 - 市运政所 - 国家安全局 - 珠海市场 - 州防疫站 - 双鸳路口 - 里后山村 - 卫校门诊 - 灯笼菜场 - 明珠广场 - 养征处 - 龙山市场 - 龙山生活区 - 龙山办公区一站 - 龙山办公区二站 - 龙山办公区三站 (

最短的线路是14路,只有三站,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旅客出行而开辟:

14路

亚星饭店共3站) - 才村码头 - 乘小船游洱海(天镜阁、金梭岛等) (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公交线路的目标地都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的公交线路都是为了旅游开发而特别开辟的,例如4号线路到达蝴蝶泉,8号线路到达大理古城。

而大理市辐射向云南省各市的最主要交通方式则是长途大巴,在下关有三个长途汽车站大理客运站,北站,南站,且这三大汽车站都集中在同一条街上——建设路,其中有两个车站在街的同一侧,只隔开一小段。分别提供往云南不同方向的旅游客车。

其中最大的汽车站是大理市客运总站,位于建设路21号,大部分的高快车从这里出发,车站中有一个独立的高快车(豪华长途汽车)候车室。车次间隔30分钟,应运时间为7:30-20:00,价格从89-103元不等,车程需5小时。往丽江的高快车车费50元,每天4班车,发车时间为8:30,14:00,19:00,9:30,车程3小时。发往中甸高快车车费85元,早晨9:00发车,下午15:00可到达,车程9小时。

与此同时可供选择的还有火车。火车在大理市的交通选择中已经退居二线,逐渐被长途大巴,以及云南省应旅游中转等趋势所趋而开发的短途飞机代替。

云南省短途飞机是在近两年才建立的飞行网络,每日早晨6点到9点左右有3到4个航班在各个热门旅游景点城市间穿梭,例如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票价为300到600不等。短途飞行节省了时间,并且在选择在早上飞行为旅客节省了游玩的时间,使得到云南旅游的客人们行程更充实,也多了另一种旅行行程选择,40分钟左右的航程就能到达下一个游玩目的地。我认为短途飞行航班在旅游行业中是一块新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榜着的是我国飞机航运的成熟以及第三行业的新进展,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口号在云南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来引导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在当地看到了特色的古城中散客旅行社的新旅游方式。这些旅行社有效集合人群,也为旅行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包车的旅行方式。

我们在大理市的一个下属镇做了一份关于当地旅游的调查问卷,以下是我们的问题所得数据以及分析。

喜洲镇是一个旅游开发仍不完全的小镇,虽然当地主要行业也是旅游与服务业,但与大理市市内的经济发达面貌截然不同,这里仍是个民风淳朴,民族气息浓厚的地方。我们在喜洲当地分别针对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做了两份调查。针对旅游者的调查中我们关于交通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选择问题:请问你认为喜洲的交通方便吗?_______你出行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______

A.方便 B.一般 C.不方便 D.公车 E.的士 F.包车 G.其他

选择 44 4% 489% 67% 378% 267% 289% 66%

大部分的旅游者认为当地的交通出行还算是方便的,选择公交出行的旅客与选择的士包车出行的相差不多,人们向然更偏向于比较私人形式地租用交通工具甚于使用政府安排的交通工具但选择公交路线的旅客也占颇大比重不容忽视。随着自助游发展成旅游方式中最大比重的一种,旅客们在选择交通工具的时候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自助旅行的旅客对于旅行中交通工具的舒适性、车程时间显示出更感兴趣,而价格因素虽仍是考虑因素但已不是决定性因素了。

对于当地居民我们做了一个主观性调查:

主观性问题:请问您平时每个月出 次城?怎么出城? 去哪里多?

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当地居民(尤其是女性)更多时间都留在喜洲镇内并不外出。而男性居民则多选择公交车外出,当地居民大部分都外出到大理市区内工作留在喜洲本地的人大部分都是女性从事旅游业及延伸的服务业。而男子劳动力则到市区工作,每次出城就3~6个月,调查中被调查者的目的地均为大理市的行政中心——下关。

再然后,我们关注了大理市的路面状况,一级路面和2级路面比较多,主要存在在大理市市区以及旅游区区内,但是在大理市与辖区下镇、乡联系的道路上则分布有1~4级公路,靠近市区的路面状况较好,而辖区下镇、乡的路面状况较差,镇、乡内4级路面的也有不少。这说明旅游发展对于道路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旅游开发所需要的交通硬件设施,随着大理市旅游业的日渐兴旺也同步地在翻天覆地地变化着。

大理白族民俗风情:

习俗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今天,三道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白族人民迎接海内外宾的传统礼俗。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食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问题分析

(以对当地喜洲镇的实地采访为例进行分析)

在我们对喜洲当地居民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四方街的拆迁正是他们目前最为关心的。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居民们普遍都很关注政府在2006年出台的《喜洲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对一项政府文件,总体文化水平并不高居民们不但很了解还一直在关注。在与居民们的谈话进程中,我们才慢慢了解到,原来文件的实施与居民们的个人利益有很大关联,因为四方街的拆迁,很多居民都将不得不搬离。于是,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搬去哪里?政府补贴多少?原先家中祖上留下的文物建筑怎么办?…从民众口中得知,两年前拆迁工作就已经开始启动了,但是居民对政府开出的补贴始终不满意,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祖屋,政府仅仅给予几千块钱的补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说,为此镇上的人曾在政府官员下访时在街道组织过示威游行强烈要求增加补贴。由于双方均不让步,拆迁的事无法达成协议,一拖再拖。

就文物的保护上,当地居民也颇有微词。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刘姓大伯主动要求带我们去他的祖屋看看。一家四口住在一套老平房,已经被烟熏黑了的木门暗示着这房子至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刘大伯带我们穿过主厅和院子,来到一扇陈旧的木门钱,门的两边各有一注香,而门顶上用红布盖着一块东西。大伯轻轻撩开红布,原来是一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的匾。经大伯介绍,才知道这是清朝时期皇上赐给祖上一位进士的匾。家里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供奉着,唯恐不敬,大伯的爱人每天都会在门下烧香祈福。这块匾跟随着祖上世代搬迁,最后来到四方街。文革期间它险遭破坏,幸亏大伯的父亲把它表在门顶上,被用石灰涂抹覆盖。就这么一个本应得到极大重视的稀有文物,却将在此次拆迁中面临破坏。大伯多次上访当地政府和文物局,说明情况,希望上面给予重视,想办法把它保留下来。但令人气愤的是,上头一直没有丝毫表态。说到这里大伯很激动,但也很无奈。显然,对于当地政府的《喜洲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至少在“保护”这一块上还有所欠缺。保护在前发展在后,毕竟后人开发的也只是前人留下的文化资源。

四方街作为喜洲镇最为热闹的中心区,游客数量却比我们原想的要少得多,除了严家大院和宝成府几个为数不多的景点,其他地方都稍显冷清,鲜有游客,都是些本地人。而最为热闹的严家大院,却还是在几年前新建开发的。大名鼎鼎的白族民居,还没有完全发挥其旅游价值。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当地许多居民仍然以农耕为生活主要来源,没能够受惠于旅游业今年来旅游业的红火发展。

分析:

这里我们必须看到,喜洲的开发必会与当年居民发生冲突和矛盾。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原地居民抱怨政府对民众的疏忽,破坏了原汁原味的古风古城并给他们的住宿带来不便。对原来的房屋进行拆迁给当地带来不满。对于当年镇委,我们在采访时他,我们隐约的听出他对被迫拆迁的民众有铺贴什么,但缺掩盖不了民声的不满并且自身对于喜洲开发与保护的了解的不足。

其实大理市喜洲镇根据州市党委、政府关于“保护海西田园风光,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工作部署和要求,把保护整治工作的开展和建设生态镇、以旅兴镇战略实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做得还是具有成效的。就道路的规划,镇容的重整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喜洲镇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喜洲镇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实施方案》,对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保护、整治的工作思路,保护控制范围及整治内容,工作实施流程,整治步骤,领导组织工作机构组成和职责,长效机制的建立及落实作了全面系统地安排,明确了任务、职责、责任人,保护整治工作规范开展。古镇内一些不和谐建筑的拆迁也逐步开始,包括四方街改造,特色古民居保护修缮,古镇水系景观建设工程等都已经开始动工。整个规划以恢复古镇风貌的保护开发为主,在对古镇风貌和文化进行悉心保护基础上,结合古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古镇范围内建设进行整治,把喜洲建设成为以白族民居和民俗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民居观光、民俗文化展示的休闲体验型旅游古镇。

就大局来说,一点民声的抱怨似乎显示的微不足道,但是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古镇原有的风貌是否尚存值得思考。

一些旅行者去了古镇喜洲。拍了几张严家大院的照片之后,失望地离开,前往当地更为“有名”的去处:村庄建筑错落的周城和摩肩接踵的古城洋人街——“感觉喜洲乱乱的,没什么意思。大多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丝毫不知情,喜洲实际上是大理历史上的文化重镇,早在汉武帝时期便为楪榆县县治所在,其建城历史超过2500年。直到现在,喜洲人还盛行一种名为“打围”的游戏,它是古时南诏宫廷达官贵人的游戏,游戏当中蕴藏着繁复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这是历史上显赫的喜洲商帮的日常思维体操。wwwindalicn' 这就是喜洲。如今它正处在重生和商业沦陷的节点当中:走进喜洲,拆迁在持续,瓦砾随处可见;当地人看着外地人,淡漠的神情中透着礼节,应酬中闪着一丝提防。我们做调查问卷时尤为明显。因为,喜洲古镇正在改造中,当地各种矛盾错生,各种问题交织,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古镇居民:矛盾重重的抵制。他们决不妥协,发誓与家园共存亡。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对家宅祖屋的留恋,更主要原因是拆迁户和征地户认为政府给的补偿太低,几乎没有安置工作,一旦离开喜洲迁入新区,以后喜洲所有的繁华都与他们没有关系。当地居民也倾向于用民间式的表述,将政府、旅游开发、开发商、利益、交易、丑闻连接起来。他们少不了抱怨政府与开发商的‘勾结’,这对于当地人民的确很难接受。

当然,开发者说,开发是科学的。他们说:拆除的地方主要是用来恢复一些景观,去除一些风格与古镇不协调的建筑,尽可能保持喜洲空间尺度的原状,把喜洲打造成一个以居住休闲为主的旅游地。这点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觉。这点我是认同的,毕竟商业化无可避免。但喜洲这些深厚的物质文化堆积和日常生活体系其实是游客更为感兴趣的,但是开发者容易片面理解旅游发展,将整齐划一的街道、商铺群集的四方街、随处可见的水景构造理解为旅游小镇的经典模式。现在的旅游开发容易演变成圈地拆迁,构建大众凝视象征符号,使老古董变为新古董,缺乏总体性的社会研究,从历史的维度和民间智慧中提炼出独特的、难以被仿制和复制的旅游文化元素,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在开发商和政府眼里不是这样,最大化利益才是他们要想的。

商业化无可避免,关键在如何平衡,所以喜洲的开发是重生还是沦陷,我们需要时间去证明。

问卷调查分析:

当您们的风俗习惯变成一个卖点的时候,您们是什么态度?

A 完全接受 B部分接受 C 完全不接受 D 没有想过

当风俗习惯变成一个卖点,居民的收入相应的肯定会有所增加。当问到此问题的时候,51%的人表示完全接受,33%的人表示部分接受,2%的人完全不接受,还有14%的表示没有想过。总得来说,本地居民对于政府的把白族的风俗习惯变成卖点这个政策是表示肯定的。

居民对政策的态度反应出政策实施是否得体,是否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在保护好古城的前提下出台的政策应顺应民心,让民众赞成你的政策。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近80%的居民对现行的政策还是赞同的,这对政府来说是好事!

请问您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A 完全了解 B 部分了解 C 完全不了解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从图表上可以看出,大部人还是对自己的文化相当了解的,可以说白族文化一直都在传承,在延续。

请问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A 完全包容 B 选择性接受 C完全不接受 D没有想过

请问你们是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喜洲的风俗文化?

A.书籍或者上网 B.到当地体验 C.通过导游或者旅行团 D.其他

问卷调查分析图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选择“到当地体验”的方式来了解喜洲的风俗文化,其次就是通过“导游或者旅行团”,但其走马观花的形式让游客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停留,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只是蜻蜓点水,让游客兴犹未尽。“书籍和上网”是一种最广泛普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但往往只是作为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最初手段,人们只能通过上面的文字和来想象,是一种抽象的行为方式,大部分人都不会满足于此,而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就只能选择到当地亲身体验。

你对喜洲本地居民的印象如何?

A.纯朴热情 B.冷漠 C.商业气息浓 D.没感觉 E.其他

以上数据反应了大部分游客对当地居民的印象都是淳朴热情的,其次一部分人认为当地商业气息浓,少部分人觉得当地人冷漠或者其他。在喜洲旅游开发几年来,如同其他旅游景点一样,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商业的东西注入进去,不过白族人民淳朴的气质一代代继承了下来,在受旅游事业冲击的过程中,大部分人还是保持着那分纯朴和热情,让其民俗文化也成为吸引外来人的一个卖点,让游客们有宾至如归的亲切。不过,从古城的保护来看,“商业气息浓”确实需要改善。

提出建议:

作为到当地做调查的实践工作者,我们也如游客般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旅游者,看到当地建筑和淳朴的人民时涌现出一丝感动的同时一部分本地人和外来商人的商业行为太过张扬,有点不合场景。如果这种过分的商业化继续蔓延,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今天的喜洲、今天的白族文化也许就只是曾经的一个桃花源,只能留给人们无限的怀念。建议在保护古城建筑文化的同时也保护一下当地人民淳朴的生活习惯,毕竟这才是大部分游客选择此地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到处都跟城市一样商铺满街、商人活跃,那谁还会选择你这里呢?

一、 当地政府应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重点。文化作为一个被保护对象,对它的保护研究只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而不断得到实现。而这些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水平提高了,一方面既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当地民众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受教育的层次提高了,文化保护和旅游建设又可得到更好的实施和发展。

二、 加大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开发大理周围城镇的旅游资源的力度。利用旅游带来的收入来加大保护文化遗产力度,开发新景区,这样就可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手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出棺送葬:出殡时,街坊邻友自带抬具帮助抬棺。为死者念经引路,孝男拄拐哭丧棒走在棺前,孝女走在棺后。棺材抬至绕棺处,摆在高凳上,由念经先生举行绕棺仪式。念完《绕棺经》,称为“搭桥过路”,遇到过桥时,孝男跪在桥上,棺从身上抬过,称为“背棺”。

  平坝地区的白族人民,主食多为稻米、小麦;山区则以玉米、荞子为主。副食品有各类菜蔬、野菜和多种山川特产。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螺丝酱、油鸡枞、猪肝酢等各种味美可口的菜肴。白族人民喜喝烤茶。烤茶时,用一陶制小茶罐将茶叶烤黄,冲以沸水,顿时热气翻腾,芳香四溢。有客来家,必烧烤茶水招待,每次只斟浅浅半杯,饮后口角留香,热渴顿解。大理等中心地区的白族人民,还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称“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姜、葱、醋、辣椒,以宴请客人。此外,还有用糯米酿制的白酒,用苍山雪炖梅和糖制成的“雪梅”,邓川特制“乳扇”品也都十分可口。

白族的习俗主要有传统节日、住屋形式、日常礼仪、娱乐活动、饮食习惯这几类生活习俗。

1、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2、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

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3、日常礼仪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

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

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

4、娱乐活动

白族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有赛马、荡秋千、耍麒麟、泼泥赐福、跳花盆、跳山羊等。

荡秋千:白族山区森林密布,藤条纵横林间,农民与山民平时采荞伐木,砍柴取暖,常于藤条蔓枝过手,练就荡藤攀索的本领,极喜爱荡秋千的活动。

每年春节,山区,常在大榕树下捆绑篾索以成秋千;坝区,则在宽敞的坝坪立起三四丈高的杆架绑扎秋千。最精彩的莫过于青年男女双双同荡,这时常赢来围观群众的戏耍逗趣。

5、饮食习惯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

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

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

扩展资料:

1、白族分布地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

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

2、白族支系

白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聚居于洱海区域、贵州、湖南等地的为民家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勒墨、那马则散居于怒江流域兰坪、维西、福贡等县,经济文化水平与邻近的怒族、傈僳族相近。

白族各支系之间在语言上有较大差异,风俗习惯也稍有不同。由于地域分布上的差别,白族各支系分别与周围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往来,也就形成了各支系之间的差别。

-白族

八强学员歌曲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y0m8

简介: 八强学员是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决赛筛选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4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