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安徽的结婚习俗有哪些?,第1张

在安徽宣城有一些有趣的结婚习俗,我家乡也有一些有趣的结婚习俗

送花球:为了让新娘在婚礼现场更加美丽动人,新郎需要向新娘投掷花球,象征着幸福永恒、甜蜜流连。

落花礼:在新娘出嫁前夕,外甥(或小男孩)手持装有彩纸花瓣的竹筐,从新娘家门口一直撒到婚车前。新娘过门时,需要踏过这些绚丽的花瓣,以代表祝福和美好。

收门钉:婚车到达新房前,需要先走一个回旋路。这时新郎得下车,用铜钉把大门钉住,表示“不留余地”,之后才会迈入新居。

合肥中秋食俗:吃藕

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传说包拯晚年,仁宗要把半个合肥城封给包公,包公拒绝但仁宗一定要封赐,最后把一段护城河封给他包公只好领封,但心里很不安看到护城河里的藕荷,遂对藕荷作了规定;河藕能吃不能卖,包拯铁而藕无丝(私)说也怪.别地的藕是藕断丝连,但包河藕无丝从此合肥地区便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包拯后人恪守这一遗训,并在中秋这天品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包河里的藕,只送给乡邻,从不卖钱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合肥婚姻面习俗:

 安徽合肥区婚礼仍保留些古代习俗结婚前夜男家要宴请族各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辈拜毕新郎首迎亲队伍便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达家门前家照例紧闭门要新郎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随进屋内

夜家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举宴前新郎要先叩拜见宾客同要拜见家者叩吉计其数晚新郎宿于岳家 早晨(即婚礼吉)新郎迎亲随家门前放鞭炮称"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与新郎起发往男家

门新娘放声哭表示愿离父母家亦哭表示惜别啼哭声新郎兄弟或至亲送先行称"送亲"

新男家门前男家请两位双全妇新郎新娘鞋换"鞋"与"偕"同音故举"白偕"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亲友口念吉祥语句手向撒花红枣类叫做"撒喜"进行拜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区同异

  中国是礼仪之邦,结婚又是人一辈子的大事,所以在我国的各个地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非常重视婚姻嫁娶。长期以来,每个地方都形成当地特色的婚俗。在合肥,也有特别的结婚习俗,体现了丰富的 合肥文化 内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肥的传统婚俗,突显合肥地域文化的特色,汇南北婚俗之精髓,又不失个性。如在成婚那天,合肥的新娘进洞房前,要与新郎交换鞋穿,双方穿着对方的鞋,共入洞房,表示夫妻同行和谐(鞋),白头到老。

 花轿将至男家时,以三声炮通报,男家也放鞭炮迎接。临门,先由两位长嫂各持一火把迅速绕轿一周,并唱道:“老嫂燎轿,天神知道;火把一照,邪佞之气跑掉。”以此,除去沿途所沾邪佞之气,这叫“燎轿”。然后,新郎在轿前长揖三次,恭请新娘下轿。接着,“全福人”打开轿帘,由大姑小姑扶新娘下轿,并说:“要想发,大姑拉;要想有,小姑扭。”此时,大门紧闭,必须由新娘上前喊道:“娘!开门。”这叫“改口”。婆婆在门内问:“来家是否听话?”“一切都听婆婆吩咐。”有问必答,直到满意后才开门让进。合肥有些地方,故意把喜轿拦在门外,叫也不开,谓之“憋性子”。

 新娘下轿时,有一位“全福人”手拿米斗或簸箕,装上米谷和豆子,往轿里和地上抛撒。近代,改用金银纸屑。新娘下轿后,脚仍不能沾地,由几块红毡或布袋铺在路面,交替向前延伸,新娘一一踩过,谓“传袋”,旁边有人喊“一代传一代,十代传十代……”一直喊到万代才罢。

 合肥过去有给新娘挑盖头的习俗,就是在客人中选一能唱者,用秤杆挑盖头,边挑边唱:“小小秤杆圆溜溜,出在鲁班山里头。张班砍来李班修,一路明星照到头。拿到长街做买卖,人家请俺挑盖头。我把盖头挑起来,娘婆二家都发财……”唱完挑起盖头就走,后由东家用香烟、糖果等物换回。气氛十分欢乐。

 闹房,有文闹和武闹,文闹是新人对诗、对唱、互相考问。武闹,有的出于善意,只是语言动作粗了些;有的则过于庸俗,甚至野蛮,如把新娘按倒在床上,脱鞋脱袜,扒衣服,语言带挑逗性,甚至不堪入耳。无论文闹或武闹,家人一般不予阻拦,称“闹发闹发,越闹越发”。通过闹房增加欢乐喜庆气氛,同时尽快克服男女生疏感,打破僵持局面,促进感情融洽。

 闹房至半夜,吹鼓手吹起喇叭,大放鞭炮“送房”,亲友告辞。伴娘送来酒菜与成双碗筷,新人喝“交杯酒”,旧时称“合卺”,是指新郎新娘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的意思,古时合卺是指破匏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匏就是匏瓜,俗称葫芦。匏瓜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又合二为一,因为匏“苦不可食”,用其盛酒,象征同甘共苦,成琴瑟之合,合而生育,共建美好生活。后来改为喝交杯酒,所用器皿,由匏改用酒杯。所谓交杯,即新郎、新娘各执一杯,先喝一口,然后换杯互饮。现在为手臂交叉,互饮对方杯中酒。

 饮过交杯酒,伴娘和“全福人”等告辞,新婚夫妇铺被就寝。

 有的地方在新人就寝之后,有人躲在窗沿下偷听新婚夫妇窃窃私语。合肥民间有“三听”,即“婆母听”、“姑嫂听”、“亲友听”。“婆母听”有的是“听病变”,以防房事发生意外;有的是“听人品”,从言语察看新娘的品行。“姑嫂听”主要是从新娘的言语中看以后是否好处;“亲友听”大都是恶作剧,找些笑料。有些新人早有准备,整夜没有声响。

 婚后第三日,新娘回娘家省亲称为“归宁”,俗称“回门”。夫妇同往,称为“双回门”。娘家以酒宴招待。回门的意义不仅在于女儿探望父母和其它娘家人,同时因女儿嫁夫,人生巨变,遇到诸多新的问题,又难以对外人启齿,只好利用这个机会当面请教母亲。对新郎来说,拜门认亲熟悉岳父家庭和亲属关系,以便增进往来。父母通过接送、过礼、进餐,表达心理祝愿,规劝女儿、女婿。回门一般是当日返回。肥西高刘一带,一个月后娘家来人接回女儿,住满一个整月,称为“住对月”,俗语有“三天回门六天接,一个月回去住对月”。

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 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88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