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传说故事:
1、西安城民国时期被围城八个月,城中男女老少饿死一大半。冯玉祥带兵来救。后来西安人为了纪念冯玉祥,特在城墙上开一门,名为玉祥门。
在今日长安城墙西北处。此事,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过描述。
2、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中轴线,宽一百五十余米。
顺着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有个地名叫做明德门。此地虽说今日只是一个地方而已,然而明德门是长安城中轴线的主门,据说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门。
3、盛唐时,长安城内有大小学习巷两巷。供西域之人学习汉文与经文。今日西安城墙内有一大片回族聚居区,便是以这大学习巷为中心,向四周发散。
而来源,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域人士在此地学习汉文之缘故。
4、阿倍仲麻吕的故事就不多说了。中日恢复建交之后,西安与奈良在两城各建一座纪念碑,为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城的在东郊兴庆宫内。
5、盛唐时,京都直接从长安搬去了长安城的城市规划。然后将京都城一分为二。左边叫长安,右边叫做洛阳。后来由于长安这片地势比较低,常常积水。
慢慢的年久失修,这片也就荒废掉了。于是京都只留洛之名。而在日语中,上洛,去洛似乎也是去首都的意思。玩过织田信长的人应该都知道。
6、据说长安城的龙脉,南从秦岭发源,一直到今日中部偏北一个叫做龙首的地方。这便是西安城的龙脉。大前年西安地铁二号线贯通之时,西安城整整下了三个月的雨。几乎从未间断。
西安地铁二号线也是走南北中轴线,过龙首原。有人说,这场雨,是因为挖地铁挖断了龙脉的缘故。
7、有未统计过的数据显示,西安人分辨东南西北的能力明显比其他城市的人要高一点。原因无它,在这座城市里,路都是横平竖直。只要心中能想到钟楼的地方,就能分清楚东南西北。
9、西安城墙是可以环绕一圈的,这在中国还有城墙的大城市中,只有西安是这样。
10、西安的路名,除了类似于「解放路」、「红专路」或是「东大街」这种明显带有泊来意的名字外。
很多路名传了上千年是不足为奇的。像上文提到的学习巷,自是一例。除此之外,有个地方叫做端履门。是唐时期大臣上朝前,要在此地整理着装之地。
还有你所背诵过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蚂陵下住。」你看这虾蚂陵,即是下马陵。意思是骑着马,到了此地,就要下来了。这事情,是源于汉武帝骑马至董仲舒墓前下马的缘故。
因为关中人本就将下(xia)念成(ha)。所以这虾蟆陵才有了(ha)(ma)(ling)之音。久而久之,就将这下马写成了虾。
而从董仲舒之时,算到今天,算算也两千年了。类似路名的传说,还有很多,几乎能写一本书出来。
11、小雁塔与地震的故事
曾经有一次地震,把小雁塔从中震开了一个口子。顶上震掉了两层,一直未修。于是你看今日的小雁塔,头上有个疤。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西安的风俗习惯:
面条像裤带
歌谣:
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宽像裤带)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解说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关中地区的面条就是个实在。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然而,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
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关中地区的面条,再调和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红褐色酱油、醋、雪白的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即香菜)和葱花,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
那么,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您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美妙的面条了。
您看,端上来的这碗面条,红、白、绿、黄四色相间,寓意春、夏、秋、冬四季,美不胜收;闻起来,淡香扑鼻,连天上的神仙也会摇三摇;吃起来,入口软如糯米,嚼起来又筋如牛皮。
只要这一碗面条下了肚,准保您看到山珍海味以后,也绝对没有什么胃口了。
碗盆难分开
歌谣
老陕饭碗特别大,面条菜肴全盛下。一碗能把肚填饱,老碗会上把话拉。
解说
关中地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此可见,这个“老”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家族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说起这老碗,产地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属于青花粗瓷。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
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关中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关中地区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
关中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律都用老碗。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关中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有时候,谁家的饭好吃,都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的盛上一碗。
比起那些关上大门,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的美食的南方人来说,关中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
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
而今,生活好了起来,人们平时吃的副食也多了起来,所以人们的饭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饭碗也越来越小了。因此,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碗逐渐成为了历史。
手帕头上戴
歌谣
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戴。防晒防尘又防雨,洁手擦汗更风采。
解说
当您漫步在关中地区农村乡间的小道上,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头顶的手帕,成为关中地区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要说这老太太头顶手帕的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由来以久的风俗。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北方,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
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说起这一方小小的手帕的作用,那可是大发去了。
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而且头发也不能被风吹乱。当在外劳作,没有随身携带毛巾的话,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实在既实惠有美观。
其实,老太太们带手帕也是和以前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以前生活比较窘困,人们没有钱来买美丽的帽子。
所以便宜实惠的手帕,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今天,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
房子半边盖
歌谣
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解说
在关中地区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俗称:揭北子。其实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这与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带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
建造这样的房子,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用当地黄土和成泥,打成高40厘米、长50厘米、厚10厘米的泥胚,凉干以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关中地区把这叫做“糊葺”。
真有点“胡砌”的意思了。但是,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其实,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同时,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
由于房间的面积缩小了,因此保暖性和透气性相对较好,比起大瓦房来更显得冬暖夏凉。因此,经济而又实惠的半边房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首选。
今天,在关中地区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当地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
姑娘不对外
歌谣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解说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关中地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关中地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关中地区姑娘不对外的传统。关中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关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关中地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
关中地区的姑娘一般就比较传统和守旧。同时由于长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所以天子脚下的臣民,就更显得牛气了一点,底气更足了一点。
再加之,平日辛勤地耕作足以温饱无忧,尽情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因此,关中人更愿意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面,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事业,离开家乡而四处闯荡。
关中地区的姑娘由于生活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结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都是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人家将闺女嫁过去,这样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
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在新时代的青年,更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已经打破旧婚姻的樊笼的年轻人。
积极地争取自我的自由幸福的婚姻,走出陕西,走向了世界,和外国人也谈婚论嫁了。
不坐椅蹲起来
歌谣
老陕脾气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解说
陕西关中地区喜欢蹲(圪蹴)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罪的事情,但是在关中人看来这是关中地区的享受。
在关中地区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因此天性随意的关中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乡下人。
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也许关中人天生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
睡觉枕石块
歌谣
三秦大地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有奇效,醒脑提神金不换。
解说
关中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关中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关中地区,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
而且,关中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关中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秦腔不唱吼起来
歌谣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要震翻。
解说
在十大怪中,最怪就是秦腔吼起来。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
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因此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一场秦腔。
如果有老人在过大寿时候,儿孙们要是能请上一个戏班子,美美地唱上那么一回,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这可得让十里八村乡亲起码能唠叨好几个月。
秦腔并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都可以亲近的艺术,当人们辛勤劳作,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吼上一段,高亢的吼声激荡长空,回荡四野,让人心中豪迈之极。
如果在悲伤的时候,悲愤地吼一段秦腔,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山川为之动颜,草木为之悲戚。
秦腔就像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正是因为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吸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关中人的血性。
如果婉约秀丽的江南,那里是永远不会发出这样雄浑的声音。即使是在仅仅秦岭相隔的陕南地区,民间戏曲的唱腔曲调都柔美婉转得多。
在那片方圆天地,台下一声声地叫好,更激起了台上演员的表演欲望,尤其是演员的水平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定,观众就会自发在台下鸣鞭放炮,给演员批上红绸缎。
这可是对演员最高的褒奖了,于是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潮连续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除以本剧种长期演奏用的乐器为基础外,还吸收了其它一些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以丰富其音乐的表现力。
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记得在我儿时记忆深处,最让我迷恋的就是丑角,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耍各种动作。秦腔《三进士》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顶灯。
常天保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这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
秦腔丑角演员刘省三、晋福长和汉调桄桄演员王半截、赵安学及汉调二黄演员蔡安今等,均擅长此技。王半截还能自己将头顶之灯吹灭。
秦腔也是多个剧种的鼻祖。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
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
时代在飞速发展,而今的“十大怪”有的早已消失,而流传下来的也逐渐减少。但这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风俗,承载着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
-西安
-陕西十大怪
放鞭炮的10条好处如下:
1、放鞭炮让人们置身于喜庆欢乐的环境中,直观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欢快。
2、放鞭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3、烟花美丽、赏心悦目,极具审美意义和浪漫色彩。
4、增加节日氛围:在放鞭炮时能够增强节日的氛围感,让自己和家人真正感受到新年的到来。
5、弘扬传统文化过年放鞭炮这个习俗已经延续千年,现代人每年过年放鞭炮也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6、增加家人之间的互动过年时家人们在一起放鞭炮可以增强家人之间的互动,使家人之间的感情更好一些。
7、锻炼孩子的胆量部分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放鞭炮,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变得更勇敢。
8、增强幸福感在新年时放鞭炮也可以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过年的节日气氛,可以增强人的幸福感。
9、庆祝乔迁之喜。
10、公司开业。
放鞭炮的缺点:
1、鞭炮爆炸易触发危险,每年因放鞭炮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
2、鞭炮有粉尘、有害气体,会直接污染环境。
3、华而不实,用处单一。
4、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铺张浪费。
5、容易制造噪音,打扰到别人休息,扰民。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爬坡——贪便宜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矮子坐高凳——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安禄山起兵——反了
庵堂里的木鱼一任人敲打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鹌鹑要吃树上果——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倒牛头喝水——办不到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设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
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nian)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八个钱算命——哪能包你一世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
八里庄的萝卜--—心里美
八亩地里一棵谷- 就这一个
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八千岁留胡子——大主意个人拿
八十老太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气无力
八十岁吹喇叭——寿长气短
八十岁的阿婆——老掉牙了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桌缺只脚——摆不平
八仙桌上摆夜壶--不是个(家)伙
八仙桌上的老九 ---挨不上号
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八旬奶奶三岁孙——老的老,小的小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
八月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字写一撇----少一划
巴掌被蚊咬——手痒
巴掌打空----劳而无功
巴掌蒙眼睛——其实遮不住天
巴掌劈砖头——硬功夫
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
叭拉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芭蕉结果--一条心
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拔河比赛--两头拉
拔节的个个笋--天天向上
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拔了萝卜有眼在--不得白就力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毛的鸽子--看你咋飞
拔了毛的狮子--惹你笑
把镰刀卡在喉咙里--吞也吞不下,吐又吐不出来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把手插在磨眼里--自找苦吃
把它当枕头--置之脑后
把珍珠当泥丸--真不识货
靶场上练瞄准--睁只眼闭只眼
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白玻璃瓶装清水--看透了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
白菜熬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白菜长心--老了
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菜煮豆腐--一清二白(白菜、白豆腐)
白痴的葫芦--傻瓜一个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装袋新娘--妖里妖气
白灰店里买眼药--找错了门
白萝卜扎刀子--不出血的东西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
搭起牌楼卖酸枣--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搭起戏台卖螃蟹--货色不多,架势大
打靶不中----偏了心
打靶中靶心--不偏不倚
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打半边鼓--旁敲侧击
打草人拜石像----欺软怕硬
打柴的下山--担心(薪)
打出的子弹射出的箭----永不回头
打出来的口供--不实
打灯笼走亲戚----明去明来
打电话遇忙音--不通
打豆人困觉--做事不当事
打断了的胳膊--往外拐
打翻了的调味羹--酸甜苦辣味都有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打谷场上的麻雀--胆子早练大了
打鼓不打面--旁敲侧击
打好的鱼网--心眼儿多
打呼噜听见放炮--吓人一跳
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打酒只间提壶人--错不了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打开蜜罐又撒糖--要多甜有多甜
打开天窗一一说亮话
打烂缸子作瓦片--不合算
打锣卖糖--各干一行
打鸟没打中----非(飞)也
打鸟人的眼睛----尽往上看
打鸟姿态----睁只眼,闭只眼
打破脑袋叫扇子扇--豁出去了
打上黑脸照镜--自己吓虎自己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打鼠不着反摔碎罐罐--因小失大
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
打铁掉地下--白搭一火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打蚊子喂象--不顶用
打下锅沿补锅底--不划算
打针鼻眼里往外望--小瞧死人了
打肿脸充胖子--冒充富态
打着灯笼拾粪--杖死(屎)
打着灯笼偷驴子--明人不做暗事
打足了气的皮球--蹦老高
打足气的皮球----一跳三尺高
打足气的气球----早晚要炸
大白天见阎王--活见鬼
大车后面拴小牛--歹毒(带犊)
大船开到小河里--搁浅
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大道上的驴--你不骑我骑
大肚罗汉戏观音--睁只眼,闭只眼
大肚子不生孩子--尽背虚名
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
大肚子老婆骑驴--靠前不行,靠后也不行
大肚子上班----挺着于
大粪池里游泳--不怕死(屎)
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
大风暴地里吃炒面----有口难开
大风刮倒了帅旗--出师不利
大风卷小雪--吹了
大佛殿的罗汉----一肚子泥
大佛寺的大佛----半身全装
大公鸡吃米--不计其数
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大姑娘不要婆家----假话
大姑娘缝娃娃衣--总有用着的时候
大姑娘嫁太监--享福又受苦
大姑娘盼闺女--想得太早
大姑娘瞧嫁妆--有日子的人了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大姑娘生的--见不得人
大姑娘讨饭--死心眼
大姑娘要婆家--有话难说
大姑娘肿脸----难看
大闺女裁尿布--闲里置下忙来用
大闺女上轿--慢慢蹭
大海里的水--到哪里哪里嫌(咸)
大海里的水----要多少有多少
大海里的一滴水--缈小得很
大海里的一滴水--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大海里行船,草原上放牧--漫无边际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无牵无挂
鹅卵石垒墙脚--根基不稳
鹅盆里不准鸭插嘴--无牵无挂
鹅伸脖子--等着挨刀
鹅在水中寻食--尾巴翘上天
额头角上搁扁担--头挑
额头上插牡丹--忍痛图好看
恶狗咬天--狂妄(汪)
恶鬼见钟旭--不得不老实
恶狼扒门--成心糟蹋人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恶狼专咬瘸腿猪--以强欺弱
恶人登门--送福
恶人雕戴皮帽--假充鹰
饿汉枪猪头--争嘴
饿汉下馆子--大吃大喝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饿狼窜进羊厩--无事不来
饿狼口里夺脆骨--好大的胆
饿猪占木槽--死不放
饿着肚子辩论--空对空
饿着肚子出差一一空跑一趟
饿着肚子做梦--空想
儿子不养娘--白疼了一场
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耳朵塞驴毛--说不通
二百加五十--二百五
二不愣当家--出不了好主意
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
二齿钩子挠痒--是把硬手
二分钱的醋--又酸又贱
二分钱开当铺--周转不开
二姑娘架老鹰--招架不住
二姑娘架老鹰--招架不住
二黄转中板--变调了
二加三减五--等于零
二脚踢--两想(响)
二郎神的法术--变化多端
二郎神的天犬--恶狗一条
二郎神的印堂--独具只眼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垄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
二郎爷的笛子--神吹
二郎爷放屁--神气
二两棉花--弹(谈)不上
二两铁打大刀--不够料
二流子打鼓--吊儿浪当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二踢脚--两想(响)
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发高烧不出汗--胡说
发困给个枕头--正得劲儿
发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坏水
翻穿皮袄--装羊(样)
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
饭店里洗澡----搓一顿 new
饭店门前摆粥摊--抢人生意
饭堂里的苍蝇--人人讨厌
房顶上长苗苗--野种
房顶上放风筝--起手高一层
房顶上设窟窿--不是门儿
房顶上种麦子--刺激(脊)
房梁上挂鸡子儿--悬蛋
房门前挖陷井--自己坑害自己
房上的草--刮来的种儿
房檐上逮鸡--不好捉弄
房檐上的流水--上头的事
房檐上吊的鱼--干起来了
房檐上玩把戏--玩命
放暗箭打冷枪--背后伤人
放白粉进棺材--害死人
放白粉进棺材--害死人
放出去的风筝--越飞越远
放个屁也请示----多此一举
放个屁也请示--没事找事
放个屁也请示一多此一举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放虎归山--留下祸根 放了气的皮球--软蛋
放了气的皮球--硬不起来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放路纸钱--瘾(引)死人
放毛虫上身--找痒来抓
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
放屁拉抽屉--遮丑
放屁捂屁股--多加一份小心
放屁摇头--臭美
放屁砸了脚后跟--真倒霉
放咸鱼入塘--不知死活
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放羊娃喊救命--狼来了
放在筐里的葱--难扎根
飞车走壁--尽兜圈子
飞车走壁--尽兜圈子
飞蛾撵蜘蛛--自投网罗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怪高
飞机上拉肚子--空对空
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
飞机上扔钱--空头(投)支(纸)票
飞机上晒衣服--高高挂起
飞机上生孩子--高产
飞机上抬头望--天外有天
飞机上抬头望--天外有天 飞
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
飞了鸭子打了蛋--两头落空
飞毛腿讲话--快人快语
肥鸡饨汤--油水多
肥鸡饨汤--油水多
肥肉里挑骨头--没剔的
肥皂沫当镜子--成了泡影
肥皂泡--吹不得
肥皂洗手----一干二净
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肥猪跑进屠户家--找死
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废品堆里的铁锅--破烂货
盖严了的蒸笼--有气难出
干河滩撒网--瞎张罗
干水塘里的泥鳅--滑不到哪里去
甘庶地里长草--荒唐(糖)
甘庶地里栽葱--比人家矮一截
甘庶命--吃一节算一节
杆舵落井--硬到底
赶车不带鞭子--光拍马屁
赶鸡下河--往死里逼
赶集走亲戚--顺路的事
赶脚的骑驴--只图眼前快活
赶鸭子上树--办不到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赶着绵羊上树--难往上巴(扒)结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妄想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擀面杖吹火----一窃不通
擀面杖当笛子吹--没眼儿
擀面杖敲鼓--抡的哪一槌
擀面杖钻石头--纹丝不动
刚备鞍的马驹 -----挨鞭的日子到了
刚捕上来的鱼虾--蹦蹦跳跳
刚出笼的馒头烤着吃--欠火
刚出笼的馍馍--带着气气
刚出山的太阳--红干光满面
刚从水沟里钻出的泥鳅--黑不溜秋
刚飞的鸟儿童节--不知高低
刚过门的小媳妇--扭扭捏捏
刚开坛的老酒--冲劲很大
刚来报到就要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
刚买来的马--不合群
刚生的娃娃--毛腥气
刚下桥的新媳妇--不好看也爱看
刚学理发就碰上大胡子--难题(剃)
刚摘下来的果--新鲜得很
缸里点灯--里头亮
钢厂的产品--全是硬货
钢铃打锣--另有音
钢钎打石头--硬钻
钢水倒进模子里--定了型啦
钢头戴铁帽--双保险
钢针凿到石头--一捶一个眼
高大的桥木--腰杆硬
高大的竹子--节外生枝
高个子进窑洞--不得不低头
高价买来低价卖--尽做赂本事
高考的做法----择优录取
高力土进宫--熟门熟路
高梁秆上点火--一顺杆儿往上爬
高粱地里打伞--难撑
高粱地里放鸟枪--打发兔子起了身
高粱地里栽葱------矮了一截子
高粱地里栽葱--矮一截子
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高粱杆上挂个破气球--垂头丧气
高粱杆挑水--担当不起
高粱秆当柱子--撑(称)不起
高粱秆结茄子--不可恩议
高粱秆子挑水--担当不起
高粱米塌饭锅--闷(焖)起来了
高粱撒在麦地里--秋后见高低
高粱撒在麦子里--杂种
高山上打鼓--远闻
高山上的瀑布--冲击力大
高山上的瀑布----一落千丈
高山上的青松--久经风雨
高山上的雪莲--不可多得
高山上滚马桶--臭气远扬
高射炮打老鹰--得不偿失
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高台上表演--众人仰望
高音喇叭掉井里--哇啦不上来了
高字边上加一手--你想搞哈
稿纸上写情诗--做一行爱一行
稿子写到边--不够格
戈壁滩上放牧--要水没水,要草没草
戈壁滩上缺干粮--喝西北风
哥哥的岳母嫂嫂的娘--弯穹绕
哥们的脑袋--凶手(兄首)
哥们瞪眼--凶(兄)相毕露
胳膊折了往袖里藏--自掩苦处
胳膊肘子--往里弯
胳肢窝插鸡毛--假充外国鸟
胳肢窝下过日子--太窄
鸽桥相会--一年一度
割了脖子鸡还想飞--垂死挣扎
割了脑袋还走十里路--人死心没死
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
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
哈巴狗上轿--不识抬举
孩子的节日--儿戏
孩子讲悄悄话--由他说去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海底打拳--功夫深
海底动物--不见天日
海底捞月,天上摘星--想得到,办不到
海底捞月--白费劲
海底捞针--往哪儿找去
海底谋杀--害人不浅
海风阵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海面上刮风--波澜起伏
海面上起风--不平静
海上的孤舟--无依无靠
海上观测--往远处看
海上聊天--漫无边际
海石秃上的螃蟹--明爬着
海外侨胞火筒一两头受气
海象打架--光使嘴
害脚气长秃疮--两头落一头
害了伤寒病--忽冷忽热
寒冬腊月的萝卜--动(冻)了
寒冬腊月喝冰水--肚里有火
寒冬腊月喝冰水--心都凉了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会吹,一个会棒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旱地的乌龟--无处藏身
旱地鱼虾--活不下去了
旱天的井--水平低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旱鸭子追猫----紧赶
航船上的耗子--混充带毛的货
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
号手出身--会吹
号筒里塞棉花--吹不响
号嘴上贴胶布--没法吹了
耗子搬家--穷捣登
耗子出洞--雇没好事
耗子打洞--路路通
耗子倒洞--走后门耗子的眼--见识短
耗子的眼睛--只看一寸远
耗子掉到醋缸里----一身酸味
耗子掉进面缸里--白眼看人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耗子逗猫--没事找事
耗子给猫捋胡子--溜须不要命
耗子拱墙根--没缝打缝
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耗子嫁猫--自找死
耗子嫁女--讲吃不讲穿
耗子见猫--赶快逃
耗子见猫--逃不了就没命
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耗子啃木箱--闲磨牙
耗子啃皮球--客(嗑)气
耗子窟窿--填不满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磨牙--没话找话
耗子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耗子爬竹竿----一节一节来
耗子上吊--猫逼的
耗子伸腿--小手小脚
耗子生儿--喂猫的货
耗子舔猫鼻子--找死
耗子舔猫鼻子--自己找死
耗子舔猫屁股--送死
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
耗子找枪--窝里反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耗子钻灰堆--闭着眼混
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
喝江水说海话--无边无沿
喝酒穿皮袄--里外发烧
喝酒尿裤子--松包
喝酒晒太阳--浑身火热
喝凉水栽跟头--装晕
喝了黄连猎胆汤--一肚子苦水
喝了磨刀水--内秀(锈)
喝了磨刀水--内秀(锈)
喝了柠蒙水--心里酸溜溜的
喝了烧酒烤火--浑身发热
喝了一坛子山西醋--酸透心了
喝米汤划拳--图热闹
机关枪瞄大炮--直性子对直性子
机器人打拳--全是硬功夫
机器人打铁--硬对硬
机器人讲情话--有口无心
机器人看戏--无动于衷
鸡肠舌刮油--有也不多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鸡蛋和西瓜--经不起摔打
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
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
鸡飞蛋打--两落空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
鸡笼里过日子-----一身的窟窿
鸡笼里睡觉--睁眼尽窟窿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掉水里--不声不响
鸡毛过大秤--没有份量
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鸡毛上天--轻狂
鸡毛上天--随风飘
鸡毛与蒜皮--没多少斤两
鸡拿耗子猫打鸣--乱套了
鸡碰蜈蚣--死对头
鸡腿煮豆腐---勺烩
鸡娃子叫鸣哩------按不住板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异想天开
鸡衔骨头--替狗累
鸡子儿下山--滚蛋
积木搭墙----一推就倒
积木砌房子---碰就倒
畸形人做衣服--另搞一套
急救车撞了救火车--急上加急
急刹车摔倒--身不由己
急水滩头的大鱼--经过风浪
急水滩头放鸭-----一去不复还
急性子动手--说干就干
急性子碰到慢性子--你急他不急
急性子作客----说来就来
脊梁长疮,胸口贴膏药--不顾后患
脊梁骨上长茄子--生了外心
妓院里的处理品--下贱货
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济公的装束--衣冠不整
济公过日子--只讲吃不讲穿
济公治病--主动上门
济公走路--疯疯癫癫
寄槽养马----------爱便宜
贾宝玉爱林妹妹--好梦难圆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贾府门前的狮子--死(石)心眼儿
贾家姑娘嫁贾家--假(贾)门假事(贾氏)
假期做梦--休想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难收回
肩膀上搭炉灶--恼(脑)火
肩上戴帽子--------矮了一头
肩头上放花炮--祸(火)在眼前
煎过三遍的药渣--旱该倒了
剪开个蚕茧贴在眼上--满眼都是丝(私)
剪了翅膀的八哥--看你还能飞上天
见到熟人握握手--你好我也好
见狗扔骨头--投其所好
见惯了骆驼--看不出牛大来
拉马不骑---过牵(谦)了
拉皮条---有意拖延
喇叭口---张得大
喇嘛的帽子---黄(慌)啦
腊肉打汤---图新鲜
腊肉待亲家----久有意
腊肉汤里下面条---油盐(有言)在先
腊月的大雪---铺天盖地
腊月二十三的灶神---要上天了
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腊月里的豆腐---冷冰冰的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腊月三十看皇历---没日子了
腊月上席---自不带盐(待言)
腊月尾正月头---不愁吃的
蜡台头无油---空费心
蜡烛头---不点不明
蜡烛玩火---害了自己
蜡烛一生---损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蜡烛做箫吹---油嘴光棍
来到老鼠窟窿藏粮---算找到地方了
来俊臣审酷使----请君入瓮
来了花轿去了姑娘------先喜后忧
癞蛤蟆剥了皮---死不瞑目
癞蛤蟆垫床脚---鼓起一肚子气
癞蛤蟆垫桌子角---死撑活挨
癞蛤蟆腚上插鸡毛---不是个真鸟
癞蛤蟆箍蛇---拼命
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
癞蛤蟆上蒸笼---气鼓气胀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妄想
癞蛤蟆张口---吃自来食
癞蛤蟆张嘴---口阔(渴)
癞蛤蟆作垫脚岩---任爬
癞子当和尚---生成的正确
癞子头上抓痒---巴不得
栏里的肥猪---吃了就睡
栏里关的猪---蠢货
懒大嫂赶场---中间不忙两头忙
懒牛懒马干活---屎尿多
懒婆娘接生---慢慢来
烂掉的红薯满街送---不识时务
烂膏药往别人嘴里送---专门害人
烂颈蓑衣---披不得
烂口袋滤豆腐---尽是渣(碴)子
烂茅屋上挂绣球---假漂亮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烂酸梨---掉了把了
郎中开棺材店---死要钱
郎中先生开棺材店---死活要钱
狼心狗肺--- 一个样
狼崽进羊圈---没好事
浪子回头---金不换
劳劳碌碌的蜜蜂---甜头给了别人
老大娘找飞机---往远瞧
老雕变野猫子---一辈不如一辈
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老公公背儿媳过河---费力不讨好
老和尚的木鱼---天生挨打的货
老和尚点天灯---清洁平安
老和尚念经---千篇一律
老和尚敲钟---过一日是一日
老和尚瞧嫁妆---今世休想
老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
老虎变猪娘---又蠢又恶
老虎吃蚊子---枉张大口
麻布袋草布袋 ---一袋不如一袋
麻布上绣花---底子太差
麻布下水---拧不干
麻袋布洗脸---粗的很
麻袋布做龙袍---不是那个料子
麻秆搭桥---担当不起
麻秸杆做扁担---不是那个材料
麻了打哈欠---全面动员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麻雀打鼓---跳皮
麻雀进了瞎猫口---不死也要脱身毛
麻雀开会---细商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麻雀子打架---隔颗米
麻雀子过路分公母---厉害角色
麻雀子落在粗糠里---失望
麻雀子尾巴上绑鸡毛刷子---尾(伟)大
麻雀子下鹅蛋---讲大话
麻雀子想生鸡蛋---怎开口的
麻雀子学乌鸦的步伐---扭断了脚肢
麻雀子摇枫树--白费劲
麻雀子钻到竹筒里---安居东业
麻绳上接电灯泡---搞错了路线
麻油苏豆腐---下了大本钱
麻子打粉---不过填洞洞
麻子的脸---缺点多
麻子上台发言---群众观点
麻子照镜子---自我观点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槽安盖子---要成人
马蜂的儿子---带(歹)毒
马蜂窝---惹不得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马褂上穿背心---隔(格)外一套
马嚼子戴在牛嘴上---胡勒
马勺打了把---是个瓢(嫖)头子
马勺里淘菜---水泄不通
马桶盖锥眼---出臭气
马桶上插荷花---图外面好看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
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丝拴饺子---提就露馅
马缨茯的别名---合欢
蚂蟥无骨头---两头喝血
蚂蟥咬着踩田棍---不出桨
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蚂蚁脖子上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
蚂蚁戴眼镜---没有那么大脸面
蚂蚁的腿---勤快
蚂蚁啃骨头---慢慢来
蚂蚁爬到竹竿尖---到顶了
蚂蚁爬槐夸大国---小见识
蚂蚁爬进磨眼里---条条是道
蚂蚁爬进筲箕---横顺都是路
蚂蚁爬树---不怕高
蚂蚁抬虫子---大家都来
蚂蚁跳塘---不知深浅
蚂蚁拖蝗虫---齐心合力
蚂蚁窝---密密麻麻
蚂蚱驮砖头---有点架不住
买好帽子等头大---准备过早
买了罐子打了把---别提了
买咸鱼放生---不知死活的家伙
麦秆吹火---小气
卖冰棒的进茶馆---一冷一热
卖醋卖糖---各管一行
卖灯草的上飞机---轻上天了
卖豆腐的一点囟---要起皮
卖豆芽菜不拿秤---乱抓
卖鸡子换筐---捣蛋
卖煎饼的说梦话---摊(贪)多了
卖糠敲锅---豁老底了
卖面壳的被抢---大丢脸
拿别人拳头打狮子---充硬汉
拿菜刀哄孩子--不是闹着玩的
拿到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拿豆腐挡刀--招架不住
拿豆腐挡刀---自不量力
拿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拿个小钱当月亮--吝啬鬼
拿根面条去上吊--死不了人
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拿针眼当烟筒--小鸟
拿住荷杆摸到藉--抓根本
拿着棒槌缝衣服--啥也当真(针)
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拿着车票进戏馆子--对不上号
拿着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拿着钝刀抹脖子--杀不死也痛
拿着凤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拿着耗子当成牛--吹的
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
拿着鸡蛋走滑路--小心翼翼
拿着缰绳当汗毛揪---说得轻巧
拿着酒壶打架---喝(豁)着干
拿着镢头刨黄连---挖苦
拿着碾盆打月亮--不知轻重
拿着算盘窜门--找仗(帐)打
拿着铁锹当锅使--穷极了
拿着鞋子当帽子--上下不分
拿着野鸡做供品--家财难言
拿着钥匙满街跑---当家不主事
纳鞋底戳了手--真(针)气人
奶妈抱孩子---人家的
奶奶的鞋子---老样子
奶娃娃张口---要吃的
耐猴子爬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男儿的田边,女儿的鞋边---好看
南北--没有东西
南风天石头出汗---回潮了
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
南天门的灯笼---管照得高
南竹棒子当菜---硬炒(吵)
脑袋长瘤子---后面负担重
脑袋上长瘤子---额外负担
脑壳上擦油---滑头
脑壳上长头角---比别人出格
朔州风俗特产 旺火 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 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十余米,可谓规模庞大。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 垒旺火是内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煤炭在朔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朔州考古证实:在古代煤炭就已渗透到选先民们的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朔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后来在朔州地区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旺火,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比如冬季或正月里室外唱戏,就生旺火,让观众烤旺火;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比如:农村人们在结婚时生旺火,新娘绕着旺火转,类似南方的“跳火盆”。 在朔州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十余米,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发家致富”“万事如意”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来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心想事成。朔州旺火,是民俗胜是民俗,它就象发展中的朔州经济一样,年年兴旺,蒸蒸日上! “骡驮轿” “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朔州平鲁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所使用的两头骡子,是训练有素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作功考究、木料结实、雕刻细腻、结构严谨;它同其他花轿最大的区别是结实牢固。“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他们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新娘子送“骡夫”的必需品。 朔州黄酒 初创期: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白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本地白酒为原料,加曲进行糖化,然后经压榨后,过滤去渣质即成。 特点:入口甜润滑软,味道香醇浓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养生活血之功,特别适合妇女、老人饮用。 山西路丁茶 天然茶品,主要功能为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可以完全降血压,更有美容养颜、排毒之功效。保秘秘方,通过中央政府采购中心与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审核。远销东南亚各国,第六届国际茶叶博览会消费者最喜爱的茶叶品牌。 沙棘汁 以平鲁的沙棘汁最为出名,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在朔州吃饭大都为沙棘汁免费,喝到饱为止。 朔州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大秧歌”,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朔州歇后语 背上媳妇游五台——费力不讨好 桑干河下豆面——汤宽 王阁爷送闺女——就这一遭 二股叉打老婆——一下顶两下 豆腐渣擦屁股——没个完 风箱板做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 翻穿皮袄——里外发热 鼻梁凹栽海纳——眼前花 脚板碰在铡刀上——踢红啦 半斤面放了四两碱——拿死了 草帽赶驴——夹煽带拍 背锅(驼背)骑驴——后撤 新媳妇放屁——零蹦 骆驼的屁股——高眼 屎巴牛打嚏喷——满嘴臭气 茅坑石头——又臭又硬 茅坑档子搭戏台——臭架子 屎巴牛搬家——滚蛋 皮条打能能——腰中无力 石鸡子爬坡——各顾各 驮棺材压死驴——双败兴 正月十五贴对子——迟了 屎巴牛哭它妈——两眼墨黑 砂锅捣蒜——就着一锤子 一锹挖出两个瞎佬——一样样灰。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荞麦皮打浆子——不粘 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头 花盆里种树——成不了材 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 进城绕盘道梁——舍近求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