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的莉拉结局

我的天才女友的莉拉结局,第1张

《我的天才女友》莉拉结局是她再次重新回到贫穷的生活,到最后才开始明白“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

莉拉虽然后来嫁给了有钱人,过了一阵风光生活。但莉拉本人太具破坏性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作”),她有吸引人的才华,但也总有本领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全部破坏掉,她把婚姻破坏掉,她出轨,她再次重新回到贫穷的生活。

我的天才女友》莉拉结局的相关剧情

那一年,莉拉结婚了,嫁给了在财富上可以和索拉拉兄弟抗衡的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诺。他们结婚后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是买的,不是租的。房子里有大浴缸,水龙头会流出热水。莉拉每天都能在窗口边看见维苏威火山时不时喷点儿岩浆。

她会告诉每个来家里的客人,她的新项链很漂亮,也很昂贵。可无论如何,她依然认为,甚至到死都认为,这个世界是魔鬼创造的,而不是什么圣父、圣子和圣灵。即便这样,莉拉还是不免沦为了庶民。埃莱娜不觉得这世上还有人可以让她模仿,或者比她成绩更好,让她妒恨,让她爱。她的失落多于高兴。

“我记得有一种淡淡的光

好像来自大地深处,

而不是来自天空,

但从表面上看来,

这种光是一种贫穷、肮脏的光。”

                                《我的天才女友》

故事的开始,才华横溢的天才女性莉拉在66岁选择离家出走,不告而别。

在贫穷落后的一个小镇,麻木怯懦的底层市民,明目张胆的黑恶势力,满目都是腐朽肮脏与绝望。

两位少女埃莱娜和莉拉的青春岁月在此展开,缠绕半生。

HBO翻拍的这部《我的天才女友》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它弥补了《权力的游戏》之后粉丝对高质量电视剧追求的遗憾。然而小说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其人的真实身份至今是个谜,甚至没有人知道ta是男是女,只知道ta出生于那不勒斯

谈及那不勒斯,国家地理学会旅行家系列的《意大利》有过这样一段文字:

那不勒斯没什么值得赞扬的——从古典时代起,许多诗人画家就赞美它是世界上最美,最宜人的地方之一——但那是在犯罪,贫困,污染,交通混乱造成破坏之前给人留下的印象。

陈志华在《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中谈到那不勒斯,更是成见颇多,他说,“地面上纵横流着黏糊糊的黑色臭水,我们看见几个孩子在水里玩,一个小不点在阴沟里掏呀,掏呀,忽然掏出一块被泥浆糊着的破布或者是别的不知是什么东西,举起来,高兴得哇哩哇啦地叫着,跑着,引得一大帮孩子跟在后面追。

一边是满目疮痍的社会,一边是青春鲜活的少女。为了苟且而活,人人都选择忽视和冷漠。

镇上的恶棍阿奇勒用暴力血腥来维持所谓的和谐公平。天资聪颖的小女孩莉拉已经将这一切看穿,叛逆勇敢的她像一把利刃,在按部就班的周遭当中显得格格不入。同样聪明但是性格安静的埃莱娜被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吸引了。

大半生的追逐与较量,女孩之间的嫉妒,仰慕和暗自的竞争。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莉拉虽然智商很高,但是鞋匠父亲不允许她继续读初中。而埃莱娜在经过与父母的争执较量之后,得以顺利升学。当得到入学通知的时候,她开心跑过来告诉天才女友莉拉,而莉拉的态度很冷淡。开学的当天,莉拉牵着埃莱娜的手一直不停的跑呀跑。

原来她是想让朋友埃莱娜在开学就犯错,从而被学校开除。当然她最终还是停下来了脚步。

好多人经常打趣,女孩子之间的感情都是塑料友谊。塑料啊,虽然肤浅又假,但好用耐实。

镇上诗人的儿子小时候给好女孩埃莱娜表白:我们长大后,我想和你结婚。埃莱娜信以为真。长大后,小时候桀骜不驯又黑黢黢的坏女孩莉拉变得越来越危险而迷人,几乎所有镇上的男孩都喜欢她。

有一天,好女孩埃莱娜在大学遇见了多年未见的诗人的儿子,满心期待。他却对她说:那时候我并不懂订婚有什么意义,我就是觉得和你结婚,就可以和有趣的莉拉一起玩。

从小爱慕的男孩也喜欢与众不同的好友莉拉,埃莱娜的世界逐渐瓦解,但是她从未放弃追逐莉拉的脚步。

莉拉不愿意与这个肮脏可怖的世界和解,才华横溢的天才却受困于落后而畸形的成长环境,身体受限于泥泞的漩涡当中,她一生都在与这种巨大的分裂周旋,到老都没想过妥协。

在莉拉无奈出嫁的那天,她对好女孩埃莱娜坦言:答应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习下去,证明给他们看,你是最聪明的。

原来,埃莱娜凝视莉拉的同时,天才女友莉拉也在暗自追赶着她。

愿我们都有这样一位可以和世界战斗的朋友。

就像加缪说的那样:

不要跟在我后面,我可能不会引领。

也不要站在我前面,我可能不会跟随。

站在我旁边,做我的朋友。

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朋友,你们就像阴阳的两面。你们相互较量,却又彼此缠绕。

我的天才女友即是指埃琳娜也是指莉拉

回答于2019-02-23

我认为我的天才女友即是指埃琳娜也是指莉拉,她们在对方成长的过程中都曾起到过指引的作用。

莉拉一直都是埃琳娜的灯塔,她聪明、勇敢,还没有哪个女孩子敢像她一样和欺负她们的男孩子互扔石子,甚至敢去找让大人都惧怕的堂阿奇勒,早期的埃琳娜一直亦步亦趋的跟在莉拉的后面,莉拉要做什么她就要做什么。即使到了两人命运的分叉口,埃琳娜还一直不能摆脱莉拉对她的影响,她的中学早期因为没有莉拉的参与变得苍白,原来带给她荣誉和快乐的成绩变成了一种负担,直到莉拉和她一起学习她才慢慢找回了优等生的自信和快乐。埃琳娜一直在学校里,她的人生变得和莉拉不一样了,她看到了莉拉半途而废没有看到的海,她到了海边度假,她的人生因为学习而扩展了。但莉拉对她的影响仍无处不在,她从与莉拉的谈话中不断受到启发,她因莉拉受爱慕而痛苦,因莉拉有男朋友而她没有而悲伤,因莉拉要结婚了而她仍要念书而迷茫,她想和莉拉一样,却因为越来越不一样而痛苦、迷惑。或许埃琳娜对莉拉的感情一直都不止友情,她把莉拉当作是信仰,是带她走出街区的唯一希望,她最大的渴望还是离开街区,所以当莉拉要结婚似乎永远不能走出街区的时候,她很难过,她在想还要不要和因为嫉妒莉拉而找的男朋友在一起,在参加婚礼的时候她对小学老师告诉她的庶民的生活又有了新的思考,她身边的所有人就是过着这样一种没有希望的生活,她想要逃脱,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尼诺的身上,寄托在了那篇本应该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可是最后文章没有能发表,尼诺也走了。埃琳娜觉得很迷茫。

看剧和看了四分之三的书的时候我都只喜欢莉拉小的时候,可是看到后面,我很心疼她,她的生活太无望。小时候的她那么聪明、充满生机,看着她仿佛就看到了希望。她可以自学单词、看书,她希望写小说帮助她摆脱贫困,在希望都破灭之时寄希望于做鞋,她为她家制定了宏伟的蓝图,不再修鞋而是做鞋,继而拥有鞋厂,可以像阿奇勒、索拉拉家一样有钱。可是现实太残酷,她的希望都一而再再而三地破灭,那么有才的莉拉如果能够一直念书,应该是比埃琳娜还要优秀的学生吧,可她没有机会,自学多么的难,她根本看不到希望,所以她才希望用其他的方法变得富裕。她和哥哥做鞋子的尝试在父亲看来就是小孩子扮家家酒一般地可笑,可是这可笑的念头却在哥哥头脑里生根发芽让他变得疯癫。如果不是哥哥太过痴念,在索拉拉的强势追求中的莉拉会不会就有其他的选择,是不是就不会匆忙间就选择了斯特凡诺?斯特凡诺的殷勤让莉拉错以为她是他的希望,但是当斯特凡诺为了她家的鞋的销量而选择求助索拉拉的时候,莉拉发现她错了,在利益面前,她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莉拉是怀着什么心情对埃琳娜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继续学习。”莉拉的前十六年选择实在太少了,她不能去念书,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她想要反抗,却只能一次次的屈服。埃琳娜对她的指引应该是从她不能去念中学开始的,她很想知道埃琳娜在学什么,表面装作漠不关心,暗地里却要什么都比埃琳娜快。在埃琳娜嫉妒莉拉的时候,莉拉也疯狂嫉妒这埃琳娜,莉拉在为埃琳娜修改可能刊登在杂志上的文章后说,以后都不要让我看你写的东西,我很痛苦。埃琳娜的运气很好,她比莉拉拥有一个愿意支持她的爸爸,因此拥有了和莉拉不一样的人生。

其实我好奇,莉拉和埃琳娜的小学老师到底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看莉拉的,为什么在最后她会拒绝莉拉的婚礼邀请,她是觉得当年那个聪明灵秀的小姑娘变成鱼眼珠一般庸俗了吗?她明明在埃琳娜初中的时候表露出了对莉拉的亏欠,如果当时她再努力一点或许莉拉就可以上初中,人生或许会完全不一样。她是在恨莉拉不自爱,选择了一条最容易却又最无望的路吗?

我不觉得这是青春疼痛文学,整本书一直在渲染着穷人的绝望和阶级的差异,街区的脏乱和狂躁。

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是尼诺一家搬走时,美莲娜发疯的样子,她就是街区的缩影,柔弱、容易受伤害,无法自主。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即将大结局,豆瓣目前评分97,这是一部描写女性成长的剧,在两个女孩互相比拼,互相嫉妒的故事下,折射出来了很多女性地位的思考。那么如何评价97分口碑剧我的天才女友?《我的天才女友》真的好看吗?下面我带来介绍。

如何评价97分口碑剧我的天才女友

口碑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即将大结局……该系列连续三部豆瓣均在9分以上,第三季直接冲97分。第三季改编自原著“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离开的,留下的》。

莉拉16岁结婚,有一个年幼的儿子,离开丈夫和舒适的生活,如今在一家条件艰苦的工厂工作;埃莱娜离开了城区,从比萨师范毕业,出版了一本成功的小说,这让她进入了一个富裕而高雅的世界。她们以不同的方式,挑战着苦难、无知和屈从的生活界限。

之前看电子版《我的天才女友》,看了三分之二还很晕,没概念也很难想象,几乎没有过触动,也不记得最后有没有看完。(也许纸质书会好很多

今天看了剧版,太好看了直接成为我心中top2!选角好演得好,拍得也很好。内心波动很多次。内容丰富细腻,只看书或者只看剧都还会有疑惑,想把书拿来对照着看,总之舍不得漏掉。

好久没有看过这种能让我专注几小时的剧了。

名字似乎很容易令人误解为les题材,并不是哦。我觉得也很难把它直接界定为女性题材,它的题材和内容一样丰富,什么都可以看得到。而且整部剧烘托出来的氛围也很抓人,是关掉之后还会忍不住反复回想的,仿佛在你脑内筑了一个那不勒斯。

《我的天才女友》真的好看吗

真的太喜欢这部剧了,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共鸣,尽管是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年代,然而我周围的人都看不进去。

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我个人是觉得莉拉好厉害,她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能很多人眼中,女主是天才,但在女主眼中莉拉才是这个地方难得一见的天才女孩。她走的每一步可能都有莉拉的影响,而莉拉也在某条路上毫不畏惧的走着。

《我的天才女友》女主莉拉最后和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诺在一起了

莉拉是《我的天才女友》中的女主,莉拉和埃莱娜从小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她们两人从小就是发小,两人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是两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莉拉和埃莱娜性格截然不同,人生道路也完全相反。

莉拉性格独立、坚定,拥有漂亮的外表和不凡的才气。此外,她学习能力也是特别强。不过她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足够的钱让她上学,最后她选择嫁给了十分有钱的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诺。

斯特凡诺在财富上可以说是十分的富有。他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此外,房子里还有大浴缸,还有个大床,漂亮的家具。斯特凡诺还送给莉拉一个漂亮而又昂贵的新项链。不过莉拉却生活得不怎么开心。

《那不勒斯四部曲》: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这段跨越50年的恢弘故事,交错复杂的人性色彩,独具韵味的那不勒斯风情。它折射出纷繁复杂的光影,每一道光线自成路径,相互交织成一张密网,你试图循着一切踪迹破网而出,看透自己故事的结局。

故事主人公埃莱娜的经历,是每一位平凡女性都无法逃脱的困惑,身体发育的无措,自我平庸的沮丧,逃离原生环境的渴望,懦弱自私本性的了然与不甘,以及爱与性的煎熬。一位女性身处仍旧以男性话语权占主导的社会,从童年步入青春,由少女变作妻母,经历了多少艰难、痛苦、挫败的岁月,最终跌跌撞撞的走向衰老的晚年……

嫉妒,秘而不宣的力量

如果说女性对待男性的态度多少会有一些矫饰,无法展现全貌,那女性对待同性的姿态则异彩纷呈,毫不保留地展现人性的原始张力,蕴含巨大能量——破坏力、重塑力。在埃莱娜和莉拉的故事中,在彼此参照,破旧立新,重塑自我。

埃莱娜和莉拉注定南辕北辙的两类人:埃莱娜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在既有规则中缓步前进;莉拉天赋卓绝、无所畏惧,带着一种野性的魅力,是秩序中的变量、黑暗中的烟火。而这样的莉拉更成为埃莱娜一生凝视的对象。这段友谊,在互相帮扶、心声吐露里夹杂着“嫉妒”的火苗,并成为这段旷日持久的友谊最为坚实的基石。

“嫉妒”是一种隐秘的力量,它会推着你一直向前跑。莉拉超乎寻常的学习力、决断力都深深吸引着埃莱娜,她亦步亦趋跟在莉拉身后,依照着莉拉的模样去摸索、塑造自己的面貌,羡慕更嫉妒。怯懦的埃莱娜因为“嫉妒”模仿着莉拉的处事方式;莉拉长成美丽少女有众多追求者,埃莱娜便要赶在莉拉之前有一个男朋友;莉拉即将嫁做人妇,埃莱娜便想赶在莉拉之前体会性。

莉拉的面貌相对复杂,她来自埃莱娜的视角,这份“嫉妒”掺杂着太多个人情绪,

但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让莉拉总能清晰看透事情真相,但也被迫承受了这份天赋给她带来的躁动,她的一生无法拥有埃莱娜那样的稳定与平衡,而凭借着这份持久的专注,埃莱娜逃离了那不勒斯晦暗的命运,莉拉则依旧挣扎着,这恐怕是莉拉真正的嫉妒吧!“嫉妒”逐渐演变成他们之间的一种相处方式,渗透在细碎的生活经历中,在一次次此消彼长的交锋中,彼此参照、互补同时暗自角力。

在看着小说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了很多女友的形象,她们有各自的天分和优势,在承认她们天分的同时分明也潜藏着羡慕和嫉妒。我们孤零零来到尘世,独自在人世间角逐,总需要一个共同战斗的人!

逃离,殊死搏斗之后才能得救

一个女人在漫长的人生中经历什么样的殊死搏斗,才能在年老时叹息说:“我吃了多少苦啊,经历了多少事情啊!每一步都好像要跌倒,但我都挺住了。我离开了城区,又回到那里,我又成功摆脱了。没有任何东西会把我和我生的几个女儿拉下水去,我们都得救了,我没有让她们任何一个沉沦下去。”

对于埃莱娜来说,她没有沉沦,没有跌倒,最后得救了,她没有像少年时的伙伴吉耀拉一样,不堪地死在在破败的城区,也没有像条件优越好的娜迪雅那样,成为红色旅恐怖分子,甚至不像有思想、有文化的玛丽亚罗莎那样陷入毒品和虚无。

埃莱娜在年老之时,经历各种沧桑,联系不到心爱的朋友,心情沮丧时,她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在我看来,这场斗争并不仅仅是社会阶层的突破,更像一场漫长的“逃离”,逃离怯懦本性的捆绑,逃离继续成为庶民的命运,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中将自己连根拔起。

埃莱娜从小时候起就发现并深刻体味到自己对母亲的厌恶:“我母亲一瘸一拐的,又是斜眼,最主要的是,她总是怒气冲冲……”正是这种对母亲厌恶和不堪忍受把埃莱娜推向了莉拉。她才会说“如果我一直跟着她,学她走路的样子,我母亲的走路方式就不会威胁到我”。

我们的天性原本与父母紧密相连,我们的骨血来源于他们,是对周遭、对生活怎样的深恶痛绝才会怀揣如此迫切的心情想要逃离,要花费多少努力才能剜去多年烙印在我们身上的积习。在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续写一个又一个迫切逃离的故事,逃离是矛盾的,它是新的期待和希望,同时又像一种背叛,对亲人对故土的背弃。可是,生活不就是让人在挣扎和纠结中一次次明确,到底想要成为何种人,过怎样的生活么?

文中有一段高光论述,埃莱娜的小学老师问了她一个问题“什么是庶民?”年幼的埃莱娜并不能清晰回答,多年以后,在莉拉的婚礼上,她明白了,“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

觉醒,女性意识带领成长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极大一部分女性雄心壮志的火焰随着结婚生子逐渐收敛、黯淡,直至消亡。在婚姻中,获得一定庇护的同时,也丧失了一部分危机意识、自我意识,我想无论身处哪个年纪,扮演何种角色,都需要保留自我意识的光彩和博弈的利齿。

小说对莉拉有一段精确的描写:“她第一次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打破了它的界限,展示出可怕的本性。”莉拉带着一双惶惑的眼睛,像一个女骑士,永远不愿和成人的世故、强大的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和解。和埃莱娜接受社会化不同,莉拉选择用反抗来完备自己的生命,她的出走是昭示主体性的证明,一生都在与社会和自我的巨大分裂周旋。于是,当66岁的莉拉再度出走,我们便不再感到惊奇,心以为理所当然。

相比之下,埃莱娜没有莉拉耀眼,却令普通读者更亲近。她的身上有怀疑的力量,尽管她的柔和让她不会像莉拉一样决绝反抗。但在走进父权社会的过程中,埃莱娜时刻审视自己、审视周围,把所有的惊心动魄内化于心,把质疑、恐惧、羞耻、沮丧,提炼成文字,成为占领男权社会一席之位的武器。

小说有太多关于女性成长的细枝末节,那些在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描写:肿胀的乳房、发育的身体、血色的初潮、锁在厕所里看镜中的自己,还有年少时暗恋某个男孩的惊悸,以及进入婚姻中的无奈,中年生活的疲懒,创作灵感的枯竭,背弃婚姻的矛盾,每一种体验都那样坦诚、赤裸。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那样真实,真实到令人叹息,叹息他们瑕疵的痕迹都与我们这般相似,固执守旧、冥顽不灵却最终为儿女妥协的父母;高谈阔论、阴暗自私却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少年伙伴;英俊多情、饱含学识也演变成油腻猥琐的情人;作者借由埃莱娜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警醒,回忆曾经那些晦暗失控的瞬间,重温往昔那些难以启齿的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偶然记起很多相似的场景,他们勾勒出我生活的毛边,粗粝的硌手,大致框定了我的边界,我突破了“地理”的界限,但是我内心的界限呢,费兰特用埃莱娜的故事指引着我,叩问自己,到底是如何走到如今的,我们该如何凝望往昔,为未来指引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80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