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当你老了》的写作背景

叶芝《当你老了》的写作背景,第1张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然而,茅德·冈坚持拒绝叶芝的追求,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

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扩展资料: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歌语言简明,但情感丰富真切。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假设想象、对比反衬、意象强调、象征升华,再现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揭示了现实中的爱情和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

参考资料:

_当你老了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叶芝)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鉴赏及背景: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当你老了》

  世间事总是如此。《当你老了》是叶芝送给这位爱尔兰自治运动的主要***毛特·冈的爱情诗,被艾略特称之为“匠人之作”,被世人称为“感动了一个多世纪的爱情绝唱”。它感动了许多人。但对毛特·冈来说,它只是叶芝在自言自语,柔声倾诉。事隔多年,当叶芝离开这个人世,他给自己的墓志铭是,“冷眼/看生,看死/骑士,打此而过。”颇有壮士悲歌之意。很庆幸的是,他已不知道毛特·冈到最后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当然也听不到毛特·冈对自己的评价:“这个男人太女子气了”。

  但叶芝肯定认为某天,毛特·冈也会爱上自己,到最后,他们也会结婚,守在一起。如同当年,他爱上她,那么的简单,就那一瞬,如同惊鸿一瞥,让他付出了将近一生的等待。那一刻,“她伫立窗前,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他被她身上的这种“异乎寻常的美丽”所震慑。他说,“我从来没想到在一个活着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这样的美属于名画,属于诗,属于某个过去的传说时代。”这一天,是1889年1月30日。但他不知道,这一天,也注定了自己一生的爱与哀愁

  世上有一种爱,它让你绝望,却又让你心存期待。你无法逃离,只因为你已经不愿离开。这种爱绵绵不绝与你的一生纠缠在一起,没有对错,也无所谓对错。诗人叶芝原本可能拥有的狮子般的心就这样瞬间被俘获,而他它所展示的种种幻象激发叶芝无穷的创作欲望。我们很少看到一个诗人能像叶芝那样,他的诗歌生命那么久远,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他激情而又智性,幻灭又冷静,无可非议,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而这,与他跟毛特·冈之间可望不可及,切近而又辽远,痛楚而又喜悦交织的复杂感受有关。它延续了诗人创作的动力,同时,也激活了诗人灵魂深处的激情,它让诗人感情上痛苦一生,但也成就了他的诗歌艺术。你无法否认,这也是,一种公平。

  1917年,叶芝52岁,与英国女子乔治·海德里斯结婚,成家生子。这是在已经死去丈夫的毛特·冈再次拒绝了叶芝的求婚后。那一年,叶芝还作了最后的挣扎,他向毛特·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哪怕做不成夫妻,成为岳母也是好的。这桩荒唐而又让人无比酸涩的求爱毫无悬念地被断然拒绝后,叶芝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想。他如同劳顿一生的舟车,累了。“你曾经容颜夺目,我曾经努力/用古老的爱情方式来爱过你/一切曾显得幸福,但我们都已变了——/变得像那轮空空的月亮一样疲倦。” (《亚当的诅咒》)

  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毛特·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给毛特·冈的信里写道:“我亲爱的毛特,我想请你和你的朋友来我这儿喝茶,星期五下午四点半,四点或稍晚些会有车去接你们的。我一直想见你。”

  或许,此时的毛特·冈,仍然只是叶芝心中的一个幻象。她年老色衰,她还吝啬得连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也不让他去爱,她的身上也不再芳香四溢而且根本没有映照着阳光的苹果花,但诗人依然满腔柔情地呼唤着她。想起他的诗作《随时间而来的真理》所言,“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其实,他不曾枯萎,因为,这枝叶与花朵叶芝就从来不曾真正抖掉过。

叶芝只属于世界,不属于个人。没有她的再三拒绝就不会有经典的诗句,所以她说她要把叶芝还给世界,官方这么认为,其实就是看不上,她喜欢的是有英雄主义的人物,并不是感情细腻像女人的叶芝,有时觉得叶芝挺可怜,谁知道女人的心这么难感动。

 在我们的迟暮之年,仍然可以相偎相依,深爱着彼此苍老的容貌,沙哑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的灵魂。我整理了“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一

 一直都很喜欢文学,虽然没有读中文,但是对书的喜爱一直都没有改变。特别喜欢诗歌,尤其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最早读了,也只是读了而已,并没有太多感觉。之后,看了杜拉斯的《情人》,再次读它,竟然被抓住了心灵,于是,读了又读,读了又读,甚至是爱上了它。

 这是叶芝写给爱尔兰著名演员茅德冈的一首情诗。杜拉斯用大段文字写出的情感,叶芝却用一首诗描述了,诗里虽没有热血沸腾的激情,却像一首小夜曲,将爱的诗句、爱的忧伤,爱的永恒,轻轻的诉说……没有热烈宣泄的激动,只有平静真挚的倾诉;朴素而含蓄,舒缓且优雅,在流动飘逸的画面中透出一抹淡淡的哀伤,却不乏亲切与温馨。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我想这应该是这首诗最为经典的诗句。叶芝的爱情观是多么深刻脱俗,撼人魂魄。静心读他的文字,便会读出这文字中所透射出的令人倾慕的精神魅力。令我不由的在诗人创造的这个永恒的情感世界里,徘徊悠长,遐思不已。

 “当你老了”,多么轻柔而朴实的句子,犹如两双不再清澈的眼睛在暮年相望,这种美感,让人难免隐隐地心疼,又有一种超脱的、神秘的气息。诗的结尾让人感到一种圣洁的悲剧美,犹如那种经过了岁月沧桑洗礼、过滤了的情感向着纯净的、隐隐泛着幻梦般紫光的崇高境界升华仿佛是人性对神性的亲近,又仿佛是把短暂的人生升华成永恒的艺术。

 叶芝是在用诗来诠释人类心灵、人性世界,思想的流动是那么的自然而快畅,无论它的寓意是多么晦暗,但他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意象就如绝妙的音乐一样流动着,他把爱、灵魂、与智慧糅合在一起。

 我时常想,当我老了,很老很老了,当我老眼昏花看不得书读不得报时,当我必须撑着拐杖才能颤颤巍巍地走路时,这首情诗还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滑入我的脑海?如果那时我还会取下这部诗歌再次读它,那么我,究竟还会不会再拥有今时今日的这种心境?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二

 昨天闲逛不经意走到了一个网友的空间,看到那首,我曾经为之落泪的绝世佳作,叶芝的《当你老了》。于是我有感而发把这首旷世佳作,放到空间让朋友们都欣赏一下这饱含激情的,优美的佳作。因为这首诗是“叶芝”的灵魂之作,是感动了一个多世纪的爱情绝唱。《当你老了》这首诗背后,隐藏着无尽沮丧的爱情悲剧。

 叶芝见到“毛特?冈”那一刻就如同,清·王韬《鹃红女史》中描述那样“惊鸿艳影;湖水皆香。”看到伫立窗前的毛特?冈,仿佛看到她身上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她光彩夺目。他说,“我从来没想到在一个活着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但他和毛特?冈之间却可望不可及,所以他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痛楚和喜悦交织,希望和失望相随。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毛特-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毛特?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绝。而且,毛特-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世上对爱情终生执着,却又无法得到哪怕是一点点回报,只有叶芝一人了。

 一切都随时间而来,真理也随生命的穷尽而来。我的耳边仿佛听到那句“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这种爱情,让诗人感情上痛苦一生,但激活了诗人心灵深处的激情,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是啊,爱情本身是否存在,在叶芝看来,已经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感受一生了;真理似乎是否获得,也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尝尽了追求的酸甜苦辣。对于生命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三

 初读《当你老了》,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像是被它抓住了心一般,不自觉地一读再读,一读再读,甚至是爱上了它,叶芝为女演员、爱尔兰独立运动战士毛特冈写的。在1889年,24岁的叶芝遇到她,并爱上了她,多次向她求婚,均遭拒绝,但叶芝终生爱慕着她,为她写下了许多诗,而《当你老了》就是其中一首。静心读他的文字,便会读出这文字中所透射出的令人倾慕的魅力。这也难怪清华才子卢庚戌会从中得到灵感,写出《一生有你》这样的好歌:"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在叶芝的诗中,在卢庚戌的歌词里,我嗅到了爱情的苦涩滋味。那一种苦涩,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炽烈的爱得不到认同,无法厮守一生的苦;也不是斯嘉丽与瑞特之间后知后觉,等到真正明白,爱已随风而去的苦;而是明知永远也等不到爱情,明知只能远远望着,默默守护着,也心甘情愿,为爱付出的苦。还记得流传在校园里的那首美丽情诗:"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说了,我就会死去,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再没有人像我这么爱你",究竟要有多深多重的爱,才能让人写出这样痛彻心扉的诗,写出这样想爱却不敢爱的酸楚。爱情啊,愁白了多少青丝,忧伤了多少心灵,慌乱了多少年华。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成为简·奥斯汀》。结尾时,汤姆无意间叫出了自己女儿的名字"简",简给汤姆的女儿念完故事后,和汤姆深情对望,就像当初刚见面一样,虽然心态变了,时间变了,但他们的爱依旧没变。爱,强大到经得住平静的流年。

 因为爱情,即使对方都已老去,即使清澈的眼眸不像往昔般灵动,俏丽的容颜有了岁月的痕迹,曼妙的身姿都已不再,但只要她还是她,爱就依然还在。"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说的应该就是这样吧。

 尽管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没有拥有过某一段爱情,但我依旧相信爱,相信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和我分享爱情。在我们的迟暮之年,仍然可以相偎相依,深爱着彼此苍老的容貌,沙哑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的灵魂。当死亡来迎接我们时,我们不会遗憾,因为,我们已经拥有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我们的灵魂找到了真正的伴侣。

 正如纪伯伦所说:"当爱召唤你时,跟随他,尽管他的道路艰难险阻。"愿你年老之时,有个人还爱着你的一切,尤其是你那颗朝圣者的心。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四

 反反复复地读着叶芝的这首情诗,我不禁这样感慨。或许回吧,我自解的说。就像叶芝的爱。

 爱情似乎从来都不曾被谁所占有,尤其是当他为了爱情由一个凡人蜕变成一个诗人的时候。爱情,对于叶芝来说,或许永远只能是一场劫难,无法预知,更无法左右。他只能站在爱情的门口,或是痴痴地等待,或是痛苦地徘徊。就这样等待徘徊了几十年,也未能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

 爱上一个人并不是一个错,错就错在他甘心为了这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空守一生。最爱的人已嫁做他人妇,却仍旧执迷不悟,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历久弥新,终身不渝。只是可惜,当莫德冈老了,那在炉火旁守着满面风霜的她的人并不是叶芝,而爱情,也早已苍老。

 When you are old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ows deep......我浅浅地吟读着这永恒的情诗,再一次泪流满面。

  我精心推荐

原文: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译文:

当年华已逝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请缓缓读起,如梦一般,你会重温

你那脉脉眼波,她们是曾经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

爱你的倾城容颜,或是真心,或是做戏,

但只有一个人!他爱的是你圣洁虔诚的心!

当你洗尽铅华,伤逝红颜的老去,他也依然深爱着你!

炉里的火焰温暖明亮,你轻轻低下头去,

带着淡淡的凄然,为了枯萎熄灭的爱情,喃喃低语,

此时他正在千山万壑之间独自游荡,

在那满天凝视你的繁星后面隐起了脸庞。

扩展资料:

《当你老了》创作背景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都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

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

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灾,可她十分的固执,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 

叶芝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那是在已经死去丈夫的茅德·冈再次拒绝了叶芝的求婚后,在叶芝向茅德·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被拒绝之后,叶芝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头。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茅德·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茅德·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绝。而且,茅德·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也许因为自己是一个很感性化的人,所以比较喜欢诗歌。不过当越来越多的诗歌拒绝读者和理解时,我还是很欣赏那些不是很隐晦基本上不存在阅读和理解障碍的诗歌。我觉得真正经典的诗篇应该是蕴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对于生活、人生和爱情的认识,它们具有动人心脾的力量,能够让读者心生共鸣。没有读者的诗歌,是很难为人所传扬的,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但是这首诗并非一目了然那么简单,完全理解它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不过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的直觉便很喜欢字里行间那悲戚而略带埋怨,委婉多情而又隐藏着深深的遗憾的诗人的心灵。它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真实动人,而诗人的经历也许是许多凡人也历经过的,故很容易被它所感动。

  伟大而深刻的爱情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深沉而甜蜜的幸福,伴随着这幸福而来的常常是刻骨铭心的巨大的痛苦和酸楚。一往情深的痴恋未必能得到爱人的怀抱,却往往收获心碎的果实。当叶芝抱怨他的一腔柔情“真像是奉献给了帽商橱窗里的模特儿”时,他心中的悲伤,甚至怨恨不难想见。然而痛定思痛,爱情的火焰却并非理智所能扼杀的,诗人仍然一往情深地痴恋着那伤了他的心的女人,也许就像《荆棘鸟》中的那只鸟,唯有当荆棘穿透它的血管和心脏时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声,叶芝也用他被爱情扎伤得鲜血淋淋的心为我们献上了一曲深情的歌。正像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说的一样:“只有那种终极的爱才能使人达到在无望中去爱一个人。”诗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美丽壮烈,那么忧伤绝望。

  这首诗是献给诗人的意中人——爱尔兰著名的女演员茅德�6�1冈的。茅德�6�1冈虽是女性,却积极地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主张用暴力和流血斗争实现爱尔兰自治的政治理想。诗人24岁时认识了茅德�6�1冈,立即被她那无与伦比的美丽和“朝圣者的心”深深吸引,狂热地爱上了她。然而事与愿违,茅德�6�1冈虽然也爱着叶芝,却始终拒绝了他的求婚,她在1903年嫁给了和她并肩战斗的麦克布莱德少校。叶芝的这首诗便作于1893年诗人29岁时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蒙眬,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当你老了”这四个字轻轻一念,便让人有一种欲哭的感觉。当年轻时的爱情被遭到拒绝,诗人无奈地幻想多年以后——“当你老了”的一刻,他期待着那一刻,“你”将会真正明白“我”曾经对“你”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全诗以一个假设性的时间状语开头,接着便想象自己的爱人年老时白发苍苍,睡意蒙眬,青春和美丽不再的情景。到那时,当她打开那昔日的恋人的诗篇,在炉火边轻轻吟诵时,她将回忆起过去的一切,她的美丽和她年轻时眼睛里柔美的光芒和幽深的晕影。当多年以后,“你”在炉火边一面读着“我”的诗篇,一面慢慢地回忆起过去的一切。那时候“你”一定会明白,许多人不过是爱“你”的美丽的青春,而只有诗人自己,却是被“你”那“朝圣者的心”深深打动,哪怕那青春的绿荫纷纷落尽,“我”也会依然深爱着“你”脸上的哀戚和皱纹。因为诗人的爱情,乃是比一般人更加深沉,更加真挚,更加纯洁无瑕的爱情。他爱“你”“朝圣者的心”,更甚于爱“你”的肉体和欢乐的青春。而到第三节,分明有一丝淡淡的埋怨隐于其中了。当“你”终于明白过来诗人的爱情是“你”曾经拒绝的最无价的珍宝时,诗人也已经老了,或者不在人世了,而那爱情的遗憾和伤痛也将永远成为无法开解的死结,再也没有机会弥补或者抚平。诗人那高尚的灵魂也许已经在星群中间沉睡,到那时,“你”除了痛苦的回忆,除了后悔年轻时的骄傲与不知珍惜,又还能做什么呢?“当你老了”,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而“你”在年轻时却吝惜着不肯把爱情交与“我”,老了之后除了后悔与遗憾还能做什么呢?读完全诗,我的心情也似乎被雾水打湿了一般,沉重而忧伤。

  诗中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拟的,语言也是那般朴素平易,不过细细读起来时,却似乎有一种超验的、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因为诗人在写下这首诗之后所经历的情感历程以及漫长的岁月都证实了当初他写这首诗时的感知,茅德�6�1冈的婚姻并不幸福,我们甚至也可以想象,当她真正老了时,她会像诗人诗中预言的一样,回忆过去,回味诗人的爱情。诗人仿佛一直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假设的、虚拟的时空走去,如同走向一种信仰,是无意中言中?还是生命本身的预感?还是人在极端的情感迷醉时笔下会透露出冥冥之中的“神启”?所有这些,都使这首诗蒙上了一层宗教般虔诚的色泽。

  单恋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一种感情,那是无限的付出而不见分文的回报,那是一往情深却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受伤的心,那最执着的情感必将导致最痛苦最强烈的爱的灾难。也许诗人原本就需要在痛苦中磨炼,就像钻石需要烈火炼铸?也许正是这不幸的情感经历反而成全了诗人叶芝创作上的幸运。这位美丽的有着朝圣者灵魂光辉的女性成了诗人创作的力量和源泉,成了爱情的信仰、理想的象征。正如歌德诗中所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叶芝后来也投身于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

  创作这首诗二十三年后,即1916年,茅德�6�1冈的丈夫麦克布莱德少校在斗争中献身去世,叶芝再次向茅德�6�1冈求婚,仍旧遭到拒绝,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见叶芝一生对茅德�6�1冈的痴情和其感情挫折带给他的巨大痛苦。

  “当你老了”,这不是诅咒,唐晓渡老师认为“设想自己心目中的美人的老态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诗人当时需要这样做,否则不足以平衡他巨大的心理创伤,他指望时间的幻术来挽回他在现实中落空的爱情。”我想诗人的目的并非要平衡自己的心理,而是沉浸于爱情的痛苦中,绝望时所作的一种挣扎。他相信自己的真心是时间可以验证的,没有谁能够骗得过时间,把时空的帏幕拉到多年以后,也是恋爱中人时常的心境。沉迷于爱河里的众生,总希望有一个将来,希望从现在走到永恒,希望对方的心如果有期限的话最好是一万年。而诗人,在现实中他的爱情是那么无望,他只好设想多年之后对方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炉火和诗篇是那么温暖,诗人的语言像羽绒一样轻柔,爱和痛惜,在字里行间像落叶一样纷纷飘落。每一颗痴情的心灵总是固执地相信自己的爱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爱情,对方不可能找到比自己的爱更丰富更博大更有价值的爱情,叶芝便有这这样的坚信。他的语调是那么柔和而温暖,像是黄昏时的日光,又像是一曲大提琴如泣如诉的歌唱,他只是温和地引导恋人提前进入那时光的隧道——“当你老了”,“你”的双眼不再清澈透亮,“你”昔日的秀发已变成白发苍苍,“你”的脸庞不再光洁灿烂,而是布满了皱纹和衰老带来的哀戚,“你”的身子佝偻,靠着炉火打盹,“我”却依然为“你”的衰老而隐隐心痛,“我”却依然为“你”敲响那爱情的钟声,到那时“你”才会明白“我”的深情与忠诚。诗人引导对方设想多年之后的场景,其实是希望恋人看到这首诗后能早一点明白他一片痴情的苦心,而不要等到多年以后,当一切都已经成为永久的心痛。

  诗人的语言没有热烈宣泄的激动,只有平静而真挚的倾诉;他似乎站在局外,冷静地为恋人指出了将来的结局。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的朴素含蓄,毫无故作姿态的抒情;诗的调子优雅而舒缓,在流动和飘逸的画面中透出一抹淡淡的哀伤,却不乏亲切与温馨。那温暖的炉火的意象不知影响了多少后来的诗人。诗人的心是那么坚定,爱已经成为一种信念。他“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这是多么深刻脱俗撼人魂魄的爱情。这首诗透射出令人倾慕的精神美丽,我想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尤其是对那些怀有美好的情愫,执著地追求人间真爱的理想型女性,她们更会在诗人创造的这个永恒的情感空间里遐思不已,感动不已。

  诗的结尾特别让人感到一种圣洁的悲剧美,犹如那种经过了岁月沧桑洗礼、过滤了的情感向着纯净的、隐隐泛着幻梦般紫光的崇高境界升华、升华……仿佛是人性对神性的亲近,又仿佛是把短暂的人生升华成永恒的艺术。对于结尾可以做多种解释,我比较同意课堂上老师的理解。我想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来表明我对于结尾的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的,到那时,“你”会惆怅,惘然。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诗中那深沉的爱,那超凡脱俗的情感,已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读这首诗,的确需要有一颗“曾经沧海”的心,因为它与一般的爱情诗迥异其趣。诗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一点点让人心跳的柔情蜜意,甚至听不到一句爱的誓言,然而诗人却用那略带悲哀的语调,诉说着不可挽回的爱情。无人能够理解他心底泣血的悲哀,因为当他的恋人开始明白他的心时,她已经老了,诗人自己,也老了。

  读完这首诗,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谁能够预知将来的事情?当我们老了,对于昨天或者今天的一切,对于生命中无法挽回的美丽,我们又会怎样的哀伤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