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教育局长王春让为儿结婚敛财是否正确?

扶风县教育局长王春让为儿结婚敛财是否正确?,第1张

1、教育局长权利极大,主动送礼的可不少啊,你可能是个不会巴结的人吧。

2、这不用说是错误的。如果其事实存在,且数额巨大还有可能构成犯罪。

3、你可(实名或匿名)向当地媒体、纪检、监察等部门反映,决不能让这些腐败分子猖獗。

宝鸡旅游景点大全 下面是宝鸡旅游景点大全

1、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国家AAAAA级景区,宝塔金函舍利塔,旷世奇珍现佛光。门票价格在:96元左右。

2、太白山尚境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大道1号,道教底蕴温泉,享一刻清静无为。门票价格在:186元左右。

3、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宝鸡金台北坡公园顶,国家AAA级景区,千年之前的帝王文化,清晰可见。门票价格在:38元左右。

4、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太安路,国家AAAAA级景区,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门票价格在:146元左右。

5、太白山水岸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景观大道南段音乐喷泉对面,泡温泉的同时可观赏周边美景。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6、太白山御龙湾温泉:位于陕西省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法汤路一号,汤式生活,只属于懂它的人。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7、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周五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8、九龙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景区地势险峻,山清水秀,九峰汇集。门票价格在:81元左右。

9、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75公里处的太白县桃川镇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氧吧。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10、千湖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门票价格在:27元左右。

11、太白山山地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风街太白度假村内,太白山下,温泉静心之旅。门票价格在:35元左右。

12、太白山艾兰温泉国际酒店温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大桥口霸王河经济开发区长兴大道与310国道十字西南角,结合休闲与养身的大型旅游度假型温泉酒店。门票价格在:108元左右。

扶风县旅游景点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_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摩尼简介,面积720平方千米。

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瓦罐山海拔1580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渭河、_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旅 游

中观山

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净光寺左侧,有一清凤洞,洞口一尺有余,其深莫测,风声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风泉,相传为"三宵"用瓦罐从东海提来,每遇干旱当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许多美妙离奇的故事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摩尼简介,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2013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_碑、杨_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将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不久跟从刘秀,参加讨伐隗嚣的征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

大明寺大明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前身为福荫寺,始建於隋大业元年(605年)。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与太陵旁边创建了此寺。由於福荫寺的创建有皇帝支持,所以当时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衰弱,福荫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也随之香火日少,武宗灭佛,福荫寺也在劫难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毁。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福荫寺曾三次重修和补修,再次兴盛,较以前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计有土地一百八十馀亩,极一时之盛,清末民初,战乱四起,盗匪泛滥,福荫寺多处殿宇被毁,仅存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二楼,有数僧看门而已。1949年后,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馀亩,殿堂、佛像、钟、鼓齐备,但不幸毁於"文革"。1987年由净天法师倡导,在原福荫寺旧址上恢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改寺名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为 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下段家镇西部,段家镇与午井镇交界之处。

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是《诗经》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饴"之地。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规划在建的周文化旅游园区,将再现三千年前周文化风貌,周原将成为陕西省"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东到武功,西至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根据史书的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前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_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该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乙类抗震设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基础底板为C35,地下室外墙C60,舍利塔主塔体(54mX54m)墙、柱C60,±0000一6050夹层楼板、梁C35。外墙防水采用15厚弹性水泥基以及2-25mm厚聚氨脂防水层。主楼±000以下钢筋用量为4580吨,钢结构1850吨,混凝土25600立方米。

野河山

七星河

西府古镇

关中风情园

宝鸡十大免费旅游景点

宝鸡十大免费旅游景点:

1、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滨河大道东段中华石鼓园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国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陕西省宝鸡市,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藏馆以周秦青铜器为主。另有玉器展和铜镜展也一样精美。这是宝鸡唯一的国字头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周一闭馆。

2、宝鸡国周原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城村。馆藏丰富,可以感受西周文化。在周原景区内,主要展示周代时期的文化以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馆藏和陈列出陈列在文物珍品尤其以西周时期的遗址文物为主。是在周原遗址上新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

3、水城三国小镇。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依托与真实的三国历史文化打造的风情小镇,临在水一方渭河湿地公园,融三国经典故事、休闲游乐、小吃美食、文化演艺的于一体,使游客在品尝地方美食的同时感受三国文化。小镇囊括近万亩的渭河湿地百里画廊,有万顷芦荡、千亩荷塘。

4、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由七星河、美阳河、小韦河三条水系组成,水域面积广阔,自然景色迷人,是具有特色的黄土台塬湿地。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新城与老城连接处西侧,是一处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景区。植被茂密,碧草如飞,四季有景。

5、关中风情园。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新区东大街,东临法汤高速,北距法门寺3公里。是扶风县依据关东关中民风民情民俗,打造的一处休闲旅游景点,景区集关中民居建筑、手工加工作坊、风味小吃、餐饮住宿、农事风情于一体,地方特色突出。景区内水波潺潺,鲜花盛开,鸟儿鸣叫。

6、宝鸡民俗博物馆。位于市区公园南路。展示了宝鸡的传统文化。有是收藏陈列研究宝鸡地域民俗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民俗文物1200余件,如农村的婚丧嫁聚、中秋和过年过节的习俗和生活场所,以及生活生产用具,是了解宝鸡传统民俗的好地方。

7、宝鸡植物园。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潭福路5号。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姹紫嫣红,这里还建有大型的展览盆景馆。有很多植物可以观赏,每个季节都会有争奇斗艳的花朵,开放,在宝鸡赏花,一定要去植物园去,让人流连忘返。

8、秦岭。黄河是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位宝鸡市太白县。这里山峦绵绵林木茂盛,每到冬季大雪就像给他穿上了一件洁白的大衣,冰封雪盖、银装素裹。夏季山清水秀,风景这边独是避暑休闲佳处,天然氧吧。连绵群山如巨大的水墨画。这里有原始的森林,观草甸,可以坐绿皮小火车6063次去。

9、陈仓老街。连接新城区老城区的纽带,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是宝鸡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这里有独特的民国时期建筑,一座座小洋楼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夜幕降临,老街上灯火辉煌的人群,美食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老街一街一景都有地方特色,有老宝鸡火车站、候车室,老火车头等,可以打卡拍照,还有西府院落及宝鸡9个县的9个院子。

10、中华石鼓园。可以欣赏古老的青铜器与风景。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南150米。是陕西省宝鸡市重点旅游文化景区之一,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以周秦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生态园,建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陈仓石鼓阁、秦文化广场等五大片区。石鼓阁是宝鸡的标志性建筑。

宝鸡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宝鸡旅游必去景点推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景区、灵官峡。

1、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在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如今大多都珍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这座博物馆造型非常别致,是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的造型,放眼望去格外的恢宏壮观,尤其是中间凸出来的那部分,恍若一座大型的青铜器。

2、法门寺

法门寺,古称“真身宝塔”,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境内,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距今已1900多年历史,因此有着“关中塔庙始祖”的美誉,唐代时曾是皇家寺院,又因这里珍藏有释迦牟尼的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世界佛教圣地。

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宝鸡除了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外,自然景观也是十分壮丽秀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宝鸡市眉县境内,它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因公园处于海拔620-3500米之间,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4、九龙山景区

九龙山有着绝美的地质景观,自然环境原始,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登上山顶,可以看到让人惊叹的自然风光,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超长的玻璃栈桥让人生畏,十分值得挑战。

5、灵官峡

凤县灵官峡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草店村,景区内有面积4200平方米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游览者可以了解宝成铁路的发展历程及宝成精神;秦岭大自然艺术馆内有400余件自然天成的奇石;嘉陵江亲水文化区是漂流、游艇观光为特色的体育项目。

宝鸡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宝鸡十大最好玩的景点简单介绍

1、法门寺。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兴起于隋,鼎盛于唐,因安置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而成为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塔初建时名阿育王塔,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后因地震倒塌。1579年扶风县佛教徒募化钱财,重建真身宝塔,历时30年。将原来木塔改建为八棱十三层砖塔。

2、太白山旅游景区。太白山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自古便是一座名山。秦岭东西绵延一千五百多多公里,跨越中国数个省份,被誉为中国的龙脊、中原的龙首、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等,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水系的分界岭。

3、中华石鼓园。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中华石鼓园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4、金台太极源文化景区。金台太极源文化景区,是集文化、旅游、生态、特色景观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道文化景区,景区内金台观创建于元朝末年,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是4A级旅游景区。

5、通天河森林公园。通天河森林公园隶属于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管理,2002年5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营业。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7387米(透马驹),最低海拔1580米(西河庙),森林覆盖率达92%。一月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16。5℃,七八月平均气温227℃,最高气温37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生态环境良好,是都市人休闲、度假、避暑、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6、大水川景区。大水川景区位于陈仓区香泉镇,是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主景区,被誉为“关陇腹地最后一片净土”。大水川景区是一处原生态的高山草甸,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多个朝代的皇家马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7、青峰峡森林公园。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桃川镇杜家庄村,南至秦岭主峰四十里跑马梁,北至褒斜古栈道,东西两侧以五里峡山梁为界。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海拔介于1440—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6℃,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绝佳之地。园内环境优美,风光瑰丽、自然景观雄、奇、险、秀、幽,人文传说历史悠久。

8、龙门洞森林公园。龙门洞森林公园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是宝鸡市北线旅游的重点景区,是独具特色的融道教名胜、原始森林、喀斯特岩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9、九成宫碑亭。碑亭,位于麟游县县城的西北部(九成宫宫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莲山,东临天台山。院内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环境优雅。内竖两通号称“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的碑石: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

10、扶风野河山景区。野河山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宝鸡扶风县,距西安120公里,宝鸡100公里,法门寺10多公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唐杨贵妃的出生地,贵妃叔父唐宰相杨国忠之父杨殉埋葬之地,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黄土风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山古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扶风旅游景点大全

中关山

关山山顶高,青石叠翠。在山腰上,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景光寺,雄伟壮观。许多高级炼金术士和佛教名人都曾隐居。在光思寺的左侧,有一个清风洞,有一尺多长。变幻莫测,雷霆万钧。洞旁有山泉,俗称全峰,据说是“三更”,用瓦罐从东海带来的。每次大旱,当地人都在这里祈雨,留下了许多精彩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面的法门镇。据说建于东汉,有“关中塔寺始祖”之称。寺内有一座13层8棱宝塔,高48米。它于1981年崩溃。1986年,清理塔基时,发现了一个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里面有释迦牟尼的真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贵文物。这一重要发现立即引起多方关注,不仅修复了原塔,还扩建为法门寺博物馆。2013年的法门寺已经成为陕西西线的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循碑、杨循墓、东汉马援墓、江源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富博村约35公里。有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的锥形夯土墩。这是东汉早期将军马援的陵墓。墓前立着一块清代“汉富博将军墓地”的石碑。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本名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年,他是新城尹达(汉中太守),后加入甘肃西部的肖伟割据。不久,他追随刘秀,参加了讨伐肖伟的运动。在吴健十七年(公元41年),他被任命为富博将军,并被赋予一个新的职位。大明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原名尹福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大明寺

大明寺

相传隋朝杨迪皇帝杨光在泰陵旁建此庙,是为了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绩,保佑江山永盛,尹福世世代代。由于皇帝的支持,建立了尹福寺,它在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规模和非凡的势头。“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减弱,尹福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香火也少了。武宗灭佛,尹福寺在劫难逃,寺内所有佛像被毁。洪武、清乾隆、道光三年间,尹福寺三次重修,再次繁荣起来。它比以前更大,僧侣更多,占地180多亩,极其繁荣。清末民初,战火纷飞,土匪横行。尹福寺很多寺庙被毁,只剩下三个正殿,六个厢房和二层钟鼓,还有几个和尚看门。1949年后,寺内仍有僧人,土地20余亩。大殿、佛像、钟鼓齐全,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7年由景甜大师发起,在尹福寺旧址上修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寺院改名为“大明寺”,意为让光芒普照。它成为了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段家镇西部,段家镇和吴井镇的交界处。

周元网站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元遗址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这是《诗经》中“周元的朊病毒正在盛开”的土地。周元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元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已出土青铜器数万件,其中清末“四大国宝”之一的毛和大就出土于此。周元被称为中国的“青铜器之乡”。正在建设中的周文化观光园将再现三千年前的周文化风貌,周元将成为陕西“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元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临武功,西接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北临岐山,南临渭河。形似高阜,海拔900米。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商朝灭亡前的都城遗址。从公元前12世纪末到公元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带领他的人民迁到这里,并开始修建城墙作为都城。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迁都丰都后,仍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因西戎入侵破坏,成为废墟,被废弃。

  ●七夕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七夕节的习俗 (相关链接:地方习俗)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爆晒,过了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称“红指甲”。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长女红。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时,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只金梭。从此之后,她的“巧思益进”。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连祭织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场。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该女子已得巧。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妇女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青年男女乞智、乞巧,希望自己的技艺才能高人一等,而已婚的、年老的、贫的、富的,莫不各怀所愿,于是七夕俨然成了一个许愿的日子。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但是所乞求的愿望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贵。有的地区在七夕作“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人从佛经中吸收这个神名,用来为玩偶命名。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东京城里所卖的磨喝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巧,号称天下第一。用来进贡宫里的磨喝乐,其可爱精致自不在话下,奢侈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其实,磨喝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祥之物,但从磨喝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尽管如此,七夕供奉磨喝乐的手中经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时,许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服饰鲜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戏。

  除了磨喝乐以外,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又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在摆一写小茅屋、花木在上面,作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作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这许多应节植物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而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现代的科学报告指出,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的确具有杀菌的效果。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监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世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以上所诉,大多是民间过七夕的逸事,而古代的宫廷又是如何度过七夕的呢?贵为一国之君,皇室的排场自然非平民可比。南朝的齐武帝曾兴建一座城楼,每逢七夕,宫人都登楼穿针,称为“穿针楼”。历史著名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酒晡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赐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仿效。

  ●七夕的食品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

  ●王侯的七夕

  在许多七夕的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为脍炙人口。古代的天子拥有三宫六院根本是极平常的事。每位后宫佳丽莫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君王的宠幸,她们所凭借的最大本钱就是美貌。但,俗语说:“色衰爱驰”,就连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亦不免有秋扇见捐的恐惧。

  某年七夕,在夜凉如水的长生殿,杨贵妃看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除了羡慕他们坚贞的爱情外,同时也兴起了对自己地位的感慨。忍不住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唐玄宗听了以后,也深受感动,便和立下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誓约。这段凄美的爱情,经过后代文人的彩笔描绘,变得家喻户晓。

  白居易的《长恨歌》及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传颂一时的名句。

  另一位浪漫国君——南唐后主李煜,在未亡国前,宫中的生活极尽风雅之能事。每到七夕,就命女在宫中用红白罗百匹,拉开象征天河,隔天再收起。李后主降宋后,过着遭人软禁的生活。有一七夕,他因思念故国,就填了一首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召来以前的宫女唱。宋太宗知道以后大怒,下令赐死。一代词人竟以七而丧命。

扶风过年风俗及美食如下所示。

1、腊月初八后渐有“节”气,是日,多将玉米碾成大糁子,同小米、豆子混煮一锅,连吃几天,称“吃腊八粥“。

2、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家家烙白面圆饼(称灶干粮),买灶糖,如家人外出、媳妇熬娘家者,务于天黑前返回,意谓让灶神清点人数。当晚在灶神像前焚香、点蜡、献灶干粮、灶糖,祈求灶爷朝见玉皇大帝时隐恶扬善,降下吉祥。

3、祭毕,火焚灶神像。祭灶后,开始准备节日佳肴,素有“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之说”。腊月最后一日俗称大年三十,家家挂年画,贴窗花、对联、门贴;并贴门神、灶神、财神、土地神、天神、井王神、马王神;供奉祖宗香案,去祖坟迎请先人亡灵回家过年。

4、是夜,设香火案,敬祖先,敬家宅六神,长辈给晚辈散“缀命钱”(又称“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团圆围坐,品佳肴,共享天伦之乐。

5、大年初一,从午夜开始,各家争先鸣放鞭炮,点蜡上香祭奠家宅六神和祖先,然后尊长幼依次拜年。

6、初二开始走亲戚,先由下辈为长辈亲戚(岳父、岳母、姑、姨母等)拜年,再由上辈亲戚为下辈亲戚(外甥、外孙侄儿等)回节,并送红灯笼。

7、初五称“破五”,多吃玉米面“搅团”,俗意为补穷窟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12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