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是中国的骄傲。女排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可能很多人有疑问,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
女排精神是团结一致、永不服输、绝不放弃的精神。对于很多年轻球迷而言,女排精神已变得空洞、宽泛。可对于老一辈球迷而言,女排精神对他们的影响,至深至浓。我们文章的主人公,是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
孙晋芳和郎平,属同时代运动员。只是因为郎平身上的光环太过耀眼,所以很多人忽视了其他女排成员。
1976年,孙晋芳担任中国女排队长。1981年,孙晋芳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在那届世界杯中,孙晋芳获得最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最佳二传手三个奖项。
很多人只记得郎平的决胜一扣,进而疏忽了其他队员的贡献。二传是场上的灵魂,她需要组织串联起球队进攻,将球输送给最佳位置的队员,帮助后者完成致命一击。
1983年,孙晋芳步入仕途,彼时的她担任江苏体委副主任,2001年,她担任国家体育**中心主任,此后又担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官至正厅级。退休前,孙晋芳担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官至副部级。
很多人对孙晋芳的级别有疑问,国家体育总局是部级单位,网球中心主任是厅局级。退役前,孙晋芳任教科文副主任,享受副部级待遇。
当然,这一切都是孙晋芳努力得来的!球员时期的她,为祖国增光添彩。离开赛场后,孙晋芳又在多个重要部门工作。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
只可惜,孙晋芳不慎罹患血癌。血癌无法治愈,如今的她只能靠换血续命。虽然治疗费用,由国家来承担,这这对她的身体而言,是个巨大的负担。
无论如何,祝福孙晋芳,希望她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开心度过每一天。
她都是中国队队长、主力二传手。她在场上反应灵敏,应变力强,能根据场上的变化、队友的特点和要求,准确地传出不同高度、位置和时差的球,不失时机的组织进攻的防守,是中国女排“场上的灵魂”,世界最佳二传手之一。
一位观众写信赞扬她:“看你打球,使人想起了听交响乐,在你的指挥棒下,可以演奏出各种各样旋律不同的优美乐章。”
孙晋芳已经是一位“世界优秀的二传手”,是一个成熟了的沙场老将。但她的年龄也随着增大了。“老”与伤又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腰伤较重,病痛常常折磨着她。在赛场上,她始终是那样斗志旺盛、生龙活虎,一走出赛场就往往直不起腰来。在南京国际女子排球邀请赛时,中国女排力挫日本队和美国队,为了打好这次比赛,她赛前打了“封闭”针。发奖那天,中国姑娘们高举奖杯向观众致意,孙晋芳不得不用手扶着自己的腰。
如果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比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中国女排才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战斗集体。
应该把欢呼声和鼓掌声分一半给她!孙晋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女排的队长
二传手孙晋芳,是中国女排的队长。身材匀称,体格壮实健美。在高个如林的同伴中,她的个头并不算高,也许还稍微矮了一点。两只眼睛是细眯着的,一流汗,就眯得更细。难怪同伴们都亲昵地称呼她“小眯”。不过,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她的神态从容不迫,颇有一种大将风度。
仔细的观众不难发现,场上每一个球,在杀向对方之前,几乎都得经过她的手。而她的传球技艺,高超得惊人。无论多么险恶的来球,只要经过她的手一调整,一缓冲,顷刻间就险为夷,变得平和起来。对于她的球艺,一位体育记者曾经作过如下的描写:“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篝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缕袅袅青烟……”自然,这是艺术夸张,不过,看她打球时又确确实实有此种感觉。
提到中国女排,大家会想到什么?是那个总是一脸严肃的教练朗平,还是她的那句“可以输,但是不能怕”的口号?还是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的高光时刻?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别人的青春都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可是中国女排人的青春,却是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度过的,她们一直在流汗、一直在疼痛,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为了我们的祖国发光发热。”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 体育 精神,她代表的更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民族气概。
巅峰时期的中国女排,曾经连续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过五枚金牌,这群女子用她们坚实的臂膀撑起了国家的责任,让中国成为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夺得五连冠的国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排球运动走入了中国时代。
作为一手缔造这个传奇的女排球员,郎平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不过一提到郎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排球女将了,她就是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陈招娣。
陈招娣不仅曾和郎平并肩,为中国女排作出过诸多贡献,而且她还曾帮助王治郅回到了中国。
那这位中国运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究竟拥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陈招娣于1955年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杭州妹子,杭州独有的水乡孕育了她细腻坚毅的性格,小的时候,陈招娣就对运动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热爱了,什么跑步、打球、跳远,只要是她能够接触到的运动,她都能来上两招。
上学之后,她也成为了学校运动场上那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只要学校办运动会,她必是第一个报名的那个。
在一次杭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她和往常一样报名参加了跳高项目的比赛。
就是因为在这次比赛过程中,她的表现极为出色,所以她才得到了省队教练的注意,1927年12月,浙江女排组队,该教练马上就想到了陈招娣,并于那一年把年仅19岁的陈招娣招到了队里。
仅仅只过了一年,在省队里表现出色的陈招娣,便被调到了北京 体育 学院集训队。
陈招娣非常清楚这次去首都学习的机会有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她本人也非常珍惜训练的时光,可是到了北京之后,她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那个时候,中国女排还没有发展起来,北京的北京 体育 学院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在队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陈招娣便顺利地调整了心态,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
但是没过多久,陈招娣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南北饮食差距的问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陈招娣所熟悉的是南方饮食,相对来说,南方人的饮食比较精致,比较清淡,可是到了北方之后,她每天不是吃面条就是吃馒头、大锅菜。
南北的差异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陈招娣的锻炼生活,在北京的她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忍不住饥饿的时候,她就靠吃家乡的点心,来告慰自己的思乡之情。
可是陈招娣每天的训练强度那么大,仅仅靠着这些点心,她怎么可能能够满足营养呢?没过多久,她就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每次完成训练之后,她都觉得极其疲惫。
随着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后期,她甚至连简单的训练动作,都无法完成了。
疲惫的身体让陈招娣萌生了一丝退意,她想着,与其天天在队里拖大家的后腿,还不如回到杭州去呢。
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后,陈招娣锻炼的时候也愈发不走心了起来,她的教练吴中量发现这一问题之后,马上找到了她,询问她状态不佳的原因。
一开始,好面子的陈招娣还死撑着,说自己只是有一点不习惯,她原本以为教练会批评自己太娇气了,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听完她的话,教练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关心地询问她,是不是因为南北方饮食差异太大了,让你吃不好休息不好了?
在教练的关切询问下,陈招娣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将自己的问题向教练一一倾诉了出来。
聊过天之后,吴教练就去到食堂,专门拜托师傅给陈招娣做了很多南方的饭菜,并让她的教练为她定制了新的适合她的训练计划。
队友们听说了陈招娣的情况之后,也开始关心和照顾起了她的身体与情绪,众人的关照给予了陈招娣极大的鼓舞,那时候她便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困难,她都要留在队里。
80年代是中国女排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1981年,中国获得了世界杯冠军、1982年,中国获得了世锦赛冠军、1984年,中国又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
我们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世界女排史上第一个获得三连冠和五连冠成绩的国家,而陈招娣就亲自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为中国的夺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人只看到了陈招娣在奖台上的风光,看到了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可是,大家没有看到的是,她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众所周知, 体育 行业是一个非常考验体力的行业,1981年,陈招娣回八一队打全国联赛的时候,因一个不慎,左臂受了伤。
第二年六月,旧伤未愈的她又在太原迎战到访的日本女排的时候,加重了病情。
即便是那个时候,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可是在第四届全运会开始的时候,她却还是坚持缠着绷带来到了现场,也正因如此,她才得了一个“独臂将军”的名号。
多年的训练比赛,使得陈招娣受了一身的伤,这些大大小小的病患,使得她没有办法继续在一线奋斗了。
认清事实之后,她便坦然接受,并去到了总政文化 体育 局开始做起了幕后工作。
当年,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三个人并称为了“中国移动的长城”,他们就是中国篮球界最为闪亮的那颗星星。
早在王治郅19岁的时候,他便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了,因为他的表现极为出色,所以后期他还进入了NBA,成为了登陆NBA的首位中国人。
原本,按照中国男篮和外国球员签订的协定,王治郅是应该服从国家的规定,在国外参加完训练之后就继续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的,可是王治郅却因私人原因,以各种理由拒绝归国,滞留在了美国。
这期间,他甚至还切断了和祖国的联系,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王治郅迟迟没有归国的事情一经曝光,便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家都在猜测,他是不是要抛弃这个曾经培养过他的队伍呢?
正好,王治郅那个时候所在的部队就是陈招娣在管的总政部文体局,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陈招娣马上调查起了王治郅的相关情况,并主动联系到了他的父母,和他的父母一起劝说他归国。
在劝说王治郅的时候,陈招娣采用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办法,连同中国男篮,先后两次给大洋彼岸的王治郅寄去了书信。
在信中,陈招娣告诉他,他可以打消任何顾虑,安心回国参赛,国家是不会给他任何处分的。
为了避免中外媒体和球迷对王治郅的事情恶意揣测,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陈招娣还亲自站了出来,为王治郅正名,并还原并澄清了部分事实真相,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归国条件。
就是因为陈招娣一直在顶着重重压力和王治郅保持联系,并给足了他体面,所以王治郅才登上了回北京的飞机。
从陈招娣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看出,她是真心热爱中国 体育 事业的,当年身边的人都不支持她做这些事情,但是她还是顶着重压,压下了中国篮协对王治郅的惩罚,并真正做到了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陈招娣曾经说过,夺取冠军是我作为一名运动员的执着追求,我是不会放弃的,而当将军则是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梦想。
是的,陈招娣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她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人。
退役之后,曾招娣曾出任过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并担任了总政文化 体育 局局长、解放军总政部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在工作方面取得了许多佳绩。
正因如此,2006年7月,祖国还为她颁发了少将军衔。
事实上,陈招娣也完全担得起少将这一军衔,陈招娣既要每天负担高强度的工作,还要完成 体育 训练,所以她的身上也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高职位给自己搞特殊,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她便会亲临赛场、训练场,完成属于她的工作。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陈招娣还曾作为解说员,为无数观众朋友们讲解过女排比赛呢。
她说:“ 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上的路并不是轻松的,我们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多,我们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进军北京奥运会的。 ”
陈招娣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她是运动员、是教练、是军人、她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标杆,但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后来换上了直肠类癌。
病魔击倒了这位坚强的军人,患病之后,陈招娣曾经在医院做过两次大手术,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她甚至无法下地。
2013年,中国女排的发展情况已经不似当年那么蓬勃了,由于中国女排的多位主力队员因伤退役,而所以当时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看着这样的情况,躺在病床上的陈招娣也是心急如焚的。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所想的所念的一直都是中国女排的未来发展。
就在她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的时候,她的老朋友、老战友朗平,回到了中国,来到了她的身边探望。
两人见面之后先是寒暄了一阵,然后陈招娣便马上把自己所整理出来的中国女排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朗平进行了一一交流,说完了之后她还千叮咛万嘱咐说期待郎平能够带领中国女排走向更好的未来。
那个时候,郎平因为早年遗留下来的身体创伤,身体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了,她还没有做好决定要不要留在训练场,可是,当她看到陈招娣的情况之后,她当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继续坚守一线,续写她们的荣耀。
或许是因为陈招娣触动了郎平,又或许是因为郎平从心底里从来都没有放下过中国女排,总之,在陈招娣离世之后,朗平便接过了国家队抛来的橄榄枝,担任了女排教练。
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因病在北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那年她只有58岁。
陈招娣,离开之后,她的家人和朋友专门为她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在她的葬礼上,她的家人朋友、和她有过交集的人、崇拜她的人和她曾经的队友郎平、郑海霞、孙晋芳都来到了现场。
看着,那副大大的,陈招娣的黑白照片,大家泣不成声,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位英雄做了最后的告别。
陈招娣是幸运的,她亲眼见证了中国女排创造 历史 的高光时刻,相信她在天有灵,看到中国女排如今的发展,应该也会感到非常欣慰吧!
孙晋芳,中国女排出色的二传手。在场上泼辣多于窈窕,有谁能想到她会是一个苏州姑娘?她从1974年到1982年亚运会,共参加了165场国际比赛。在世界性大赛中,先后获得过最佳运动员、优秀二传手、优秀运动员等5个光荣称号。
一位排球专家曾说过,二传手的脾气最好温顺得像头绵羊,因为他每时每刻都要主动配合别人,为他人铺路。而孙晋芳偏偏是头“倔犟的牛”,不轻易顺着别人,更受不得气;急的时候,轻者瞪眼,重者出口伤人。她是怎么成为出色的二传手、中国女排的中坚的呢?
1976年初春,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在组建国家女排时,慧眼识中江苏女排二传手孙晋芳。他欣赏她过硬的二传技术、敢打敢拼的作风和场上那种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进入国家队后仅仅2年,孙晋芳又被委以中国女排队长这副重担。然而她那倔脾气与她二传手、队长的身份越发格格不入。袁伟民为雕琢这块璞玉着实下了番功夫。一次练习防守时,孙晋芳情绪又不高。课后,袁教练让她“补课”,并叫全体队员在一旁观看她们的队长。球像炮弹一样从袁教练的手中飞出,孙晋芳拼全力救起来,但嘴巴还是撅着。袁教练平静地说:“我们要练到小孙高兴为止。”孙晋芳看到教练那样认真,练着练着感到他并不是与自己过不去,而是为自己好。终于她笑嘻嘻地跟教练说:“我练顺了。”事后袁教练找她谈话,希望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是队里的骨干、场上的核心,事业需要她这样。
在教练的帮助下,在球场这个大熔炉里,孙晋芳逐渐摒弃身上的弱点,而她固有的长处、优点却越发光彩照人。她被称为球场上的“稳压器”,各种不好的球一经过她这双手的缓冲和调整,就能一组成战术。遇有情绪波动时,她在伙伴心目中又起到镇静作用。她越发变得和蔼可亲,成为女排姑娘信任的队长和大姐姐。她敢打敢拼,关键时刻不保守,敢于组织战术。一次比赛,在中国队比分落后而双方都不能再喊暂停的情况下,孙晋芳组织队员沉着应战、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胜利。一位球迷在给她的信中写道:“看你打球,使人想起了听交响乐,在你的指挥棒下,可以演奏出各种旋律不同的优美乐章。钦佩你一中国女排场上中坚。”
1981年,孙晋芳率领队员顽强拼搏,为中国首次夺得女排世界冠军。她一人独得3个金杯,这在世界排球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比赛归来,带着伤的孙晋芳率领队员们投入更艰苦的训练,终于在1982年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再捧金杯。这次比赛后,孙晋芳光荣退役,这年她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这是全国人民给她做的一个最好的“ 离队小结”。
孙晋芳能用顽强的毅力克服自身弱点,成为一名出色的主力二传手、优秀的排球队长,这与她有着大海一样的胸怀、为祖国而战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她说:“与祖国的荣誉、人民的事业相比,个人是多么渺小!为了赶超世界排球先进水平,有人甚至献出了生命,自己还有什么个人得失值得计较呢?现在事业需要我挑起重担,就要努力克服自我,像大海那样自我净化。”
孙晋芳用自己的行动给队员们树立了好榜样,她为全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为了祖国的事业忘我地拼搏!这种拼搏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中国姑娘》
作者:鲁光
原文节选:
忠诚,就忠诚自己的土壤;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引自友人的诗这是一曲振奋人心的搏斗之歌。它的主旋律,就是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人们把体育比喻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橱窗。那么,就让我们打开中国女排这个小小的窗口,看一看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吧!
挥动黄手绢唱的歌。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七年深秋。苍茫的暮色,笼罩着日本的商业都市大阪。中国女排姑娘们乘坐的大型轿车,顺着五光十色的街道缓缓向前行驶。
多彩的夜景,与中国姑娘们喜悦的心境是相吻合的。今晚,一九七七年世界杯排球赛进入最后一个高潮--发奖。应该说,中国女排的战绩是值得庆贺的。一九七四年,中国女排在世界锦标赛中只得了个第十四名。
而一九七六年六月由袁伟民组建的这支队伍,只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头一次参加世界比赛,就名列第四。这是我国女排自一九五三年建队以来所取得的最佳战绩。
而且在世界杯的预选赛中,她们还打败过“东洋魔女“日本队。这给她们的启迪和鼓舞,也许比第四名的战绩本身还要深远得多。看来,只要努力奋斗,世界上没有打不败的对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姑娘》创作于1981年,据鲁光介绍,当时他任职于国家体委宣传司教育处,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关注中国女排很长一段时间,又因为他曾在中国体育报当过记者,培养了比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所以他总想着为中国女排写些什么。
“那会儿改革开放不久,国家百废待兴,人们都期盼着国家能够强大,中华民族可以再创辉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看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为了拿到世界冠军,付出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代价,她们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鲁光回忆道。
至于那时中国女排训练到底有多刻苦,鲁光告诉记者,他在和姑娘们接触时,姑娘们对他说,从来不敢让家人来看自己训练,因为一旦看了的话,绝对会被家人领回家。
听了这些,鲁光下定决心要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中国女排训练的场景,让更多人知道这支队伍是如何为了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观众只能看到赛场之上,背后的情况并不了解。
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她们的故事写出来,因为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风貌,为了国家的强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当鲁光积攒起几箩筐的素材时,他才开始动笔创作,由于还有本职工作,所以他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写作。
-中国姑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