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送亲应该注意的礼仪有哪些?

婚礼送亲应该注意的礼仪有哪些?,第1张

嫁娶: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后多改为在着日头就进门)。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岳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儿子一样,有客时只能做服务生。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手绢,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坐福(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随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是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如果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言多有失)。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婶姨嫂(个别村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说,即女方的姨不参加送外甥女上轿,男方的姑不参加迎侄媳妇下轿),有接“送客的”婚宴主陪。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厅。同时鞭炮齐鸣,营造喜庆气氛。

婚宴正午时分开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极为讲究。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如果送客的来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亲为大,家人的朋友要尽量安排个好席位。旁系亲属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直系的不论是爷、爹、伯、叔,都是服务群体,即使入席也没有席位。席间的规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像过年时一样,要“接口彩”。桌上的调味品,蒜要改叫“义和菜”,醋要改叫“计划”。宴席的高音区是盘鱼上来时,陪客人员要千方百计让客人多喝。醉——谐音“最”,最好最好的意思。来宾往往是“鱼在桌上,我在桌下”,没有吃到鱼就醉了躺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饭时,坐席的人要米饭、面条两样都吃。不准只吃一样,叫“汤饭两全,儿女双全”。预祝新郎新娘将来儿郎、闺女都有。

宴后,娘家送客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有的地方是送客的人到公婆房里去,不进新娘的房间),便于回去汇报情况。这叫“赴小宴”,小宴是个摆设,是个过程,象征性地摆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赴小宴时,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说些客气话。如“闺女拙,不会做家务,以后请当公爹的、当婆妈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准备好点心赠给送客的人,以表谢意。如果是忙乎忘了,那是件很失礼的事。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结束了。

晚上有闹洞房的习俗,村人想尽各种办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长如父的观念影响,平辈中“大伯子”(丈夫的哥哥)不与弟媳诙谐言笑,不去闹洞房;“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则“叔嫂无忌”,是闹洞房的主力军。这种陋习后来被逐步被淘汰。

  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

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1000-数万不等。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

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

为了让婚礼更加热闹,邀请伴郎是每个新人都会做的事情,伴郎需要陪着新郎从婚礼开始到婚礼结束,那么当你被自己的朋友,兄弟、同学邀请作为伴郎时候,你应该会比较纠结, 伴郎需要随礼吗 又要在婚礼上做什么事情

其实作为 伴郎需要随礼吗 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如果你被邀请作为伴郎,那么看你自己的心意包多少,也可以选择送东西,如果是自己邀请他人做伴郎,那么也有200-500的给法,作为辛苦费。如果有给新郎准备衣服的话,一般都是发两包烟这类的就可以了。伴郎给礼或者给伴郎礼最好是一早上就给,避免中途过忙而忘记。

那么作为伴郎在婚礼上都需要做什么呢随我来看看。

1、压床:在婚礼开始的前一天,伴郎需要到达新郎家里,进行婚房布置,然后晚上要跟新郎的亲友们一起吃饭喝酒。

2、不抢风头:伴郎是婚礼当中比较重要的角色,需要打扮得体,又要注意不能太过耀眼,避免xx抢走新L的光彩,要明白自己的职责。

3、绅士:伴郎在婚礼这天需要负责安保一样的工作,需要负责做驾驶员,开车门,拿东西,迎接客人,都需要表现你的绅士风度出来。

4、闯关接亲:伴郎需要跟随新郎一同前往新娘家里接亲,而新娘的姐妹团往往都会想出多种整人方法,需要伴郎运用自己的大智慧帮助新郎顺利闯关。

5、做酒保:作为主人公,婚礼这样的大喜事,是难免被宾客敬酒的,所以伴郎在新郎喝不下,被欺负的时候需要站出来挡酒。

伴郎负责的工作除了要跟新娘入洞房以外,需要全程随着新郎吃喝玩乐,所以你觉得 伴郎需要随礼吗 这样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总结:邀请的伴郎一般都是自己比较要好,或者亲近的人员,所以 伴郎需要随礼吗 都是根据自己的心意来,有些人你随礼给他,还不一定收。像我之前给朋友做伴郎,就只拿了一包烟,但是作为兄弟,朋友,觉得这都无所谓,不伤大雅!

摘要: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那么陕西有哪些结婚习俗呢?陕西的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呢?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陕西的结婚习俗流程,一起来看看吧!1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订婚

订婚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的作用。见面: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双方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给予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札,女给男之礼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惫,否则就有问题。

2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礼时更重要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须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这纯属一种礼仪之举。

3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最、花色、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同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两件,每件七至九尺)的衣料,也有十身、八身的,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入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完衣服,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在经济困难时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4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坐喝

渭北人叫“吃洒席”,渭南人叫“过礼”,民间俗称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用傲菜,搭翻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套,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拼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①进门先喝羡,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②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嗓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③两顿饭:先喝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洒边上莱,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方一人领上给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叫认媳妇。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女方所备衣物和客人所助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愈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札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礼叫回门,男家会盛情接待。

5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6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7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8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轿”。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9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百世昌”。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了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一并行礼。拜毕礼成。入洞房: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新娘见盆,骡马成群”。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新娘搅锅,越搅越多”。有人在锅内丢一双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见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热闹的人向新房内丢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谋娃”。有人给炕头放个木头墩子,姑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见红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新娘人洞房后,刹时,必有年青小伙子前来以挂门帘、窗帘为名向新娘索要红封(红纸内包钱币),讲楔一个钉子见个封,以此耍闹逗笑,开宴时,端盘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讨封;而娘家的女客们也在人不注意时,将酒壶茶杯碗碟等藏起,以至带回家,等女婿到岳丈家赴宴时,用手帕、糖果等礼物换回,这样耍闹,民间以为趣。

10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11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12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13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意取双吉),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回门”,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14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贺礼

贺礼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陕西的婚俗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有所不同,从婚俗中所折射出来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下面再来说说乾县娇俗中的“配房”—烟布袋儿。烟布袋儿,就是经常抽早烟的乡党们,在近两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形响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儿女。

15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烟布袋儿

就是经常抽旱烟的乡党们在近二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这烟布袋儿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这里面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烟布袋儿是乾县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女方家的“陪房”。为什么“陪”烟布袋呢这是因为,新媳妇过门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出对男方父母的孝顺。这也是关中民间婚俗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乾县,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就会到公、婆房中,端茶倒水,同时也要带去自己亲手为公、婆做的见面礼。其中,带给公公的礼物就是烟布袋儿。这从表面看是带给公公的一个礼物,其实这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新媳妇”送给公公烟布袋儿,表达了新人对公公在家中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烟布袋儿由新媳妇亲手制作,婚后敬送给公公。公公把烟布袋儿挂在自己的烟杆上,人前人后,亲戚邻里看到就会对烟布袋品评一番,“哎呀,看把你飘的,你家的媳妇真有本事!”、“哎!你老汉有福,取了这么能行的媳妇!”全村人对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精心制作的烟布袋儿,便是一个媒介,使乡亲对她有一个第一印象和间接的了解。烟布袋上的刺绣一般采用扎绣,多以牡丹、荷花等象征富贵,在袋子的两个角绣有蜘蛛、蝴蝶或一些昆虫,有辟邪之说。从构图、布局和针脚,都可以看出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这些会成为婚礼之后,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结婚送亲东西一般是由男方给女方送礼物。这些礼物通常被称为“聘礼”或“彩礼”,用以表示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聘礼的种类和价值因地区、家庭条件和习俗传统而有所不同。

传统的聘礼通常包括金饰、红包、布料、酒水、水果、糖果等物品,它们象征着财富、幸福和繁荣。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在聘礼中加入一些象征性的物品,如龙凤饼、红彩带等,以表达对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的祝福。

在现代社会,随着观念的变迁和人们的个人选择,有些夫妻会共同商议并由一方或双方给予对方送礼物,或者选择不进行过多的聘礼交换。这主要取决于夫妻双方的意愿和家庭的传统。总的来说,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给予对方礼物,关键在于彼此的尊重、理解和沟通。

婚礼当天超全流程表    全程简单易懂 保证万无一失

婚礼当天流程表(新娘晚宴篇)

新娘准备流程:(5:40起床吃早饭, 婚礼一天很耗体力);6:00 化妆师到位开始化妆;7:00伴娘、 摄影到位,伴娘可以藏鞋子,整理游戏道具,摄影师可以先对婚房进行静物拍摄;8:00拍摄新娘化妆, 嫁衣等画面;

8:30 新娘伴娘造型做好,开拍闺蜜晨袍写真;9:00 同时化妆师给新娘父母化妆(要提前和化妆师沟通哦)与父母合影,互动, 可以适当煽情一点;9:30 堵门游戏开始, 游戏难度要适中,太难的影响进度哦, 也不能轻易接走新娘啦, 最主要是开心哈。10:30敬酒喝甜茶 (根据各地习俗),与亲友拍照合影;11:00迎亲车队出发去男方结婚新房。

婚礼当天流程表(实际时间可以多带8,例12:18):

12:00到达男方家, 新娘进门,新人向新郎父母敬茶;12:30去酒店午餐, 像来宾敬酒,休息;13:30 新人外景拍摄,带上伴郎伴娘哦;16:00婚礼彩排, 建议不要太复杂;17:00 新人迎宾, 可以和宾客拍照留念;

18:00婚礼仪式:新娘新郎进场,致结婚誓词,证婚人致证婚词,交换戒指,抛手捧花等(具体看婚庆安排);18:30喜宴开始: 表演节目,换上敬酒服,用晚餐,新人向宾客敬酒,同时播放婚礼VCR;20:30:新人送宾,表达感谢,赠上伴手礼;21:30 有些地区有喜闹习俗, 文明喜闹。

婚礼当天流程表(新郎接亲篇, 晚宴篇):

6:00 起床洗漱。 吃早饭, 接亲是个体力活;6:30 联系车队, 确保车队准时到达;6:40 伴郎到位, 一起简单妆发;7:30 摄影师到位, 拍新郎穿西装花絮,新郎与父母家人的合影等;8:00 准备出发, 出发前检查接亲红包,手捧花,接亲婚品 (按习俗),喜糖喜烟要备足;

8:30 车队出发, 全程摄像跟进;9:30 到达新娘家, 拜见新娘父母, 敲新娘门,开始堵门游戏, 切忌文明稳重;10:30接到新娘后按各地习俗, 吃汤圆,甜茶等。

11:00与新娘及新娘父母、 亲友拍照合影;12:00接亲队伍接新娘回新郎家, 拜见父母;12:30去酒店用餐,与宾客敬酒;13:30 新人外景拍摄,带上伴郎伴娘;16:00婚礼彩排, 流程简单化,复杂容易出错;17:00新人迎宾。 与宾客合影留念;

18:00婚礼仪式, 新郎新娘进场致结婚誓词, 证婚人致证婚词婚庆环节安排等18:00喜宴开始, 用晚餐, 与新娘及父母像宾客敬酒;20:30新人送宾, 新郎要提前安排好外地宾客,返程或者住宿问题, 可安排人专门对接;21:30 有些地区有喜闹习俗, 文明喜闹。

午宴婚礼流程表(新郎新娘准备篇):

5:30起床洗漱吃早餐, 新娘新郎化妆;7:00新郎裱花车, 新人双方家人准备汤圆甜汤;7:30摄影师到位,开始正常拍摄;8:00新娘对接伴娘准备堵门事项,新郎安排好接亲物品和接亲人员;8:30 迎亲队伍出发去新娘家;

9:00 新郎抵达, 放鞭炮欢迎,拦门,求婚献花, 新人向女方父母敬茶,吃甜汤;9:30新人, 伴郎伴娘, 亲友团出发;10:00到达新郎家, 新人向男方父母敬茶吃甜汤, 出发去酒店。

9:00放鞭炮礼炮迎接,新郎拦门要喜糖红包新郎向新娘求婚,"献花新人向女方敬茶, 吃甜汤,合影;9:30 新娘出门新人,伴娘伴郎,迎亲团出发;10:00 到达新郎家,新人向男方父母敬茶,吃甜汤出发去酒店。

9:30 男方家人把糖、 烟、酒送到酒店双方家人把新人准备物品带到酒店布置新人服装送到酒店化妆间;10:30 新郎新娘到达酒店开始新人彩排,父母环节彩排新人补妆;11:00 引导来宾就位新人迎宾,与亲朋好友合影;12:00 婚礼仪式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31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