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民间传统,新娘打扮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婚礼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南北民间都流行着古色古香的沐浴更衣、“上头”、“开脸”的礼仪习俗。
开脸,亦称开面。所谓开脸就是用刀剃掉、或用两根线互相绞合,用以绞尽脸面上或脖子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开脸必须在婚前一日进行,而且必须有儿女双全的有福的妇人来完成。近、现代某些地区仍有这样的礼俗。巴金先生的小说《春》曾写过这样一个细节,蕙要出嫁了,周氏来给蕙开脸,她一面用丝线仔细地绞拔蕙脸上和颈上的汗毛,一面絮絮地对蕙讲了一些到人家去做媳妇的礼节。开脸之后便是蒙上“盖头”,或坐轿、或骑马前往夫家了。
浙江绍兴一带新娘在娘家中举行沐浴仪式。仪式均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的中年夫妻主持。一人手拿畚筛,筛上放些染红的喜果、鸭蛋、下面用大脚盆接着,另一人用热水从畚筛淋到脚盆中,再用毛巾蘸水让新人连续揩三次。新娘子沐浴后行“开脸礼”。当地风俗未婚女子称“毛脸”,婚前是第一次开脸,请一老媪用线绞除脸上汗毛,修眉毛,整理鬓角,并拔下新娘的头发7根与新郎的头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寓意“结发夫妻”。
湖州一带,男家在向女家发“上头盘”,即送上轿衣的同时,还要送上“开脸盘”。“开脸盘”共有6个盘,分别盛肉、鱼、鸡、喜果、炮仗红烛、胭脂花粉。女家收到开脸盘后,即由舅母等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滑稽的是有些地方开脸后由喜娘给新娘涂上厚厚的一层水粉,直到眉毛都看不出为止。
广东东莞一带旧俗在结婚前夕,择好良辰,新娘在娘家举行“落阁礼”。请一位好命妇人,摘一些柚子叶烧水给新娘沐浴,浴后换新衣,然后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面毛,并把原来的辫子改梳成“上轿髻”。沐浴、开脸,梳头完毕,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
有些地方特别讲究新娘的“上头”和“开脸”。在江苏高邮一带,姑娘出嫁前夕先行“上头仪”。是日姑娘沐浴更衣,面对梳妆台端坐,点上红烛,先喝两口茶,俗称“闭口茶”,意为从此已成新娘子,不能多嘴多舌乱讲话,俗规要到夫家吃了开口茶后才能开口。然后请二位福命妇人来替她“上头”。他们先把姑娘的发辫拆开,连同刘海一起梳向脑后盘成发髻,脸搽上胭脂花粉,再用两盘叠成双层的红纱带,从前额箍到脑后,要紧紧地箍上12道,俗渭“十二月太平”,表示教诲新娘学会耐性子。按俗规即使头勒疼了也不能喊叫,一定要忍着。传说只有这样,到了婆家遇着不遂心的事也不会发脾气。开脸要到夫家后的第一天进行,是日婆家特请“换新妈”为媳妇开脸。新媳妇早早起床,梳洗完毕便端坐着,换新妈拿起两只事先煮熟染红的鸡蛋,在新媳妇脸上滚几下,用红纱带将额前头发往上抹,再用挑簪把短发向下挑齐,涂上香粉,拨去短发,用双股棉绒绞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细细弯弯的。
浙江丽水举行婚礼之前,女方要请梳头娘,为新娘梳头,梳头娘要选择父母双全、子女众多的大娘。由于打扮新娘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所以女方还要请来一对命好的未婚姑娘为新娘掌灯,梳头娘除梳头外,还要为新娘穿戴。打扮好的新娘,头戴凤冠,身穿宫装,外披霞帔,腰横玉带,下着大红裙,全身挂满饰品,俨若娘娘。
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新娘的穿戴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皆披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装饰方面,现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娘一般都用金银珠宝等饰品来装扮自己。
新娘服饰,以江苏吴县一带最为讲究。按当地俗规,凡新婚女子必须有三套服装在举行婚礼时和婚礼后穿戴。第一套:棉裤,俗称“帖肉棉袄夹裤”,是男方迎亲时送给新娘穿的。这套衣服除结婚日穿以外,翌日回门时可穿,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拜年时可穿,参加母亲50岁以后“念佛开斋堂”仪式时可穿,参加同辈至亲好友的婚礼时可穿。第二套:头上戴珠冠,粉红色绣凤穿牡丹等花纹的花衣,花裙,是与花轿一起租来的。这一套仅在轿上和举行婚礼仪式中穿戴。第三套:土布衣,靛青色土布包头巾,靛青色土布加衫、蓝地白花印花土布裤,靛青色土布长襦裙,裹小腿的桃红色印花土布卷绑,蓝印花土布袜,绣花板趾头鞋,这一套在婚后劳动时穿。新婚期间的新娘子穿的鞋子也很讲究,同样要备三双。举行婚礼仪式时穿“玉堂富贵”纹样的鞋;上轿时放在“轿前盘”糕上的鞋,俗称“踏糕鞋”,上面绣着福寿齐眉纹样,随接新娘的花轿抬到男家;第三双是婚后替换鞋,绣着梅、兰、竹、菊的纹样。
陕北一带旧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准备上轿的新娘,穿上了红衣,绿裤,花鞋,头上戴了鲜花,干娇百媚,可是俗规要用锅黑把新娘漂亮的脸蛋涂得黑漆漆的,与花枝招展的服装形成了大反差。迷信传说,假若不这样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浙江湖州、安吉一带新娘在娘家开脸后,专门烧一缸浴汤给她洗澡。洗好后从里到外全部穿上男家送来的衣服,为此当地有“男家浴缸里捞人”的俗语。旧俗这时新娘还要罩上一件大袖红袍,腰间束一根带子,背上缠一丛万年青。俗信这样可防止妖怪来抢新娘。
民间还有一种“催妆衣”的奇俗。所谓“催妆衣”,就是大红棉袄。这种风俗的形成当然与喜事多在冬季举行有关,所以冬天穿上大红棉袄结婚当然暖暖和和,这本不为奇。奇的是江西一些地方的新娘子,即使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结婚,上轿时也非穿“催妆衣”不可。因为当地风俗,当新娘入门后由叔、伯长辈抱进厅堂。此时亲朋邻舍,不论长幼,皆可持木棒打新娘的背,如果不穿棉衣难以承受。当地还有一种不可理解的怪俗,即在新娘子的大红新棉袄上,加上一件临时向苦力工借来的、污浊不堪的破衣服,不知何因浙江一带也有新娘上轿必穿棉袄的风俗,略有变通之地,即若在六七月的热天结婚,可以让新娘不穿棉袄而以在上衣口袋中放一团棉花代替,俗渭:“新娘身上无棉,老公不值钱(不爱)”。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规俗习。在浙江富阳一带,当花轿抬到女家,放在簸箕上面时,新娘才开始化妆换衣,换好小衫裤后,要立在蒸桶上面穿红棉袄和红棉裤。有趣的是头上戴好凤冠,准备穿大红裙时,要拿12个鸡蛋从裤腰里放下去,从裤脚下滚出来,俗传这样可使新娘婚后不论哪个月生孩子都如母鸡下蛋一般,快当,顺利。
福建泉州旧俗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笄礼”。花轿到来时,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厅中梳妆,俗谓“对轿梳妆”。由一被称为“宾”的有福的妇人为她加冠笄,然后由送嫁娘为新娘服背子,“宾”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红布做成,裙内有袋子,袋里放入皂荚,铁采尾,泥孩子,猪肉片等18样东西。
江苏扬州新娘的打扮非常现代,上轿时还要戴一付有色眼镜。不明根由的人感到奇怪,其实此俗源于一种迷信风俗。当地俗规认为新娘子的目光是犯穷的,穿上了婚嫁衣的新娘看到哪里哪里穷,看多远就穷多远,看到媒人媒人穷,看到婆家婆家穷。于是便立了一条俗规:新娘穿好新嫁衣上了轿后,就必须闭上眼睛,一直要到入洞房坐上床后才允许睁开眼。但在繁杂的婚礼过程中新娘实在很难坚持。后来聪明人想出一个办法,用戴眼镜来代替闭眼,果然方便了。
婚礼上的新娘是最美的,最耀眼的。她不仅会得到周围人的欣赏和赞美,也可能招徕鬼神的羡慕和嫉妒。因此,为避免乐极生悲,新娘的梳妆打扮往往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这就使得新娘的装饰风俗犹如万花筒,干奇百怪,无奇不有。
广西苍梧一带新娘出嫁须穿黑衣、黑裤、黑袜,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嵊县山区,新娘须穿素服上轿,到了男家才换吉服举行婚礼。江苏靖江一带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朴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称“掸草衣、掸草裙”直到现在穿得再时髦,再讲究的姑娘,到结婚时也非得设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来穿上。
各地的结婚习俗都有什么特别
中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地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地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地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国地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礼,乳腺增生,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北京的婚庆公司。在男道人地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浪漫个性婚礼。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地两次婚不同。布朗族地两次婚,是古老地不落夫家习俗地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地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地一种复合形式。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地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地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地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地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地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婚礼。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地门户贴,开具双方地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治疗尖锐湿疣。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地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地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地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地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地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地,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地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北京婚庆公司,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地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她们子孙满堂,北京婚庆策划公司,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地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地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婚礼策划,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地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婚礼,新娘或抱在怀里,榉荣轩新人找婚礼摄像师的两大误区,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地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北京婚庆。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婚庆公司。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地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治疗乳腺增生。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地《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地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地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地途中。苗族地四月八、六月六、赶秋地歌会活动,婚纱照后期选片基本规则榉荣轩婚礼策划,侗族地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地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公司介绍。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地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地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地12个三角形地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地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地夜晚,主题婚礼,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地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地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地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地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地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领略各地的结婚习俗
青岛婚俗
全国各地结婚的风俗习惯很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旧的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弃,下面是笔者对目前青岛婚俗部分略记,供有兴趣者参考:新娘出门不要回头招手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
一方面会破坏化妆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
北京婚俗
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
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
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
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婚后第三天,
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上海婚俗
新娘换鞋离娘家 一路红伞到夫家
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
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
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
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
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
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
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安徽婚俗
前夜新郎宿女家 新娘新郎对换鞋
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迎亲队伍
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
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
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
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
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
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
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
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
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
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
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
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
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
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
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
才算全部完结。
蒙古族婚俗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
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
在2009年,中国的农村青年们开始流传起这样一则广告,只要花上一笔钱就可以买个媳妇,有的甚至低到不超过两万元,这媳妇保质保量,便宜贤惠甚至还是处女。
对于偏远山区的家庭来说,能够以这样的价格给儿子娶个媳妇,别提多划算了。甚至不少广告还打出了“一年跑了包赔”的噱头,让许多家庭没有“后顾之忧”。
而广告里的这些“媳妇”统一被称为“越南新娘”,她们全都来自于距离中国约160公里的越南。
越南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家,在二战之后,越南地区长期受到战乱侵害,越南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给越南带来的不仅有贫困、痛苦,还有越来越极端的性别比例失调。越南年轻男子需要上战场,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战争夺取了生命。
因此,男多女少也渐渐形成趋势。
在越南,男女比例甚至一度到了2:5,有钱的男性可以娶上好几个媳妇,虽然违背了婚姻制度,但是政府也不会干涉。
而女性地位普遍地下,在家庭之中女人更像是一种物品,有的会把自己的女儿拿出来买卖,有的则把妻子当成了泄愤工具。
长期畸形的社会促使越南女性到其他国家寻求希望,早期,越南女性会选择法国、美国甚至是日本等国家。直到2009年左右,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越南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嫁到中国。
而越南姑娘在宣传之中,总是带有贤良淑德、美丽温柔等词汇,很多中国男性也自然对其产生了向往。
据统计,越南新娘嫁入台湾人数高达25万元以上,而每年嫁入大陆的是也已经达到6000人之多。
这种跨越国度、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婚姻,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规模的数字。按理来说,跨国婚姻并不容易。
越南新娘的形成除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利益,越南新娘的跨国嫁入甚至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发财之路。
在中越之间,有一个专门的组织负责安排中国男性远赴越南,去越南挑女性带回国内成婚。这种美其名曰“跨国相亲”的模式,价格低廉而且十分方便。
在越南,有专门负责养育姑娘的“养妈”。
养妈会将想要嫁到中国来的姑娘进行专门培训,包括礼仪、外表、气质、文化等,培养出来的姑娘大多看起来秀外慧中、温柔听话,符合中国男性对越南新娘的想象。
而在中国,则会有一批负责招揽客户、组织出国的专业团队。他们将想要娶越南新娘的男人们组成团,安排这些单身汉远赴越南,挑选自己心意的对象。
这些团队收费甚至不超过两万元,而中国男性可以在越南待上6天,在这6天里,他们只要挑好了“心仪”的越南新娘,就可以立马领结婚证带回家。
在这些单身汉们看来,越南新娘温柔漂亮,中介团队还保证这些女性都是“处女”,只要看上了,三个月内就能娶回家。
面对很多人对于“这些新娘不是本地人,如果跑了就找不回来了”的担心,中介方还保证一年内跑掉包赔。
这种需要中介帮忙的模式,也是中国男性迎娶越南新娘的最主要方式。
大型中介如广州红尘MM、南京老戴等甚至会在报纸和电视上打广告,部分小中介会在亲戚好友里面拉客,依靠熟人口碑扩张生意。
自从越南新娘在中国内地被广为熟知后,仅仅是婚介中心,数量就高达5000多个。
如此多的婚介,也并不全都是正规、有信誉的企业,面对越南新娘这么大一块市场,有不少人动起了歪心思。
在这场跨国婚姻之中,许多人借着中国青年对越南新娘的向往,采取各种手段骗取巨额金钱。
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往往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一位自称是“越南新娘”中介的男性带着几个漂亮的越南女性,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自己的生意。
若是有单身青年表示看上了,中介就会先要钱,把钱收进口袋里后,一帮人立马逃之夭夭。
这种上门式的诈骗,就是看准了农村消息闭塞、大中介很难进入,骗子靠着农村青年对越南新娘的向往,诈骗大额金钱。
此外,即便是跟随团队前往越南,也有许多骗局和陷阱。
有的黑中介故意报一个极低的价格,吸引想要娶妻的单身汉,但是当人来到越南之后,中介又会借口有其他收费项目,不停索取金钱。
而且有部分中介故意办理时间紧张的签证,迫使单身汉受制于时间,着急回国,不得已答应中介的各种高额款项。
此外,还有中介和越南新娘联手,制造许多骗局和陷阱。
第一种,中介将越南新娘介绍给需要的顾客,通过各种夸张的描述,给越南新娘说好话。当单身汉看中后,两个人就会开始计划结婚。
在结婚之前,越南新娘会以越南方的习俗等为由,向男方索取财物。
等到男方终于准备好财物后,越南新娘则以各种借口推迟婚姻,甚至在结婚一年后,突然消失不见。
而当男方找到中介时,又会被中介倒打一耙,以各种借口,让男方没有办法索要赔偿。
第二种,中介会跟养妈一起唆使婚后的云南新娘逃跑,而后又找男方要求给钱进行调解。如果不调解,新娘就不再跟他过日子了。
类似的骗局层出不穷,中介往往会动用各种手段将单身汉的钱套到自己腰包里,最后导致其倾家荡产也没能成功娶妻。
在湖南深山之中的一个村庄里,当地男子的妻子竟然大批消失了。
这些妻子都是从越南进口的“越南新娘”,其中很多甚至没有办过婚礼。在当地人眼中,这些外地的新娘是在2008年左右大批涌入山庄的,她们时常在一起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话。
这种“买来的新娘”便宜又方便,当地人也很认可,甚至有不少人教育自家孩子都会说“以后给你买个老婆”。
越南新娘的丈夫们与媒人签订合约,拿到一份妻子资料后,这个人就是他们的了。
而这份资料往往也是中介为了方便伪造的,当地不会特意为买来的新娘上户口、办婚礼,因此也无从查证。这些新娘没有户口本、没有身份证,在法律看来她们都是隐形人。
而被贩卖来的女性又会再次失踪,被人贩子以“带她们回家”的名义拐走再次出手。
可是因为涉及到人口买卖,买下越南新娘的丈夫们有苦说不出,不敢报案。即便报了案,手里也只有新娘的假资料。
中介依靠着反复转卖这些遇难女性,收获大笔利益。
在金钱上面存在巨大危机的同时,买下越南新娘的男性们还会面临疾病的威胁。
在越南,性工作者是一个极其普遍寻常的工作,当地约有20万人从事性交易工作。
许多姑娘不想干这份工作后,也会选择当一名越南新娘。而中国男性不了解实情,在中介和越南新娘的花言巧语中,娶下姑娘。
当这一场看似正规、你情我愿的交易完成后,巨大的社会危机和健康危机也接踵而来。
根据研究发现,我国在2009年约有近万名外籍HIV感染者,而在其中,东南亚新娘们的感染率最高。
这些漂洋过海远嫁到中国的新娘们,可能也是一个个病毒的携带者。
而农村青年对艾滋病了解甚少,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健康问题。
不过在这条贩卖越南新娘的利益链中,越南女性的婚姻幸福是最不被重视的。
愿意嫁出来做越南新娘的女性,大多家境贫困、在家里不被重视。在越南中,南部胡志明农村等地越南新娘最普遍,甚至高达该省份女性人口的20%。
越南新娘的父母愿意把女儿嫁出去也不是出于希望女儿幸福等目的,而是希望女儿能够带回来更多的礼金和钱财。
在父母眼中,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是一个提款机。在越南,把女儿嫁出去的人家是最容易盖新房子、发大财的。
越南人甚至还会互相比较自己的女儿“卖”出了多少钱,每个月又能够往家里寄多少。若是不满意,父母还会拼命榨干女儿的价值,好能够让家里富裕起来。
因此,会选择外嫁的姑娘们大多数都想要嫁到一个富裕的人家。在越南新娘们看来,嫁到中国后,家里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都会大大改变。
可是实际上却截然相反,迎娶越南姑娘的中国男性们大多数都是困难户,甚至还有人身体残疾。
在台湾北部,一些色情场所中,越南姑娘甚至是一些酒吧的招牌。这些姑娘们都是“越南新娘”,原以为嫁到台湾后会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可谁知她们的丈夫一个个生活困难,她们只能选择“下海”。在酒吧里面,客人花钱买下越南姑娘,而她们则陪着客人们玩各种“游戏”。
在台北的三芝等地,专门贩售越南姑娘的色情酒吧就有十多家,可想而知有多少越南新娘受生活所迫而选择这种行业的。
与台湾相同的是,越南新娘在大陆,也要面临婚后生活的考验。
2013年4月3日四川省广元市中级法院判处一名越南新娘有期徒刑十年,此人名为何氏装,由于婚姻不幸、她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婆婆。
和许多越南新娘一样,何氏庄在嫁人之前,对自己的丈夫和婚姻怀揣着美丽的幻想。
她和妹妹小何出生在越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家里十分贫困。在村庄内,有许多姑娘选择远嫁到中国来。而这些姑娘结婚后,家里面收到了许多钱,生活一下子变好了。
何氏庄也时常回想,自己若是嫁到中国,是不是也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2012年初,何氏庄和广元市的龚建勇解释并结为夫妻。
一开始龚建勇对何氏庄并不上心,仅仅只有一米四的何氏庄并不符合龚建勇对未来妻子的期许。但是何氏庄温柔、体贴,而且龚建勇家里十分贫穷,自己一直娶不上媳妇。
最终,对结婚生子的渴望,让龚建勇选择了越南姑娘何氏庄。
而为了娶她为妻,龚建勇几乎倾家荡产。他家里仅有几间土房子,家里三个姐姐结婚远嫁,只剩下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一个人耕种三亩地,一年勉强收入几千元。
龚建勇在外务工,也挣不了很多。
为了娶何氏庄,龚建勇答应陪妻子回到越南老家见见家人。
可是,到了越南,龚建勇才发现何氏庄的家庭也十分贫困。不仅如此,何氏庄的父母还要求龚建勇必须支付巨额彩礼。
龚建勇倾尽全部,拿出来了四万元钱,这才取得岳父母的同意。
两个人在越南办了婚礼,还花费大价钱宴请宾客。回国后,龚建勇又带着何氏庄去四川省民政厅领了证。
相比起一部分越南新娘来说,何氏庄这段婚姻的开局还算是不错。丈夫对其有求必应,而且还给了她结婚证明。
何氏庄也答应龚建勇,自己要和他回村住,和老母亲住在一起。
刚刚回到村庄的时候,何氏庄这个外国媳妇引起了村里很大的讨论。左邻右舍都到龚建勇家里来,希望看看何氏庄长什么样子,也跟这个外国人交流一下。
然而语言的不同给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何氏庄和村里人根本无法沟通,她只能点头摇头,或者说一下简单的话。
丈夫龚建勇会很快就离村去城里打工,仅留下妻子何氏庄和母亲在村里居住。
偏僻的山村里,大家的日常生活十分乏善可陈,除了看电视就是聚在一起聊天。而何氏庄偏偏因为语言的关系,无法融入进去。
久而久之,村里人对何氏庄的印象越来越差。龚建勇的母亲也对这个媳妇很不满,总是跟村里人说,家里活都是自己在做,花大价钱娶来的越南媳妇什么也不干。
贫穷的生活、痛苦的婚姻、陌生的处境,这一切都让何氏庄难以忍受,她无数次生出想要离家出走的想法,可是却苦于人生地不熟而放弃。
因为是外国媳妇,村里也有人提醒龚建勇的母亲,可别是个骗子,万一好不容易花钱娶来了,跑掉了可彻底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龚建勇的母亲觉得村里人说得十分有道理,她为了防止何氏庄逃走,便把何氏庄所有的证件都藏了起来。
这种解决方式,让何氏庄感觉十分难堪,明明是一家人,却像是防贼一样得放着自己。
半年后,何氏庄的妹妹小何来看望姐姐。小何也是越南媳妇,但和姐姐不同的是,她嫁到的人家条件相对不错。丈夫一家人也十分愿意和她沟通,丈夫更是对她宠爱有加。
那一天,姐妹两个在一起谈了许久。受到妹妹生活的刺激,何氏庄更加觉得命运不公,她向妹妹抱怨了许久。
殊不知,此时龚建勇的母亲正在一旁偷听。事后还跟儿子告状,说何氏庄对一家人很不满。
龚建勇跟母亲解释,小何嫁过去的地方比自己家有钱,何氏庄可能是对比之后感觉不舒服。
这一天晚上,何氏庄更是只做了一人份的晚餐,没有给婆婆带份,闷声不吭吃了饭就睡了。
面对何氏庄的情绪,龚建勇根本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每天工作就已经要累死了,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不让何氏庄干活,已经是对她很好了。
龚建勇的母亲更是天天抱怨,儿子花钱好不容易娶来的媳妇什么也干不了,还天天甩脸色。
婆媳矛盾日益计划,何氏庄和婆婆在家里几乎天天都要吵架。
2013年3月15日,龚建勇的母亲因为干农活的事情辱骂何氏庄,这也成为点燃何氏庄内心不满的导火索。她决定,自己一定要从这个家里逃走。
当天晚上何氏庄偷偷潜进婆婆的卧室寻找证件,并事先准备好领带、绳索等工具,为了防止婆婆中途醒来阻止自己,她一进去就把人手脚都给绑住。
这个过程惊动了熟睡中的婆婆,对方剧烈挣扎,何氏庄与其抓扯并将嘴巴堵住,防止婆婆呼救。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六十多岁的老人一头撞到地面上,瞬间昏迷不醒。
何氏庄见状,忙加快自己的动作,拿起证件和婆婆兜里的150元现金、存折等物品,连夜就走。
两日后,龚建勇打工回家,自己年迈的老母亲早已死忙多时,何氏庄更是不见踪影。龚建勇立马报警,案发一周后,警方在成都抓到在逃的何氏庄。
从满怀期许的越南新娘,变成麻木不仁的杀人犯,改变何氏庄轨迹的正是丈夫的不理解、婆婆的辱骂,一桩不幸的婚姻让这个女孩子堕入了深渊。
与何氏庄有着共同遭遇的女性不在少数。大多数想要娶越南新娘的人,在国内基本都有着各种影响娶妻的难题,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甚至是性格有问题等等。
越南新娘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嫁过来,在异国他乡里过着陌生而又痛苦的日子。甚至有的家庭认为花了大价钱把媳妇买来了,就要“物超所值”。她们让媳妇自己挣钱把彩礼钱还了,甚至让越南新娘一个人养活全家。
即便遇上了体贴的婆婆、善良的丈夫,越南新娘在中国的日子也存在诸多阻碍。
这些越南新娘普遍没有中国户口,因此她们的子女上学也成为了一桩难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越南新娘想要取得正式的户籍需要办理十分复杂的手续。而大多数人很难达成条件,越南新娘没有户口,她们的子女也就没有办法入户籍。
越南新娘香玲和丈夫就遇到了这个困难,她们一家屡次跑到派出所、计生办等地办理孩子的户口问题,甚至还花钱疏通关系,最后仍然以牵涉到外交问题为理由被拒绝。
户口一日办不成,孩子就一日没有办法上学。
拖得久了,不少家庭甚至选择放弃,直接把孩子送出去打工。
除了正规途径买来的越南新娘外,还有不少人是被拐卖来的。
在粤北山区的楼下村里,当地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越南媳妇”,她叫李碧蓉,46岁。
李碧蓉家里很穷,她们一家甚至只能借住在移居去深圳的邻居家里。与当地人一样,李碧蓉说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头发花白,每日操持家里的生活。
这个越南媳妇实际上却并不是自愿来到这里的,她在越南家庭富足,每日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高中毕业后的李碧蓉结婚生子,然而所托非人,丈夫因为好玩染上了毒瘾,两个人选择了离婚。
本来是为了来中国散心旅游,李碧蓉却被黑心导游蒙骗,在偏僻的小镇里被拿走了身上所有的财物和证件。
在茫然无助之时,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此人声称要带李碧蓉回家。李碧蓉立马点头跟对方走,接过却被男人带到了一栋破败的小土屋前。
男人说,自己花了6000元从导游手上买下了她,从此李碧蓉就是自己的媳妇了。
无力反抗的李碧蓉只能认命,她连着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要干沉重的农活。公婆对她态度也很冷漠,时常辱骂殴打,甚至从来不叫她的名字,叫她“这个东西”。
2007年,李碧蓉终于借着打工的机会跑到东莞,给父母写了求助信。
然而这个时候,因为离开越南超过10年,而且没有办理任何的手续,根据越南法律,李碧蓉早已经失去了自己国籍。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越南新娘”,何氏庄、香玲、李碧蓉等人的生活也是一个个越南新娘生活的缩影。
一代又一代的越南女性,在这样的婚姻生活中麻木地活着,直到变成了一个符号——“越南新娘”。
这样的婚姻是对自由的禁锢,更是对女性幸福的约束。
一、云南新娘结婚戴墨镜。主要是因为女子在结婚的时候,他们的习俗是怕亲人不小心碰到他们的眼睛,所以要戴墨镜保护眼睛。其次,新娘在结婚的时候戴墨镜也是为了讨一个吉利,因为新娘结婚是喜事。而且这个戴墨镜的习俗在当地也是流传很久的。
二、戴墨镜则是为了驱邪,也有的说法是新娘出嫁头一天要哭,墨镜能遮眼红肿的双眼。在第2天正式领取新娘子的时候,新郎会在伙伴们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三个蜡,蓝色的东西,一个接一个的,像门前的石墩上甩下去。随后就听到三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三、在结婚的喜悦之情里,新娘在哭泣,流露出一种惜别之情。当唢呐再次响起时,新娘已经被带去婆家的路上。所以戴墨镜,一则是为了驱邪,二则是为了遮挡新娘,哭肿的双眼。他们的结婚典礼的时候有金花和阿彭茶。三杯茶和三杯茶。顾名思义,有三杯茶。首先是苦茶。
四、第二种是甜茶。第三道回味茶。一苦二甜三余味。其实,喝了以后,我觉得第一杯茶是最正常的。我通常喝的那种茶。第二杯第三杯茶不正常。不习惯喝酒。唱歌跳舞。一个是新娘的白族风俗之一。所以现在新娘在 结婚时会带着墨镜。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了云南的 新娘为什么会在结婚时戴墨镜,相信大家也了解得很清楚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云南看一下。
诸暨民间婚俗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婚姻习俗。各地域的群落按祖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情习俗,以及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演绎出各有特色的婚姻礼仪形式。这些婚姻习俗与形式,有的奇特,有的浪漫,有的庄重,有的简朴,有些充满着宗教的神秘色彩,更多的则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彩。不同的婚俗,又随着历史的前进,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着。
诸暨曾是越国故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可以说诸暨民间婚俗既有中国封建社会大体一致的礼仪定规,又有越地独特的地域色彩。现撰陋文浅说一二。
一, 相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俗语道出了中国民间婚姻的客观规律。在诸暨旧时乡村中,男女青年到了十七八岁,甚至有更早的,前辈父母就要为儿女的婚事操心了。但这些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须合"六礼"之仪。(所谓六礼,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迎接新娘)。《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曾有这样的记载:婚姻以媒说合,写红笺请于女家,女家以"允帖"答之,其开具生年月日者为"庚帖",亦曰"口帖"。
诸暨乡间少有专事做媒的人物,人称作媒quot;三十六行之外的行当"。但民间又认为做媒是做好事,能成人之美,故而牵线搭桥的人还是不少的。旧书上称媒人为"月老",乡间俗呼"媒大",戏称"吃三壶瓶"。解放以后又称为"介绍人"。
乐于做媒作伐的人总是能说会道的,与牵线的某一方往往有些连亲沾故,或邻居同里,或亲戚朋友。他多了解双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人性品格。多数是受人之托去作伐牵线,频频奔忙于男女两家之间。如若双方家长对对方均中意,待时机成熟,做媒人就向男女双方的讨"庚帖",又俗称"龙凤帖"。既将男女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写于印有泥金的红书上,经过媒人,互致二家。双方各将帖子置于香火堂前或灶司堂前的香炉底下。尔后请算命先生推命占卜,看二人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若合即成。这桩姻缘佳事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些过程实质就是六礼中quot;纳采"和"问名"。
解放之后,这些繁缛的礼数基本革除,城乡间,单位间的男女青年交往日益增多。自由恋爱已成大势。恋爱成熟后当然还须有所谓的"媒大"去与双方父母传递信息,张罗婚事。不过这差使就较为轻松,也有请"介绍人"牵线搭桥,认识恋爱的。在农村双方不甚了解互相情况,还有相亲的过程。所谓相亲,有"看姑娘"和"看人家"二种方式。
"看姑娘"是媒人陪小伙子去女家。双方见面,让男女青年互相看看人品相貌。由女方父亲叔伯或兄弟作陪,通过吃茶闲聊,观察小伙子的言谈举止,了解人品性格修养。新客人来自然要请尝小点心。这可不是一般意义的小点心。如果女方对小伙子满意,必定奉quot;甜汤圆",这就是祈祝这桩姻缘"团圆"的意味。如若不甚中意,那小点心是什么就说不准了。
"看人家"则是姑娘到男家去做客。俗语有"十媒九哄"之戏说,不管媒人讲得如何好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察看才是最可靠的。"看人家"一般由女方女眷陪姑娘一起行动。这实际上是对男方家庭经济,住房,环境,邻里外关系的一次综合考察。婚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次行动。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观念的改变,姑娘小伙接触越来越多,思想感情交流也日益活跃,如若恋爱,双方早知根知底。昔quot;相亲"习俗也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 定亲
通过相亲相恋,男女双方的情感逐日加深到一定时候,就要定亲了,也就是行古籍上所说的"纳吉,纳征"之礼。
择日"文定",备彩花红烛,枣果双双,压以金线,贴以金纸,谓之"双果";贯以彩线,以十为数,谓之"结果",中插彩花,以瓜果围聚之,谓之"占果";压以银线,谓之"聘金"。
这是八十多年前在志书中简约记载的定亲物品与习俗。而民间实际却有诸多的不同。
男家请先生择出定亲日期之后,即写出红帖,套以泥金和合二仙封套。(所谓"和合二仙"即二位小孩一人托盒,一人举荷的传统图案,取其谐音)。请媒人在数月前携两只糖果桂元礼包去女家奉帖。双方在明悉聘定日期之后,旋即要准备行聘定之钱物,男方首先要准备好"礼金"和衣料等,其多少当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其次要准备礼包,礼包视女方亲戚多少而定,至少三十六,多则近百个。礼包多为白糖,冰糖,荔枝,红黑枣子,核桃等南北干果。还有"五代果子"是决计不能少的。所谓"五代果子",就是枣子,榧子,核桃,桂圆,花生,用红绿彩纸拦腰双双贴妥,用金线缠绕,其寓意为"发子发孙,五代见面"。讲究的家庭还要作一百零八个"定盘棕子"。
是日,由媒人带领几位青壮汉子将定亲礼物送至女家。女家喜欣相迎,在中午设酒席宴请至亲好友与来宾。此酒俗称"定仪酒"。亲戚朋友喝了"定仪酒"后,将带回一份礼包和棕子。这样就意味着又多了一门新亲,当然到时也要准备一份"送嫁礼物"了。
午后,媒大与男方宾客告别女家转回。女方早已在送礼的担子里放上"回礼"。在旧时回以衣帽靴鞋,缎绣鸳鸯一对,糖糕如干簏,并粉团染红鸡子,或加文房四宝,谓之"四盘"。而近代的回礼主要有各类糖果,米粉做红绿圆子,花生与红鸡蛋等,还有一套衣料和新鞋帽,是赠给未婚女婿的回礼。这些食品民间俗呼"回盘糕"。男家收到后,就将这些"回盘糕"分赠于亲戚邻里。当然,男家晚上也要置酒席请亲友欢饮。
行了"定礼",青年小伙子成了名正言顺的"毛脚女婿",女方有事,小伙子理所当然要去帮忙,逢年过节,未来的女婿要携礼品拜望大人前辈。这样男女青年在频频的接触中,更加了解熟悉,更加相恋相爱。
三, 亲迎
定亲后的一年半载中,男女双方要为婚事作准备。男方要装饰新房,要预备接亲礼品,女方要备置嫁妆嫁衣。
俗话说,只有择日子讨亲,没有择日子嫁囡。迎亲之日须有男家择定,并写喜帖,请媒人携礼包前往女家奉告。传统的喜庆日子多择于年底腊月,新春正月。此时正值农闲,农家多有空暇,天气又较寒冷,食品也易存放。如今除选择这段时间外,在国庆节,元旦,五一劳动节结婚的青年也为数不少了。
亲迎前一天,男家早早派出八九个青年用扛箱,食笼,向女方送去丰厚的接礼。扛箱与食笼均有上等木料制作,雕龙描金,十分精致。在旧时还须有礼帖一份,将所有礼品数额一一书于帖上。
"男家致松柏各有一盆,猪羊角黍糕饵鸡鹅皆全,饭百团,染红鸡子百,谓之"十合盘",而猪五脏全副,谓之"全家福"。这是旧时的礼数。而近代的接礼主要有:猪肉有一爿,但须连头连尾,外加十余斤夹心肉。此俗称"心头肉",寓意媳妇是婆婆未来的"心头肉"。羊肉一只,鱼,鸡若干,老酒,糖果,香烟若干。棕子近百,最大的棕子大如热水瓶,称"太婆棕"。还有"五代棕",从大至小,五个联成一串,意有"五代相见,五世其祥"之兆头。还有一只大白鹅是不可缺少的。古代《礼记·昏经》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古人认为雁为候鸟,顺阴阳往来,象征男婚女嫁顺乎阴阳。或曰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我邑乡间古风尚存,以鹅代雁。
种种礼物,皆以红丝棉扯挂,青年喜扛"接礼",逶迤乡间大道,散发出一路的喜庆与欢乐。
亲迎之日确是好日子。男女二家皆宾客盈门,披红挂彩,热热闹闹。真可谓:厨房刀勺叮当响,热气腾腾酒肴香;老亲新眷互致贺;笑语满堂喜洋洋。窗棂上贴大红喜字,屋檐下挂大红宫灯,门扉间贴满红喜联。女家贴的是嫁女的对联,如"今日洒泪别母去,明年含笑抱子来"等等。横额多为"于归之喜"。男方则贴迎新人的对联。如"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永结连理枝"等等。横额有"结婚之喜","百年好合","天作之合"等辞言。
清晨,男方派出二三十名青年小伙子,由媒人带领,去女家娶亲。这伙人俗呼"行quot;。有旧歌谣曰:"行郎行郎,借来衣裳,二滴肉汤,眼泪汪汪"。旧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歌谣的调侃反映了当时行郎的尴尬状。还有抬轿的"轿佬"和"鼓乐手"。据记这两门行当多为"堕民"所为,解放后均废除了。
接送新娘的工具也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更替,二三十年代用尼蓬轿,后来改为黄包车。六七十年代乡间通行自行车,八十年代初用摩托车,而时下则流行装饰华丽的小轿车了。
女家中午置酒设席,俗称"送轿酒"。远亲近邻,皆聚饮送嫁。长辈与媒人坐首席上座。酒过数巡,女家的厨师小工就要向媒人"敲诈"香烟糖果作慰劳。一般男家早有准备,自然妥然解决。当然有的也会闹点矛盾,小工们会对媒人实行"制裁"--"关牛团",使其就范让步。这种戏闹,乡间俗称"吵吵发发"。现已基本废止。
下午至一定时辰,行郎将行。女方小工亲戚装好嫁妆担子,送至村口,请行郎抬走。
"女方发妆奁,床桌几柜,铜锡器皿,五事桌帏,箱笼少则一对,多则五对"。二三十年代与解放初相差无几,无非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具与衣被账枕。嫁妆的多少是与二家经济密切相联的。但不论贫富,那大小脚盆与马桶不能没有的。它们俗称"子孙桶",是子孙繁衍的象征。
所有嫁妆上都贴上红喜字,扯上红丝棉。担子里,扛箱中都撒上爆谷花,炒黄豆和红绿花生。箱柜中,棉被枕头里放进水果糖,塞进红鸡蛋,桔子和石榴。嫁妆一到男家即被行郎和顽童"抢去",讨的是"多子多福","婚姻甜蜜"的好兆头。
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经济日益富裕,嫁妆也越来越讲究。除传统的物件之外,成套新式家具,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这些高档电器都成了必嫁之物,有的父母甚至还陪嫁袜机织机之类的生产资料,为女儿女婿日后发展经济提供了保障。今日的"行郎"也非昔比,个个都是西装革履,精神体面。嫁妆再也不用肩膀抬扛,全用汽车装运,只不过到时搬上搬下,做做宾客而已。
"喇叭响,时辰到,阿哥背我上花轿,二哥一担篮头送到城隍庙,阿弟轿前轿后当狗quot;。这篇民间歌谣,生动有趣地记录了旧时姑娘出嫁上轿的情景。
旧时时辰一到,吹鼓手吹打起迎亲锣鼓。新嫁娘头带凤冠,身着新嫁衣,由阿哥从楼上背到花轿中,然后由伴娘相陪,洒泪告别父母乡亲,由轿夫抬出村庄,向新家而去。旧时东乡山区还有哭轿习俗,今已不再。
如今国门洞开,世风日新。新郎新娘在结婚前必去影楼拍一套精美的结婚艺术照,一展新人靓丽风姿。结婚之日,更到美容厅精心打扮一番,穿上多彩多姿彩裙袂飘曳的新婚礼服,把一生中最美好的身姿和心情尽情展现出来,由女嫔相陪,欢声笑语,坐上彩扎轿车,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奔向一个新的生活起点。
四, 拜堂
傍晚时分,男家亲友早已作好各种准备,新郎倌更是容光焕发,翘首以待,迎接新娘到来。
当然是行郎先至。嫁妆到家,男壮女幼,忙碌不停,顽童抢喜果,大人搬东西。但"子孙桶"不是人人搬得的,须由新郎的弟弟来搬。乡中戏称其为"掇马桶阿叔"。阿叔一脸喜悦将马桶端进新房,自然引得众人一阵嬉笑。马桶不会白掇,红漆马桶里的两个红鸡蛋和一个红包就是犒劳。
新房里新眠床,须得有一位上年纪的妇女来张罗铺挂。这位老婆婆乡间称作"顺利嬷嬷",当"顺利嬷嬷"须有条件:一是老夫双方键在,二要儿孙满堂,是村子里公认辈份高,年令长,福气好的人才可担任。quot;顺利嬷嬷"在村中邻里是一份荣誉和光彩。讨的就是一个"子孙满堂,有福有寿"的好彩头。
男家早早派出迎亲队伍在村口眺望等候,等新娘车轿一到,两个小男孩立即点燃手中火把,照迎新娘,并作先导,引领进村。待至家门,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民间乐队,吹吹打打,喜气洋溢。有小工在楼上廊下将大把大把的水果糖撒向宾客观者,众人笑而抢之,一派欢腾热闹,新郎倌则乘机将新娘子抢进新房。
在旧时还须有"拜堂""传代"的仪程。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是这样描述的。"新娘掖出与新郎向外礼天地神,向内礼香火祖宗,然后交拜,各以高年有福德之男女一人扶之,名曰"拜堂"。用红巾条,男女各执一端曰"牵红"。红布袋上,先后交替,曰"传代"。
新娘一下花轿,由顺利嬷嬷挽扶,与新郎同进香火堂。由长者司仪,长者念念有辞:某某堂某某族某男与某氏修为秦晋之好,永结连理云云。尔后一拜天地,二拜祖宗,夫妻对拜。这就是行"拜堂成亲礼"。礼毕送人入新房,此时早有二三小工将麻袋铺在路上,新郎新娘牵红巾踏着轮流替换的麻袋而行,在跨入新房前新娘还要从一个米筛上走过。故而乡间曾有"吃过上轿饭,走过麻袋爿,踏过米筛眼"的俗语来说明明媒正娶。
"传代"仪式就是祈求新婚夫妇"子孙繁衍,代代相传"。解放后这种陈旧的仪式早已革除。在近年笔者曾又看到过乡中某些地方又在恢复沿用。
新娘子进房,与陪嫔端坐床沿,此时顽童稚孩,姑嫂婆婶,皆进新房观嫁妆,看新娘,讨果子。顺利嬷嬷更忙了。要张罗给新娘揩脸,揩脸不用毛巾,却用婆婆旧衣裳。据说这样日后婆媳间就会亲亲热热,和睦相处。继而是喂汤圆。顺利嬷嬷挟起汤圆,让新娘尝食,口中喃喃念道:汤圆圆又圆,生个儿子中状元。新娘也象征性地吃三个。有调皮的小工也许早已在汤圆中包进了胡椒之类的馅子。当见新娘被胡椒辣呛后的窘态,围观的顽童和调皮客就会发出得逞后的满足笑声。
是夜,灯火通明,婚宴开席,亲从好友,四邻八眷,喜气洋洋,入席就座,聚首互贺,畅饮喜酒。酒至半酣,兴致即起,于是席间猜拳行令声此起彼伏,将喜宴气氛逐渐推向高潮。
待菜肴过半,新郎新娘要为贺喜宾客斟酒致礼。先为首席,爷爷长辈,媒人舅舅,一一细斟致礼。此时席间长者还要赠"拜见钱"。然后依次轮斟。这一仪式,民间原有让新娘与亲戚长辈见见面,致致谢的意思。此刻楞头青们却乘机想出各种花招捉弄新娘与陪嫔。有的将酒壶烫得滚烫,有的用藕丝塞住壶嘴,也有用汤匙搭起蹊跷的"酒台"为难新郎新娘陪嫔,朋友们在善意的戏闹中使喜庆婚宴的场面更为热闹欢乐。
五, 闹房
《乾隆诸暨县志》记:"夫妇为道之始,娶为夫妇之始。窃见大婚之夜,无论至戚与外姻,杂入房中纵酒恶谑,谓之闹房"。
闹房在民间俗称"吵房"。吵房有"文吵"和"武吵"之分。"文吵"众人接受,"武吵"为人所不屑。
闹房一般为年轻人居多,有时亦有些年龄较长的。这些人能说会道,能吟唱出一则则吉利歌谣,向新人乞讨果子。这些歌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愉已悦人,能使新婚喜事增添不少乐趣。例如:新娘子,讨喜糖;喜糖甜又甜,夫妻一世多恩爱。新娘子,讨榧子;榧子两头尖,新娘一到家发财……象这样的歌谣,在《诸暨民间歌谣卷》收集了不少。
黄昏一过,新房内就摆开了"闹房酒",俗称"暖房酒"。请村中年青朋友入席,新郎新娘分糖发烟。众人打趣,说笑,饮酒,猜拳,直至半夜,才宴罢人散。
北乡店口,湄池一带,有的还请座唱班。"暖房酒"后,要"送子洞房"。在新房中还要唱一段祝愿的吉利歌辞。同时有"验箱"习俗。顺利嬷嬷在众亲面前打开新娘箱子,有多少押箱钱,多少细软,多少衣服料子,一一让人过目。
至于"武吵"就有些不文明了。据志书记旧时东乡山区曾有"新郎出闺,突有拳足交加其身,所谓'新郎拳'也"的陋俗。许多地方硬脱新娘女嫔的鞋子,袜子,围巾,用作抵押况喜烟喜糖;更有破门窗而入室,抱走衣被物品之举。虽多数并无恶意,只为增添喜悦度一时之痛快,但多有损坏门窗,弄脏物件之虞,甚至惹出伤筋出血,弄得大家啼笑皆非之事。这quot;武吵"之俗,古人今人皆有贬斥。现今随着人们精神素质的提高,这些不良之举,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现在青年吵房日趋文明。有的开个茶话会,桌上放上水果,瓜子,粮果,茶水,请邻居亲友,同学同事围坐,请人主持,让新郎新娘说说相爱经过,谈谈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和希望,请陪嫔姑娘,青年朋友唱戏唱歌,猜谜说笑。使大家在朋友结婚的喜庆中感受到一种健康向上的愉悦和欢乐。近年有关部门组织青年举行集体婚礼,既热闹,又体面,又节俭,深受青年朋友的欢迎,确是实行移风易俗的好方法。
六, 回门与看望
已嫁的女子第一次返回娘家探望父母俗称"回门",古代则称"归宁"。《诗经·周南·葛覃》曰:"害瀚害否,归宁父母"。《毛传》曰:"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尔"。即出嫁之女,初回家门问候父母安康。各时各地在限期上均有不同。诸暨则在新婚第二天,夫妻双双须携带礼物探望岳父岳母。一回娘家,阖家迎接新人。同房一族,皆担小点心奉慰小夫妻,岳父家则设便筵招待新姑爷。席间请几位长辈兄弟相陪,长辈告诫小夫小妻要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叮咛嘱咐女儿要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操持出一份象模象样的好人家。按习俗新郎新娘须等天黑,看不清瓦檐楞才能返家,但决不能在岳父家过夜。
新婚大典一过,光阴似箭,不觉又到了春暖花开之时。父母亲就要张罗看望出嫁女之事了。俗谚说:清明端午不来望,一生一世勿威风。故尔旧时是十分看重"看望"之礼的。这一则是表示父母的爱女之心,二则是为女儿把把脸面。
清明节未到,母亲就要磨粉作馅,请人做清明果和望囡礼果。其中的礼果形态各异,花色很多,很有艺术特色,有桃子果,花轿果,鸳鸯果,稻桶果,石榴果,蒲包果……它们皆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色彩和谐,均包孕着幸福,安康,甜蜜的象征意义。到时这些礼果与糖果,炒米糕,荸荠,甘蔗等拼成篮头,由父母亲或兄弟担到女儿家,以表思念和关爱之情。到了端午节,娘家又要准备绿豆糕,茶叶蛋,五月桃,端午粽,还有数十把编织精致的麦草扇去探望宝贝女儿。而婆家则将清明,端午礼品分赠给左邻右舍,至亲好友,以至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真诚问候。这种"望囡"习俗现在还一直在乡间流传。
日后如果女儿有了生孕,父母又要担鸡,鸭,蛋,糖,婴儿毛衫去探望。此名曰"催生"。小孩出生,满月,周岁之日,又要送去外公外婆的关怀和问候。这些习俗当属礼俗范畴,点到即止。
综上所述为我邑民间一般正常的婚姻习俗,各乡区虽有不同,却大体如此。除此之外,旧时乡间还有不少特殊的婚俗,甚至落后的陋俗。如:童养媳,表兄妹婚,兄妹对换婚,抢亲,材头婚,冥婚,典婚等等。这些陋俗,解放之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健全,均已销声匿迹。笔者将另题撰写,此不再一一赘述。
云南文山结婚彩礼一般给多少:
@差矣
这是看心意,你要看看女方家的意思。如果人家没说什么,3万、 5万、 6万 、8万 、10万、 20万都可以。文山这边是男方家来多少,最好都是要还给你跟新娘的。那些礼钱不过只是走走过场 而已,你出多少,女方家就会陪嫁多少,最后所有钱还是在你们俩手里。除非个别父母会说收,不然都是拿给女儿送还回去的。
@有你
感觉我给的彩礼的不算高,结婚的时候给了6万6,老婆嫁妆又退还了。
@香香
文山的部分地区彩礼还是比较高的,就算你有房有车,也得要10万的彩礼。如果男方实在拿不出来,8万是最低标准了。
@舞王
看家庭吧我觉得,我们附近一般66万左右。
@萝莉
一般1万6、3万6、6万6、8万6、10万6,具体还是问女方家长!只要女方家长满意,什么都好说。
@我会
我爹说我彩礼最少四十万,我这是要嫁不出去的节奏啊!
@相惜
表示我家只要了一万六千六,爹妈说这个只是走个形式,只要两个人好就可以了。
@落花
随你心意,普遍一万六,你送彩礼过去,姑娘家又当嫁妆送回来,不亏的。
云南文山新娘嫁妆需要镜子吗:
需要。嫁妆中的镜子一般就是梳妆台,这是女方嫁妆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因此现在的新娘嫁妆清单中,必须有一个带镜子的梳妆台。
还有很多新娘子在结婚的那一天,都要戴着一个铜镜。一般来说这些铜镜都是有些年头的,普通人的家里没有。到了结婚那一天往往要去借或者去租用,婚礼结束以后再还回去。这些铜镜的分量都很重,外观看起来很复古,看起来很有年代感,铜镜上通常都穿着一根红绳代表着喜庆,新娘会挂在胸口或者别在腰间。
古时候人们没有现在的镜子,只能用铜镜梳妆打扮,因此铜镜一直都是新娘出嫁时必须陪嫁的一样东西。这枚镜子会陪伴在出嫁女子身边一辈子,夫妻两公用寓意着和谐美好。到老了, 一方如果先行离世,人们就会把铜镜分成两半,一半伴随夫妻两中的一个入土,另外一半则要等到另一边去世的时候一起安葬,意喻“破镜重圆”。
所以说铜镜从人们结婚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伴随,不过结婚当天新娘一定要戴在身上也是大有故事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新娘在结婚途中遭遇大风,风暴过后新娘子就变得心神不定,嫁到夫家之后一直不清醒。后来有一位老和尚路过赠送了这家人一对铜镜,让新娘子戴在身上,没多久就好了。因此铜镜一直也有辟邪的说法,后来的女孩们在出嫁的时候就一定要置办上一对,用来驱邪防身。
当然佩戴铜镜可以辟邪只是一个迷信的 说法,不过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也变成了一个美好的风俗习惯。
1、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2、择吉: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3、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4、迎娶:迎亲的时间均在凌晨或清晨,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5、成亲: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随之摆席,大宴宾客。席上,新郎、新娘要按亲近、辈份等一定次序,逐个向每位在座宾客双双敬酒。
6、闹房:通常在婚礼的晚上进行,有的延续数日。闹房时,“三天无老少”,允许长辈、平辈、小辈亲朋和宾客嬉闹,皆无禁忌。年青人闹房最为活跃,多出些稀奇古怪的难题和游戏让新人回答或完成,引人发笑,以此捉弄新人,而新人无特殊原因不得拒绝回答。
7、回门:婚后次日,新娘先谒见舅姑长辈,叫“相见”。第三日,新娘由小姑引导,介绍左右邻居老少称谓,献糖茶,或以糖果糕饵点茶,受饮者给以赏钱。左右屋行遍,然后下厨房,拜灶后,学习做饭菜。第六日,新婚夫妇赴外家相见赴宴,称“上门”次日,外家再到新郎家赴宴,称“会亲”。
结婚当天是很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大家提前了解的,今天我们就以结婚当天晚上为例,带大家一起看看结婚晚上女人里面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还有相亲的结婚第一晚上怎么过等相关介绍哦。
一、结婚晚上女人里面穿什么衣服
1、在结婚当天,新娘一般都是穿着性感好看的礼服的。现在的新娘礼服款式中,有很多都是露肩或者露背的。面对这样的礼服款式,新娘里面的内衣选择就非常有讲究了。一般来说,抹胸、隐形内衣,或者胸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挑选的时候,要根据大家的礼服款式来进行选择。
2、如果是露肩但不露背的婚纱礼服,大家就可以选择抹胸或者隐形内衣。但如果是深v领口的婚纱,或者露背的款式,大家最好是选择隐形胸贴为好。胸贴挑选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肌肤是否属于敏感肌,最好选择透气性比较好的材质,否则长时间佩戴胸贴,可能会让肌肤出现过敏症状哦。
二、相亲的结婚第一晚上怎么过
1、核算礼金
在结婚当天,大家肯定收到了很多来自亲友的红包祝福吧。而中国一向是一个人情社会,收了别人的礼金,当碰到对方有什么仪式的时候,是需要还回去的。因此,结婚当天晚上大家一定要将今天收到的礼金核算好,做一份详细的礼金清单。
2、敬改口茶
结婚之后,两家人就变成一家人了。有的人是在婚礼上敬改口茶,但是也有人是在宾客散尽,只有自己一家人的时候再敬改口茶。敬茶的时候,要提前想好一些祝福长辈的好句子,长辈如果有改口红包的话,就不要推辞的收下吧。
3、物品清理
结婚当天晚上肯定有很多物品收尾工作需要大家操心的,比如说酒水等是否有剩余,商家是否接受退货退款。婚礼现场的灯光音响等设备是否有损坏,婚庆公司的各个项目费用是否合理结清。新人准备的伴手礼是否有剩余,之后该如何处置。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家在结婚当天晚上处理好哦。
结语:
本文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结婚当天晚上需要注意的事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