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经的简介

锣鼓经的简介,第1张

所谓“锣鼓经”是中国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为了让各个演奏者在正确的时候打击正确的乐器,并让演员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一定有什么样的锣鼓,于是把每一种打法都取一个名字,例如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而且每一种锣鼓经都有特定的念法及记谱法,例如“台”代表小锣、“匡”代表大锣、“七”代表铙钹等,所以慢长锤的念法就是“匡七台七匡七台七……”。是不是很有趣呢?

锣鼓喧天

锣鼓喧天:意思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锣鼓喧天近义词:敲锣打鼓、吹吹打打,热热闹闹

反义词:哑然失声、万籁俱寂

锣鼓喧天造句:

1、两人结婚的时候外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特别热闹。

2、一会儿是锣鼓喧天,紧接着就是鞭炮齐鸣,真是热闹。

3、外面忽然锣鼓喧天,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跑出去看热闹。

4、此时此刻,锣鼓喧天,到处都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色。

5、每逢春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文狮舞

文狮的狮被颜色和狮头的颜色主要以红、黄、白浅色的色调为主,舞文狮者多以写意的舞步和招式, 着重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和动作,如搔痒、舐毛、抖毛、打滚、嬉戏等温静的方面,而在喜庆节日或庆典中,则加进一些采青舞步,如采地青、抬青、盘表、凳青等内容的动作。

在舞狮的鼓点上则多采用三星和七星鼓点。文狮的狮头造型最突出一点是狮头的嘴下胡须较长,头上的猗角较长而软,狮须颜色多以白色为主。

以上内容参考 -高台狮子舞

三句半的鼓点是:锵嘚咙咚锵,锵嘚咙咚锵,锵嘚咙咚锵嘚咙咚锵嘚咙咚锵。

三句半是曲艺曲种。一组表演词仅三句和一个短语而得名。表演者为四人,前三人每人说或唱一句,第四人则念诵归纳前三句内容的词或短语,反复循环至结束。

演员自击锣、鼓、钹、碰铃等打击乐器以加强气氛,还可不断变换队形。擅长表现滑稽风趣的内容。在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中颇流行,常用来表现群众身边的生活,表扬好人好事,鞭挞坏人坏事,或宣传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形式灵活简便。

扩展资料:

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

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里各持鼓,小锣,镲,大锣等击打乐器敲打登场。

乐器停,甲高声朗诵第一句,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下面单独说说。

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其实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

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

观众大笑,台上四人敲打乐器转场,转一圈或两圈,之后接着表演第二段。一般,一个三句半节目有八——十段说词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

-三句半

锣鼓经打法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铙钹手有“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

简介:

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的锣鼓点。将各种锣鼓点按其实际音响与节奏口头背诵,则称为锣鼓经。简称锣经。 

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乐队的乐师需要熟悉锣经。能熟练地背诵各种锣经,乃是学习各种打击乐器演奏技术的阶梯。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

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

如京剧锣鼓基本上由四种乐器组合而成:大锣、小锣、钹、鼓板(鼓、板是两种乐器,鼓是单皮鼓,板为檀木板,两者都由鼓师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时并加用堂鼓、小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气氛和戏剧情绪。

锣鼓经,其中之一威风锣鼓是流行在山西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汉族民间广场艺术。相传,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色就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锣鼓经绛州鼓乐在新绛县,古称绛州。山西锣鼓音乐的一方宝地。花庆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皆在这里降生;《秦王点兵》、《老鼠娶亲》、《厦坡上滚核桃》等都在这里升华。绛州鼓乐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显赫的一章。

《秦王破阵乐》。秦王,李世民登基前的封爵。唐初,朔州刘武周反叛,占领并州,锋及河东,齐王李元吉败北奔回长安。李世民请命领军渡河东征,屯兵绛州柏壁,东打西杀,南击北进,一举收复并州,保住了李家天下。在他北定太原凯旋归来时,军中作《秦王破阵乐》以迎。史载此乐以“擂大鼓为主”,“杂以龟兹之乐”。现今,新绛不但有“擂鼓台”存在,还有《小秦王乱点兵》、《唐王出城》的锣鼓曲牌流行。绛州鼓乐的丰富繁荣,恐怕与这个重大的历史源渊相关。

《秦王点兵》。这是一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作。在原《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摄取了《汾南车鼓》、《花敲鼓》、《老虎磕牙》等鼓种曲牌成分,成此杰作。它融汇了历史和当今、群众和专家、业余和专业的艺术结晶,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鼓乐,它两次轰动京华, —次震撼巴黎,是黄河文化的骄傲,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秦王点兵》全曲包括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尾声段六部份,紧慢张弛结构得当,乐曲相当完整,它将民间套曲的特点与现代曲式结构相融合,使民间锣鼓乐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乐曲以出兵为主题,从元帅升帐开始,直到官兵进入,列队布阵,点兵习武,准备出征结束。乐器分高低两个声部,高音有校鼓、卒鼓、小件铜器;低音有帅鼓、将鼓、大件铜器。演奏中根据主题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段,有独奏、对奏、合奏、干敲、花打、混击,慢速、中速、快速;四拍、三拍、二拍。引子里的号角长音把人带进古战场阵地;鼓边采用了击鼓边、鼓邦、鼓环、鼓钉,并与夹板对奏、合奏,新颖多彩。华彩段则吸收西洋协奏曲中的华彩手法,别开生面,映照出将士们临战前的乐观心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74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