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在古代甚至到近代,女人都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一旦结婚就得将发髻高高的挽起,除了睡觉头发不能放下来的,而且不能再留刘海。
所以每当有女子要出嫁,她的好朋友或者闺蜜,在旧时是亲戚之间,都要请这个即将出嫁的女子吃梳头饭。意思就是这是她当姑娘时在他们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了。等再来家里吃饭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饭吃得吃不得那就得看当地的风俗了。有些地方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就不能再回娘家来吃饭了。所以这梳头饭又有几分可能再不相见的意思。也寓意从此要为夫君梳头了。
至于发式,古代对出嫁后的女子发式有严格的规定,根据相公的品级和家世来梳不同的发式,而且要用头油梳成髻才可以,不能四处散着,不然会被公婆教训,被外人笑话,认为是一种放荡的表现。
恩,每个地方的都不太一样。大致列举出来一些吧:
1、农历的六月也不适合,因为有半月妻的意思
2、农历七月是鬼节,所以不适合结婚
3、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4、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5、结婚当天,新娘子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是不吉利的词汇
6、在迎娶途中,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以化解之。(但现今多以花车车队取代,如在路上遇到另一队车队,可互相相视祝贺代替放鞭炮。)
7、结婚当天,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直至晚上就寝;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8、结婚当天,新娘子不可躺下,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9、因小孩容易哭,所以小孩应避免进入结婚礼堂,因为在礼堂哭是不吉利
10、礼堂忌用鲜花,因为鲜花容易淍谢,只有莲招花和石榴花不忌
11、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坎,应要跨过去
12、新娘子不宜踏到新郎的鞋,因有羞夫之意
13、三朝回门当天,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14、新婚4个月内,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忌在外过夜
在新娘出嫁前,必须要先洗澡,洗完澡之后就来到了梳头环节了。在给新娘梳头之前,梳头人通常会说一些比较吉利的话来祝福新娘,比如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等等之类的,作为嫂子给小姑子梳头,那么有什么梳头吉利话可以讲呢?梳头又有什么讲究呢?
结婚嫂子梳头说什么
(一)
一梳梳到尾
二梳我的姑娘白发齐眉
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
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
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
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
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
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
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二)
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三)
一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二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四)
一梳梳到尾,二梳我哋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五)
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六)
一梳头,父女母女,养育情深
二梳头,父母叮嘱,谨记于心
三梳头,尊敬公婆,多尽孝心
结婚梳头讲究
1梳头的顺序必须要从前往后梳,从上往下梳,这样的意思是有头有尾、吉祥富贵、有始有终。
2帮新娘梳头的速度不能太快,最好是跟着上面的口诀来,念完一句吉祥语后,完成一次梳头。
3帮新娘梳头的时间是在出嫁之前,也就是新郎来迎亲时,新郎还没有将新娘接走之前。时间一般也是早上起来梳妆打扮的时候,给新娘梳头、弄发型、穿婚纱礼服等。
我的家乡是大西北,我们家乡也有许多有趣的结婚习俗,现在就和老铁们分享一下。
1追亲
在通渭农村,男婚女嫁仪式十分隆重,现在看来,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里古老淳朴的民俗民情。
男子迎亲称"引新媳妇”。
迎亲必先择卜吉日。吉日将临,男方整理院落,洗刷门窗,求字裱画,通知亲友。临近二三日,接亲眷,请“总理",聘厨师,邀陪客,找乐工,剪窗花,贴喜联忙不胜忙。吉日前一天晚,接"先人”,请祖出龛,供奉祭品,烧香纳拜。吉日晨,置酒举餐,打发迎亲人起程。
迎亲一般为3至5人,包括引亲的、媒人、背箱人等。带上两瓶喜酒,两只喜鸡,12个大馍、1对"封子",1顶盖头,1件束衣和“开箱钱”、“伴女钱"、喜帖等。
女家称女孩出嫁为“过阿家"或"过门”。此日早起,打扫内外,备香设案,请舅家,招待亲朋及“添箱"者。
在迎亲人来临之前,摆好嫁妆及"添箱"(亲友所送礼物)供人观赏,以示阔气,称"摆嫁妆"。迎亲人到后,先焚香祭祖,再向女方贵亲行磕头礼。礼毕入席。席毕,打发背箱人先行,接着新娘穿束衣,揣红书(或称"婚书"),戴盖头和迎亲人一道起程,有些地方新娘出门时,将1把红筷扔于院内,另有人将"伴女钱"散给众人,送亲人(8至12人)步后(若新娘恰在新郎对门或隔壁,须绕过百步而至)。
旧时,若迎亲队伍途经有亲友的村庄,亲友要备桌凳烟茶,供迎亲人小憩,称"迎风";若遇碾台、碌碡,大树、窖井崖头,十字路口则贴一书有"花红盖之"的红纸条,称"路帖",或以红毡相遮,称"遮白虎";若逢他人迎亲,两新娘于默默不语中交换1小件物品,以免"冲婚"。
2安房:
亦为“安床",尊客走后,好事者开始"闹洞房",安房人(一般为男性喜相人)为新郎新娘"换盅”,即找红线尺许,两端各拴一铜钱,分置于两个盛满酒的盅内,新郎、新娘各端一盅,饮去一半,再互换饮尽,缘于"千里婚缘一线牵“之说。梳头”破面",是将两个分别包有铜钱和草秸的馒头摆在新郎新娘面前,让其任取一个,掰开后看谁获铜钱,谁获草秸,俗意难再,铜钱兆吉。然后将新娘的发辫改梳为纂,接着抛撒核桃枣儿和“面棋",口唱吉词:“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娃娃满炕跑……。“最后"扫炕",边扫边以言相嬉。至此,安房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