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不是随口一说。人可能有天生的天才和弱智,但普遍的,都是大概率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再怎么有奇遇,仍旧不能脱离“经历”在“时间”上的磨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更多的是从个人经历,才能够有的“得到”。换句话说,即便你在很短时间获取到了超出普通人更多的知识,也必须要有“实践”验证。
中国文化,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显然是希望突出“修身”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眼里,“修身养性”是在一起的。修身不仅包括需要“格物致知”,主要的还是“德”的培养,“厚德“才能”载物”。
乾坤,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君子不器”,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器物”千年不变,就不会有“易”,无法立于天地之间,不能称之为“人”了。包括现代的人,因为自己的优势和机遇得到了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哪怕是好的收获,最后躲不过“福兮祸所依”,令人感慨,可惜。从这点看,“修身养性”不仅是以“用”为主的“术”,更有“道”的含义。“格物致知”,包括有“知彼知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个人的人生经历看,普通人已经经历了“结婚,生子,升迁”的三大喜事,这些过程,包括时间的限制,现代社会依旧跳出这些个条条框框,在时间上,没有过大的变化。没有时间,即便再清楚明白,也无法称之为“经历”。有经历和没经历,是完全不同的。
三十而立,指的是你知礼懂事,立事了,从一个顽皮的孩童变成了成年人了。
四十不惑,指的是你真正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了,人生该经历的事,你差不多都经历了(出生,结婚,生子,老人去世),你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困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指你自己,五十岁你才真正跨过人生所有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你终于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了,因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人生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步入老年,你对人生的见解才会完整。
六十而耳顺,这个时候,你真正的是个老人了,人生也快到终点了,你不再冲动,不再倔强,不再那么自我了,所有的东西,你都是一听一过,顺其自然了,人生已经看透,世态炎凉已经看淡。
七十而从心所欲,也有说七十古稀,意思是古来就很稀少,能活到这个岁数不容易,没几个人,所以活到这个份上了,凡事都随心所欲吧,还吃啥,该喝啥,都随便了。
四十岁,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晓得,所以不惑。
五十岁,天上的也都知晓了,故曰知天命。
人生四十,该吃的亏,该上的当,什么都经历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什么可以迷惑。
人生五十,日薄西山,常叹无力回天,才知世事皆定,人生只是天地间一过客,只需演好自己的角色。倘上不愧天地,下不愧苍生,中对得起自己良心,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
何为天命?其实人的命天注定!从你出生的时候,上天就已经给你设计好了,你有多大财,你能当多大的官!虽然你不服输,不认命,但到了50岁以后,你却明白了,自己该有的,该得到的,还是上天给你的那些罢了 ,只不过在取得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体验和经历了一些过程!
人生50岁了,有些事情,该放下了,别争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争也得不到!
唉 !这就是命!谨以此感悟,送给与我同感的你!
四十不惑正确解释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
四十不惑:
意思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
典故
《论语·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为学进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难点辨析
四十不惑的意思并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以上内容参考 -四十不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