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三问,要不要结婚?跟什么人结婚?什么时间结婚?
要不要结婚
单身人群的幸福感跟已婚人群已经没有差距,甚至以微弱优势反超。单身的行动和生活状态更加自由,不需要赡养家庭,经济上会更加宽裕,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和兴趣爱好上,相比之下,婚姻家庭成本非常高,尤其是独立女性,单身自由轻松,结婚又要工作,又要生孩子,又要做家务,幸福指数非常低。
女性婚姻面临较大的生理压力,男性也并不是婚姻利益既得者,而是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整体上结婚意愿在不断下降,调查数据显示,单身女性终生不婚意愿115%,单身男性终生不婚意愿82%。
跟什么人结婚
独立女性不将就婚姻,倾向于选择平等型婚姻、完美型婚姻、自由型婚姻:经济还没有实现独立的女性,会选择将就型婚姻,依赖型婚姻。多数男性往下找对象,但是,追求平等型婚姻的新型男人正在出现,他们选择独立女性,支持女性事业发展,同时愿意承担家务,从而形成新的婚姻生态平衡。
什么时间结婚
结婚年龄正在不断延迟,30+、40+结婚比例快速上升,“大龄青年”这个词正在失去意义,婚姻观、生育观发生改变,结婚年龄越来越自由。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结婚人群中30+比例达到482%,40+比例接近20%。
其中,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65%,比上一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25-29岁人均占比为353%,比上一年上升04个百分点;30-34岁人群占比达到了20%,比上一年上升07个百分点:35-39岁人群占比达到了87%,比上一年上升04个百分点;4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195%,比上一年上升06个百分点。
记者 | 赵孟
编辑 | 翟瑞民
1
近日,民政部发布2022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结婚登记人数为万对,离婚人数万对。与2021年二季度万对相比,今年二季度结婚人数同比下降20%,降幅较大。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向界面新闻分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导致一季度结婚登记锐减,二季度略有回升。今年以来,受奥密克戎广泛传播影响,二季度一些地区实施管控,导致全国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3%。此外,育龄人口减少、结婚推迟、单身和丁克人口增加也是重要叠加因素。
知乎“人口观察”专栏作者“古都闲云”长期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对近7年的季度结婚登记数做过统计分析。他向界面新闻表示,适龄结婚规模持续较快下降,奠定了近几年结婚登记数较快下降的基础,而适龄人群的初婚推迟与完成初婚者比例下降,又进一步扩大了初婚登记的降幅;此外,离婚冷静期不止降低了离婚数量,也降低了再婚数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结婚对数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2016年-2022年各季度结婚数变化趋势。易富贤制图
2022年8月,民政部发布《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结婚人数连降8年,超30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为万对,比上年下降结婚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万对,比上年下降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当前,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对于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下降的原因,“古都闲云”统计了从2015年-2022年的数据后分析指出,2020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受到疫情暴发的明显影响,出现了达的非正常大幅下滑,数据不具备直接可比性;根据2015年一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数据,每年的一季度是一年中结婚登记最多的季度,致使每年上半年的结婚登记数要多于下半年,这可能与一季度内的春节与“”有关。在2015年时,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仅次于一季度且明显多于二三季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9年二三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已经基本持平,这可能与婚姻异地登记在各地逐渐推广有关。
他据此分析2020年与2021年两年逐季度数据,发现2020年初疫情暴发导致的结婚登记数据失真的影响,较为明显地持续到了2021年的二季度。不仅2020年内四个季度的数据不符合2015-2019年保持的“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最多”与2019年时形成的“二三四季度结婚登记数基本持平”的规律,2021年二季度数据也不符合先前规律,甚至几乎和2021年一季度数据持平,是明显偏高的。
“古都闲云”认为,除了因疫情导致的数据失真让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外,还有人口变化周期性因素,比如婚姻适龄人口减少、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这些因素的影响更为长期和重要。
民政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5岁-29岁。“古都闲云”分析,如果以25岁-29岁为婚姻适龄人口,以七普数据推算2015-2025年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化,显示2021年“适龄人群”的规模就比2015年下降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婚姻适龄人口的下降,2021年对比2015年的结婚登记数下降更大,达到“古都闲云”分析,其原因是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即达到相同的年龄时,现在的“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比过去“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要低。
他对“七普”数据分析后发现,2020年时25岁的年轻人已经结过婚的比例只有只有2000年时结婚比例的一半。“本来适龄人群的规模就在较快下降,叠加这样的初婚推迟(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终身不婚人群)最终必然导致结婚登记数比适龄人群规模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导致降幅从扩张到”
此外,“离婚冷静期”规定的实施,也会影响到结婚数,因结婚数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再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每年离婚与再婚规模在同步增长,离婚规模略多,二者的比大约是但2021年离婚冷静期实施以后,每个季度的离婚人数从实施前的100万左右,下降到50-60万,这也会导致2021年以后的再婚数减少,进而影响结婚数。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发布会上回应了关于中国男女比例是否严重失调、对于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及普查数据跟往年数据有矛盾等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回应,调查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为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490万人,有人认为这一数据就代表着中国众多的男性要面临着一直单身的状态。
但是新闻发言人表示,这3000多万人都分布在各自不同的年龄段,从20岁到40岁的比例分布相对均衡,20岁到40岁之间的男性比女性多出的是一千五百一千七百五十二万人,相对于之前的3490万人大大降低了比例,所以也并非是3000多万男性都是面临单身,同时,适婚年龄的男性与单身男性不是共通的。
男多女少,一直都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有男女比例的失调,导致了许多年轻人没有办法结婚,但是如今的婚恋关系并非是根据男女比例来确定的,他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学历个人、工作、个人的习惯、生活的质量以及价值观念,三观、家庭等许多原因,都是婚姻所面临的抉择与问题。
这样看来,所谓的男多女少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也男主男性也不必太过于焦虑,觉得自己找另一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对等的社会,是一个双向意愿的事情,他与男女的比例事件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和牵扯。寻找另一半本身也是要有灵魂上的契合,并不是只要对方是异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的人单身很多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所以数据是冰冷的,不必过度解读。
结婚率是一定时期 (通常指一年) 结婚人数与同期一定范围人口数的比率。表明结婚频繁的程度。最常见的结婚率指标,是以一定时期结婚人数 (或对数) 与同期总人口数相比,称为总结婚率、简称结婚率。
结婚率的分母为全部人口,包括已婚人口、可婚年龄人口及其以外的各种人口。一定时期结婚人数的多少,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有着密切关系,是决定结婚事件的直接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对结婚状况也具有很大影响。要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人口的结婚率,可分别按一定范围的人口计算。
扩展资料:
结婚率的地域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并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距。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
2018年上海、浙江结婚率是全国倒数前两名,分别只有44‰、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
-结婚率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
年轻人晚婚了,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2006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2013年,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
过去20—24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多,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
年轻人认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为什么年轻人结婚率在不断下降?
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按照22岁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刚好进入可以结婚阶段。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据统计,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成为办理结婚登记新的主力军。《公报》显示,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出现持续走低。结婚率降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网友:一个人也挺开心提到结婚的话题,不少网友表示一个人也挺开心的,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加独立:
提到离婚率升高,有人觉得可能反而是件好事。
还有人觉得“晚婚”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到了晚婚的年龄,但是爱情事业才刚刚起步,所以不着急结婚
大约是26-30岁左右。结婚的年龄的大小跟很多因素有关: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社会情况等因素有关。以下举几个例子
1 古代人和旧社会的人结婚都比较早,而现在却不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造成的;
2 农村人比城市人结婚早,是小环境的,人的观念造成的;
3 身体有点问题的人会等到病治好了之后再结婚;
4 家庭负担轻的会比重的人结婚晚
现在晚婚的年龄大约是(依据城里,不算农村)
男性30岁以后结婚,女性27岁以后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