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农村婚礼”,新娘的婚纱拖着地走,网友:来扫大街的?你怎么看?

最美“农村婚礼”,新娘的婚纱拖着地走,网友:来扫大街的?你怎么看?,第1张

这样农村举行的婚礼看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呢,真的挺好的。但是很多网友质疑这么长的裙摆为何没有人上前帮忙拖着一下,就这样在地上拖着走不怕变脏吗?毕竟婚纱的价格相当的昂贵,一般人结婚穿的婚纱也都是租借为主,可能这家人比较有钱吧!

“最美农村”婚礼走红

婚礼上的这位新娘真的是好美啊,不过最主的还是这件婚纱也非常的好看,一身白色的婚纱,拖着长长的裙摆,裙摆上面还点缀着玫瑰花瓣,配上农村新鲜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新娘看起来完全就像一个小仙女一样,这样的婚礼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可以看到新娘的婚纱真的好长啊,可是婚礼的现场却没人帮助新娘提下裙摆,感觉这样会弄脏如此美丽的婚纱啊。如今很多婚礼上都有伴娘,可是在这位新娘的身旁却没有看到伴娘,难道是怕被伴娘抢了风头,因此才没有请伴娘?不过有的网友却表示在农村没有这么讲究,就算婚纱有人提着,依然还是会弄脏的。

新娘的婚纱拖着地走

有网友表示,新娘的家里有矿啊,这件婚纱肯定不便宜啊,还敢这样弄脏,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婚礼上铺着的绿色地毯,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就像是走在绿色的草坪上,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很不错,真的很自然啊!

新娘的婚纱不仅仅在背后看着十分的壮观美丽,正面看更是奢华无比,浪漫的白纱上面绣着精致的金线,许多网友们看完之后觉得这件婚纱绝对是价值不菲,而新娘本人也是十分的有气场,面对着这么多的人丝毫不怯场,并且唇红齿白长得相当的漂亮。

网友:新娘家里有矿 

虽然相比城市,农村的婚礼不会显得那么“高大上”,但其婚礼的过程,却一点都不显得单调!当然,也是因为这“最美农村”的婚礼,让我们看到农村其不一样的一面!有非常多的网友,看完之后觉得这位农村的新娘简直这一件婚纱穿出了豪门的气场,实在是太美了。

首先说明这两人截止到目前为止是没有任何婚姻关系,并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两人有婚姻的发展迹象;

(1)实际上央视的一级专栏节目也已经做了专门委婉的介绍和说明,珈琳娜也表示是希望做他的哥哥,可以做一个普通朋友,如果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以也愿意帮助小崔在事业上有所发展;

(2)从一开始就有某种注定的结局意味,珈琳娜是在中国留学,希望是找一个中国文化熟悉的男朋友,但是注意不一定是以结婚为目的,但是反过来小崔的想法却不是,他是希望是以婚姻为目的的;

(3)目前珈琳娜在外国读书,小崔也在综艺节目上有所亮相但是不是很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消费他的概念,而不是消费他的艺术。

(4)网上有一些视频和照片说已经结婚之类的都是误解误传,都是当地文化部门以珈琳娜为题目做出的文化宣传,从这个角度出发,珈琳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文化推动作用。

(5)央视有一集专题片叫做过大年的,叫做《珈琳娜的奇缘》,里面已经完完整整的描述了这个事件。

一、提亲

男女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便请媒人为孩子提亲。双方家长和子女不能相见,全凭媒人从中说合。

二、合亲

男女双方家长,将孩子生辰八字,通过媒人传达给对方,请阴阳先生测算,看属相“合不合”、“克不克”,例如按迷信说法,“鸡猴不到头”,属相克,不能合婚。

三、过礼

又叫“通礼”。在属相合的前提下,双方决定缔结婚约。然后由媒人把商订的衣物、彩礼送给女方家,也有送头程礼、二程礼、三程礼的。三程礼比较简单,棉花一捆、丝线一束、镜子一个。

男方欲结婚,可宴请媒人,告知女方家,问女方还需要什么结婚物品,还有什么要求,俗称“要人”。女方同意,可请阴阳先生选定日子。建国后,由介绍人“搭桥牵线”,男女见面,互赠礼物。初步同意后,女方家属到男方“看屋里”(了解男方家中情况),经过相互了解,可举行定婚仪式。订婚后,年节时辰,礼尚往来。

四、结婚

结婚,俗称“娶媳妇”。婚期既定,男方即请家门长辈主持结婚事务,与傧相、娶女客、执事商量迎亲、婚礼事。接着搭彩棚请厨师备酒席,布置新房,并派人给女方送二个箱子,以备女方来时盛放东西。

女方请送女客与亲邻缝衣服,备嫁妆。试穿嫁衣、梳头、开脸(用瓷片把眉毛纤细,用线绞去面部汗毛)。男女方至亲及近邻好友为男家送贺礼,为女方“添箱”,以示祝贺。

婚前晚上,男方请三姓男青年同居洞房之内。西南乡晚上由新郎上炕“踏四角”,谓之“踩房”。

旧时结婚,有用轿娶的。民国时又为套车迎娶,讲究早娶,即天不亮要将新娘接回家中。男方去变方家接新娘时,陪同的有本家叔伯、娶女客(多为嫂子)一人或两人、押车娃及亲友一二人。离开男方家门,家中人便在门口燃放鞭炮,随后出村门,逢十字、进女方村口都要鸣炮。到了女方家里,男女娶客分坐两处,女方做面条招待,并给男女双客一人一个封(用红纸包着的钱),或一人一个手帕,表示酬谢。

其间,新娘在送女客的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穿戴,换凤衣凤冠,穿绣鞋、拿手帕、顶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新娘被搀扶走出家门,门口鞭炮一响,男女娶客立刻起身。伴娘搀着新娘一手拿着一只碗,新娘手里拿双筷子,刚走出门,伴娘将手中碗摔碎,新娘将筷子往后一扔,然后再踏干草、过火堆,进轿或上车。早年还有哭嫁的风俗,一般哭到村外即可。迎娶路上,若两家娶亲的相遇,则认为是霉事情,双方伴娘拿出新娘的红花互换,以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

娶亲队伍走到村口,鸣炮缓行,以示平安归来。到了家门口,娶女客与送女客到男方家中,与男方执事者互拜,然后领新郎到轿前,请新娘下轿。这时男方执事一手提烧红的铧尖,一手拿醋,围绕着花轿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边走边把醋浇向烧红的犁铧,过后抛于轿底,此谓“浇铧尖”。然后新娘下轿,踩红砖、过马鞍、履红毡,皆取吉祥之意。

进门后,送女客搀扶新娘前走,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斗内装有麸子、碗豆、剪碎的谷草和少量古铜币及红绿黄纸剪成的形如古钱的碎花,撤在新娘头上身上,边撤边唱道:“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当新娘走到门口时,娶女客又接着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这时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走向花堂,然后在傧相指导下,随着唱礼拜天地、拜祖先、拜媒人、拜亲朋来宾、夫妻互拜,礼成。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新娘脱去凤衣凤冠,新人吃和气饭(一般多为面条,由娶女客端来,先由女方吃~口,男方再吃一口)。

要钥匙,亦称交钥匙。是指随伴娘来者有一男孩,一般是新娘的侄子。他带着新娘箱柜的钥匙。吃完和气饭后,便由新郎出面要钥匙,小孩便向新郎要钱,小孩总是说不够,继续讨价还价,终于把钥匙交给新郎,新郎把钥匙交给送女客,送女客再交给新娘。

接着,由男方几个年轻人,将新房的门帘取下,换上新门帘,将放在房外的箱子抬入洞房。然后给新娘要花手帕。仍有一番讨价还价,热闹一番。这就是所谓“挂门帘”、“抬箱子”。

随后,新娘梳头洗脸,男方一年轻人给新娘端洗脸水,其脸盆为女方所备,盆口用红纸封着,上面贴有双“喜”字,先用水将红纸冲破,俗称“浇花”。然后端水,不是装脏水,便是凉水,目的是耍闹,向女方索要“封”钱或小手帕,目的达到后,端来干净的洗脸水。

到了晚上,便有一帮年轻人来闹新房,俗称“耍房”。有“三天不论大小”之说。耍房花样很多,其内容幽默有趣,常令新娘害羞不止,有时近乎粗俗,旧时还有“听房”(即偷听新婚夫妇私房话)的风俗。

结婚后第二天,娘家专为女儿送来饭食,谓之“送饭”,意思让女儿不要忘记父母养育之恩。送饭时拿挂面、糕点等。男方盛情招待,席间娘家长辈叮咛新娘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婚后第三天,丈夫同妻子去丈人家,谓之“回门”。到了女方家中,向主堂行礼,再向岳父母磕头,娘家小辈向新郎回礼,新郎向小辈赠礼品。饭后,娘家父母给女儿回赠一身穿戴后,当日返回。

建国后,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由一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年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建国初仍套车迎娶。现亦有用小四轮拖拉机或小汽车娶亲的。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有组织集体结婚、旅游结婚等新风尚。还有夫妻同栽结婚纪念树的。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由于习俗不同,各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情演绎着他们民俗文化。

   我们且来看看这陕北人民的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在旧时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多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定。婚嫁仪式城乡大同小异,略有区别。

   儿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亲,经双方家长调查(诸如年龄、品行、门风等)同意后,即择日定亲。定亲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礼(烟、酒、肉、糕点之类)、首饰、布料、粮食、衣物和彩礼,女方也给未婚夫馈赠鞋、帽或衣服等作为双方定婚之礼。

  双方同意定婚后,便是择日迎亲结婚,结婚为新婚夫妇一生最为隆重的仪式。

   结婚迎亲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数人组成(去时为单数,回来时与新娘合为双数),同时携带“离母糕”、“大馍馍”以及新娘上轿衣服、首饰品并抬花轿(没有花轿则骑毛驴)。还有锁呐鼓乐队,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亲。届时新娘家备以丰盛酒席和佳肴款待迎亲宾朋。然后,女方家也同样约请本族和亲戚中妇女3至5人,男子7、8人组成送亲队伍,并携带陪送嫁妆前往送人。

   新娘坐轿或骑毛驴,均应面戴红纱巾,也叫“盖头”,一路上鼓乐高奏,路人争睹,热闹异常。 在新娘迎回进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间互赠见面礼,生活特别富裕者互赠手镯、戒指、耳环等,一般平民则赠内衣、兜肚、针簪等。新娘、新郎进入洞房后,在旧时还有“踩四角”、“揩脸”、“上头(结发)”、“吃儿女扁食(意为多儿多女)”等风俗。而后设宴招待送人亲戚和前来祝贺婚礼的所有宾朋。

   入夜,则是闹洞房,由同辈年轻男女与新郎、新娘逗趣取乐,闹房内容,花样翻新,丰富多彩,兼大欢喜。闹房结束,新郎、新娘共进晚餐。最后是“送儿女馍馍”。旧时由婆母身着山羊皮袄,一手持擀面杖,一手以升子端馍头7个。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户纸,将馍投入洞房,并念念有词曰:“手里端个升子,来年抱个孙子,拦门敲一棍,孙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后继兴旺。然后夫妻“收四角(床铺四角置放的红枣、核桃、银针、红线)”,同榻就寝。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谓之“开脸”。早餐后,新郎新娘出洞房举行礼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亲朋来宾之长者,谓之“见大小”。凡受礼者均馈赠礼钱,置于盘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门口,新娘从盘中抓一把钱,谓之“抓拜礼”,所抓之钱属新娘之私房钱。礼拜后,开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礼拜,谓之“拜席口”。饭后亲戚宾客分别各自返回,至此,迎亲结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谓之“回门”。新郎回门期间,新娘家户内近亲分别宴请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门,宴请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长幼都应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则无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时,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门”。双方父母,互称亲家,同桌而坐,频频举杯,促膝谈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礼仪式全部告毕。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

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0条航线26个通航点。 

--榆林

榆林市人民政府网--榆林概况

结婚了。白艳霞榆阳区副区长结婚了,是在2015年结婚的。榆阳区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是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以及榆林辖内的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相毗邻,总面积7053平方千米,居全省第二。

农村从相亲到结婚分为5个流程:说媒、看人户、订婚、结婚看日子、正式举办婚礼结婚。

农村很多地方都很流行相亲,有媒人做中间人,帮你介绍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往往相亲的成功,结婚都会比较快,下面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农村从相亲到结婚流程。

详细内容 01

说媒:在农村,一般年龄到了20岁左右,如果又没有上学读书的话,就会有“媒人”上门“说媒”。“说媒”就是“媒人”根据初步了解男女双方情况后,认为双方在一起很合适,“媒人”就会在男女双方介绍对方的个人人品、出生年月、家庭条件等双方各自的一些优点。

02

看人户:经过“媒人”介绍后,男女双方也觉得合适,女方就会到男方家里面“看人户”。农村传统婚嫁习俗文化中“看人户”有点像现在的相亲。“看人户”一般都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为正式“看人户”的日子。

03

订婚:经过“看人户”后,男女双方若没有意见,生辰八字也合得起,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也没有意见发表的话, 由“媒人”作证就会远定日子正式确定“订婚”,“订婚”的日子也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确定一个正式“订婚”的日子,“订婚”当天和“看人户”一样,男方同样会热情款待,女方返家时的时候和“看人户”一样,男方同样会给女方家人红包和礼品,女方的亲戚也会有红包和礼品。

04

结婚看日子:确定正式“订婚”后,男女双方家庭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男方就会向女方请求定个好日子结婚。一般情况下,“看日子”由男方主动提出,男方会请专人或比较懂看结婚日子的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一个吉日。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无异议,“媒人”也会正式告诉男方,日子确定后,双方家庭就要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05

结婚:农村结婚男女双方家庭都会办3天宴席,非常热闹。第一天,最亲的人都会到来,第二天为“正酒”,女方第二天早晨为“正席”,男方第二天中午为“正席”,“正酒”的“正席”是菜品最多的,婚礼最热闹的时候。结婚“正酒”当天,男方在亲戚朋友的陪同下会带上大礼送至女方家中迎娶新娘,女方会带上嫁妆由最亲的人一路护送到男方家,到达男方家不远时,男方会安排亲戚牵着新娘进新房,这个过程俗称“送亲”和“牵亲”。宴席第三天,早餐结束后,会进行“谢媒”仪式,感谢“媒人”的牵线搭桥,组建正式家庭,然后新娘带上新郎回娘家,叫着“回门”。宴席第三天晚宴结束,客散人走,婚宴才算结束,新郎新娘婚姻家庭生活正式开始。

1、嫁妆

女方父母会为自己的女儿准备陪嫁钱,如果女方嫁的比较近的话,女方父母还可以为女儿陪嫁家电,同时,女方的洗漱、衣服、鞋子,都由女方家长准备,必须是双份儿的。

2、迎亲队、放鞭炮

一般而言,新人在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双方不能见面,第二天早上新郎带着迎亲队伍,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来到新娘家迎娶(虽然现在禁止放鞭炮了,但祝福仍在)。迎娶交通工具由以前的花轿到现在的汽车、马车或自行车所取替。

3、压轿

老主家互相交代后,新郎要求婚,单膝下跪,送上手捧花,新娘点头后方可抱着新娘上花车。轿夫抬上新娘刚要起步,新娘的弟弟又来挡道,并坐入车中陪姐姐走一段路,娶亲人给红包后才下来。

4、回门

结婚后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居住相同天数),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回门算是婚礼的收尾了,在婆家和娘家对住的天数因地方差异也各不相同。

5、彩礼

给娘家的彩礼钱,比较吉祥的数字,彩礼多少一般根据男方家庭条件而定,如8千8,4万8,6万8,8万8等等。给女方彩礼的时候,女方适当会退点儿彩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95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