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求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第1张

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礼仪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

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三、中国的婚纱历史

我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比较晚,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白色婚纱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一直秉承红色凤冠霞帔的传统将近3 000年之久。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婚纱变成了婚礼服饰的代名词。

但凡是读童话书长大的女孩,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穿着华美的礼服与王子翩翩起舞,然后以一个完美的婚礼作为整个童话的美丽结尾。而婚纱实现了女孩们儿时那最美丽的公主梦。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婚纱的消费观念,社会的意识滞后,以至于当时青年人对婚纱的强烈渴望以及追逐新时尚的美好愿望不能被完全满足。最早期的中国婚纱礼服样式死板,且可选择性狭窄,人们只能遥望电视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阶层。

到后来,通过婚纱礼服企业以及设计师等诸方的共同努力,婚纱的款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在对婚纱的选购上存在着盲目性,选择的往往都不是适合自己的款式。

伴郎欧美基督教婚礼职责

欧洲、美国的基督教婚礼的伴郎职责包括:为新郎安排婚前派对;确保新郎准时到达婚礼礼堂;确保有携带婚戒(通常会于婚礼前交给伴郎保管),并于交换婚戒仪式前交给新郎和新娘;担任证婚人;于婚礼中致辞并感谢伴娘(常会表现幽默和对新郎稍为戏谑);向新郎、新娘祝酒;以铝罐、丝带等装饰结婚花车。

伴郎朝鲜传统婚礼职责

朝鲜传统婚礼伴郎职责:在推雁礼前交给新郎一把白扇子用作推雁;引导伴郎行礼;斟合卺酒交给新郎;于大桌(专为新郎、新娘准备的筵席)为新郎斟酒。

伴郎蒙古族婚礼职责

蒙古族婚礼伴郎职责:在婚前第二次设宴(送羊宴)上唱歌;新郎迎娶时与新郎一起骑马前往女家;与新郎一起持哈达向女家长辈敬酒;新郎、新娘行礼后,与新郎一起和乘马欢送亲队伍,并与女家送亲队伍抢先到男家。

伴郎塔吉克族婚礼职责

塔吉克族的婚礼上,伴郎要为新郎穿上结婚礼服,到了女家,与伴娘对唱,响应伴娘的问题,要对答如流,伴娘才会开门让新郎进去迎娶新娘。

伴郎东乡族婚礼职责

东乡族婚礼中的伴郎职责:和新郎把梳和篦交给正在梳妆打扮的新娘;与新郎一起到厨房向厨师、众多帮忙的妇女及岳母说:“色俩目”(真主保佑);被妇女们用锅底灰抹脸;在婚礼上成为女方青年耍笑逗乐的对象。

伴郎藏族婚礼职责

藏语把伴郎称为「巴萨」,在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要和新郎一起向新娘的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启程。

伴郎在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婚礼(士昏礼)职责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婚礼称为士昏礼相当于伴郎的角色称“御”《仪礼士昏礼》就有提到御在古代昏礼(婚礼)的作用,古代的御多是新郎的侍者、弟弟或较新郎年纪稍幼的同辈或晚辈。

婚礼:于新人行同牢礼时为新娘浇水盥洗(新郎则由伴娘浇水盥洗);在新郎的对面为新娘设席;接住新娘换下的礼服;在室中西南角为新娘铺设卧席;与伴娘一起撤出灯烛,吃新娘在同牢礼余下的食物。

婚后礼:侍奉新娘祭豆、黍、肺、举肺脊;吃新娘撤置于房中的余食

新郎骑高头大马八抬大轿迎新娘,这种传统迎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很多时候会引起不适,毕竟带来的影响很大,也会制造很大的混乱和舆论。

传统的迎亲方式比较折磨人,要知道八抬大轿会比较伤害人,让大家看到抬轿子的人比较难受,即便这是有偿的行为也不适合现代人迎亲。我们现在结婚都比较简单,因此在我看来简单的迎亲方式就好,只要两个的感情足够好,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迎亲方式不是很大的问题,没有必要那么复杂迎亲。

我们要知道骑高头大马八抬大轿迎新娘会制造很大的混乱,毕竟大马路是供车辆行驶的地方,如果采用这样的迎亲方式很容易造成马路混乱和拥挤。身为社会的一员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为社会考虑,否则自己因为结婚制造混乱是不好的行为,更会让大家不舒服。除此之外,这样的迎亲方式也很不安全,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容易有危险,更何况马和人都在大马路上走,很容易与来往的车辆发生碰撞,这会让这场婚礼有危险。

我认为结婚还是一切从简,过去的迎亲方式固然值得尊敬,但是没有必要采用。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就应该用发展的观念做事情,这样才会让大家接受。现在的人对于过去的骑马八抬大轿的迎亲方式不是很喜欢,并且这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开支,我认为没有必要浪费人力、财力和精力。

这样传统迎亲方式让人格格不入,很多时候还比较突兀,我认为没有必要效仿。现在结婚就应该按照现代的方式结婚,这样才会更加方便快捷,也不会让人觉得很麻烦,毕竟结婚是一件大喜事,只要大家参与其中就好。

汉唐即汉朝和唐朝,在这时期国家统一、文治武功皆强盛。汉唐婚礼则是结合汉朝和唐朝时期婚礼习俗举办的新型态结婚典礼。汉唐婚礼流程即以汉朝唐朝习俗为主的结婚典礼中各种事项的次序布置和安排。汉唐婚礼仪式感较强,甚至被视为是我国民族传统中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选择这种婚礼模式的新人们要事先对汉唐婚礼流程有所了解,才能更加深刻的领悟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汉唐婚礼流程:新郎迎接新娘、贯洗礼、交拜礼、对席礼、同牢礼、合紧礼、解缨结发、执手礼、交换信物、受友人贺。

 1、迎亲。无论是古代的男尊女卑还是如今的男女平等,迎亲当天都需要新郎亲自到新娘家迎娶,并且准备丰厚的红包和礼物等,新娘也会带着嫁妆随新郎而行。

2、贯洗礼。新郎新娘在花童的带领下走进典礼场所,行使贯洗礼。新郎新娘先后用毛巾擦手、擦脸,代表着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也说明两位新人以一种纯净之心爱着彼此,走进新生活。

3、对席礼和交拜礼。新郎新娘相对而战,中间稍有间隔,然而相对而跪,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这是对上次赐予的这份姻缘的感恩,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是对彼此双方的一种誓言和承诺。是汉唐婚礼中的高潮部分。

4、同牢合卺。新郎新娘腰食用同一碗肉,不一定非常吃完,少吃一口即可。然后双方分别拿一个酒杯,饮用一半之后双方交换将剩余的喝完,意味着结婚之后两人就要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永不分开。

5、解缨结发。新郎在婚礼中亲手将新娘头上的缨解开,并且剪掉各自的一小束头发用缨绑在一起,意味着从今以后两人要白头偕老、携手走过一生。

6、执手礼。新郎新娘闭目,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手两扣,并共同宣读誓言。

7、交换信物。古代男女双方对定情信物极其看重,认为只要接受了对方的信物从此就要心心相印,汉唐典礼中这一环节可以交换结婚戒指等信物。

8、受友人贺、回礼。这一阶段新郎新娘的仪式基本已经结束,当天到场的亲朋好友要恭贺新人,新人也要回礼。

以上就是汉唐婚礼流程中的正婚礼。对于古代的新郎新娘而言,婚礼流程其实还并未结束,在成婚的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需要早起拜见公婆,并且侍奉公婆吃饭、漱口。等到成婚三个月后,带着新娘祭拜祖宗。不过,现代婚礼中,已经逐渐将这部分婚后礼省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17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