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照证件照尺寸是多少?

结婚照证件照尺寸是多少?,第1张

目前,国家民政部关于婚姻登记照片的执行标准为:“结婚证照片3张大2吋,规格为‘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合影彩色照片,光面相纸,粘贴尺寸(长×宽)6×4(cm)’;离婚证照片2张2吋,规格为‘单人近期半身免冠彩色照片,光面相纸,粘贴尺寸(长×宽)35×45(cm)’。照片背景为红色”。新规定还对婚姻登记告知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统一。

结婚照有两种含义,它既可以指结婚登记照,也可以指婚纱照。实际上,任何在结婚期间记录新人生活状态和庆祝仪式等的照片均属于结婚照的范畴。 结婚登记照即就是用于结婚证上面的证件照。结婚照可以被制作成相册,相框,海报等成品。

也有将照片只作为DVD视频,可以把相框悬挂在墙上,海报大都作为婚礼上迎宾,DVD则在婚礼上播放。通常拍摄结婚照分为内景和外景两个部分。主题的奢华和外景的自然风光相辅相成组成一套完美的结婚照。

结婚相册名称取什么更合适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家都为自己的结婚照相册取了一个怎样的名称。

一、结婚相册名称

1亲密昵称

一般结婚相册这样私密的照片,而且充满甜蜜回忆的照片,在相册的命名上都会是非常亲密的昵称,比如说英文的dear,或者是直白的中文的亲爱的等。

2简单朴实

当然还有一些就是简单朴实的,不会玩什么浪漫也没有什么惊喜,在自己心中直白的描述可以更方便查询,所以一般会有人直接命名为结婚相册。

3唯美短句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非常文艺的,喜欢用一些唯美的文艺小短句作为结婚相册的名字,比如:执子手 与偕老,或者是龙凤如意,亦或者是我的命中注定等等短词短句。

二、结婚照相册名称

1承诺与忠诚

对于结婚这种最为感动人的就是一句短短的话却能表达自己对另一半的承诺与忠诚,比如我们常见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或者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2浪漫爱情

当然还有一种名称也可以是叙述浪漫爱情结局的,一般有初见便是永远,珠联璧合情如蜜等等,肉麻但是处处透露出浪漫爱情。

3英文名

当然现代年轻人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用英文名作为结婚相册的名称的,比如说Myheartiswithyou中文翻译出来就是我的爱与你同在。当然也有直抒胸臆的NOoneandyou无人及你。这些都是作为结婚相册不错的英文名称。

小结:

对于结婚相册的名称究竟是取啥名更合适,其实只有你们互相之间自己知道,因为对方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位置只有自己懂,所以名称其实代表的也是一种态度。上面为大家举例了一些名称,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传统风俗: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

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扩展资料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参考资料

-苗族

-苗族节日

-苗族的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50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 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