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王室女性及她们的故事!越全越好!

求法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王室女性及她们的故事!越全越好!,第1张

  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丽亚·特蕾莎)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式,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约瑟夫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法国王后(1778——1792)。她的名字也译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或“玛丽·安东尼特”。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法国王后: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

  1755——1792

  玛丽娅·安托瓦内特1755年出生在奥地利霍夫堡宫,她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儿,也是母亲最昂贵的政治赌注。

  童年

  玛丽娅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刚出生时,法国大使就这样形容她“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玛丽娅,作为一个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愿说德语,对法语有一种抗拒。但正如俾斯麦形容他的妹妹时所说的,“她愿说法语或是德语,随她的便”。

  约瑟芬皇后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9岁进入里恩王家军校读书。1796年初,年轻的拿破仑由于参加了粉碎保皇党的叛乱,在巴黎颇有名气。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约瑟芬。

  约瑟芬比拿破仑大6岁,当时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次她听一个朋友讲起拿破仑的事迹,十分敬佩,很想认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军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绍也不合适,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

  约瑟芬十二岁的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拿破仑住的地方,小家伙请求拿破仑发还父亲的佩剑,他父亲是在恐怖时期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的一名共和党将官。拿破仑允准了孩子的请求,那孩子含泪接过佩剑并亲吻了这件遗物。第二天,约瑟芬前来向他致谢,并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诚深深地打动了他。拿破仑相信,同这位年轻寡妇结合对于他的幸福有重大关系;对于他实现壮志将是强有力的支持。认识仅三个月,他们便举行了婚礼。新婚后两天,拿破仑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缺乏训练、武器很差的法国军队打败了强大的奥地利军队,威震全欧,名传世界。

  约瑟芬娇柔、纯洁、善良,深得拿破仑喜爱。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你似乎在信中责备我说女人的坏话。事情是这样,我最讨厌的是女阴谋家。我看得惯仁慈、文雅、温柔的女性,我喜爱她们。如果说她们娇纵了我,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过你会看到我已经宽大对待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卖我的信拿给她看时,她哭起来了,以万分痛心的悲伤和诚实口吻喊道:“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这就够多了,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没有证据可以针对您丈夫了。”她烧掉了信件,转悲为喜。现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迟两小时,他已被处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象你。

  约瑟芬与拿破仑结合的最大不幸是没有孩子,拿破仑一心想的是称霸欧洲,并有儿子继承他的基业,1804年他被参议院敕令尊为皇帝后,这一想法更明显化了。1809年11月30日,刚过40岁的拿破仑终于提出了要和约瑟芬离婚。那天当约瑟芬同拿破仑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视了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得到的仅有的幸福时刻都是你一人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仑与约瑟芬正式离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仑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离婚后,约瑟芬一直居住在马尔梅松寝宫,拿破仑经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处在抑郁中。约瑟芬死后,拿破仑曾到她坟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玛丽一路易莎带着她的儿子回维也纳老家去了,她离开时没能获准去见拿破仑一面。

  1815年,拿破仑复位再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年仅51岁的拿破仑病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临终时还在喊着“约瑟芬!”

  由于篡夺王位、遭到人们痛恨的拿破仑遗弃了她,由于她也是拿破

  仑狂妄野心的牺牲品,复辟王朝和联军终于宽恕了她。出于敬重,大概也出于好奇,因为二

  十五年来欧洲经历了一场噩梦,而这个女人同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冒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俄国沙皇还特意去马尔麦松拜访了她。紧接着,普鲁士国王也带着儿子来登门拜访了。这之

  后,普鲁士、英国、俄国和德国的皇亲国戚也都纷至沓来,冷落多年的门庭,顿时出现了一

  番热闹景象。连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显得雍容大度了,他们叫人转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继续占用纳瓦尔城堡。这样,她总算在马尔麦松城堡平安无事地呆了下来。后来,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来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这些保皇党人当年狼狈地逃往国外时,曾得到过她

  的有力帮助,他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再说她本来不就是他们的人吗?她不是也同许多从国

  外归来的人一样,在恐怖年代遭受过牢狱之灾吗?对于这意外的情况,她很快便适应了下

  来。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招待着各方慕名而来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国王、王子和流亡

  归来的贵族。她的沙龙成了当时上层社会最热闹的场所。那种盛况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绝无仅

  有,仅俄国沙皇每星期就要光临两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时期,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大的殊

  荣。更有甚者,国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见她一面。因此,她应邀将于5月26日回到阔别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宫去拜见他。

  但终未如愿。25日,她忽然感到喉间不适,四天后,她离开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把她的死讯告诉拿破仑。他是从报纸上得悉,他青年时代曾经为之丧魂失

  魄的约瑟芬已经撒手尘寰了。

  玛丽·安东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国王后。生于维也纳。是玛丽亚·特里萨(Marie Theresa, 1717-1780)与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奥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与路易十六结婚,以加强法奥联盟。她对路易十六的影响很大。 她任性轻浮,不遵守习俗,倍受非议。 她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反对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拒绝君主立宪派的劝告,使得君主制脱离人民。1791年6月企图同路易十六一起逃离土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维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被交付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

  孩童时代

  玛丽·安东尼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特·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东尼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玛丽·安东尼特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大一岁的哥哥马克斯陪伴下长大。她其它的哥哥约瑟夫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经在哈布斯堡帝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个关于她孩童时期的传说:玛丽·安东尼特遇见了还是幼儿的天才莫扎特。 他为皇家表演了一个短的音乐会。 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牵手(更多的是对女皇的调侃。)

  玛丽·安东尼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大女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 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王子结婚,玛丽·安东尼特最喜爱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国王Ferdinand结婚。

  作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规矩的,玛丽·安东尼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在艺术和阅读方面几乎什么也不懂。 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但是 当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东尼特成为了下个介入在她的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Louis-Auguste,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女儿之一结婚。由于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决定了玛丽·安东尼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当玛丽亚·特里萨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东尼特离开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玛丽·路易丝

  奥地利公主,法国王后(1810——1814)。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维也纳。1810年奥地利和法国交战失败,弗朗茨二世被迫将女儿下嫁给拿破仑一世,为此,拿破仑与约色芬皇后离婚(皇后无嗣)。

  作为奥地利公主,玛丽娅受到的一直是反对法国、憎恶拿破仑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给法皇,据说当时她痛不欲生。事实证明她后来的生活并不像料想的那么坏。皇帝视她为掌上明珠,1813年她还为皇帝生下了独子“罗马王”拿破仑二世(来西斯塔特公爵)。据皇帝本人说,皇后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单纯,“她想要什么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仑退位,玛丽·路易丝被掳到奥地利,从此再没见过丈夫,她的儿子在奥地利宫廷长大,并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遗传病。1832年,莱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图为玛丽王后及其子

约瑟芬和拿破仑离婚的直接原因并非是因为她犯有通奸罪,而是正如拿破仑所宣布的那样:“国家需要继承人,政治不考虑感情”,才将她从皇后的宝座上罢黜下来,给予她“前皇后”的头衔、年金和宫殿。得到拿破仑的御准而离开宫廷的约瑟芬,在成为皇后之后,作风与以往大相径庭,即贞淑又忠于自己作为皇后应尽的义务,没有改变的只有伴随她终生的挥霍癖,可是,刚刚结婚时的约瑟芬,对于比自己年轻得多的拿破仑十分轻视,她举止轻浮,见异思迁,是个喜欢玩弄男性的女人。

提到约瑟芬的过去,她出生于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岛,和一个法国贵族结了婚。法国大革命将她的这位前夫送上了断头台。尽管她带着两个孩子度日艰难,却终日和革命派的政治家与军人们厮混在一起。善于待人接物、妖治可人是约瑟芬唯一的武器。为了生计,她和出身科西嘉的军人拿破仑再婚。新夫对她一往情深,而且这个小个子科西嘉人远比她所想象的更伟大,最终竟成法国皇帝,约瑟芬也因此成为法国皇后。然而,以拿破仑登基为转折。这对皇家夫妇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现在轮到约瑟芬为丈夫经常另结新欢而痛苦哭泣。比什么都更糟糕的是,她和皇帝之间没有子女。她曾力图把这一过失归咎于皇帝。可是拿破仑的情妇却为皇帝生下了庶子。这使她再无退路可言。而她过去的放荡行为也一直不被皇帝的亲属们所原谅。这样一来,离婚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一步登天,虎视寰宇的拿破仑来说,这正是重新迎娶欧洲高贵皇室的公主,以显示自己在政治上优越地位的最好时机。结果,他选中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玛丽·路易莎为后。在法国军队大举攻占奥地利之时,和玛丽·路易莎出身同一家族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送上断头台好象还只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弗兰茨一世当然不情愿让女儿嫁到法国去。然而,还是政治需要主宰了这门婚事。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他的妻子,甚至可以说连约瑟芬本人也参与其事。她曾经这样说:“为了让我所作的牺牲不以完全的失败告终,我以为这次婚姻尽了全力。”而在私下进行交涉的则是她和前夫所生的儿子欧仁。由此可见,即使不能说约瑟芬有着真正的政治敏感,但她的确熟练掌握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交易中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艺术。

现在该提到玛丽·路易莎女大公了。她身材高大,姿色适度,有着当时时尚很珍视的雪白的贝齿,是一位十分健康,最富有宜子相的公主。看上去不值一提,毫无特点的平凡公主,为这次婚姻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嫁给被她视为洪水猛兽的拿破仑,她实在是满心不情愿。然而,哈布斯堡家族却无力拒绝这门婚事。“我要借用的不过是女人的肚子。”一率直地说出这种话的拿破仑,对于比自己小22岁、芳龄18岁的年轻公主,简直着了迷,他是心满意足了,因为新娘有教养、文雅,是个天真无邪的纯洁少女。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1811年3月20日,期待已久的百发礼炮终于响了。皇太子诞生后,立刻就被封为罗马国王。如果生的是位公主,则只鸣21发礼炮以示祝贺。可是从政治方面来说,接下来的一年对于玛丽·路易莎却是太不平静了。1812年的俄罗斯远征,是拿破仑走向没落的开端。而1814年时,拿破仑在枫丹白露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来曾一度逃出厄尔巴岛,进行了所谓的“百日复辟”,却在滑铁卢一战中失败,被再次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在拿破仑失势期间,玛丽·丽易莎大约有两年时间担任摄政,当然仅仅是名义上的。拿破仑刚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她就回奥地利了。和结婚时一样,她毫无主见地被父亲弗兰茨一世召回了故国。尽管她也说了只要拿破仑要她陪伴,她一定会前往厄尔巴岛,但实际上她根本没打算与丈夫患难与共。在这一点上,她颇受舆论非议。当时亟需解决的是在枫丹白露条约中定下的玛丽·路易莎之子、拿破仑二世的即位问题,而她本人则被指定得到帕尔马、皮亚琴察和瓜斯塔拉等处领地,以保证她得以维持与其地位相称的体面和生活。关于她所得领地一款后来被批准实现了。可有关其子即位之事,却被奥、俄诸国联军方面否认未被兑现。原罗马国王被封为赖希施塔特公爵,在维也纳的申布龙皇宫过着囚徒般的生活,21岁时郁郁而终。作为母亲,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儿子,玛丽·路易莎也很少前往探望。人们这样批评她说:“一切都已太迟了,帕尔马公爵夫人。”她的儿子好像也对她心怀怨恨。只有奈佩格伯爵是她的爱人。

不愿让她和拿破仑一起流放荒岛的哈布斯堡家族,由于将玛丽·路易莎母子领回自己国内,遭到联军一方的猜忌监视而感到为难。为了转移视线,梅特涅首相故意将奈佩格安置在玛丽·路易莎身边。于是一切都按照他所安排的那样发生了。玛丽·路易莎和奈佩格之间有了孩子并正式结婚是在拿破仑死后10年的1831年。在奈佩格死后,她又和邦贝尔伯爵结了婚。晚年她曾经这样说过:“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最珍视爱情而又令人尊敬的丈夫。那将使你的生活充满喜悦。我的人生就是遵循着这样一种生活准则。”这似乎暗示着,这个本来确定以爱情为生的平凡女性,晚年已真心实意地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多年前初读《拿破仑传》时,曾被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深深吸引,他的名言警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激励过我奋发图强。

        历经风雨再次拜读,感慨良多,原来伟人亦有自己的无奈。

        一、不对等的婚姻

        拿破仑第一任妻子约瑟芬在嫁给他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子女,是当时有名的交际花。没有过恋爱经验的拿破仑被迷得神魂颠倒,执意娶她为妻,即使被戴绿帽也不介意,生活作风奢侈也支持,爱的如痴如醉,最后遗憾离婚是因为彼此没能生育孩子。

        第二任妻子露易丝是奥地利女大公,俩人虽生育了一个儿子,但最后却率先背叛,签下围攻拿破仑的协议,因为她早已爱上一位奥地利上尉,自然不想再支持自己的法国皇帝丈夫。在拿破仑被流放后,他们俩人的儿子被接到奥地利皇宫抚养,并于21岁时英年早逝。

        二、衷心的追随者

        如果说拿破仑情场失意,未能收获真正疼惜自己的妻子,那事业上绝对所向披靡,在军队里有绝对的权威。从他的第一场战役,到最后被流放,身边都不乏忠心的追随者,即使他们本可以不陪同受苦,但是却自愿携妻带子侍奉左右。在他病死后,还各方努力恢复他的荣誉,葬在特殊的地方。

        恰好前段时间读了《汉武大帝传》,刘邦的成功也离不开最开始就跟随他起义的人,即使他为了称帝海纳百川,招兵买马,不拘一格降人才收了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核心领导层依旧是那拨熟悉的人。

        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拿破仑从一名普通人成长为千万人瞩目的共和国皇帝,必有他的过人之处。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功后的他忘记人人平等的初衷,恢复了革命时要废除的帝制。不仅如此,还任人唯亲,提拔能力不匹配的兄弟姐妹任职,亲手断送了胜利的果实,最后遭到妻子和亲信的双重背叛,兵败滑铁卢,从此一蹶不振,一代英雄就此没落。

        众人皆醉唯她母亲独醒,一再强调“愿一切能长久”,只可惜,终究是昙花一现,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

       

玛丽亚·路易斯1791年12月12日出生在维也纳,她是弗朗茨二世皇帝的长女,一位奥地利女大公。正如她的家族的格言:“别人要打仗、要战争,而你,幸福的奥地利人,结婚去吧!”,或是另一句:“哈布斯堡永远不缺待嫁的公主”,玛丽亚·路易斯一出生,她的命运就注定了,她会像其他著名的祖先一样成为欧洲各个显赫王室的一员,顶着沉重的王冠和空洞的头衔,这一切最终都应验了,然而只是一件事出了问题才使她没有像那些独坐后宫的祖先们一样无所事事的度日、并最终华丽而无声无息的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玛丽亚·路易斯的父亲弗朗茨二世是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儿子,玛丽亚·特雷西娅的孙子,母亲是两西西里公主玛丽亚·特雷西,玛丽亚·卡罗琳娜王后的女儿,玛丽亚·特雷西娅的外孙女,因此她无论从父方还是母方来说都是玛丽亚·特雷西娅家族的近支成员,她的祖姑玛丽亚·安托瓦内特王后比她早40年嫁入法国王室,她是第一位和法国联姻的奥地利公主,引起法国大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式这场革命导致了玛丽亚·路易斯的第一次婚姻,茨威格称这两次时隔40年的婚姻为“同样灾难性的婚姻”。

关于玛丽亚·路易斯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记载并不丰富,她19岁(正是和拿破仑成婚的那一年)之前没有任何将要把她嫁出去的计划,因此没有哪个国家的大使为她的童年留下丰富翔实的描写,关于她的比较正式的绘画作品也多出自她成为拿破仑的续妻之后。她出生两年后弟弟斐迪南就出生了,而且皇帝还很年轻(只有25岁),不必为王储发愁,也就不必对玛丽亚·路易斯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但她的童年必然是非常有特点的,她出生那一年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即将被审判,法国大革命因为国王和王后企图逃亡奥地利而进入一个新阶段,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帝国还在组织同盟企图扑灭这股“邪火”,这一年奥地利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在接下来纪念,奥地利和法国的持续交战导致了国内和国外的各种问题,奥地利是个脆弱的国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和她同年代的欧洲王子和公主们(比如俄国的尼古拉一世和他的皇后普鲁士长公主夏洛特)都深深被这种连年的战争所苦,法国的刀锋无时无刻不威胁着皇帝的宝座,普鲁士王、俄国皇帝和奥地利君主给他们的家族随时可能出逃外国,这种在惊慌中过活会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的父母要她学习英语、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原因是“为了让她能更好嫁”,这反应出他们对女儿未来的担忧——一个出身于欧洲最高贵家族(从父方和母方来说都是)的女儿居然会愁嫁,从没有一个皇帝家族的女儿为了嫁人而学习多门语言,她们可以依靠丰厚的嫁妆、漂亮脸蛋或是高贵的品味,或仅仅是因为血统,就能够并且理所应当获得任何一桩最好的婚姻,如今却要为此付出(千年未有的)努力!然而事与愿违,她所获得的是众多不幸中最不幸的一桩婚姻。

因为她摄政有太多的仇家,仇家由于想报复她,准备了一次刺杀活动,第一次砍没有砍死,后来补了两次,才被砍了三次。

《绝代艳后》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制作的历史传记类**。该片由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克尔斯滕·邓斯特、詹米·多南等主演,于2006年10月20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

《绝代艳后》剧情简介

1770年的凡尔赛宫,正在举行一场奢华的婚礼。14岁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16岁的法国王子路易·奥古斯特。三年前,玛丽的母亲玛丽娅·特蕾莎女王为了与法兰西帝国停战,选择了联姻。而此时11岁的玛丽还是一位活泼好动、任性而懒惰的刁蛮女大公,设法请来的名师也没有办法将她变成淑女。即使是从法国请来专职教师,也被玛丽的小聪明戏弄得团团转。三年后的这一天,玛丽迎来自己的婚礼。14岁的玛丽摘下饰物,脱掉衣服,用赤裸的身体表明自己从这一刻起不再是奥地利的女大公,等待她的是从公主变成妃,而后成为法兰西王后的命运。

玛丽娅·特蕾莎并非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她的丈夫洛林家族的弗朗茨一世才是神圣罗马皇帝。玛丽娅是奥地利女大公,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

玛丽娅,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洛林-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创者,“开明专制”的表率,反普同盟的缔造者,“三条裙子”之一,坚定的反普鲁士斗士,宣称“宁可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不会放弃西里西亚”的女战士,用尽一生来尽心竭力地维护一个古老的摇摇欲坠的多民族封建帝国,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位伟大女性了。围绕女王发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让女王和奥地利空费心血,也终归没能摁住腓特烈大帝带领普鲁士崛起(这件事也都怪毛子逗比,要不然腓特烈霸业能否建立也都是未可知)。奥地利的“裱糊匠”。

虽然生前并没有得到过“女皇”的称号,但已被奥地利人视为是真正的女皇和国母。

——————————————————奥地利的难处不在于专制制度,而在于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又缺乏对非主体民族有效的约束。玛丽娅接手时的奥地利可说是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其统治难度应该是要比普鲁士,俄罗斯要难得多。

普鲁士于立国170年后一统德意志,而腓特烈大帝可以说是德意志帝国的奠基人。叶卡捷琳娜伙同普,奥数次瓜分波兰,为俄罗斯帝国西部赢得了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地带,并且战胜奥特曼帝国,拿下克里米亚,使黑海成为俄罗斯后院游泳池,是毛子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并列的沙皇。相对来说,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在被迫退出一统德意志的角逐后,便沦为了次等国家,其帝国在一战后分崩离析,在民族解放的大浪潮中,谁还会记得一百余年前头戴王冠,怀抱婴儿,在匈牙利国会倾诉苦衷请求其贵族参加前途未卜的七年战争时的那个坚强女人的身影呢?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女皇依然坐在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帝国首都中心,俯视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还有那永远失去的西里西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01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