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

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第1张

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

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在关于很多的结婚注意事项里,一些民间说法认为如果结婚的时候来月经,对婚姻是非常不吉利的,不管是伴娘还是新娘都一样,下面看看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

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1

可以的。

其实婚礼当天来并不会意味着不吉利,但是还是会有些不同,婚礼当天伴娘来月经的话,生理期没有什么不适反应的女孩不用太大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好相关的护理就可以了,不会对婚礼有大的影响。

如果真不幸在婚礼当天大姨妈到访的话,整天会比较劳累,一定要尽可能带大一点夜用的那种,避免弄脏衣服。

扩展资料:

生理期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合理避免。另外,在生理期前一周,每晚煎煮一点姜汤,滚滚的喝下,可以缓解痛经。

如果实在是无法避免,那么请你做好保暖工作,女人要懂得为自己保温,吃东西也要特别讲究,特别是不能吃冰的东西。还有,穿着礼服使用卫生用品,注意最好是无痕内裤。

月经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内,以第2~3天为最多。经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固,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一般女性月经期无症状,少数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坠感、乳房胀痛、便秘或腹泻、头痛等不适。

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2

经期参加婚礼对谁不好

经期参加婚礼对谁都没有不好,因为经期本来就是女生的正常生理需求,每个女生都会来,所以并不会造成什么不好,大家放心去参加就行!当然非要说对谁不好的话,那么就是对自己不好,因为女人在经期时,容易感到疲劳,并且也不能喝酒、吃生冷的食物,而婚礼的时间大多比较长,所以经期参加婚礼会感觉特别累,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结婚新娘来月经

结婚新娘来月经并没有什么不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为什么有人说结婚的时候新娘来月经不好呢?主要是来源于旧说法,在古代有结婚当天新娘子来月经不吉利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月经晦气,且结婚第一天就让新郎见血,很不吉利,除此之外,既然新娘来月经了,洞房花烛夜肯定就难以进行了,因而就产生了结婚当天来月经不吉利的说法。

婚礼当天来例假的处理方法

1、保持好愉快的心情

既然月经已经来了,婚礼也不可能改期,那就先坦然地接受这个事实,努力让自己保持愉快地心情,不要让这件事影像婚礼,造成日后的遗憾。

2、多喝红糖水或姜汤

新娘们可以多喝一点红糖水,温暖子宫,让经血舒畅,这样自己也会感觉舒适一点。

3、可以吃止痛药等缓解疼痛

如果有痛经的新娘就要注意了,最好在发现月经来了时,就吃一点止痛药或者痛经宝颗粒等缓解疼痛的药物,以免到时疼起来影响婚礼的进行。

来月经可以参加婚礼吗3

结婚当天来大姨妈怎么办?

1、多准备些卫生巾

新娘,需要在新娘包里多放些卫生巾,作为备用,及时更换。最好能准备些尺寸长些的卫生巾,不容易侧漏,弄脏婚纱,影响雅观。

2、告知你的伴娘

一般伴娘都是自己的闺蜜,所以不用有太大的顾虑。放心的告知你的伴娘,让伴娘在你上卫生间的时候,协助你更换婚纱,毕竟婚纱那么大件,一个人很难搞的定。

3、痛经的新娘备好止痛药

有过痛经的女孩都知道,来大姨妈的时候那叫一个痛不欲绝。这时候,就需要准备好止痛药,效果会比红糖水好太多。最好提前吃,别等痛到忍不住的时候吃,因为药效都需要时间去发挥的,不会说吃完立马见效。

4、多喝红糖姜茶

一定一定不能喝冰冷的水,多喝红糖姜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痛经的作用,虽然效果不太明显,但是喝总比不喝好。

5、必备暖宝宝神器

相信很多女性,对暖宝宝都不陌生了,作为来大姨妈的神器,比暖水袋方便多了,直接贴在肚子上,就可以起到暖宫的作用。

结婚当天来例假的新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尽量多休息,调节好自己的身体。

佳木斯结婚风俗指的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结婚风俗,佳木斯新人们在结婚的时候需要遵循什么样的结婚风俗呢?通过下面几个民族的解析,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由于佳木斯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以柯尔克孜族为例女子,出嫁后出门是一定要带头巾,除了眼睛,鼻子和嘴巴露出来以外,其他地方都要盖住。结婚的婚礼在当地非常隆重,哪一家要嫁女儿了一定是一件特别热闹的事情,结婚一般需要举行三天,日期一般是选择在月底在结婚期间,还会举行赛马,叼羊,摔跤等等,通过这些娱乐活动来调动氛围,让人们可以在这几天都处于一种比较欢快的喜悦当中。

鄂温克人对火非常的尊敬,所以新婚夫妻要敬火神。记住,在敬火神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水去泼火,或者往火里面扔一些脏东西。火神的仪式非常重要,就跟我们这里的拜祖先一样,告知神明新人结婚,希望可以得到祝福。

 

再举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我们熟悉的满族,满族的婚嫁习俗,现在和汉族也差不多。一般是通过提亲作为开端,男方去女方女方家送聘。而女方家将收到的聘礼还要适当还礼,之后就是男方家需要杀猪,在室外搭喜棚灶锅招待亲朋好友。迎亲的时候,男方家找一个小男孩压轿,新娘还没有下轿之前,新郎要在院内连续射三箭。这是一种仪式,司仪在这个时候也会跟着喊着,一射天狼二射地妖,三射红煞,接下来就是揭盖头的流程,吹鼓手开始吹打。新郎家的长辈派一个女人来端红糖水让新娘喝下,寓意着嘴甜,鸡蛋蒸熟给新娘擦脸,寓意着新娘以后不长麻子。然后才叫新郎向前用马鞭子把新娘的盖头挑下来。揭开盖头之后用手抚摸着头发象征着结发夫妻,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保留着揭盖头的形式。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是,满族结婚回门第三天,新娘领新郎回门。到了第七天,新娘还要回娘家,并且住一宿,到了一个月之后还要再住一个月。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让佳木斯结婚风俗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每个地方都不同的

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

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1000-数万不等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

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

楼主说的那个是具体一个地方的风俗吧 我不太清楚

东北婚俗

  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除了大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一些文化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婚俗也是一样的相互融合,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定亲。在我们东北地区,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张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1)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2)一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二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3)一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二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4)一梳梳到尾;二梳我哋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扩展资料:

(1)要说吉祥话

梳头的人要一边梳头一边说一些吉祥话,以祝福新娘婚姻幸福,生儿育女,钱财广进。

(2)梳头前新娘需要先洗澡

结婚前晚,新娘在洗完澡洗完头之后才能进行梳头,因为这时的新娘已经洗去身上的污秽,能以更美好的姿态去迎接婚后生活了。

(3)梳头人的讲究

在过去给新人梳头的人要经八字先生算过,选出与新人八字相符之人才能帮新娘梳头,不过现在给新娘梳头的只需要是生活幸福美满的人的女性就可以了,由她们梳头可以把好运气传递给新娘。

新人结婚,各地都有自己的婚俗。苏州人结婚“花头”蛮多的传统风俗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失,很多婚俗传统很完整地流传了下来,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说,比如说大喜之日一定要选个“良辰吉日”,新娘出门也要选好“吉时”等。眼下即便是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现代婚礼,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也仍然渗透着婚礼的整个过程。

嫁妆嫁妆是姑娘出嫁之必备,嫁妆自然是越多越好,老苏州的嫁娶习俗是生活用品等一概由女方“包办”,到了现在嫁妆也主要是生活用品、家电等,但基本上都是从古时候延续下来的“老门道”。嫁妆里有一些物事非常重要:嫁妆打头阵的子孙桶必不可少,一般由新娘哥哥或弟弟拎着头一个进新房,但这个原先在生活中派用场的家什,如今已经缩微成个头比过去小几倍的摆设了;另外,新房里的如意碗筷少不了,碗里必须盛满米、桂圆、红枣、花生,寓意幸福美满,是长辈给新人的诚挚祝福;首尾系着红绸的一双甘蔗,也是寓意着新人生活、事业节节高。

迎亲古时,把迎亲称为“亲迎”,意为新郎官骑高头大马亲自去迎新娘,很是威风。迎亲队伍里有江南丝竹等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女方家听到乐声,就知道新郎官马上到,及时做好准备,专门操办婚事的喜娘会指点几时几分轿子该停在“喜神方”、新娘梳妆打扮后的洗脸水该往哪泼……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么由来的,“泼水”在苏州很多地区仍然作为一种传统婚礼习俗被保存下来。

新郎官快到新娘家时,新娘家赶紧关上大门,亲戚朋友问媒人和喜娘要“喜钱”和喜糖,讨个好彩头;新郎官要准备蹄膀、圆糕、鲤鱼等礼品,随迎亲队伍抬到新娘家,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

现在虽然没有了高头大马和丝竹乐队,但是婚礼车队、鞭炮声声、亲友把门讨红包等,也同样把迎亲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新娘出门新娘子出门,脚不能着地,出门时由父亲背出门,或者按照这种意思穿父亲的鞋子到门口,再换上自己的鞋子,有些地方有新娘不能低头换鞋的说法,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鞋子外面跶一双父亲的鞋子,到门口时脱掉就可。

拜堂新郎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后,要 “拜堂”,拜父母、天地,拜和合二仙,其中拜和合二仙是苏州特有风俗,相传和合二仙是寒山寺高僧,主管“和合”,在老一辈眼里是苏州的“爱神”。现在一般简化为新娘向新郎父母和长辈行见面礼。

入洞房老辰光,新娘、新郎宴请完宾客后,被簇拥着送入洞房,就开始“坐富贵”,“坐”是有讲究的,谁先坐就谁受压,而现在的男士都体现“绅士风度”,总是自己先坐下,这也成了 “怪不得苏州男人怕老婆” 的玩笑话的渊源。

闹洞房是苏州人结婚的重头戏,各种各样捉弄新人的点子,这时候都能拿出来“闹”。苏州历来就有闹洞房“三日无大小”,不管年少、年迈,都可以闹,据说还有洞房不闹不兴的说法。

新娘回门原来传统的新娘回门是在婚礼后第二或第三天,由新郎陪同新娘到娘家,一场正宗的苏式婚礼才接近尾声。不过现在大多改在了结婚当天回门,即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31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