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最近这些年经常听到国内的生育率严重下降,可是生育率严重下降的前提,是跟结婚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来看,咱们国内结婚人数确实最近几年一直都是吃下降状态的,特别是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一共有813万对。单看这一个数字他们也不知道是多还是少,咱们就得把时间的年限往前拉一下。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结婚人数最多的年限是2013年,达到了1347万对。
可是自从2014年开始,7年的时间之内结婚人数一直都是处于下滑状态。特别是在2020年11年的时间,全国结婚登记率就下降了122%。虽然来说2020年咱们国内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打算结婚的年轻夫妻都修改了结婚时间,所以2020年的结婚数据人数,存在着外界特殊的原因,造成的过于低下。因为全国很多地区在2020年期间,婚姻登记处是处于关门状态的,并且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不允许举办酒席人口聚集性活动。但是这些仅仅只是辅助影响而已,毕竟从2014年开始,结婚人数下降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2020年结婚的人数比2013年少了1/3。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如果咱们国家结婚登记人数就这么发展下去,咱们国家的人口负增长,在不远的将来会非常的明显。年轻人为什么都不结婚了呢?还是就没有多少年轻人呢?这个时候时间线还要往前看,现在结婚的主力军大多数都是90后,而90后这代人,完全是处于咱们国内计划生育之中的,独生子女政策之下出生的。所以90后相当多的家庭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也就是说父母只生了一个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之后,两个家庭再生出来一个子女,就形成了典型的421家庭。
421就是独生子女,男女双方的父母,一共4个老人。独生子女的小两口再结婚,生下来一个孩子。所以421家庭对于国家人口减少的速度过于明显。咱们国家在2016年的时候,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实现422家庭。所以要缓冲一下,人口大幅度下降的速度。可是开放二胎政策,对于咱们国家结婚登记的人数并没有影响。所以当90后,全面进入到结婚年龄的时候,确实适婚人口已经比自己的父母辈,要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说现在适合结婚的年轻人已经明显减少了。所以结婚率的持续下降,对应着就会出现明显下滑。
除此之外,90后的婚姻观念和父母辈,几乎完全不同。因为在父母辈的眼里,到了结婚的年龄,就是要结婚,就是要生孩子。可是现在90后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男女都主张独立自主。由于大多数人,从小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所以也不打算迁就着谁,让着谁。90后的婚姻观更加的理智。如果遇不到自己满意的结婚对象,宁可单着,也不想凑合搭伙过日子。毕竟90后的生活现状,已经是人人都能找得到工作,养老也不打算靠孩子。
大多数的90后大多反对为了婚姻而牺牲自己,而是主张结婚之后,能让自己的生活有质量的提升。毕竟90后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大城市上班的年轻人,996的超负荷工作模式,早已习以为常。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90后结婚的三座大山。房子,车子,彩礼。虽然来说每一代人结婚房子都是必备物品,但是90后的父母辈结婚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女性愿意和公婆住在一起,财力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几件家用电器而已。车子,当年也只是一辆自行车而已,而且还是选配。
现在的时间是2022年,在2021年结婚的人数统计约为15272万,以25岁作为计算基准,1996年到1998年每年新生人数约为2000万,再排除2021年的二婚以上统计人数,我国仍有七成以上的人口仍然处于单身。
以目前这样的趋势,结婚的人数在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结婚人数的趋势又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步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直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1076万。大约计算下来,几乎同龄人中有一半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岁,高等教育似乎推迟了一部分人的结婚计划。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将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任务。成家立业,在过去几千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是合理的。然而,在2022年,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是当下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应届毕业参加工作以及一部分人需要2-3年的调整工作,这无形中也推迟了婚姻计划。
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只要有结婚计划,父母会帮助子女全款买房或者部分按揭,上班之后,虽然收入不高,生活上也没啥压力,总之,在父母的庇护下,结婚也不是很难的事。而且过去十几年的一段时间,正是我国gdp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是生机勃勃。工资收入涨得也很快。结婚、生孩子、买车、换车、换更大的房子。主要是搭上国家上升的这列快车。一切似乎都没那么困难。
然而,最近这几年,对于刚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似乎处处都充满了考验。很多人无耐的选择继续读书。继续读书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仔细想想,无论读多少书,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回归社会。即便留在高校就业,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可以如愿的生活。拿到研究生学历后,在学历上虽然增加了找工作的砝码,但在工作经验上也缺失了更宝贵的实战经历。在很多工作岗位中,高中生经过一番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在这里,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论。不过多读几年书,会客观地推迟了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高房价,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中国的房价。这样的说法是不公平的,房价的上涨,获利的可是开发商。丈母娘背了一段时间的锅,丈母娘也无法让房价下跌。如今的房价,动辄几百万,这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年轻人要结婚,需要房子,房子离年轻人也越来越远,婚姻也越来越远离年轻的人们。
当房子成为一项奢侈品后,人们对奢侈品的追逐越来越疯狂,衍生出的天价彩礼,以及苛刻要求,也成为抬高自身身价,鄙视他人的工具。越是得不到,越是疯狂追逐。婚姻甚至成为了一门敛财生意。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味的追逐虚荣、追求攀比,就会误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脱离了现实生活,也会走上扭曲价值观的道路。于是,婚姻变味了。原本最基本正常的人类需求,变成了阻碍人类发展的障碍,结不了婚,就生不了孩子。更别提成家立业了。再退一步,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就是眼下唯一能努力去做的。
自从实际的结婚年龄一拖再拖后,未结婚先同居,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如果同居后最终走入婚姻,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
可是,好事并非总是能够圆满。有的女孩在经历多次同居,分手后,已经打掉好几个孩子。自己的身体也遭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些发生过的故事,对结婚计划也产生了影响。
婚姻本该是严肃的。这些年,无论男女对性的放纵,也进一步改变了婚姻本该严肃、庄严的态度。过于随便的“性”观念,也使婚姻的抉择上过于草率。趁着年轻,多玩几年。这种物质化的观念,有时也使本该严肃的事情成了一门交易。
另一方面,这些年本该步入婚姻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关心照顾下的孩子,变得享受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没有这么幸福的人生,老一辈都是将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弥补。
年轻人们这些年的成长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一个时代,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就该如此,却不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宠爱不是社会本来样子。在追求婚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包容他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两个备受宠爱的人组成的家庭,也许无法为组成的家庭付出更多。对于婚姻来说,年轻人们的内心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这也是很多人即便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仍然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无论男人女人,他们的内心还是尚未懂事的孩子。也无法担负起婚姻带来的责任。
到文章的结尾,我还想再提下这几年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也许是生活的负担太重,每个人在婚姻中已经太疲惫。另一方面,诱惑太多,每个人看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是悲剧,看看朋友圈的别人生活,总觉得别人的像中了**。如果每天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挑毛病,那是为难自己,如果每天都向往别人的朋友圈,也要小心自己变成韭菜。
结婚的人数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太乐观。如果还处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那结婚这件事也会更加困难。
近七年来,我国初婚人数减少将近一半!2021年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失调
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结婚人数: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已婚比例和未婚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20-3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比例从7793%下降到6706%,到2019年,又上升到7272%。2019年,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近七年来,我国初婚人数减少将近一半!2021年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失调。
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结婚人数: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已婚比例和未婚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20-3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比例从7793%下降到6706%,到2019年,又上升到7272%。2019年,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1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在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7年下降。
而2020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去年登记结婚的人数确实呈下降趋势。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去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导致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减少。
在我看来,确实存在疫情影响的因素,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去疫情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一、老一辈的观念 VS 现代年轻人的观念
我相信,十个年轻人中至少有九个听过家中长辈常说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理念,其中的核心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古人的人均寿命较短,早婚早育才是硬道理。如果是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才结婚,恐怕只有一半或更少的人在孙子出生,甚至看不到孙子出生就与世隔绝了。
更别说什么四代同堂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长辈眼中看来,未成家的男子始终还是个“孩子”。
只有在成家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人承担起家庭、生育和感情的责任,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价值观,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结婚已然不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必选项了。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占据现代年轻人大部分的时间,现实中的社交越来越少,不说结婚,甚至找对象都成问题。
而且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结婚面临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大多数的现代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因为不立业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二、男女择偶标准的条件不同
社会的发展,也让男性和女性的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却出现了让大部分的女性不愿意结婚,而很多男性找不到另一半的这类怪异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
大致上是因为“上迁”的原因,女性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喜欢选择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层次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但男性不是很喜欢找比自己有能力的女性,他们更多想要找一个比自己层次低一点的女性。
其中有一部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停留在各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剩女”。
有“剩女”自然也就会有“剩男”。
他们主要出现在社会底层,主要是因为没有女性会选择上迁到这一层,而且还常常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无法晋升到上一个层次。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标准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就是反过来罢了。
三、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越不愿意“妥协”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婚姻的渴望感就越低。
因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个性需求就越强,再加上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主独立性之后,人们就会不愿意去为了别人而妥协自己。
但是,婚姻偏偏就是“妥协”的产物。
它意味着个人变成了家庭,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两个家庭或家族的关系,还有生育和教育后代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有的人会问,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花时间恋爱,而不愿意结婚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哪怕恋爱是婚姻的基础,但恋爱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彼此负责,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法律的约束。
而婚姻里面则是涉及了责任和义务,是受法律约束的。
所以,越是个性需求独立的人,反而越是不愿意“妥协”婚姻。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2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3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