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第1张

前段时间堂妹结婚,我被选为送亲人员之一,和众亲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里。因为男方家距离比较远,一路颠簸很久才到。但到后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觉到对方好像是不够热情的。结婚典礼上也没让女方家人参加,只是典礼过后才来招呼我们。这让我感觉到两地结婚习俗的差距!因此小编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什么样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异性,小编看过古代的结婚习俗流程后感觉到很传统很讲究。这就是传统文化中魅力之处。

残忍在活人当死人。

冥婚不仅仅局限于死人与死人之间,甚至包括活人与死人之间。但是冥婚对于活着女子与死去的男子和死去的女子要求截然不同。

清末梁绍壬曾经说过:“今俗男女,已聘未婚而死者,女或抱主成亲,男或迎柩归葬。此虽俗情,亦有礼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冥婚之后,女子必须为死去的男子守节,终生不得改嫁;男子在冥婚之后却可以另行婚配。

扩展资料

冥婚虽然算作喜事,但是往往夹杂着红、白两事的礼仪,具体的形式还要看主事者的主张。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冥婚不仅仅局限于死人与死人之间,甚至包括活人与死人之间。但是冥婚对于活着女子与死去的男子和死去的女子要求截然不同。

所谓的贞节观可以说害惨了中国封建的女性。不仅如此,甚至在一些冥婚之中为了让死去的人地下不寂寞,为达到合葬目的,甚至活活逼死活着的那个,对于不肯就死的,甚至活埋的手段都用上,令人发指。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陋习已经消失了。

 在中国古代专门有一个词来形容男男之间的这种说不清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之为“断袖之情”。而这个词的出处是汉哀帝和董贤的故事。

话说汉哀帝有一次和董贤完事之后,董贤躺在汉哀帝的胳膊上睡着了。这时有一个太监跑过来告诉汉哀帝要去处理一件非常着急的事,而汉哀帝看着躺在自己胳膊上的董贤已经睡着了。汉哀帝不想去打扰董贤休息,于是慢慢地将手挪出来,结果衣袖却被董贤压住了,汉哀帝只好挥剑斩了自己的衣袖,于是“断袖”正是成为男男之间那种说不清关系的代名词。

汉武帝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似乎在这件事儿上也有点不同。韩嫣虽然是汉武帝少年时候的同学,再加上韩嫣长得很漂亮,于是他们二人在少年时代就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不仅是对韩嫣,就连对卫青和霍去病,汉武帝也是“踞厕而视之”。不知道当时司马迁记下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对汉武帝的记恨!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件事儿,那就是“龙阳之癖”,说的是魏王和龙阳君之间的关系。一次魏王和龙阳君钓鱼,龙阳君突然哭泣,说天下有很多人议论他,魏王于是下令:“有敢言美人者,族!”

其实看待这件事我们当做看玩笑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在国外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种类人,有的甚至都还可以拿结婚证。

古代男子,要是没有妻室时只需满了十五岁就需要束发。古时候一个男人只需满了十五岁就需要把发丝束上去,到二十岁再进行加冠礼。因而束发也代指成童的年纪。大家看古装剧的情况下,都能够见到古时候的男人发丝是十分长的,这些人的发丝不似如今男人那样能够 截短,能够 弄不一样的头型,这些人只可以把发丝梳起来,而这梳起来的发丝就称为束发。

为什么要留这样长的发丝由于古代人备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来不毁伤,始之孝也”观念的危害,因而古代人无论男人女人都不容易剪发,都是会把发丝存着,由于这些人人感到剪了发丝便是大逆不道。

而头发长了又不可以始终披上,因而男孩子在小的时候发丝还并不是较长的情况下可以不束发就要发丝那么垂着。到十岁以后就把发丝分为两边系成两个发结。到十五岁男孩子早已逐渐完善,两个发结的头型早已不太适合了,因此就逐渐系成一缕了,也就是束发,在这个时候还不可以加冠,要到二十岁才行。束发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缘故便是古时候重视农作,而男人假如披上发丝就不太好做事,如果是束上去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危害做事还会继续让人感到清爽,十分的好用。

束发的专用工具有哪些谈起束发不得不承认的便是束发的专用工具,束发的专用工具有很多,例如网巾束发,这类网巾能够 包囊一整个头部,十分的便捷。也有发簪还能够用于束发,男人发簪大约15-20cm,材料有金的,银的,铜的,玉的,木的等等这些,质量都十分的精美。另外还能够配搭冠、冕、弁一起应用的。因此古时候男子束发有没都和有没有妻室不相干,完完全全是由于古代人的要求就这样。

在我国古代结婚仪式就已经存在,而且还形成制度。古代男女结婚不叫结婚,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妇,文雅点就叫娶亲或迎亲当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妇了!结婚当天的步骤是: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是用断袖来形容男男之恋,是没有用断背来形容的哦,断背是近年来才在网上流行起来的一种说法,他并不是古代人形容男性同性恋的。古代用来形容男同性恋的词语,除了断袖,还有龙阳,分桃,古风等等词语。

断臂其实是源自于《断臂山》这部**,因为李安导演的这部**在**界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反响,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所以近年来在网上就有许多人将断背用来形容男同性恋,这个词语在07年的时候才被教育部认可,是用来暗喻男人之间的爱情。

因为在这部**中讲的就是,两个男人之间非常复杂的爱情故事,也让人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同性恋,也呼吁着世人去理解同性恋,去包容同性恋,而且同性恋也并不是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人类性行为。

而断袖的来源是因为汉哀帝,汉哀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一个男同性恋,这个词也是来源于他和他的一个男宠董贤的故事,有一次他们两个睡觉的时候,董贤的头压在了他的衣袖上,但是这时候他却想起床,但是他又不想把董贤惊醒,所以他就悄咪咪地把衣袖剪下,所以就被人们称为断袖,后世也将断袖当作是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

其实现在的社会中,同性恋已经是较为常见的了,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这也并不是一种病,这个行为是很正常,我认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不应该以此为理由去歧视别人,我认为在中国同性恋的逐渐增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开放的表现。

我曾经见过一场古风的婚礼现场,我当时就想,以后我结婚的时候也要选择这样的婚礼现场。

可能是见惯了也是见多了新娘一袭白色婚纱,新郎一身西服,有时候身边的伴娘穿个礼服,感觉也就那么一回事。可是那次见到的古风婚礼,新娘一身红色的婚服,新郎一身礼服,婚礼现场也是古风古韵,多好啊。

古人把洞房花烛夜做为人生大事之一,所以关于结婚古代也有一套固定且不能打破的礼,现如今我们结婚要男方要给女方彩礼也是古时的纳征。有时候,一些老人家十分注重双方的生辰八字,还会相互交换,这也体现着古代的婚礼。婚纱也有其他颜色,但是大家大多选择的都是白色,因为白色一尘不染,给人一种干净,圣洁的感觉。这里面有人们表达对婚姻是神圣的想法。但是新娘凤冠霞帔,一身红衣,款款而来,给人眼前一亮,觉得世间美人也就只为眼前一人了。

当时还有许多情景设计。比如最开始不是西方婚礼男方站在舞台上等着女方入场,而是新娘手持一把扇子遮住面颊,犹如怀抱琵笆半遮面。当时司仪说,新娘已经装扮完毕,等着她的意中人前来。我当时就觉得好令人羡慕,觉得这很符合新娘的心情,那就是自己就要从一个家庭里的女儿变为另一个家庭的妻子,或者是另一个家庭的母亲,这是她人生中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角色,也是她没有任何经验的历程。但是她是既期待又盼望,她感觉自己做好了准备,准备与另一个人携手共度余生,但是临近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还没有准备好,自己还是有点忐忑。我觉得这与西方那种父亲把女儿交给男方的感觉是不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63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