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汉)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地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何况在李延年之前,许多诗、赋中就已有过精妙的描摹。《卫凤·硕人》表现后宫丽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风流儒雅的宋玉吟咏东邻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赋,更见其绰约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年欲赞北方佳人,倘若没有非常之辞,恐怕就只能罢舞辍歌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风·东山》)的人生哲理。
一提及民国时期的大才女张爱玲,许多人便会认为,“凉薄”一词,似乎就是她的标签,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其实,说她凉薄的人, 往往只是看到了她的表面现象 。于她而言,实在是一种至深的误会。
她的“凉薄”,是对她至亲的三个人。
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祖父是晚清水师名将张佩伦。出身名门,本应富贵一生,谁曾想,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的日子,却一言难尽。
祖辈们的好运气延续到张爱玲父亲张志沂这里,气数就像尽了。
张志沂1915年与思想新潮的黄素琼结婚。 黄素琼门庭显赫,性格要强 ,婚后时常和 缺少朝气又诸多恶习的张志沂 吵架。黄素琼在1920年9月和1921年12月,分别生下了大女儿张爱玲和小儿子张子静两个孩子。后来,张志沂吸上了大烟,黄素琼更是恨铁不成钢。哪怕是女儿伶俐、儿子乖巧,她也一心想离开这个死气沉沉的家。
1924年,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要出国留学,黄素琼就以小姑子需要监护人的理由,跟着小姑子远渡重洋了。 张爱玲和张子静姐弟俩都被留在上海,眼巴巴地看着母亲从容地离去。
张志沂心中怨恨,就把姨太太接到家里来。张志沂的思想很封建,对张爱玲这样聪明伶俐、天分极高的女儿并不是很喜欢。小儿子张子静虽然是男儿,但是性格太过柔软,张志沂也不喜欢。他喜欢的,就是手中那一杆长枪腾云驾雾、飘飘然的感觉。
如此种种,严重缺乏父母关爱的张爱玲一直都看在眼里。她的性子很直,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因此和父亲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1928年,黄素琼回国后,和张志沂离婚,并继续到英国留学。 张爱玲和弟弟就是在母亲这种忽远忽近的距离中,一次次体会到孤独和无可奈何。
1934年,张志沂娶回一位千金大**孙用蕃。孙用蕃这个后母对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非打即骂,张志沂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地站在孙用蕃这边。张爱玲的性格倔强,每次在弟弟挨打的时候都会挺身而出。
弟弟张子静却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乖娃娃,经常是前一秒被父亲和后母打骂哭了,下一秒就可能拿起玩具玩了。张爱玲见弟弟没有“骨气”,心里便有些看不起他。后来,张爱玲无意中发现了弟弟在日记里,用“家门逆事”来记录她和继母之间的“战争”。从这以后,张爱玲和弟弟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18岁那年,张爱玲的母亲从国外回来,因张爱玲前去探望,孙用蕃一怒之下就打张爱玲,张爱玲就和孙用蕃起了口角。张志沂见张爱玲不肯认错,气急败坏地拿起院中的木棍将张爱玲痛打一顿。当时后院围观的亲人和家丁众多,却无一人敢上前劝阻。
弟弟张子静也只是冷冷地在一旁看着。似乎张爱玲于她而言只是个陌生人。为此张爱玲感到寒心又悲凉,从那一刻起,张爱玲对弟弟的心就彻底凉了。
张爱玲被打之后,还被父亲关在房间里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张爱玲得了痢疾,张志沂也装作不知。还是善良的保姆何干哀求张志沂,才给张爱玲打了两支针药保住了性命。接着,保姆何干又悄悄把张爱玲的情况告诉了黄素琼。黄素琼让她带话给张爱玲,让她做好打算,因为如果要跟着母亲的话,就没有钱。
张爱玲思量再三,选择了逃离张家。在1938年春节前,大病未愈的张爱玲就去投奔母亲了。
1939年,张爱玲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伦敦大学的奖学金,但是因为战争,她留学的计划也被打乱了。无奈之下,她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
在香港大学期时,张爱玲异常刻苦。一位名叫佛朗仕的英国教授以私人的名义奖励了张爱玲800元港币作为奖学金。张爱玲很激动,这笔钱,是对她学习的肯定!她兴奋地拿着钱,找到刚来香港小住的母亲说了这事。没想到,第二天黄素琼居然把这笔钱输在了赌桌上。更为可气的是,黄素琼居然怀疑张爱玲和那个教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私情。更为过分的是,她甚至冲进浴室,要检查张爱玲的身体。
这一刻,张爱玲就把从小到大对母亲的所有崇拜和思念,都狠狠地画上了句号。当她再次回到上海时,愤愤地告诉姑姑张茂渊,以后一定要把母亲为她花的钱都还回去。
1943年秋季,弟弟张子静也想像姐姐那样有一番作为,就和几位同学合办了一本刊物。那时,他们希望张爱玲能看在张子静的面子上,给这个刊物投一点稿子,那样,新刊物就会很快茁壮起来。张子静找到张爱玲,说了约稿的事,没想到被张爱玲直接拒绝了。再后来,穷困潦倒的张子静偶尔向姐姐张口求助,张爱玲依然没有伸出援手。
果然,张爱玲写书存够钱后,换成了二两小金条还给了母亲。黄素琼明白了张爱玲心里对她的疏离和怨恨,自此,母女二人成为陌路人。多年后,就在黄素琼在英国重病期间,已到美国的张爱玲也没有再去看过她,只是寄了一百美元过去。
一个月后,黄素琼去世,她的遗产被寄到了张爱玲在美国的住处——满满当当全是值钱的古董。那一刻,张爱玲五味杂陈、怅然若失。
最后,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后,遗产也没有留给弟弟一分。
张家这几位成员,命运都是可悲的。通过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来看,她之所以对生命中三位至亲都极其“凉薄”,不是因为她天性冷漠,而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她渴望得到父爱的,但是父亲只关心自己享乐,孩子在他眼中,从来就不是重要的。到继母出现后,虽然也有她处于青春期的逆反,但是父亲对她的毒打、虐待,她始终无法释怀,因此她不原谅父亲,也是情有可原的。
她对弟弟是有爱的。从小,她就一直在保护弟弟,替他出头。但是张爱玲这种性格的女子,在为弟弟付出这么多情感的时候,在她饱受父亲毒打的时候,当然希望有人站出来为她说句话——哪怕她知道父亲不会停止,那也是对她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啊!可惜弟弟没有站出来为她发声,那一刻,张爱玲是看出了弟弟的本质。自私、懦弱。这样的弟弟,和她也不会是同一个世界的。因此,从那之后,她就把弟弟也从心上删除了。
对母亲,从小到大,她一直都是仰望和崇拜母亲的。即使母亲经常离他而去,但是她依然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母亲。在她眼里,母亲就是她的女神。可惜,她的天分没有发展到母亲需要的那种“闺秀”,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致命的那根稻草,就是母亲愿望她和那位好心的教授有不正当的关系。母亲的那一句话,彻底把张爱玲的自尊击垮了。也就是在那一刻,她绝望地把最爱的母亲也删掉了。
这三个至亲的人,都陆续被张爱玲从生命中删掉,对于她来说,也一定是非常痛的。只是,“清高”如她,孤独如她,不可能向任何一个人诉说。
此生已消逝,愿来生有爱。
假如我们也生在那样的家庭,又会怎样面对呢?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
(,侵删)
兄弟,你搞错了是北方有佳人
古诗词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相关典故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列传》)
另外《南方有嘉木》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嘉木在这里指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