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兴安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境属楚国疆土。[1] 兴安古属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凿成灵渠后的第三年,即平定岭南,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在今全州县咸水乡设立了零陵县,由长沙郡管辖。当时,兴安境内东北部的湘江流域,全属零陵县治。而西南的漓江流域,则属桂林郡。[2]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南海郡的龙川令赵佗却趁楚汉相争,无法顾及岭南,而夺下桂林与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势力延伸至越城岭地区,今兴安的西南部成为南越国的北方前线。赵佗不仅加固了位于溶江的古秦城,还在今兴安县城附近修建了越城。这就是后来古籍中提到的越城峤。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了岭南,次年南越灭亡。汉武帝将原来的南越国分为九郡,统归交趾刺使部。又在今临桂(包括桂林市)、阳朔、永福、灵川和兴安西南部等地设立始安县,属零陵郡,归荆州刺使部管辖。三国时期,始安县升格为郡,但仍归荆州刺使部。西晋,始安划归广州郡管辖,而兴安境内的湘江流域一带仍属零陵郡。[2] 晋永嘉元年(370年),荆州郡将今属全州、灌阳等地分出来,成立湘州,始安郡亦随之划归湘州。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广州郡被分割,在桂林设置了桂州,始安郡划归桂州管辖。至陈朝,原来属零陵郡的今兴安湘江流域一带,被并入了始安县,兴安县的范围基本确定,并完全脱离了零陵郡,其地北至界首镇与全州相邻,南至高尚、溶江与灵川为邻,西至越城岭深处,包括大、小溶江流域的金石、华江,与龙胜、灵川、资源为界,东至都庞岭深山,与全州、灌阳为邻。隋朝统一中国后,始安县仍归始安郡管,兴安整个县境都归入了今日之广西。隋亡,唐帝国撤郡建州,增加了州县,使行政区划范围缩小,以便管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大将李靖击溃后梁皇帝肖铣,收降岭南五十余城,在始安县内划出了今日的兴安地区,设置了新的临源县(因兴安县是湘江、漓江的发源地),隶属桂州,县城设在城台岭上(今兴安中学、兴安二中校址)。[2]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桂州将领朱济时与广州番禺的冯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围10余座州县城池,而临源县内官民坚守,朱久攻不下。后朱济时被容管经略使王平定,唐代宗为表彰全县官民忠义,将县名改为“全义县”。所以,柳宗元歌颂吏治改革的名文《全义县复北门记》,已没有临源之名。唐末,湖南马殷趁农民起义之机,攻占桂州、贺州、柳州等多个州县,908年自称楚帝。此时后晋皇帝重贵虽已无法管理马殷占领的全义县,但他在开运三年(946年)仍然将全义县升为溥州,把县名改为德昌。直到后汉高祖刘知远乾佑元年(948年),马殷失败,德昌才归后汉管辖。至宋,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将德昌恢复原名全义县,重归桂州管辖。976年,赵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因为全义的“义”字犯了他的名讳,第二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他便下诏将全义县改为“兴安县”,取意为兴旺安定,仍归桂州辖治。兴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元、明、清、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都称兴安县。元属静江路,明、清时期属桂林府。民国2年(1913年)7月隶属漓江道,民国3年6月隶属桂林道,民国16年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隶属桂林民团区,民国23年3月隶属桂林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3月隶属桂林行政督察区, 民国31年3月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33年5月隶属第八区,民国36年3月直属广西省政府,同年4月隶属第八区,直到临解放。解放后属桂林专区,1970年后属桂林地区。1998年9月8日 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兴安县属桂林市。[3] 而建在城台岭上的县城,后来因人口增加,狭窄的城台岭不适宜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明朝中叶,迁至西边一里之外的岳王台和凤凰台上,一直保持到今天。这就是兴安县城的“三台”。风景名胜编辑兴安的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桂北第一雄关”古严关、秦城遗址、石马坪汉代古墓群、界首红军堂等。主要旅游景点有灵渠、水街、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级宾馆4家,其中五星级1家,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灵渠: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凿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全长364公里,分南北二渠,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北渠入湘江,经湖南入洞庭;南渠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它选址科学、设计奇巧、施工精当 ,与万里长城一南一北,同为中华瑰宝、世界奇观。建有灵渠公园,公园内景点主要有铧嘴、大小天平、分水塘、临源阁、灵源寺、南陡阁、状元桥、郭沫若题词碑、秦文化广场、四贤祠、飞来石等,是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 水街景区:兴安水街景区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整个水街景区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具体景点有秦文流觞景区、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古戏台、湖广会馆、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民俗风情区等。秦文流觞,景区是兴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个重要的景点。它紧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滨临灵渠,占地约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兴安古城北门,景区内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秦代建筑的风韵。[21] 娘娘桥,位于秦文流觞景区上游约100米,又名天后桥、沧浪桥,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桥上建有双亭,桥名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题。万里桥:位于娘娘桥上游约100米,唐宝历元年(825年)桂管观察使李渤所建,因传说距唐朝京城长安水路1万里而得名,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迄今已整整1200年历史。历史上被称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桥亭,桥的南岸立有明代吴玉所写《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题词两块石碑。马嘶桥:位于万里桥上游约100米灵渠与双女井溪相交处,传该处最初为小木桥,当年马援率部南平交趾时,其坐骑至此扬蹄嘶叫,不愿过桥,马援下马发现该桥已朽,乃募捐修桥,传为千古佳话,此桥因而得名。原为与灵渠水街南北路并行的两座桥,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横跨灵渠的连桥,形成了“三桥跨二水”的奇观。桥亭为汉代建筑风格。[21] 古戏台:又名天韵阁,位于县城中心广场与水街交会处,高12米,分上下两层,上面唱戏,下面行人,为徽派建筑风格。该戏台与万里桥遥相呼应,是居民休闲看戏的好地方。湖广会馆:位于灵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旧时旅居兴安的湘南、湖北同乡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场所。内设有大堂、戏台、先贤祠和花园。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水街亭台廊榭:位于娘娘桥至马嘶桥之间约200米的灵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为实木结构,青瓦盖顶,下有石板路相连,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人们休闲观光、吟诗赏景的绝佳去处。北街里:位于万里桥北,是一条传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宽不过5米,长约300米,两边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筑,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桂北市井风情。水街民居 位于灵渠水街两岸,鳞次栉北,绵延近1公里,均为青瓦白墙,木雕花门窗,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之岭南风韵。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碑园占地120亩,气势恢宏,其红军群雕是全国最大的纪念性群雕,园内还建有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与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战役遗址构成了兴安独具特色的红色之旅。红军堂:原名“三官堂”,位于县城以北约23公里古镇界首境内的湘江畔,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高级***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山界:位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山势险峻雄伟,周围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胜收。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同名散文而闻名,上有陆定一亲笔题词的老山界碑亭。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的华江瑶族乡,距县城80公里,因峰顶形似俯卧的巨猫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为“五岭绝首、华南之巅”,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景区内原始森林一望无际,被称为第四纪冰川“活化石”的铁杉林郁郁葱葱,共有植物(毛竹等)800余种,珍禽异兽112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5种,二类保护动物30余种。主要景点有“华南之巅”、神仙柱、仙愁崖、铁杉公园、杜鹃林(杜鹃花)、原始森林、漓江源、老山界碑亭、美军二战失事飞机纪念碑等。世纪冰川大溶洞:又叫“灵佛洞”,位于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桂黄公路西侧约500米处,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游览约1小时,洞内奇石千姿百态,更有一尊天然石佛,堪称洞景一绝。白石天生桥群: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湘江源头的岩溶峰丛洼地中,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白石的天生四桥,集中于短短的一公里之内,它们由连成一串的天然溶洞组成,堪称世界级的地质奇观。漠川观音洞:景区坐落在距兴安县城28公里、离漠川乡政府800米的钓鱼山下,三级柏油公路依傍着秀丽的漠川河从洞口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观音洞全长约2500米,分上下两层,贯通形成孺子牛图形的环状游览区。洞内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艺术长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莲花天梯堪称稀见,神秘的石壁天书蕴藏玄机,送子观音,还有神龙见首、包公升堂、坐井观天、三藏晒经、双狮护宝等景观都十分迷人。古严关: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严关镇境内,国道322线西侧约300米处,两山对峙,关隘雄伟,号称“桂北第一雄关”,相传为秦戍五岭时所筑。[22] 秦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溶江镇境内,灵渠与漓江交汇处,是秦戍五领时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乳洞岩位于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龙蟠山下,自唐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被誉为“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洞内开阔处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书左丞相李邦彦曾写了《三洞记》一文,南宋大诗人张孝祥题写了“上清三洞”四个大字。漠川“三大”:位于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漠川乡境内,有广西最大的古樟,有规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传的巨型石拱桥依然屹立。五里峡景区:即五里峡水库景区,位于县城东约10公里处,水库水面8000亩,蓄水1亿立方。[22] 高尚银杏林:在县城南30公里,湘江发源地附近,桂兴公路两侧。此地方圆10平方公里,银杏林成片,其中流兰银杏林园3000余株。湘江源:湘江源旅游景区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白石乡境内,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为中心的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西北距兴安县城22公里,有二级沥青路相连,景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精华景点有:湘江源头:在湘江源头碑立碑处,一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于旁边,旁边还有一块天然的“天子玉玺”。周边还有观音石、乌龟石等。 天生桥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并列着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艺术品——天生桥,桥下有岩洞——大龙王岩,桥洞分别高达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别达30—60米不等,桥桥相连相交,高低有序。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于广西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村内有一占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院内遗存有三组明清时期建筑群,其主次轴线分明,依轴线层层深入,左右对称,梯进布局,高墙窄巷,古民居多为三开二进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刻字铭文。街巷纵横,平坦整齐,青石铺就,清爽宜人。历代以来,村中先后出过十三位文进士和三位武举人,有“进士村”之美誉。[22] 解放前,城镇乡村均设有寺庙,据清道光《兴安县志》所载,有26座。主要有:文庙:始建于隋代,在今县城看守所处,庙内有孔子、观音等塑像、状元桥。解放后塑像被毁,状元桥移到灵渠公园里。金峰殿:在县西三里处,殿堂内供奉观音、五谷真仙、岳武穆、齐天大圣等塑像。解放后,殿堂及塑像均被毁。鸡笼殿:在今普头村附近,殿内设有“黑帝天公”。中华圣公会教堂:全县共有5所,地址分别在今兴安镇、界首镇、溶江镇、湘漓乡东桂屯(东坡山)、崔家高泽村。解放后,教堂都已不存在。天主教堂:在今县城漓滨街即灵渠北路的饼干加工厂处。此外,还有高尚乡的秀峰寺、双泉寺,湘漓乡的近明寺、长寿庵、鹫峰庵,兴安镇的宝塔寺、观音庵,界首镇的宝峰庵,护城乡的桑树庵、石磊庵,溶江镇的太和庵,华江乡的千家寺、回龙庵。 民俗风情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兴安是湘方言与西南官话的交汇之域。居民交际通用语言为带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话和湘方言,少数地区使用汉语土话和瑶语。兴安民间较注重的传统节日有立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节)、中秋等。民间风俗有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元宵吃汤元,清明扫墓祭祖,端午划龙船、插菖莆,农历六月六尝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饼、插柚香,结婚娶媳唱贺郎歌、闹洞房,丧葬时“闹丧”(包括请鼓乐班子奏哀乐、唱孝歌、出殡喊祭等等)。[17] 米粉节兴安桂林米粉节于200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举办四届了,计划是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开幕,由于2008年的节假日改革,所以,2007年的第一届米粉节是4月30日—5月7日,2008、2009、2010年第二、三、四届米粉节都是从4月28日—5月3日。第五届米粉节于2011年6月9日至12日举行。第四届米粉节活动内容共26项。兴安县城将用米粉制作2只大型“米粉神福虎”和百米“米粉巨龙”向游客及市民展示。近20家著名米粉店和各种小吃云集米粉美食一条街。5天的米粉节期间,将举办广西山歌大王争霸赛、古乐演奏大赛、吃米粉喝啤酒大赛、受市民欢迎的彩调专场,米粉世家才艺大比拼、桂林米粉现场制作演示及历史文化展、秦城珍藏品系列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同时顺应北方士兵的饮食习惯缔造“桂林米粉”。今天,“桂林米粉”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响亮的饮食品牌之一,经过专家考证米粉发源于兴安。[18] 葡萄节以盛产葡萄出名的南方吐鲁番兴安每年举办一次葡萄节,第一届葡萄节于2009年8月11日—8月30日举办,第二届葡萄节于2010年8月18日至8月30日举办。第二届葡萄节以“牵手葡萄盛会,相约魅力兴安”为主题,其间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葡萄节开幕式暨相约文化新城大型明星文艺晚会、中国创意农业暨南方葡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果蔬经贸洽谈、百名中小学生同绘百米葡萄长卷、葡萄仙子评选、网上葡萄节、吃葡萄比赛等16项主题活动。兴安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巨峰葡萄品种,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打造出了一个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葡萄产业,2004年、2007年兴安巨峰葡萄两次获得“广西农产品名牌新产品”称号,2008年6月,兴安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种植技术先进,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年产值662亿元,兴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19] 饮食文化兴安人热情好客,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饮食风味受湘菜、粤菜和岭南少数民族风味影响,以湘菜风味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肴有香芋扣肉、清水炖鸡、白果炖老鸭、酸辣禾花鱼、冬笋炒腊肉等等。佐餐开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姜等,令人垂涎。传统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兴安酒文化亦较发达,不仅出产广西驰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酿米酒,而且喜欢以酒待客,席间劝酒,部分地区办红白喜事时还以“喊席”助兴。[17]
1,猫儿山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
2,乐满地主题乐园
乐满地主题乐园(乐满地度假世界)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地6000多亩,整个项目计划投资达31亿元人民币。其主题乐园包括欢乐中国城、美国西部区、梦幻世界区、海盗村、南太平洋区、欧洲区,并有曼陀罗园。
3,榜上村
榜上村位于兴安县漠川乡政府所在地,四面环山。榜上村古民居后靠青山,左右两侧有青山,村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园,两条河流在村前交汇,村中有千年古樟和古银杏。
4,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位于兴安县城东南25公里“湘江源”白石乡的秦家大院,是历史悠久的水源头古村落。整个大院古色古香,院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古宅四角屋檐飞翘。
5,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座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主碑高34米,耸立于狮子山顶。
-兴安县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地处北纬25°18′~26°55′、东经110°14′~110°56′之间,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
漠川乡 - 地理位置
漠川乡在中国位置 漠川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位置
漠川乡 - 自然环境
漠川乡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地形北低南高,最高海拔1748米,最低海拔250米,平均海拔700—1000米,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数14843—15885小时,年平均气温178—192℃之间,最高极值394℃,最低极值-58℃,相对湿度76—79%,年降雨量1500—24562毫米,年蒸发量为14430—17891毫米。总的气候特点是: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区域内协兴河、显里河、保林河、艳林河横贯全漠川乡,汇成漠川河从南向北经五里峡水库进入湘江、漓江。
漠川乡 - 基本概况
漠川乡漠川乡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兴安县行政区域第二大乡,辖榜上村、福岭村、白面村、庄子村、保和村、桥头村、长洲村、显里村、艳林村、保林村、协兴村、久中村、财金村13个行政村,167个经济合作社,耕地总面积21240亩,其中水田12116亩,旱地9124亩,人口6300户,22480人,其中少数民族2000人。漠川乡耕地总面积2214万亩,其中水田12116万亩,旱地09124万亩。支柱产业为林业和白果,林业是山区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药材开发、种桑养蚕、提子种植等新兴产业已崭路头角,象协兴、久中的三木药材种植、司马元的种桑养蚕、佘家的提子种植已成为这些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资多彩的人文景观具备旅游开发的绝佳优势,是大桂林旅游圈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民间广泛传颂的一首自油诗,这便是对漠川风景的真实写照——漠川好地方,山高流水长。梯田层层遮蓝天,稻麦翻金浪。
漠川乡 - 区域优势
漠川乡境内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78%,森林蓄积量438082立方米,有林面积125279公顷。矿产资源有重昌石、水昌石、方解石、大理石、铜、铝、锌和铅等。盛产油桐、油茶、白果、松脂、竹木、玉米和中药材,其中厚朴、杜仲产量兴安县第一,白果产量、木材储量兴安县第二。地处山区,海拔高,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已建成小水电站14个,总装机容量230000千互\小时。山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漠川乡每年出产各类松木、杉木20000余方。漠川乡还种植有12000多亩三木药材,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药材基地。漠川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是发展名特优高品质水果的有利条件。
漠川乡 - 经济发展
种桑养蚕改革开放后,漠川乡的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稳定,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漠川乡三年内新上工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80万元,是历史上新上项目最多的时期,形成了以林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为优势的工业结构。突出特色抓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们在结构调整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的渠道得到拓宽。漠川乡以市场为导向,校正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采取教育、引导、示范、服务、扶持的方式,从村情民意出发,改革了运作体制,初步扭转了水田改种徘徊不前的局面,群众的市场意识、品种意识、风险意识、科技意识和效益意识不断增强。至2002年底,漠川乡农业产值达40022万元。三年共兴办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31个,引进了种桑养蚕等一批新项目,水田调整420亩,拂手菜、茄子、香芋、桑蚕、西红柿、辣椒等已初具规模,美国提子正开始引进,沿漠川河两旁冬闲田种植蔬菜已成气候,形成了漠川的特色。
漠川乡 - 林业发展
漠川乡注重发挥山区优势,采取造、封、管、节的综合措施,大力发展林业,松林套种毛竹和药材,中、低海拔山区发展金银花,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白果早结丰产示范工程,下大力气功发展沼气建设,确保了漠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漠川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三年来,造林8400亩,种毛竹5750亩,三木药材4700亩,金银花1760亩,名优水果3100亩,新引种猕猴桃300亩,白果1200亩,兴建沼气472座。林业的优势、白果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
漠川乡 - 基础设施
漠川供电所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得到加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的改善。五里峡公路和协兴、保林、艳林、显里4条通村公路的复工续建,马竹塘、草子岭等6条自然村公路的建设,以及保林、显里公路三座桥梁建成,水毁桥梁的开工,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目标。移动通讯、BP机的开通,固定电话的增加,方便了漠川与外界的联系;农网改造的启动完成了34个台区的建设,23个无电村通电工程逐步开工,漠川结束松槁照明的历史;完成了村村通电视工程,漠川人足不出门便能了解世界各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启动了卫生院、乡政府、宣传科技文化站、中心校、中学等单位的办公用房工程,榜上集市渐成规模;桥头、久中、财金、白面等村委办公楼的建成,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以治理水患为主的河道疏峻、防洪堤、堰坝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旱涝保收的条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实施进展顺利。
漠川乡 - 旅游资源
大拱桥漠川乡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典型山区文化乡。明崇祯十年(1637年)中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一游,评价很高,并在其名著《徐霞客游记》中作了详细记述。有雕凿精美,可与靖江王陵相提媲美的大古墓,太平天国的战役遗址,“樟树王”之称达1800多年历史的古樟,宏伟壮观的石拱桥,风光旖旎的五里峡,意境悠远的庄子水滨,“自然空调”之称的马头岩,被广西著名诗人莎红称赞为“千里马”的漠川河,形象逼真的船山,千奇百怪凼地岩,宽阔无比老虎冲岩,如诗如画的茶源张家界风光,龙脊风貌的协兴梯田,形态各异的协兴九十六凤,盛极一时的保合古庙,独一无二的贞洁牌坊,风尘依旧的长洲古街,错落有致的今古银杏林,瑰丽无比的花苞山,古树参天的艳林原始森林,香淳甜润的红薯酒,鲜味可口的油茶,美味佳肴中的一道珍品——协兴腊肉。
漠川乡 - 名优特产
漠川不仅是风景优美的景区景点,还有独具一格的漠川风味小吃。漠川油茶,色香味俱全,协兴腊肉,脆生生的,肥而不腻。游玩漠川,热情、淳朴的农民一定会以油茶相待,以花生仁、玉米粒、米花、茶油等原料,炒上一锅炒食,做一锅含茶叶的鲜汤,鲜汤煮沸时,舀一碗炒食,放上一瓢汤,小口品尝,鲜汤、玉米、花生仁、米花各味袭来,令人满口溢香,美味浓郁,让人意犹未尽。协兴腊肉经烟熏火燎,颜色红中带黑,乍看起来,欲滴的猪油,令人垂津潜溢,朋友相聚,取下腊肉,开水洗净,切好煮沸之时,诱人的香味弥漫整屋。腊肉皮硬但脆,只轻轻一咬皮就断了,细细品尝,全身舒畅。腊肉吃得再多也不腻人,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