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俗国内外研究情况

彝族婚俗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张

摘要彝族婚俗是彝族习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婚俗的传统论述,考察当地婚俗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的变化,洞察彝族人与婚俗间的时代性关系,理解地方婚姻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4759943htm

  关键词彝族婚俗;地方特性;存在意义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县内彝族居民属“圣扎”支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相互接轨,形成彝族原生传统婚俗文化与外来婚俗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共生局面。

  一、婚姻习俗

  (一)民族内婚

  奴隶社会民族内婚观念十分牢固,必须严格遵守。“民族内婚,是指婚姻的缔结必须限制在本民族的范围之内,严格禁止彝族同其他民族结婚的现象”。彝民族不能同其他任何民族通婚。若彝族与异民族通婚,所生子女就不是纯正彝根。

  (二)等级内婚

  彝族有四个等级,分别是“黑彝”、曲伙、阿加与呷西。婚姻缔结只能是在同一等级之间进行,不同等级之间一般是不能结婚的。特别是作为统治者的黑彝绝对不能和其他任何一个等级结婚,甚至恋爱、婚外性关系也是禁止的。

  (三)家支外婚

  家支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联络每一男性成员的父系氏族血缘集团。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实行家支外婚,是通过家支外婚的婚姻缔结关系,建立不同家支的政治联盟,联合阶级力量,对外进行冤家械斗,掠夺财物,而不是体现男女择偶意愿。

  (四)姨表不结婚和姑舅表优先结婚

  在凉山彝族人的观念中,姨母就像自己的母亲,姨表兄弟姐妹就相当于同胞兄弟姐妹,因此严禁姨表兄妹相互结婚。习惯法规定:姑母女儿生下来就是舅舅儿媳;姑母女儿首先必须征求舅家纳聘,舅家不纳才可以嫁别人;同样舅家女儿也对姑家有上述义务。

  (五)买卖形式婚姻

  买卖形式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一些“俄撒哲”作为代价。凉山彝族的买卖婚姻,其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在过去,各个等级的女子身价相差很大,奴隶主女子的身价如此之高,被统治等级一般是不能支付的。曲伙女子的身价,一般的阿加和呷西也是付不起的,就是付得起也是不允许的”。

  二、婚礼习俗

  笔者于2011年7月20日至8月25日参加了盐源县白乌镇长麻村举行的一次婚礼。它是曲伙与曲伙之间进行的,新郎诺尔伙卡,新娘海来果果。这次我以个人访谈、参与结婚仪式、观察与记录结婚仪式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一)订婚

  现在自由恋爱的彝族男女青年越来越多。但这种“自由恋爱”需要在确定婚姻关系前要让双方见面。见面的场合一般都是非正式的,比如,赶集日,双方在朋友亲人的陪同下,彼此装得若无其事地在大街上闲逛,其实眼睛都在暗中搜寻着或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当双方都满意时就开始商讨“吾让木”的吉日。

  7月20日,男方诺尔伙卡与女方海来果果在朋友的陪同下在白乌镇街上见双方。双方觉得满意,并商定订婚时间为7月24日。

  7月24日男方诺尔伙卡邀约男性19人,带着部分联姻金去女方家中喝订婚酒。“泼水”是彝族订婚中并不可少的一个习俗,也是迎接男方贵客的最先见面礼。等男方家一到,海来果果家的姑娘们把一瓢瓢清水向客人泼去。男方用衣服或“瓦拉”蒙着头,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

  进了屋,就让客人们烤火饮酒。女方家杀猪宰羊,非常热情。订婚一般要宰两只以上的牲畜,海来果果家宰了一头两百多斤的猪和一只一百斤左右的绵羊。在杀猪时,有个老者取出猪的胆囊占卜吉凶,之后将内脏切成坨坨肉,丢进火塘里烧,等到肉烧熟,女方家就用一只矮脚木盔把肉盛上和搁一杯酒,并请一位年高德重的老者端到门外,站在屋檐下念祝辞敬婚神。

  念完祝辞后,老者将烧肉端回来给客人吃。客人把烧肉分吃完后,将事先备好的部分身价钱3万元放在一扇空筛子里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主人接了筛子,把钱拿了,随手抽一份回赠给客人,表示他们只收下了自己女儿的身价钱,而并没有把男家的财神一起拿来。主人家数了钱之后,长辈们就商讨剩余的钱。商讨好身价钱双方就开始商讨结婚日子,结婚日子商讨完,坨坨肉的宴餐就开始了。

  (二)咱果、摸亲

  婚期临近时,新娘要节食禁水,彝语称“咱果”。禁食时间根据路途远近而定,若新娘属远嫁,则婚礼前七天或五天就开始节食。近嫁者则在婚礼前三天禁食。

  8月23日,婚礼前一夜,村中男女老少近50人前来女方家祝福。欢聚在新娘家饮酒对歌。村中妇女们全都集中到新娘身边,通宵达旦地唱婚礼歌。

  8月24日清晨,姑娘们将新娘扶出门外,请村中一位多子多福的妇女为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由姑娘们护卫至房前果树下坐下。接着一场抢新娘的和留新娘的争夺战开始,姑娘们紧紧把新娘围在中间,随时防备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迎亲人得有耐心,在打不还手骂不回口中设法摸亲,只要迎亲人摸到了新娘头上的彩带,她便算夫家的人了。

  (三)迎亲、歌舞、婚宴

  送亲人到距新郎家不远处的一山坡停下。待太阳落山时,送亲队伍就把新娘送进新郎家门。新娘入门后,新娘和主要客人坐在锅庄右上方。待客人坐定,新郎家选派与新娘生肖相合的少女为新娘揭头盖、梳妆。梳理完后,少女与新娘同食一口酒和肉。新娘饮食完,男方家就大摆婚宴。

  夜幕降临时,主客双方解除白天拘束,准备斗智斗勇,赛歌赛舞,通宵达旦,尽情欢乐,一醉方休。

  主客双方各选一个代表,一人一段的诵唱词,大都是相互问候和祝贺。当晚男方家派出新郎的叔叔诺尔阿卡,女方家选新娘的舅舅阿瑟木国,他们一人一段诵唱词。相互之间你不让我不让你的诵唱着,听得在场的人很兴奋。接着,由双方知识渊博者说唱“克智”。诵唱与克智一完,赛舞开始。人们欢快地跳着盐源彝族舞蹈和泸沽湖摩梭舞。 (四)喜追新娘

  翌日晨,新娘起身回娘家,婚礼接近尾声。也有夫家要求新娘在夫家住几日,与夫家人举行一次宗教仪式后再走。如有这种情况,一般只留一两个客人陪新娘,其余人当天上午回家。夫家为新娘举行迎魂仪式,把新娘的“灵魂”从娘家迎到夫家,使她成为夫家的一员。仪式中须请毕摩献神,祈祷平安。很多夫家找借口挽留新娘。吃过早饭,新娘海来果果悄悄带着部分送亲的客人逃返娘家。新娘的姑子们发现了,并挽留她,但没能挽留住。新郎与小姑子巫呷就陪同新娘与送亲的人,背酒、肉到新娘家回拜,第二天他们返回了家。

  三、彝族婚俗的存在意义及反思

  (一)存在意义

  彝族婚俗是几千年彝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习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特色。

  (二)反思

  彝族婚俗具有一些明显缺乏现代理性的因素,例如婚姻制度的等级性、封闭性和包办买卖性、姑舅表优先婚、节食禁水等陈规陋习都是缺乏现代理性因素的表现。当代我们应该把新的文化内容注入到彝族婚俗之中,使彝族婚姻文化突破等级和种族联姻,并朝婚姻自主等现代、开放方向努力。虽然它还未能成为当前彝族婚姻生活的主流,但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某些基本形式虽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但其婚姻的社会发展阶段性却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性质。如彝族传统的婚姻以家支延续为最高的目的。到现代社会,对儿女后代的要求已不同于过去一味要求忠于家支、孝顺父母,而是更为开放、多元。

  如今,凉山彝族地区还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际,整个婚姻环境正面临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震荡,这将对彝族婚姻文化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我们应当理性认识彝族婚姻文化中的去留存废、弱化陋习、选择吸收,达到存优择良,以图发展,使凉山彝族婚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949年以前,由于彝族分布地区和支系不同,各地社会和经济形态的差异,反映在婚姻制度上的地域性也突出。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一夫一妻制。

  在彝族社会中,和父权制小家庭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是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形态。过去凉山,除呷西和部分阿加子女外,一般男女在童年或幼年之时,就由父亲代为择配,求媒说合,卜算合婚,纳聘订婚。一定时间以后即行婚礼。婚后除幼子外,都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组成一夫一妻制小家庭。若婚后男方尚幼,新娘则返回娘家居住,待其丈夫成年后再行建立家庭。至于阿加与呷西,经主子配婚,或征得主子同意结婚,仍然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形式。过去部分贵族统治者和富有者中也有一夫多妻的,一般所娶各妻都分居不同地点,诸妻中第一妻虽在家中有较高的地位,但无管理和支配其他各妻的权力。但再娶时,事先必须取得第一妻的同意,并泡酒打牛宴请娘家亲友,赔礼后始得行,否则有可能招致非难,引起冤家械斗。

  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实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转房制”、“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同族内婚”,是指配偶双方都必须是彝族,禁止与其他民族婚媾,如有违背,按习惯法规定要处死或开除家门。“等级内婚”,“即是黑彝必须和黑彝婚配,严禁黑彝男女和其他等级的男女发生婚媾,如黑彝女子和其他等级男子发生关系,双方都要处死;如黑彝男子和其他等级女子发生关系,男子则要开除家支或被处死,女子一律处死。“家支外婚”,即规定同一家支内部严格禁止通婚,配偶必须在外家支选择,同一家支内部若发生两性关系被视为**,按习惯法双方都将被处死。“转房制”,即已婚妇女丈夫死后,尚在生育年龄,须转给夫家近亲中的另一男子。转房的顺序是,先尽平辈,如平辈中无适当人选,依次及于晚辈或长辈。除不能转给亲生儿子和姑表婚不转给公公外,其余均无限制。“姨表不婚”,即严禁姨表兄妹相婚,姨表兄妹似同亲兄妹,既不能联姻,也不能发生婚外性关系,否则将被视为**,按习惯法予以处死。“姑舅表优先婚”,即姑舅表兄弟姐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习惯法规定,姑母的女儿生来就是舅舅的儿媳,姑母的女儿先要征求舅家纳聘,舅家不要才能别嫁,且所得聘礼要送一份与舅家,反之,舅家方面的女儿对姑家也有上述义务。

  滇、黔、桂彝族封建式婚制,婚姻由父母包办,父母同意后再取八字,男家要向女家送聘礼,婚期要择吉日。

  (二)云南永胜县他鲁彝族对偶婚和群婚制这一婚姻制的结婚与离婚很自由,有的女子甚至终生不婚不嫁,靠不时上门的男伴侣夜晚同居,与其所生子女为家。特别是女子婚前性生活自由,通常成年后都要到被俗称为“棚子”的公房去居住,而且往往在其中一住数年,因此,新娘带着孩子结婚者也为习惯法所允许。

  (三)云南弥勒“阿细”彝族自由恋爱该支系彝族有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闲房”或“公房”,婚姻无父母包办,不用聘礼,当女儿将男子领回家后才知道女婿是谁。

  1949年以后,彝族地区普遍推行婚姻法,废除了旧婚姻制度。

彝族结婚的习俗主要有新娘子饿食饿水、搭青棚、泼水、唱娶亲歌、喝茶和糖水、拜别祖宗等。除此之外,新娘这边还要有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为新娘同伴、小辈的送亲队伍。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彝族人口约有870万人。

  关于彝族婚姻有着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些特点在凉山彝族自治区表现最为突出。

  而彝族结婚习俗——新娘子饿食饿水主要源于彝族的“虎妻”传说。其主要表现为新娘在婚礼前几天要减饭、减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

  而搭青棚的习俗是指,男方家院子中间要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同时彝族歌手还要不断演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调,然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南方去女方家迎亲的时候,还要接受女方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男女的泼水,其主要是表示“庆贺”。同时,也寓意着新娘嫁到新娘家之后会越来越富足。

  再就是,新娘家人要招待南方迎亲队伍“先喝茶,后喝糖水”。喝茶和糖水的习俗主要被称为“先苦后甜”,同样是对一堆新人的美好祝福。

  除此之外,关于彝族结婚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习俗,如跳左脚舞、作揖敬酒、送亲等。实际上,这大部分的婚礼习俗都是对结婚的新人的美好祝福

1云南冕宁县旅游

凉山有代表性景点160余处,极具观光开发价值。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和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和龙洲山-任贤湖是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彝海是红军长征中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会师的会址。有美姑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冕宁冶勒等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代高科技景观,有美丽的庐山、神奇的地球森林、自然奇观公母山、百万亩空中森林、展示中国彝族历史文化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协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昌、灵山寺、木里寺、摩梭人泸沽湖的民俗,彝族独特的民俗,如仪式,婚礼和葬礼,以及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

有民族文化资源。西藏酥油茶,摩梭人苏里马葡萄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牛王会和布依族六月六日非常热闹。毕摩文化在大凉山地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还有彝族的服饰和歌舞都很美;凉山州旅游资源丰富,彝族载新娘,摩梭人阿珠。

2冕宁县旅游景点彝海

川西红色教育基地有:上里古镇红军石刻、红军过大江安顺昌纪念馆、红军过金笳山纪念馆、小金两河口会址、大圩会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溪会址、冕宁义海联盟会址。

:3冕宁旅游

1宁南县金钟山2号。螺髻山3。会理古城4。文昌故里景区。渤海风景区。渤海庐山风景区。冕宁灵山风景区。安哈寨仙人洞9。雷波马湖风景区。凉山泸沽湖。

4云南冕宁县旅游景点推荐

托吾山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冕宁县和石棉县交界处,海拔4700多米。据说它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七擒孟获的地方。驼峰山是108国道成都至西昌、攀枝花的必经之路,有一条举世闻名的驼峰山隧道。

托吾山位于汉宜走廊边缘,是108国道成都至西昌、攀枝花的必经之路。海拔约3100-4700米,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群落。108国道需要经过普萨岗亚山口才能穿越这座山。

5冕宁县旅游必去的景点

孟获市的内边缘比较大,所以要走很长一段路。因此,我们在景区提供交通工具,让客人真正深入体验孟获城的幻影。景点深度游:孟获塔、烽火台、草甸梯田、红石滩、原始森林、彝族原始部落、冶勒湖、彝海联盟拍摄地。冶勒湖:又名冶勒水库,位于西昌冕宁县冶勒乡。海拔2600多米,有高原湖泊风光。再加上此地地处凉山彝族同胞聚居的偏远山区,几乎没有游客去,所以几乎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野湖一年四季都被山和湖包围着。湖水是蓝色的,周围是原始森林、雪山和大片草地。草地上还有成群的杜鹃和野花。牛羊在齐腰深的草甸里安详地吃草,这里因为地处偏僻的大凉山,几乎不为人知。

6凉山州冕宁县旅游景点介绍

凉山有代表性景点160余处,极具观光开发价值。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和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和龙洲山-任贤湖是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彝海是红军长征中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会师的会址。有美姑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冕宁冶勒等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代高科技景观,有美丽的庐山、神奇的地球森林、自然奇观公母山、百万亩空中森林、展示中国彝族历史文化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协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昌、灵山寺、木里寺、摩梭人泸沽湖的民俗,彝族独特的民俗,如仪式,婚礼和葬礼,以及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

有民族文化资源。西藏酥油茶,摩梭人苏里马葡萄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牛王会和布依族六月六日非常热闹。毕摩文化在大凉山地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还有彝族的服饰和歌舞都很美;凉山州旅游资源丰富,彝族载新娘,摩梭人阿珠。

杜琼古城

古人用宋风水月来形容西昌古城的景色,就是庐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琼海庐山

庐山风景

庐山,又名蛙山,位于西昌以南5公里的琼海南岸。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2317米。东临如镜的琼海,西临蜿蜒的安宁河,北靠历史名城西昌,南临巍峨的螺髻山。

:7云南冕宁县旅游景点介绍

1琼海庐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旅游区。穹窿山风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景区与西昌市融为一体,形成了山、水、城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人居环境,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邛海又称邛池,位于西昌市东南5公里处,是四川省最大的湖泊之一。

2安哈寨的仙人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安彝族景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腹地。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资源丰富。距西昌市35公里,距安哈镇政府仅2公里。

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元素。自建镇以来,安哈镇党委、政府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主题为罗岭驿风已成为西昌村八景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安哈逐渐发展成为凉山州又一个重要的民俗旅游小镇。

3西昌龙泉人家-疏附翟逸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昌人家-疏附翟逸旅游区位于西昌市黄水镇双龙村4组。龙泉休闲山庄位于西昌南大门,螺髻山脚下,安宁河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水相依,自然生态保护完整,资源丰富。螺髻山水顺流而下,龙泉人家占地60多亩,绿树成荫,冬暖夏凉,空气清新。

4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它以红色、**和黑色的彝族颜色装饰,彝族建筑的传统元素穿方拱门、图腾浮雕和瓦房W

5凤凰葡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凤凰园——西昌村八景之一。西乡镇位于安宁河谷中部,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72亩。全国辖9个行政村,80个村民团体,总人口22700人。西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方便,物产丰富。生产优质大米、葡萄、洋葱、猪、鸽子等农副产品。

6百花深沟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百花深沟景区以马道镇茶马古道文化为基础,以当地消费水平为标准,以大众消费习惯为消费模式,引入娱乐和各种户外拓展活动,采用电子消费模式,是集吃、住、行于一体的杨康旅游中心。

7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西安changSatelliteLaunchCenter,简称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的卫星发射基地。它成立于1970年,是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它管理和使用西昌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西昌发射场于1982年交付,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8螺髻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普格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108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359米。螺髻山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姐姐和峨眉山的关系。峨眉山就像一个女人蚕蛾眉,而骆纪山就像一个少女蓝色蜗牛形状的面包。

9清龙寺,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它是琼海最富传奇色彩的地方。在过去,Seiryuji致力于观音菩萨的形象,道教神仙和青龙的形象。后来,为了顺应旅游业的发展,市政府建造了具有纯粹佛教风格和内容的清流寺。

10琼海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公布的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它位于西昌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被称为中国月亮城,中国航天城和肖春。它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约2万亩,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水质、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

8冕宁县旅游局

,凉山州、西昌市响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指挥部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要求。西站(西昌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从9月17日起逐步恢复发送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从9月17日起,南充、德阳、遂宁、眉山、雅安、石棉、岳西、冕宁、喜德、沙坝、泸沽(高速)、泸沽(旧路)恢复通行。9月18日起,安岳、绵阳复课。9月19日起,重庆、九乡、乐山三地复课。

2021年彝族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

因为是少数民族 正常男22、女20,才可领结婚证,18岁不可以领证! 依据地方少数民族的规定,比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男子20,女子18,也是可以领证的。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结婚登记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99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