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美食有什么?

镇安美食有什么?,第1张

我的家乡在陕西商洛的一个普通小县城镇安,追溯到遥远的以前,“民以食为天”仍在耳边回响,再到现在的“舌尖上的中国”家喻户晓,我们寄托在美食上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还有记忆中的味道,那是浓浓的乡愁。

镇安不止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浓厚,还有很多当地特色美食,每一口都携带着质朴而强大的治愈效果,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镇安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商洛市镇安一带的地产特产,是镇安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镇安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镇安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鲜肉先用各种配料腌制,经过多道工序,最后用烟火慢慢熏烤。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而且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能。镇安腊肉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而且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云盖寺挂面

云镇挂面是镇安县云盖寺镇远近闻名的土特产,面条经过和面,发酵,搓条,盘条,上杆,发汗,扯面,晾晒等多道工艺纯手工制作。产出的面条最细的如发丝,粗的可达香签粗细,而且每根都是空心的。挂面因为经过发酵后制作,极易煮熟,沸水下锅三分钟即可熟透食用,因为面里加了盐,煮面的时候可以不用调味,所以有“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的说法。而且挂面因为经过发酵熟成,非常易于消化,煮食也极为方便,撒点葱花,加个鸡蛋就是完美的一餐,老幼皆宜。

镇安菜豆腐

说到菜豆腐,陕南人第一反应应该是汉中的菜豆腐。其实不然,汉中菜豆腐与镇安菜豆腐大不同,主要在于用来凝固品不同。汉中菜豆腐常常是用来与热米皮搭配吃,而镇安菜豆腐直接放水里煎热,然后放正常佐料即可,出锅后记得淋上辣椒油,也可放点儿香菜做点缀一下开吃。

镇安小炒肉

镇安小炒肉是一道镇安的特色小炒,也是镇安的一道传统名菜,过去曾是宫廷用膳。用鲜嫩的瘦肉丝配上土豆丝、粉丝、绿豆芽、黑木耳等猛火爆炒而成,色鲜,香脆、味美。

神仙凉粉

神仙凉粉,有的时候也叫神仙豆腐。从原材料上看,凉粉所用的原材料是采摘于深山里的一种树叶,整个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辅助材料,只需要用一只筛子装了神仙叶子,架在一只大盆上面,再烧开了水,趁水正滚之时,倒于神仙叶子上面,充分杀青使其变软,继而用手使劲揉搓出叶子的酱汁,滴漏到大盆当中,待其凝固后,用刀切块放于冷水中浸泡一晚上,便大功告成。神仙凉粉要想调得好吃,就必须用浆水汤。锅中放油,碎蒜爆香,再倒入浆水酸汤烧开,加盐,晾冷后,将神仙凉粉块切成细条或切片放于碗中,再浇上浆水酸汤即成美味。

镇安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据“陕西通志”记载,镇安板栗秦为贡品,民国初年出口多个国家,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镇安板栗果仁饱满,个大色鲜,肉质细腻,生食脆甜,熟食糯香,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蛤蟆骨斗

镇安土话把这道美味叫作“蛤蟆骨斗”,意即小蝌蚪的意思,又称浆水鱼鱼。一般有2种:玉米面和一般淀粉,可热吃也可凉吃,味道十分鲜美。

同时镇安还有民间酒文化

镇安人都会腌腊肉,镇安人都会酿造包谷酒。在镇安民间去访问,你如果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首先弯腰揭开酒缸上的大石板,量一量里面酒的深度,其次,抬头向上,数一数屋檩上挂的腊肉块子有多少,就心中有数了。镇安水土好,水乃生命之源,水的软硬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软水煮饭,食不耐饥,硬水煮饭,吃了不容易消化,所以,一个胃口娇气的人猛然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不服水土换肚子,然而到镇安出差的人,从来没有发生过换肚子的现象。镇安的好水,养育出如花似玉的镇安女子;镇安的好水,酿造出回味无穷的包谷酒。镇安人把造酒看的和挑水一样简单,沟沟岔岔都是纯净水,随便挑两桶,往底锅里一倒,竹笆笆上搁一只木桶,铺几层发酵的料,上边再放一口天锅。底锅下疙瘩柴熊熊地燃烧,水从液体变化为气体,气体又在天锅下冷结为液体,流出来的,就是酒。镇安人不无自豪地说:只要沟沟岔岔的水流不断,镇安的包谷酒便喝不完。

结干亲

结干亲的习俗,在商州民间由来已久,且形式多样,各有意趣,主要有以下几种:

干大、干妈:有初生孩子三天图吉利撞道撞的,遇男则拜为干大,遇女则拜为干妈,若撞住者是未成年人,即由其父母代之;有为了某种原因,如两家关系特别好,或有过救助而拉扯的;也有攀高结贵图保护提携的;也有男女双方关系暧昧,为了名正言顺来往方便的等等,不一而足。

干弟兄:结拜弟兄以男青年居多,也有年龄层次相差过大的现象。旧有弟兄会、烧香弟兄、换帖弟兄之称。结拜者不是志趣相投,就是为了互相帮助,有的实际上是拉帮结派形成一股势力。

要:镇安西部钨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胭脂坝、懒板凳和四海坪花岗岩体区内断裂发育,为钨矿成矿提供了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近EW走向断裂破碎带内出现了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化,此外NE-NNE走向的石英脉型钨矿化同样发育,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主要钨钼矿化类型通过对矿集区棋盘沟和核桃坪等典型钨矿床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矿集区内控矿构造为近EW向与NE-NNE向2组不同方向的构造裂隙;(2)根据该区构造背景,矿集区内NE-NNE构造裂隙是晚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形成的,近EW向构造裂隙则主要是印支期构造活动形成的,相

关键词:

控矿构造矽卡岩型石英脉型找矿标志白钨矿镇安西部南秦岭

分类号:

P61851(矿床学)

资助基金: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

在线出版日期:

2019-11-01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8 (489-496)

英文信息

参考文献 (18)

仅看全文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引文网络

[1]王斌,张乐,王小平南秦岭成矿带东段月坪钼矿地质特征分析[J]城市地理2017,(24)

[2]王洁明,曹宏远,董苏庆,等陕西镇安金盆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30)

[3]杨飞,熊荣贵,张明华,等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矿集区成矿规律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6,(1)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1008

[4]周小康,杜少喜,刘向伟,等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钼矿化花岗岩地质特征[J]陕西地质2015,(1)18-22DOI:103969/jissn1001-6996201501003

[5]陈衍景秦岭印支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10,(4)DOI:103969/jissn1000-3657201004003

[6]张拴厚,韩芳林,王根宝,等秦岭造山带晋宁期加里东期板块汇聚及成矿关系[J]陕西地质2010,(2)1-10

[7]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等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J]高校地质学报2008,(4)DOI:103969/jissn1006-7493200804005

[8]王义忠,王得权,焦宏剑,等杨泗庙-赖板凳钼钨矿成矿模式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7)

[9]康永孚,李崇佑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J]矿床地质1991,(1)19-26

[10]徐克勤,程海中国钨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J]地质找矿论丛1987,(3)1-7

1

2

引证文献 (6)

仅看全文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被引分布图

[1]郑江江,张则孟,刘锦兴,等陕西省柞水县半沙河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DOI:103969/jissn1002-5065201920072

[2]杨绍,姜超,刘涛南秦岭大岔沟一带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4)DOI:103969/jissn1002-5065202204024

[3]胡杰镇安县东阳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2)DOI:103969/jissn1002-5065202202019

[4]崔婷婷,张凯,王居里,等南秦岭懒板凳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陕西地质2022,40(1)DOI:103969/jissn1001-6996202201001

[5]

在行程安排方面,镇安和柞水的区别主要在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点。镇安的行程侧重于自然风光,如塔云山景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等,同时还可以品鉴地方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而柞水的行程则以峡谷景观、溶洞探险和乡村体验为主,如游览柞水溶洞、参观终南山寨等,同时可以体验当地农家乐和民俗文化。

在交通方式方面,从西安前往镇安可以选择汽车或者火车,而前往柞水则建议自驾或者乘坐班车。从西安到镇安的汽车或火车车程都在2-3小时之间,而从西安到柞水则需要经过较长的路程,大约需要3-4小时。

在住宿方面,镇安和柞水都有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在镇安,可以选择星级酒店、快捷酒店或者民宿等,而柞水则可以选择农家乐、快捷酒店或者星级酒店等。

综上所述,镇安和柞水各有其独特之处,具体选择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决定。如果喜欢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体验,可以选择镇安;如果对峡谷景观、溶洞探险和乡村体验感兴趣,可以选择柞水。在交通方面,从西安前往镇安更为便捷,而前往柞水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住宿方面,镇安和柞水的选择都比较丰富,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在陕西镇安县人迹罕至的深山中,隐藏着多年鲜为人知的古山寨,神秘而绚丽的美丽文化让人叹为观止,成为秦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镇安山寨图

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的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多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构成了秦岭深山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被誉为“东方古老寨堡”和“秦岭险峻奇观”。山寨小者可藏数人、大者可容纳百余人,其中可容四五百人的大型山寨有10多处。据《镇安县文史资料》记载,镇安山寨创建于明末清初,多为抵御农民起义军而修建。石砌的山寨就地取材,以山为基,以石筑墙,“干打垒”砌筑,主要是当地名士富户牵头修建。这些山寨依山就势建筑于周边地势险要的山顶,周围群山相接,多为三面陡坡,一面与山峰相接,地势异常险要,易守难攻。山寨平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长方形,寨墙高大宽厚,防御功能齐备。根据地形、功能还可分为前寨后寨、上寨下寨、山寨洞寨、牛寨羊寨和哨寨哨卡等。镇安山寨是目前陕西山寨中保存完好、数量最多、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的山寨,是陕西秦岭独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它为研究秦岭“南山老林”古山寨修筑技术和明清军事防御史、民间防御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对了解镇安地区明清时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治安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25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