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求婚可以来看看这些浪漫的点子:
1、亲制VCR求婚
真心往往是打动女孩子的关键因素。所以可以和**院沟通好,然后以约她看**为由,在**开播五分钟之后安排播放自己亲自制作的有关于两个人的浪漫回忆的视频。还可以叫上亲朋好友共同见证,视频播放的同时拿出之前准备好的鲜花和戒指,在亲朋好友的欢呼喝彩中表明自己的心意。
2、俄罗斯套娃式求婚
知道俄罗斯套娃吗你要准备的是一个和俄罗斯套娃相类似的东西,用不同尺寸的大盒子套小盒子后是钻戒盒子包裹起来,别忘记里面再附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的你求婚的告白,后写上“你愿意嫁给我吗”,然后快递到她家,当她打开盒子看到求婚戒指和你写的情书的那一刹那,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元旦求婚场地的布置,一般都是根据你所选择的求婚方式来布置,一般都会用到这些布置道具:气球、花、蜡烛等等。如果你自己布置得不如意,你还可以找专业的求婚策划公司帮忙,他们也会提供布置求婚场地的服务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吧,祝元旦求婚成功!
我觉得**《战斗民族养成记》这部剧非常棒。
浪漫喜剧**《战斗民族养成记》自昨日上映以来,一直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高度评价,如“疯狂”、“欢乐”、“幽默”、“坚韧”、“温馨”等。观众不仅称赞这部**的实用性:“我学会了一些参观岳父家的绝妙方法,今年我可以自信地走进岳父家。”。许多观众被影片中的各种“俄罗斯测试”深深吸引,如“冰穹”、“桑拿”、“雪地摩托”等元素,并评论道:“作战民族的运作太风骚了”,“开眼了,战争”打起来多好玩!
许多中年观众用“俄罗斯情节”说,这部**满足了他们长久以来的俄罗斯情怀,“当熟悉的喀秋莎旋律响起时,他们都非常激动。”浪漫喜剧《战斗民族养成记》改编自豆瓣的同名91高分神曲,其中非常受欢迎的“寡头父亲”“罗马”都加入了。这部**讲述了中国年轻人彭澎为了追求真爱去俄罗斯探索凶猛岳父的历险故事。影片中的“坦克街拍”、“遛熊”等俄罗斯特色的新奇有趣元素,以及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战国传奇,将逐一认证,力求以最欢乐的方式呈现中俄特色文化。
至于寡头这个人物则更是变得单薄又神经质,既没有什么胸怀还特别幼稚,而且相当小肚鸡肠。为了剧情大结局的需要,神经质的寡头又要突然性格大变,前一秒还在算计着怎么让中医小伙乖乖放弃求婚计划回到中国,后一秒就坐着坦克求未来女婿回心转意。
就更别提剧中各种刻意的“玩梗”,和不仅不好笑而且显得十分低俗,充斥着对女性物化的各类暗示。至于所谓的“想成为俄罗斯人必须经历的几种挑战”,无一不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对斯拉夫文化完全没有了解的人一定会看得一头雾水。
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俄罗斯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据考证,酿酒业的出现归功于制蜜业的发展。在公元 880-890年,“蜜酒” медовуха开始在民间出售,其酿制工艺与葡萄酒极其类似,产生于921年的桦汁酒香气四溢,同时,人们开始在蜂蜜中加入啤酒花。
早在996年,民间就习惯对蜂蜜进行蒸煮。1284年,俄罗斯拥有了自己的啤酒。15世纪40-70年代,伏特加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被称为国酒的伏特加甚至被一些西方人当作了俄罗斯的代名词。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历史像俄罗斯这样——因对酒精的依赖而受到伤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对于真正的俄罗斯人来说,当伏特加摆在面前,总有道理来上一杯。
因此你可以讲,是俄罗斯人酿造了伏特加,但是伏特加却造就了俄罗斯历史。1876年,陀斯托耶夫斯基在《一个作家的日记》中抱怨道,伏特加把人们都变成了“畜生和动物”。但令人困扰的是,俄国得以维持强大国力的预算,接近一半来自于烧酒的税收。长此以往,“人民的未来将是一群道德败坏而且酩酊大醉的人”。
但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少饮或不饮正在成为时尚,旧的饮酒文化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在私营企业里,在年轻人中间,人们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放弃了豪饮的做法。
大城市里的“新俄罗斯人”认为,传统的烂醉如泥等同于将酒精直接注射在血管里,而失去了对酒原本价值的体味。而更多的各种各样酒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几种常见的酒略加介绍。
1 водка--伏特加。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60°,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尤其是伏特加生产大国——俄罗斯生产的伏特加酒,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
2 виски--威士忌。威士忌酒是以大麦、黑麦、燕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橡木桶中陈酿、勾兑而成的一种酒精饮料。主要生产国为英语国家。酒精度数大概在40—60度之间。
3 вино--葡萄酒。指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全部发酵或者部分发酵得到的酒精度在7到22度之间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4 шампанское香槟酒。香槟可以称是葡萄酒中之王,只有来自法国香槟产区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槟这个名字!早期的香槟是无泡的,现在仍有无泡的香槟酒。不过全世界的人还是对有泡的香槟是比较熟悉。
5 анисовка--茴香苹果酒
6 аперитив--低度数的开胃酒。
7 бенедиктин--本尼迪克丁酒(法国蜜酒)
8 бормотуха--浆果酒
9 брага--家酿啤酒
10 буза--布扎
11 вермут--苦艾酒
12 вишнёвка--樱桃甜酒
13 возлияние--祭酒
14 глинтвейн--热红酒
15 грог--格罗格酒
16 десертный--甜酒
17 джин--杜松子酒,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被称为杜松子酒。在中国又被称为金酒、毡酒或琴酒。最初是作为利尿、清热的药剂使用,不久人们发现这种利尿剂香气和谐、口味协调、醇和温雅、酒体洁净,具有净、爽的自然风格,很快就被人们作为正式的酒精饮料饮用。杜松子酒的度数一般在35一55之间,酒度越高,其质量就越好。
18 ёрш--约尔什酒
19 жжёнка--热糖酒
20 запеканка—烧制的露酒
21 зубровка—茅香露酒
22 имбирное пиво—姜汁啤酒
23 кагор—卡格尔酒
24 коктейль—鸡尾酒。鸡尾酒是用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它是以朗姆酒,金酒、伏特加、威士忌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25 лафит—拉斐特酒
26 медовуха—蜜酒
27 молдавское вино--摩尔达维业果酒
28 мускат--麝香葡萄酒
29 наливка--果子酒,甜酒
30 перцовка--胡椒浸泡的酒
31 пиво--啤酒。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其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味﹐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维生素如维生素B、菸酸、泛酸以及矿物质等。
32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е питьё--药酒
33 померанцевая водка--酸橙酒
34 рейнвейн--莱茵葡萄酒
35 рислинг--李斯陵白葡萄酒
36 ром糖酒、罗姆酒
37 рябиновка花楸露酒
38 самогон家酿酒
39 коньяк白兰地酒
40 сидр西得尔酒
41 слащёная наливка加糖甜酒
42 сливянка李子露酒
43 херес核列斯酒
44 чихирь契希尔葡萄酒
45 ханжа中国烧酒
俄罗斯饮茶的记载始于1567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17世纪后期迅速普及到各个阶层。到19世纪,茶仪、茶礼、茶会、茶俗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词,连给小费也叫“给茶钱”。
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早餐时喝茶,一般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家中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连只有1600多人的乌德赫人也请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来客时喝茶,主人往往端上甜点心、大蛋糕、大馅饼等,一直喝到宾主满意为止。
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特别是格鲁吉亚红茶。他们对中国的茉莉花茶很感兴趣,认为这种茶香飘四溢、沁人心脾。各地还有不同风俗的茶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俄罗斯饮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别致,因喝茶时习惯将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边。茶具有的喜欢中国陶瓷的,有的喜欢玻璃杯的。但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茶炊实际上是喝茶用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长期以来,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艺颇为复杂。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厂才大批生产茶炊。起初,茶炊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圆形的、筒形的、锥形的、扇形的,还有两头尖中间大的酷似橄榄状的大桶。驰名全国的图拉市茶炊,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的。稍后,出现了暖水瓶似的保温茶炊,内部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汤,第三格还可盛粥。现在使用的电茶炊,形状近似金银质的奖杯。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们常将茶炊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成金鱼、公鸡、海豚和狮子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茶炊上还常镌刻着隽永的词句,“火旺茶炊开,茶香客人尝”;“茶炊香飘风行客,云杉树下有天堂”。当主人将茶炊端到桌上,香飘居室满屋生辉。特别是冬季,窗外大雪纷飞,屋里炉火正红,坐上铜茶炊。一会儿便喷出蒸气,吱吱作响,桌上放着面包、方糖、果酱及各种甜食。俄罗斯人喝茶通常是用茶炊煮好茶,然后往杯中注入浓茶汁,再加开水,调到适当的浓度,饮茶的茶具一般很小,如同小酒杯一样,边倒边品尝边聊天,真是甜意浓浓,无话不谈。如果你想谈生意,此时正是大好时机。
倘若去俄罗斯人家做客,正赶上主人用茶,他们会热情地向客人让茶。此时,客人也应向主人打招呼:“茶加糖,祝喝茶愉快!”喝完茶后,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可以说:“谢谢您的茶!谢谢您的款待!”
纯美的爱恋,在人与龙的故事间呈现出的是女性视角为先导爱的勇敢果决,《他是龙》以宛若画卷的景色,犹如史诗的配乐,制作精良的特效,映画出一场别开生面的俄罗斯童话,诚然剧情上的波澜不惊使**稍逊风骚,但爱的至诚足以瑕不掩瑜。
爱在《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被赋予了史诗般的色彩,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中,**透过大开大合的剧情,不仅有着对俄罗斯民族情结的深谙,那浓郁的的抒情,更将爱的伟大与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无奈,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使用命运奏响的这场爱情悲歌是如此迷人。
爱情与金钱的矛盾,在《赛末点》中的呈现犹如希区柯克惊悚片般出色,伍迪·艾伦的执导令人如此实态化的所见人性的野心和欲望,而那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结局,更将无法预知的命运,渲染以嘲弄的诗意,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悲情色彩。
根据普希金的经典作品改编,《上尉的女儿》虽然对原著有所改动,但仍旧在一段俄罗斯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为人见证了一段打动人心的爱恋,并由此透过爱情完成了一如原著的现实主义落足。
太阳所给人的并非只是温暖,它同样也会带来灼人的痛,《烈日灼人》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下暗潮涌动,用温馨美好的基色中展露已血腥的残酷,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将黑暗的独裁政治暗度陈仓于“太阳”之下,完成了这部耐人寻味的惊世之作。 文/梦里诗书
《战斗民族养成记》,讲述了一位中国很温柔的小伙通过俄罗斯岳父的一次次考验,渐渐成为了一名有胆识、有魄力的男子汉。最终为了救自己的妹妹开着坦克炮轰警察局,赢得了岳父安纳托利的赞赏,并成功娶得美人归的有趣故事。

**一开场就给观众展示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广袤的森林与雪原。原本体格弱小的中国上海男青年彭鹏和一名身材高挑的俄罗斯女神伊拉相恋,他准备像自己的女朋友求婚就孤身一人来到了俄罗斯。当他历经寒冷、饥饿后终于来到了伊拉的家中。原本抱有很大希望的彭鹏傻眼了,原来伊拉的父亲是一个大庄园的场主,家里有钱有势。并且岳父看到这么瘦小的彭鹏很是不满,也担心自己的宝贝女儿被彭鹏欺负就很不待见他,想设计将他赶走,放弃与自己的女儿交往。

虽然体格没有俄罗斯人壮,但是彭鹏的决心却一点都不小,在经历“酗酒风波”“高温蒸桑拿”“冬泳”“猎熊”“前男友”等一系列的考验后,岳父没有想到彭鹏还是没有一点退缩,心里也开始慢慢对他开始认可,他明白这个未来的女婿不是好对付的。当他知道彭鹏的妹妹要来俄罗斯时又心生一计,因为他很想知道彭鹏究竟会对自己最亲的人冒多大的风险。

刚到俄罗斯一下飞机,彭鹏的妹妹就被抓进了伊拉当地的警察局。得知自己的妹妹被无缘无故抓起来后,彭鹏内心的小宇宙爆发了,在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开着伊拉家里的塔克就朝警察局开去,并且在警察局门口直接轰了一炮,将警察与岳父吓得半死。但是战斗民族不愧是战斗民族,当看到彭鹏这样敢于保护自己的亲人,岳父对这个中国小伙很放心,最终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了他。

这部**在今年上映的时候,因为与多部大片相撞,再加上演员整容很弱,导致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以至于票房很低,不足一千万。但是只要看过这部**后,才会发现原来这部**是那样的有趣。剧情简单幽默,与以往的喜剧**不同,他是完全按照这俄罗斯习惯拍摄而成。在人们欢笑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观察到俄罗斯的文化
契诃夫
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1745-1826)男爵,伯爵(1813),泰奥菲尔公爵,骑兵上将。他弑杀了沙皇保罗一世,为此得到死者儿子的奖赏,拿破仑战争时期,他是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的俄国总司令。
德国浪子
1745年2月10日生于不伦瑞克一个古老的德国贵族家庭(他父亲在这里任近卫军
上校),他在乔治二世的汉诺威宫当了五年侍从;后来参加汉诺威军队;在晋升为步兵近卫军上尉以后,他参加了七年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局。当时 ,他追求女性的狂热比他的战功引起更多的议论。为了娶汉诺威驻维也纳宫廷的大使施泰因贝尔格男爵的女儿,他辞去军职,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班特恩;由于挥霍无度,他困于债务而不可以自拔,妻子死后,他决计到俄国军队里供职以重振家业。
俄军悍将
叶卡特林娜二世提升他为中校。在两次俄土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勇敢、沉着、有魄力的骑兵军官。他先在鲁勉采夫部下同土耳其人作战,后在苏沃洛夫部下镇压起义者普加乔夫。他曾告假去汉诺威向美貌出名的冯·施维格耳特**求婚。回俄国后,由于鲁缅采夫和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的提拔,他当了团长。由于在奥查科夫堡垒遭遇风暴时沉着冷静,被被委任为准将旅长。
1793~1794年波兰镇压安德热·塔得乌什·博纳文图拉·科希丘什科的战争期间,他指挥一支轻装部队,在奥什米亚纳战役和索雷战役以后被提升为少将(由俄国名将苏沃洛夫亲自授衔);他曾率领骑兵突破了波兰军队的中央,保证了维尔诺会战的胜利,而由于他在尼门河下游两岸成功地进行了几次大胆的偷袭,叶卡特琳娜二世奖给他圣弗拉基米尔勋章、荣誉武器和200名农奴。波兰战争时期,他表现出了优秀骑兵军官的素质--热情、勇敢、敏捷,但是没有显露出军队指挥官所必需具备的更高的天赋。波兰被最后瓜分以后,他被派到在波斯作战的军队中,这是对波斯沙赫阿迦· ·汗于1795年入侵乔治亚时大批屠杀和奴役居民的报复。他以10天的炮击迫使里海的杰尔宾特古堡投降。圣乔治三级勋章是他从叶卡特林娜二世那里得到的最后的奖赏。叶卡特林娜二世死后,保罗一世将他召回晋升中将,但不久就他就遭冷遇并被迫退休。
弑杀保罗
那时,圣彼得堡的军事总督帕连公爵正策划刺杀保罗的密谋。帕连晓得本尼格森非常果敢,所以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并且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把密谋者引进皇帝的卧室。正是本尼格森把躲藏在壁炉里的保罗拖了出来,当保罗拒绝退位,其他阴谋分子开始犹豫时,本尼格森喊道:"还说什么!"解下肩带,向保罗扑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经过一场搏斗,终于将受害者掐死。为了快些结束此事,本尼格森又用沉重的银烟盒砸保罗的头。保罗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即位以后,本尼格森晋升骑兵上将,却被"体面的流放"到维尔诺,担任驻立陶宛的司令官的职位。
波兰战局
1806-1807年的战局初期,他指挥米哈伊尔·费奥多托维奇·卡缅斯基所率的第一军团的一个军,第二军则由布克斯格夫登指挥。在掩护华沙以抗击法军的尝试失败后,他被迫撤退到那累夫河畔的普乌土斯克,1806年12月26日他在这里击退了拉纳和贝尔纳多特的进攻,因为拿破仑的主力在进攻俄国第二军团而使他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本尼格森向亚历山大上报战功,并且由于他暗中打击卡缅斯基和布克斯格夫登,不久便被授予二级圣乔治勋章并任命为将同拿破仑作战的军团总司令。1807年1月底,他对驻扎在冬季营地的拿破仑军队采取了进攻性机动,并完全偶然地避开了拿破仑给他设下的圈套,在这以后他和敌人在埃劳进行了会战。埃劳于2月7日陷落,而2月8日,本尼格森曾为了遏制拿破仑的猛烈追击而进行了一次决战。俄法两军在埃劳展开拉锯战。贝尼格森其实已胜券在握,但被缪拉分成两路纵队向俄军的中央发起了军事历史上最伟大的骑兵冲锋,撕裂俄军的防线。俄军进行了顽强的反扑,莱斯托克所指挥的普军的到达。晚上7点,内伊的14,000人也兼程赶到,双方激烈搏斗,尸横遍野。当晚,贝尼格森决定撤退。但是由于大风雪,法国人没有察觉对方的动向。拿破仑在同时也下令他的军队在夜幕掩护下从这个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场上撤退。直到一两个小时之后,达武的后卫才发现俄军撤退,拿破仑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撤退,返回原地,。双方都自命为胜利者,但无论如何,据拿破仑本人说,埃劳战役是他历次战役中流血最多的一次。本尼格森唱了谢恩赞美诗,从沙皇那里得到了一枚俄罗斯最高阶圣安德鲁勋章、12000卢布补助金和一封赞扬他为"常胜将军"的贺信。
春天,当一路法军对但泽围攻时,他在海尔斯贝尔格修筑防御工事,放过了攻击拿破仑的机会,但是在但泽失陷和各路法军会合以后,他以为攻击的时机到了。一开始,拿破仑的先头部队(其人数仅相当于他的部队的三分之一)就把他堵住了,不久拿破仑的机动又迫使他退回到他的营垒。在这里,拿破仑于6月10日共以两个军和几个近卫营的兵力向他进孜,法国骑兵司令缪拉,与苏尔特和拉纳离的太远,这非常被贝尼格森抓住机会。巴格拉基昂率领俄罗斯骑兵大战缪拉骑兵,双方在海尔斯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直到晚上11点。法军死伤10,000人,俄军8,000人。海尔斯堡战役俄军虽占了上风,贝尼格森却主动放弃了海尔斯堡。朝哥尼斯堡战略转移,拿破仑决心在敌人进入哥尼斯堡要塞之前,拿下这个普鲁士的最后据点。双方军队冒着大雨行军,为抢先到达目的地进行了一场意志和耐力的较量。法俄终于在弗里德兰这地方爆发决战。他在那里配置了他的军队,背靠阿累河并以弗里德兰德桥为唯一的退路。俄军顽强抵抗,但贝尼格森背河阵的致命错误葬送了俄军。他不在拿破仑集结军队以前迅速向前推进,而让拉纳和莫蒂埃拖住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拿破仑5点钟把部队部署好并命令他们转入进攻。俄军被击退到阿累河,弗里德兰德被攻占,而弗里德兰德桥被俄军自个破坏,虽然俄军整个右翼还在河的对岸。6月14日弗里德兰战役就这样失败了,这壹次法军的损失8,000人,而俄军死伤高达20,000人。法军还抓获少量俘虏,缴获80门大炮。据说,卞尼格先当时是受了他波兰籍妻子的影响。在整个这壹次战局期间,本尼格森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他的全部行为是轻举妄动和优柔寡断的奇妙结合。
这壹次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军糟糕的指挥系统,本尼格森在战斗中不可以胜任总参谋长的职位。1808年他被解除职务,并被迫退役,闲赋在家。直到1812年拿破仑侵俄才再度被起用。
战场余生
1812年战局期间,他只作为总参谋部的一名附员参与军务,没有正式职务。他在大本营里阴谋排挤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 ,企图占据他的位置。直到库图佐夫担任俄军总司令后,他才再次出任总参谋长一职。
1812年6月23日晚上,当法军正在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时,贝尼格森男爵正在为沙皇举行舞会。他此举纯粹是为了讨沙皇的欢心;同时,也是由于预见到俄军将要撤退,想乘封地维尔诺陷落前,把自个在那里的领地卖给沙皇。他们在舞会上成交了,沙皇同意付给他12万金卢布。 博罗季诺战役后参加了著名的菲利村会议,由于损失惨重,连悍将巴格拉基昂也阵亡,俄罗斯帝国一片低气压。库图佐夫决定采取原来巴克莱所提焦土战略退却,他说服沙皇放弃莫斯科,留一座空城给拿破仑,退到纳拉河附近。贝尼格森的一切活动都旨在使库图佐夫威信扫地,他坚持要在莫斯科城下进行决战。会议上意见分歧非常大。苏格兰裔的巴克莱等几位将领支援库图佐夫的主张,同意放弃莫斯科;德裔的贝尼格森却坚持自个的意见,还装模作样地嚎叫:「我们也是俄国人,我们将一如既往,勇敢战斗!」但当库图佐夫讽刺的点到现今跟贝尼格森的大惨败之役弗里德兰背水阵地形像似的痛脚后,贝尼格森气到闭嘴。
沙皇放弃莫斯科后,采用传统的「坚壁清野」战略,1812年10月18日 贝尼格森突击了法国缪拉驻扎塔鲁丁诺的法军,并夺取了法国运输物质和大炮。法国部队在遭受2500人死亡,被俘2000名,俄军失去了1200名,本尼格森本人在这壹次战役中被一发加农炮弹击伤了大腿。 俄罗斯的这一胜利,被以为有加速拿破仑退出莫斯科的决定 。 贝尼格森对于库图佐夫来讲,不是参谋长,也不是第一助手,而是一个竭力贬低元帅的阴谋家,千方百计想占据俄军第一把交椅。长期以来,库图佐夫从大局出发,对贝尼格森这种粗鲁的态度一再容忍,但是当他唱反调变成行动并有碍军务时,库图佐夫便把军权交给了值班将军。尔后,贝尼格森还是常与总司令元帅库图佐夫争吵,这使得他不得不退役。
1813年 4月28日,库图佐夫在追击拿破仑途中病死于德国的博莱斯瓦维茨城。贝尼格森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召回并负责指挥俄国军队。先后参加了吕岑、包岑等战役。并是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最后一天」总攻击指挥之一。因此战被亚历山大封为伯爵。在这以后,他奉命把达武逐出汉堡,他包围了达武一年之久,直到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军事行动结束为止。当时,他没有作战就占领了汉堡。为此,他要求给他新的荣誉和奖赏,结果获一级圣乔治勋章。1814年在贝萨拉比亚指挥南方军团,拿破仑百日王朝消失,全面和平后,1818年贝尼格森终于从俄军中除役。他回到他在汉诺威的庄园,晚年他完全丧失了视力,1826年10月2日在那里去世,去世前他把大部分家产都挥霍掉了,并把他的贫穷的孩子留在俄国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