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礼服的由来

古代结婚礼服的由来,第1张

 婚礼服,新郎新娘举行婚礼时穿着的服装。许多民族的婚礼服饰都有着一些世代流传下来的特殊讲究。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礼服的由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结婚礼服的由来

 婚礼是汉 传统 文化 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 民俗 "成了现代人的新" 时尚 ",这就是中式婚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 礼仪 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新娘礼服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大多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受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

 而民间旧俗新娘的传统服饰是凤冠霞帔:头戴凤冠,脸遮红方巾,上身内穿红绢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官锁,胸挂照妖镜,肩披霞帔,肩上挎个子孙袋,手臂缠“定手银”;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千娇百媚,一身红色,艳红艳红,喜气洋洋。新娘的这种服饰流传久远,就是在清代,普通汉族妇女仍穿着这套传统服饰结婚而绝不着旗装成亲。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村姑娘结婚也穿这一套传统的新娘服饰。如今临近五十岁的一些中年妇女谈到结婚,还津津有味地描述她们结婚那时候怎样怎样地穿着新娘衣,如何如何地美。传统的新娘服饰给他们一生中带来仅有一次的千娇百媚的光彩,使之终身难忘,留下美好的回忆。

 殊不知,这新娘传统服饰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 故事 ,相传是南宋皇帝赐封的。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徽宗的儿子康王逃出,直奔江南。但被金兵发觉紧迫不舍,康王逃到一山岭上的农舍前,遇见女子在晒谷,求她相救,女子机智地将他藏在晒谷箩下,自己坐在上面瞒过了金兵,就下了康王。康王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即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你”。康王到杭州后成了南宋高宗皇帝,如约去迎娶姑娘,却不知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报救命之恩,高宗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他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凤冠霞帔不就成了!”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戴凤冠,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老幼知晓,难怪那些幼儿在嬉戏时,只要在小女孩头上盖一方帕,其他孩童都会拍手欢笑,喊着:“结婚了!结婚了!”

 婚礼服的 历史 发展

 因为红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能够穿红色的人,结婚的时候一定穿红色。直到18世纪中叶,纽伦堡的城市贵族结婚时,新娘还穿红色外套,新郎穿红色的裤子。中世纪只有贵族才允许穿红色的外套,这种外套裁剪的就像长袍一样,有钟形的褶皱,宽大的袖子,人们称之为绍帛,是中世纪典型的服装。[9]

 婚纱的由来一

 新婚礼服

 婚礼虽是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仪式,但新娘在婚礼上穿婚纱的历史却不到200年时间。婚纱礼服的雏形应该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米诺三代王朝贵族妇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线绳系在乳房以下,下身着钟形衣裙,整体紧身合体的服装。现在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如今,有的人不懂婚纱的来历,自己别出心裁,把新娘的婚纱做成粉红或浅蓝的颜色,以示艳丽。其实,按西方的风俗,只有再婚妇女,婚纱才可以用粉红或湖蓝等颜色,以示与初婚区别。

 婚纱由来二

 十六世纪的欧洲爱尔兰皇室酷爱打猎,在一个盛夏午后,皇室贵族们带着猎枪,骑着马和成群的猎兔犬在爱尔兰北部的小镇打猎,巧遇在河边洗衣的萝丝**(RoseMiss),当时的理查伯爵顿时一见钟情,被萝丝**的纯情和优雅气质深深吸引,同时萝丝**也对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留下深刻的爱慕之意狩猎返回宫廷的伯爵彻夜难眠,并在当时封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情况下,鼓起勇气提出了“门不当,户不对”对出生于农村的萝丝提出求婚迎娶的念头!皇室一片哗然,并以坚决捍卫皇室血统而反对。

 由于伯爵的坚持,为了让伯爵死心,皇室提出了一个当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希望萝丝**能在一夜之间缝制一件白色圣袍(当时没有穿白纱嫁娶的习惯),而要求是长度符合,从爱尔兰皇室专署教堂的证婚台前至教堂大门的白色长袍。

 要求提出,理查伯爵心想心仪的婚事几乎已成幻灭但当时的萝丝**却不以为然,居然和整个小镇的居民们彻夜未眠,共同合作,在天亮前缝出了一件精致且设计线条极为简约又不失皇家华丽气息的16米白色圣袍,当这件白色圣袍于次日送至爱尔兰皇室时,皇家成员无疑不深受其感动并被极高情感的设计理念所打动,在爱尔兰国王及皇后的允诺下并完成了童话般的神圣婚礼

 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纱的由来。

  古代婚礼流程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戒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戒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 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轿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

  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酒筵 合酒: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

  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

  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

  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 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2005现代人婚礼流程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婚礼看得非常神圣,婚礼的形式也随各家条件的不同而繁简各异。那么,婚礼到底如何办?本人很想将积十余年来为各路新人全程摄像\策划婚礼之后的一孔愚见,与新人们交流分享,仅供参考。

  一、找一家物有所值的婚庆公司

  在一般人看来,办婚礼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过来人”都知道,实则并非如此。要想把婚礼办得有档次、有内容、有特点、有味道,且周到而顺利,的确不易。因为婚礼这项“工程”有其非同寻常的特殊性。它类似演出,又不是演出;不能象电视台做节目一样,既不能彩排,又不能补拍,必须一遍通过,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采取找专业的婚庆机构帮自己操办婚礼的方法,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但选择婚庆公司一定要慎重,要选择那些经验多、有实力、声誉好的公司。最好是选择给自己周围的人成功举办过婚礼的公司,这样相对了解,更觉稳妥。从广告上初选公司时,一定不能只图便宜,众所周知的老话“一文钱一文货”并非没有道理。当然,花高价钱却得不到相应服务的例子也是有的。所以新人们不妨多走走,“货比三家”,但在有些关键的服务项目上却要看准了“立即收网”,比如婚庆典礼的重中之重--摄像师。

  二、摄像师是全天婚礼的灵魂

  目前南京优秀的一流婚庆摄像师并不是很多,而且南京地区的婚礼举办时间相对固定,摄像人员不可能赶场,所以尤其在那些公认吉利的旺日子里,优秀的婚礼摄像师就愈加缺乏,供不应求。如新人们因价格原因或因择选过慎,而与适合于自己的优秀摄像人员失之交臂,则会给自己的婚礼造成很大遗憾。以往这样的憾事时有发生。其次,我还想告诉新人们,在确定好摄像师之后,一定不要怕麻烦,要尽可能的和摄像师进行接触,多交流(最好是交心),让摄像师多了解自己,以便他在工作中,根据不同新人的性格和特点拍出精点的画面。这一点在南京的婚庆市场能做到的还不多,只有罗曼庭婚庆公司在要求摄像人员一定要和新人交流沟通摄像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拍摄婚礼,是大家(尤其是摄像师自己)最满意的婚礼。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摄像师和新人之间知根知底,且有一种情感的链接。在婚礼中必要的程序之外会把新人的特色之处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不呆板、不造作、不程式化,让人觉得流畅自然,亲切感人。

  三、结婚并非得用“豪车”

  当前大部分新人所用的接亲方式是豪华车队,十几年来似乎已成为定式。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我认为,随着时代的不同,此形式的科学与否也并非无商榷之处。车队接亲,兴起于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基本上没有私家车,有的人一辈子都坐不上几回小汽车。那么,在结婚的当天,以车当轿,尤其是以豪华车当八抬大轿就显得风光异常,美意无穷。为组一个上档次的接亲车队,搭多少人情,花多少银子,对新人家来说都是一个字"值"。那么,现如今许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轿子”,车来车往,平常而已。此时的新人再坐上“卡迪”、“劳斯”,那份心中的得意已大打折扣。何况以“卡迪”、“劳斯”为首的车队,在婚礼的旺季少说也得六、七仟,甚至于万元以上。抛开这笔不菲的费用不说,接婚当天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平安,是新人们最大的心愿。结婚当日的顺利平安,将兆示着两个人一生的幸福安康。因此,把婚礼当日各个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应是新人们所考虑的头等问题。据以往媒体统计,在婚礼当日车辆出现问题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环节。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新人们在非必要的前提下免去车队接亲,也许是时智之举。替代车队的方式多种多样,仁智各异,比如古典轿子接亲,传统而新颖,喜庆热闹;自驾车接亲,随意而亲切,情意绵绵;三轮车接亲,简朴而随和,优雅惬意。或干脆省去接亲环节,新郎新娘一起在酒店恭候客人举行婚礼也未尝不可。把车队这笔费用节省下来,或增加婚礼现场的喜庆高雅,或提升婚宴的美味档次,或留作日后的蜜月出游,何乐而不为呢?

  地点:新娘家

  内容:

  1、新娘梳洗、用早餐,伴娘、化妆师准备新娘、伴娘化妆。

  2、新郎和摄影、摄像师、伴郎回合,去拿新娘捧花、头花、贵宾花,扎花车。新娘家提前午餐。

  3、新郎进门:新郎进新娘家门,新娘家人“堵门”,新郎派红包,同时伴郎把贵宾花给新娘父母。新郎向新娘求婚、戴钻戒,新人向父母敬茶,父母回赠红包,新人互喂甜品。

  4、新郎接新娘出门:新娘母亲将新娘要更换的新鞋子拿到楼下,新郎给新娘换上新鞋,前往新郎家。

  所需物品:

  捧花、头花、扎婚车、贵宾花、红包、茶水、甜品、鞭炮、新娘新

  地点:新郎家

  内容:

  1、迎新娘,婚车抵达时放鞭炮

  2、新娘进门拜公婆,新郎父母回赠红包,新人互喂甜品。

  所需物品:

  鞭炮、茶水、红包、甜品

  拍外景:如有天气变化或者时间来不及,此项可以省略,或者提前到酒店改为拍内景。

  地点:酒店

  内容:

  1、新人提前到达酒店,时间多余可以在婚房休息,新娘换妆,新郎整理礼服。然后在拱门下迎宾。

  2、司仪宣布婚礼开始。

  3、证婚。

  4、交换婚戒指、切蛋糕、倒香槟、喝交杯酒。

  5、抛花球。

  6、婚宴正式开始,新娘换装。

  7、烛光仪式、父母答谢、新人答谢。

  8、敬酒。

  9、闹洞房。

  (仪式过程以司仪沟通为主,此处仅为参考)

  所需物品:

  签到本及笔、海报、婚庆布置等内容、戒指、小礼品等等。

  喜糖、酒、烟、火柴、礼炮等小物品均由帮忙的朋友在下午送到酒店,并放在每桌的桌面上。另外,还必须要带好新人第二天要换的便服、新娘的卸妆用品等生活用品。

  古代婚礼流程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戒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戒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 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轿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

  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酒筵 合酒: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

  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

  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

  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 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2005现代人婚礼流程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婚礼看得非常神圣,婚礼的形式也随各家条件的不同而繁简各异。那么,婚礼到底如何办?本人很想将积十余年来为各路新人全程摄像\策划婚礼之后的一孔愚见,与新人们交流分享,仅供参考。

  一、找一家物有所值的婚庆公司

  在一般人看来,办婚礼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过来人”都知道,实则并非如此。要想把婚礼办得有档次、有内容、有特点、有味道,且周到而顺利,的确不易。因为婚礼这项“工程”有其非同寻常的特殊性。它类似演出,又不是演出;不能象电视台做节目一样,既不能彩排,又不能补拍,必须一遍通过,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采取找专业的婚庆机构帮自己操办婚礼的方法,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但选择婚庆公司一定要慎重,要选择那些经验多、有实力、声誉好的公司。最好是选择给自己周围的人成功举办过婚礼的公司,这样相对了解,更觉稳妥。从广告上初选公司时,一定不能只图便宜,众所周知的老话“一文钱一文货”并非没有道理。当然,花高价钱却得不到相应服务的例子也是有的。所以新人们不妨多走走,“货比三家”,但在有些关键的服务项目上却要看准了“立即收网”,比如婚庆典礼的重中之重--摄像师。

  二、摄像师是全天婚礼的灵魂

  目前南京优秀的一流婚庆摄像师并不是很多,而且南京地区的婚礼举办时间相对固定,摄像人员不可能赶场,所以尤其在那些公认吉利的旺日子里,优秀的婚礼摄像师就愈加缺乏,供不应求。如新人们因价格原因或因择选过慎,而与适合于自己的优秀摄像人员失之交臂,则会给自己的婚礼造成很大遗憾。以往这样的憾事时有发生。其次,我还想告诉新人们,在确定好摄像师之后,一定不要怕麻烦,要尽可能的和摄像师进行接触,多交流(最好是交心),让摄像师多了解自己,以便他在工作中,根据不同新人的性格和特点拍出精点的画面。这一点在南京的婚庆市场能做到的还不多,只有罗曼庭婚庆公司在要求摄像人员一定要和新人交流沟通摄像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拍摄婚礼,是大家(尤其是摄像师自己)最满意的婚礼。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摄像师和新人之间知根知底,且有一种情感的链接。在婚礼中必要的程序之外会把新人的特色之处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不呆板、不造作、不程式化,让人觉得流畅自然,亲切感人。

  三、结婚并非得用“豪车”

  当前大部分新人所用的接亲方式是豪华车队,十几年来似乎已成为定式。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我认为,随着时代的不同,此形式的科学与否也并非无商榷之处。车队接亲,兴起于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基本上没有私家车,有的人一辈子都坐不上几回小汽车。那么,在结婚的当天,以车当轿,尤其是以豪华车当八抬大轿就显得风光异常,美意无穷。为组一个上档次的接亲车队,搭多少人情,花多少银子,对新人家来说都是一个字"值"。那么,现如今许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轿子”,车来车往,平常而已。此时的新人再坐上“卡迪”、“劳斯”,那份心中的得意已大打折扣。何况以“卡迪”、“劳斯”为首的车队,在婚礼的旺季少说也得六、七仟,甚至于万元以上。抛开这笔不菲的费用不说,接婚当天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平安,是新人们最大的心愿。结婚当日的顺利平安,将兆示着两个人一生的幸福安康。因此,把婚礼当日各个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应是新人们所考虑的头等问题。据以往媒体统计,在婚礼当日车辆出现问题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环节。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新人们在非必要的前提下免去车队接亲,也许是时智之举。替代车队的方式多种多样,仁智各异,比如古典轿子接亲,传统而新颖,喜庆热闹;自驾车接亲,随意而亲切,情意绵绵;三轮车接亲,简朴而随和,优雅惬意。或干脆省去接亲环节,新郎新娘一起在酒店恭候客人举行婚礼也未尝不可。把车队这笔费用节省下来,或增加婚礼现场的喜庆高雅,或提升婚宴的美味档次,或留作日后的蜜月出游,何乐而不为呢?

  地点:新娘家

  内容:

  1、新娘梳洗、用早餐,伴娘、化妆师准备新娘、伴娘化妆。

  2、新郎和摄影、摄像师、伴郎回合,去拿新娘捧花、头花、贵宾花,扎花车。新娘家提前午餐。

  3、新郎进门:新郎进新娘家门,新娘家人“堵门”,新郎派红包,同时伴郎把贵宾花给新娘父母。新郎向新娘求婚、戴钻戒,新人向父母敬茶,父母回赠红包,新人互喂甜品。

  4、新郎接新娘出门:新娘母亲将新娘要更换的新鞋子拿到楼下,新郎给新娘换上新鞋,前往新郎家。

  所需物品:

  捧花、头花、扎婚车、贵宾花、红包、茶水、甜品、鞭炮、新娘新

  地点:新郎家

  内容:

  1、迎新娘,婚车抵达时放鞭炮

  2、新娘进门拜公婆,新郎父母回赠红包,新人互喂甜品。

  所需物品:

  鞭炮、茶水、红包、甜品

  拍外景:如有天气变化或者时间来不及,此项可以省略,或者提前到酒店改为拍内景。

  地点:酒店

  内容:

  1、新人提前到达酒店,时间多余可以在婚房休息,新娘换妆,新郎整理礼服。然后在拱门下迎宾。

  2、司仪宣布婚礼开始。

  3、证婚。

  4、交换婚戒指、切蛋糕、倒香槟、喝交杯酒。

  5、抛花球。

  6、婚宴正式开始,新娘换装。

  7、烛光仪式、父母答谢、新人答谢。

  8、敬酒。

  9、闹洞房。

  (仪式过程以司仪沟通为主,此处仅为参考)

  所需物品:

  签到本及笔、海报、婚庆布置等内容、戒指、小礼品等等。

  喜糖、酒、烟、火柴、礼炮等小物品均由帮忙的朋友在下午送到酒店,并放在每桌的桌面上。另外,还必须要带好新人第二天要换的便服、新娘的卸妆用品等生活用品。

大家都有着不同的个性需求,但大家都会有同样的时尚气息,对于婚礼肯定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要求的,那么该怎么策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例文,希望你喜欢。

static/uploads/yc/20201214/b5e9c5dd648a8c6ac759e54d4e99a541jpg"width="484"height="300"/>

#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篇1#

一、婚礼亮点

中式婚礼突出的特点是热闹的气氛和大红大喜的感觉,用红色营造了一种喜庆而热烈的婚礼气氛。队伍庞大,前有鞭炮手,撒喜手,銮驾仪仗队,盘鼓队,军乐队开道。新郎穿状元服戴状元帽,身披大红花骑,高头大白马,突显了新郎英俊潇洒,意气风发的神韵。新娘身穿凤冠霞披,坐传统的大花轿。在别致的凤冠霞披的衬托下,使本来就美丽漂亮的新娘突显了貌美如仙的风韵,更加妩媚,娇艳靓丽。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礼花飞舞,乐队伴奏,盘鼓队,銮驾队,擎旗手,组成一个庞大的迎亲队伍,颇显皇家娶亲的气魄。轿工们踩着鼓点颠轿,着统一服装,喜庆热闹而有序。先古老而后现代,在返璞归真的古老风俗中点缀些现代婚礼的元素,新颖典雅别致,浪漫温馨。会给您留下一辈子的美好的记忆。整个婚礼充满着感恩的亲情和真挚的爱情。低价位的消费,能使您得到高价位得不到的享受。

二、场景布置

男方家,院子外10—12米龙凤喜拱门突显主家地位和财富。院子里张灯结彩,玫瑰红色的幸福门直立庭院进门口处,红地毯,粉色路引,彩色龙凤矗立在正厅门口。门口要挂大红灯笼,挂成龙灯的形式。天地桌摆放在红地毯上,桌上摆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称(称为六证,意思为:客之家力量是有多少、部有多少、衣服的好坏、容颜怎样、帐目请否、东西轻重等)。室内正庭中央:挂喜字中堂画或彩龙采风。挂中国结,张贴红喜子,彩旗,串灯笼等饰品,突出红色喜庆的气氛。正对的下面放条几(茶几),并摆放香炉、水果,写有祖先灵位的牌子和上辈人照片。一把椅子,上点缀红花。事先新郎要吃饭,桂圆、饺子。新郎出发后,布置新郎的房间,并在门头上挂红绸布(找一朵大红花)。门上贴喜子。

女方家,院子里要张灯结彩,贴喜子,对联。门口要挂大红灯笼,但要挂成凤灯的形式(挂成一排的形式)。准备新娘梳头的椅子,梳子,熏香,喜果。准备新郎祭拜祖先的用具。

三、婚礼仪程

婚礼仪式之一男方家。

1、梳头。新郎端坐在椅子上,请“好命人”从新郎后面给他疏三次头,在梳头的同时,要大声唱出:一梳新郎官大吉大利,富贵顺畅;二梳夫唱妇随,恩恩爱爱,白头到老;三梳子孙满堂,家和万事兴。

2、穿衣戴帽。有“好命人”帮新郎穿状元服,带状元帽。嘴中喊道:“新郎穿上状元服,荣华富贵享大福。新郎戴上状元帽,步步高升,富贵平安走大道”。

3、新郎拜祭神仙、观音佛祖、祖先。祈求结婚后子孙绵延不绝,万世其昌。一拜神仙,祈求将祥云笼罩,包一家一世平安富贵。二拜观世音菩萨,让家族子孙昌盛,万世昌荣。三拜祖先,祈求祖先包子孙平安。

4、新郎给父母敬茶。

5、新郎父母喝茶之后,向神仙祭祖先行礼。

6、新郎父母给新郎整衣戴帽,替儿子披上红绸布,戴上大红花,整理衣服。(新郎父亲把象征着家族传宗接代的火炬——手捧花交给新郎。)

7、新郎与父母拥抱,向父母表孝心。

8、父母嘱咐儿子吉利的话语。

9、新郎上花轿或骑马。新郎上花轿前唢呐表演提前开始,花轿准备好。放鞭炮,绕花轿跑一圈。新郎如果骑大白马,马鞍要用红布缠绕,马头上之一朵红花。马夫身上要扎红布条(给马夫封喜钱)。

10、压轿人。花轿要用好命人压轿(父母儿女双全的太太,或者父母双全的儿童),意味着新婚夫妇和携到老、早生贵子之一。好命人在喜房给神仙上香之后,用小镜子照轿,用香味浓的香熏轿。然后再向轿子里撒一些桂圆、荔枝、枣子、栗子、花生之类的喜果,然后盘腿坐在轿子里压轿。

11、起轿。一切准备停当,轿头喊号“鸣炮奏乐。伙计们,众人回答;有!良辰吉时已到,起轿!,众人回答:起轿!。銮驾仪仗队在前,唢呐队领轿。

12、到新娘家。首先放鞭炮,通知女方新郎已经来到。乐队表演,花轿调整方向。新郎下马或轿。女方家要给压轿童封钱。新娘家门口有一个男童端一茶盘在门口迎候,新郎赏赐一个红包搭理,有引客接入。

13、拜见岳父岳母。新郎到了之后,应当先拜见新娘的父母,递上礼物。求德父母的同意之后,才去迎接新娘。

14、求婚。新郎向新娘求婚的过程。单腿跪下,向新娘献花求婚,给新娘穿鞋子。

15、祭拜。新人出门的时候,向祖先祭拜,给父母敬茶。父母喝茶之后,向祖先祭拜,为孩子求福贵求平安。

16、照轿。新娘上花轿前,族内长辈女性一手手持点燃浸油的红心灯捻(红纸红线都可),一手拿镜子向轿子内照三遍,以示驱邪气。

17、出门。新娘上花轿时,新娘一般有新娘的哥弟背出。同时要有长辈手持黄罗伞为新娘遮拦至轿前。新娘上花轿前,有祖辈长者端酒三杯,由新娘敬天、地、人间神仙。

18、放鞭炮。起轿时,鞭炮要绕花轿三圈。

19、掷扇子。起轿后,新娘要把随手带的扇子从骄子内掷出。表示不把在娘家时的坏性子带到婆家。同时要哭轿,表示对娘家的留恋。

20、进门。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的时候,撒谷、豆,用以避邪。

21、跨火盆。喜轿到院子里的时候,要从事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家业红红火火。

22、射箭。落轿以后,新郎要象征性的地朝喜轿射三箭,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辟邪驱祟的意思。

23、下轿。新娘从花轿出来时候,有好命人手持黄罗伞罩住天,喜婆婆要给下轿钱。

24、平安长寿果。新娘下轿后,会有一个小孩手端盘子,盘子里放着橘子、苹果、桃子等水果迎接新娘。新娘要摸一下橘子、桃子和苹果,并赠送红包答谢。这些橘子要放到晚上,由新娘亲自剥皮,意味者平安长寿。

25、跨马鞍。新娘要跨过马鞍,安与鞍谐音,“新人过马鞍,一世保平安”。意思是说祝福新娘新郎平安。

26、拜堂。

(1)、鸣炮奏乐,宣布拜堂仪式开始。

(2)、证婚致辞。

(3)、主婚致辞。

(4)拜堂。一拜天地,求苍天风调雨顺,祥云隆罩。求大地满地生金,平平安安。二拜高堂,感谢父母生育之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情,祝福母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夫妻对拜,恩恩爱爱。夫妻对拜之后,新娘由新郎引进洞房。

27、做帐,新娘入洞房坐在床沿上,新郎要用称杆挑取新娘的盖头,俗语“称心如意”。新郎坐在新娘的左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男人一头(新娘反应要快,如果不愿意,可把衣襟压在新郎的身上。

28、撒帐,即在新娘新郎入洞房坐帐之后,亲朋好友把喜果等洒在新娘的怀中,撒在合欢床上,撒向每一个角落。喜果包括枣子、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

29、讨口彩。吃饺子——子孙饺子(由女方带来)。男方家煮熟或半熟,吃祖孙饺子的时候,要有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迎亲太太或新郎要回答说“生”。或者干脆把饺子煮成生的,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30、合卺酒。新人喝交杯酒。

31、新人结发。把新人的头发象征性的连接在一起,表示两人就成为结发夫妻,要互敬互爱,不弃不离。(如果新人要到酒店举行西式婚礼,换装后乘车队出发)

32,闹新房。

33、向老人敬茶、认亲。

三、婚礼仪式之二——女方家准备。

在迎亲队伍来到之前,新娘要做的事情:

1、洗面化妆(古时候称绞脸,去掉新娘脸上的茸毛,保持面部的光洁明净)。

2、要食姐妹桌(吃惜别宴,汤圆、莲子、红枣等熬成的汤),兄弟姐妹要说吉利的话语。3、梳头。请好命人梳头之后,再插上象征女子称年的发簪。好命人梳头的同时要说吉利祝福的话。(一梳福满楼,二梳子孙多,三梳夫妻恩爱,子孙孝顺,健康长寿长寿。

4、戴凤冠,披霞披。好命人帮新娘穿戴,大声喊:新娘带凤冠帔霞披,生子成龙,生女为凤。

5、上盖头。拜祖先,给父母敬茶。上婚礼服,带上盖头,等待新郎的到来。

四、西式婚礼流程及道具

(详见西式婚礼流程)

五、注意事项

(1)、新人家人的着装要协调。

(2)、如果要到酒店举行现代婚礼,要把握好时间。时间流程详见另表。

(3),要多准备些喜糖喜果喜烟,以备路上拦轿讨喜事用。

(4)、要给轿工、唢呐准备些喜糖喜果喜烟,小红包(6元),红布条。鼓舞他们尽心尽力,同心协力把婚礼做好。

六、使用主要道具或人员

(一)使用道具:(中式婚礼使用道具)

1、大红花轿1顶或2顶。

2、白马或红马。

3、黄罗伞。

4、凤尾旗。

5,开道牌。

6、弓箭。

7、秤杆。

8,马鞍。

9、炭火盆。

10、红地毯。

11、拜堂屏障(拜堂龙凤喜气模)。

12、凤冠霞披。

13、唢呐服装。

14、轿工服装。

15、龙凤喜气模拱门。

16、龙凤喜气模。

17、合卺,

18、高脚酒杯。

19、香槟酒。

(二)、使用人员。

1、轿工4——9人。

2、唢呐队6人

3、盘鼓队22——28人。

4、司仪。1人

5、技工2人。

6、场景布置8人。

7、婚礼总监1人。

8、司机1人。

9、銮驾仪仗队7人。

七、婚礼时间流程

6:00—7:00

1、新郎新娘洗漱。

2、新娘吃姐妹团圆宴新郎吃枣子、栗子、莲子、汤圆等八宝喜饭。

7:00—8;00。

1、新娘换装、化妆、盘头、祭祖。

2、新郎修面、换装、祭祖,准备鲜花、大红花,红包,喜糖喜果喜烟等。

8:00——9:00。

1、新娘有好命人梳头,换凤冠霞披,上盖头,等待迎娶。

2、新郎换状元服装,戴状元帽,准备娶亲。

9;00—9;30。

1、新郎娶亲开始。

9:30—10;20

新郎在新娘家迎娶仪式。

10;20——11:10。

新娘迎娶进门。

11:10———11:58。

拜堂仪式。

#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篇2#

开场: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钟情燕尔配佳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长辈尊亲,大家中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如约来到这喜庆的殿堂,来共同见证一场人间盛典、情感的盛宴!此刻古城食府是欢声笑语、张灯结彩。良辰已到,恭请执礼者各执其礼,执事者各执其事,观礼者助兴围观,乐手笙箫鼓乐齐奏祥瑞之声!

请新人:大家请看现在花轿已到古城食府大门前:恭请新贵人新嫁娘下轿——(督导调度新郎新娘从候场出走到花门下就位,新郎手中牵红绸的一端,另一端交给新娘,新娘头顶红盖头,注意将中央金色装饰顶在嘴顶端。新娘右手牵红绸,左手执苹果)

入场:一条红丝绸,两人牵绣球,月老定三生,牵手踏绣球——新人驾到!

铺毡,传袋:都说新娘下轿进门,不踩土地不踏空,是家道兴旺永昌荣!有请府全体女眷接新娘,铺毡传袋!(音乐开始为新人铺毡,6块全铺好,提前先铺好5块,新娘面前预一块)未进花堂先传袋,祈福传宗又接代,有请新人高升!一代传十代,十代传百代,是千秋又万代。(督导注意,先放行新郎,手牵红绸,等红绸快拉直状态时放两礼仪陪新娘踩毯行进,走过3块铺垫)

手握苹果跨马鞍:(舞台前方设象征性马鞍)玉马鞍前迎新娘,手握苹果求吉祥。新人迈步跨马鞍,平平安安配鸳鸯。

迈火盆:舞台前方设象征性火盆)玉凤抬足迈盆火,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迈火盆——男左女右,喜神驾到,新人就位,奏乐鸣炮!(鸣炮奏乐曲播放)(主持人说到奏乐鸣炮时施放2枚中号礼花)

拜天地:朋友们,天圆地方,人海茫茫。梧桐凤凰,儿女情长!有缘携手在一起,多亏了天地成全造美意。,恭请×氏子孙__先生携新婚佳偶×府__**,怀虔诚之心,行恭敬之礼,面对龙凤双喜婚神,参拜天地谢姻缘!:新人跪,有请一叩首:诗题红叶天授意,谢天赐良缘;有请再叩首:蓝田种玉地作媒,谢地造美眷;有请三叩首,结发成婚由海盟,谢天地成全!(一拜天赐良缘定今生;二拜地造美眷配鸾凤;三拜天地成全山海盟)天地礼毕,掌声请起!

挑盖头(三挑):秤杆金秤杆亮,秤杆一抬挑吉祥(督导注意,说完此话后立刻将秤杆递到主持人手中)来新郎,用这秤杆上十六颗如意星,挑出花堂的璀璨之星,挑出自己的幸福之星!左一挑吉祥富贵,右一挑称心如意,中间一挑挑出个金玉满堂!上头梳妆":今天新娘进家门,婆家长嫂迎新人。上头梳妆配成婚,梳出荣华万代春。(督导注意;梳子准备好),一梳银二梳金,三梳进门亲又亲。(一梳喜二梳甜,三梳添丁在来年。一梳旺二梳昌,三梳贤惠敬爹娘。)

结发今生环节(锁同心锁):古人云,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血脉的延续,是生命的象征。从先秦到隋唐,夫妻结发就已成为婚礼上的正礼仪式。我们今天的两位新人就将用这古老的仪式来表达从此生命结合在一起的神圣,请新人“结发今生”(督导注意:听到此话立即将头发交给新人)

唐《子夜歌》云:侬既剪云鬟,郎也分发丝。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新人共用红线掺绑彼此事先剪下的2缕头发。道具准备:托盘、假发、红绳、锦盒、同心锁,钥匙)

朋友们,感情的缠绵象乌黑的发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中的红线是生命的轨迹,缠绕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结发就是一辈子心相牵来人相守,结发就是一辈子情盟缘定到白头!(说到此,礼仪端上锦盒。新人将假发放在锦盒里,最后用同心锁锁住锦盒)

来吧,就把这一生的牵挂,圣洁的原配合髻,珍藏在这心形的锦盒之中,再锁是一把同心锁,将这一世的情缘锁住,让这生命交融的爱,永不分开!

夫妻对拜:请新人相隔两步相对而立。龙飞凤舞结良辰,夫妻对拜喜盈门,新人跪—_(督导注意,请新人相向而立的时候提前将黄毯铺好),白头偕老夫妻恩爱,有请一拜;比翼齐飞事业添彩,有请二拜;早生贵子幸福康泰,有请三拜。新人起!良缘必有宿命,大礼本自天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喝交杯酒:一个葫芦分中间,一根红线两人牵,一朝同饮合卺酒,一生意世永缠绵。(督导注意,听到此句立刻用托盘托上合卺酒),新人挽起双手,幸福从此开头。同干共饮交杯酒,真情真爱心中留,有请干杯!共祝新人痴心情浓,血脉相融,爱满苍穹!

新人同撒吉祥:有请新人用早生贵子吉祥果,撒出吉祥,撒出安康,撒出一生幸福的时光。新郎来撒个龙凤呈祥,新娘撒个比翼鸳鸯,新人一起来,撒个地久天长。

抱新娘入洞房:这正是,以真心换真情,共渡良辰和美景,今日喜鹊开金屏,前程锦绣鸾凤鸣!一对鸳鸯,大礼观成!来,新郎,抱起你美丽的新娘,锦绣前程更辉煌,有请新人入洞房!

#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篇3#

第一部分:

婚礼见证:浪漫、神圣

1《开场音乐》

1、司仪致开场白。

2、伴郎伴娘手捧婚礼蜡烛来到舞台为新人点亮婚礼舞台(主持人串词)

推荐音乐:2《婚礼八音盒》

3、新郎舞台出场,右手执花束,左手牵女花童,走向(拱门)等待新娘。

4、新娘手牵男花童,在拱门处与她的爱人汇合。新郎单膝半跪将花束献给新娘,新娘接过新郎手中的花束。

推荐音乐:3《萍水相逢》

5、二位新人牵手走向舞台。小花童在前面抛洒幸福的花瓣。

推荐音乐:4《婚礼进行曲》

6、舞台站定后,二位新人牵手向来宾致答谢礼。新人牵手相对而立,新郎揭开新娘面纱,亲吻新娘的额头。

推荐音乐:5《深情相拥》

7、证婚人出场。(姓名:职务:)

①证婚人致证婚辞

②新人填写并宣读爱情宣言由证婚人签字做见证,证婚人就座。

推荐音乐:6《爱和承诺》

8、由婚礼小天使从拱门送上信物,新郎对新娘深情表白,新人交换信物(戒指/其他信物)之后,新人拥抱并亲吻。

9、新人留下爱的烙印:印上手印泥

推荐音乐:7《婚礼小天使》8《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10、主婚人出场。(姓名:职务:)

第二部分:感恩、温情、感人

11、新人下台走向父母,为对方父母下跪敬茶。拜父母,新娘与父母拥抱。有请双方父母代表上台讲话。

推荐音乐:9《天下父母心》10《感恩的心》

第三部分:欢乐派对:欢快、喜悦

12、新人回到舞台站定。

13、新人共开香槟,斟满香槟塔。(LOVE型)

14、新人共切婚礼蛋糕

推荐音乐:11《你是我的老婆》

15、宾客互动:由新人颁发金牌媒人奖,奖品为:一对玩具熊熊,领奖人:单身男生!

推荐音乐:12《不得不爱》

16、新人共饮交杯酒。

17、新郎代表二位新人向嘉宾致答谢辞。二位新人再次向嘉宾致答谢礼。

推荐音乐:13《爱得正好》

18、新娘“抛花球”仪式。

19、二位新人手挽手由红地毯退场。

推荐音乐:14《今天你要嫁给我》 

20、司仪致结束语。

#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篇4#

一、爱的呼唤

灯光摇曳,背景音乐舒缓轻柔,主持人旁白讲述新人故事

二、爱的承诺(新郎出场)

突然一束神秘的灯光打向远处。现场响起高亢激昂的音乐,只见新郎手扶推车出现在宾客面前,(浪漫、温馨的音乐起)缓缓走上舞台,(推车中间是一对泰迪熊,周围伴有点缀花朵和蜡烛),主持人旁白:我们渴望拥有某种「轻柔、温暖、让人安心、觉得可以依靠」的东西,那就是「泰迪熊」,「喜欢我、抱抱我、拥有我」。我们期许藉由泰迪熊的精神,在我们失意沮丧时鼓励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就有实现愿望的一天,我们希望能创造一个真正属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泰迪熊世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意的爱人,不管遇到人生中的任何挫折,都能有智慧去化解他,人生有梦最美,泰迪熊常伴随梦想而来,使美梦成真,心想事成,让所有的泰迪熊去见证新郎的爱情吧。

三、新郎许愿

新郎面对泰迪熊车许愿,主持人旁白:~~~~,新郎向你的正前方看去,你的爱人就在前方,(走道两旁的来宾每人事先发一个泰迪熊娃娃)当主持人说到的时候,走道两旁的来宾,高举并挥舞着手的泰迪熊娃娃,形成一条指引通道,寓意在泰迪熊的指引下找到了新娘

四、电磁幕落下

五、新娘和父亲一起出场(或着是新娘出场)

六、新郎来到新娘面前求婚

七、新人共同步入婚礼殿堂

八、誓言:新人相对而立,互相进行神圣的宣誓。新郎牵起新娘的手,以赤诚的心与声音向他的新娘宣读爱的誓言,新娘以温柔而坚定的心与声音向她的新郎宣读爱的誓言,两颗相爱的心对方深情的双眸中看到闪耀爱的光芒。从此之后,这个世间又多了一份乘载满满的爱巢,又多了一份风雨如磐的坚守!

九、交换戒指:爱的小精灵(花童)用娇艳的玫瑰送来爱的信物,新人互相佩戴(先新郎给新娘戴,再新娘给新郎戴)。

十、婚礼吻:新郎揭开新娘的头纱(此时新娘半低头,微蹲),相互拥吻8-10秒,同时伴高潮音乐。所有宾客的焦点都在一对新人身上,在高潮的音乐中感受新人浓浓的爱意。

十一、感恩大爱

新人能一路成长,一路走来,到今天组成美满的小家庭,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照料,离不开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离不开领导同事的指导协助,今天他们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爱他们和他们爱的人。

新人下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可准备礼物或敬茶),父母简要发言。)

十二、主证婚人讲话

十三、晶莹香槟塔:从一个人的精彩到两个人的世界,两位新人共同用香醇的美酒倾述出他们绵延不断的爱意。新人分别拿起晶莹的香槟酒,当两种透明的液体碰撞在一起,就像英俊的新郎在遇到美丽的新娘后,他的生活才焕发出奇妙的色彩!香槟美酒在水晶宝塔之间缓缓流淌,就像我们两位新人把他们的心,把他们的情,交于对方,混合交融。

十四、交杯酒:

督导呈递上交杯酒。新人高举这载满了所有人的祝福和喜气的美酒敬谢来宾,然后喝下交杯酒,来宾同样高举酒杯,齐声祝福新人,共同分享幸福的喜悦,饮尽美酒。

十五、退场

新人沿原路退场,在花厅处回身向所有来宾鞠躬谢礼。

#婚礼策划方案怎么写篇5#

一、婚礼介绍

1婚礼主题:跟爱一起走

2、婚礼主线:缘起,缘续,缘圆

3、婚礼时间:__年__月__日

4、婚礼地点:__县__酒店二楼参加人数:__桌

宾客结构:知识份子中年多数

婚礼风格:中西合璧,偏西式的主题婚礼。

二、婚礼基调及要求

公历__年__月__日,是个喜庆吉祥的好日子,各地宾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__酒店,见证__先生与__**的“__跟爱一起走”主题婚礼,共同见证一个新家庭的诞生。

婚礼基本要求如下:

1、整场婚礼风格定位为中西合璧的,偏西式的婚礼。

2、因为是中西合璧、偏西式的婚礼,所以把整场婚礼打造成既有西式婚礼文化的高雅、庄重,又不确乏中式婚文化的喜庆、热烈。

3、婚礼的现场布景及婚礼仪式,要紧紧围绕“晰慧跟爱一起走”的主题。布置要以新人中意的代表浪漫的紫色系为主色调,现场布置和婚礼仪式要求与主题相扣,要有创意、个性化

4、整场婚礼要把充分体现新人的爱情、亲情、友情。

爱情—要求做到高雅、神圣、庄重

亲情—要求做到温馨、和谐。

友情—要求做到轻松、喜庆、热烈。

三、婚礼创意来源

故事主人公:新郎__先生,__留学生;

新娘__**,放弃__经理的'职位跟随新郎出国,__留学生。(新娘__籍人士)

中国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情歌“心会跟爱一起走”能够充分的诠释新郎新娘之间的爱情。新郎的感动源于新娘的取舍,新娘的取舍源于对爱真谛的诠释。“__跟爱一起走”主题源于此。主题简单形象的将新人融合之中,从而给新人及他们的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婚礼现场布置要求

主题色彩:“__跟爱一起走”主题色彩据新娘的要求应该以温馨、时尚、浪漫的紫色为主色调,局部地方可用白色及红色来点缀,让参与婚礼的宾客感觉到婚礼的清爽、时尚和温馨。

五、婚礼仪式流程设计

(一)、婚礼前期筹备:

1、x月x号确定婚礼策划方案

2、x月x号最终确定婚礼所需道具

3、x月x号确定婚礼所需音乐

4、x月x号新人及工作人员走台熟悉流程

(二)、婚礼当天基本流程:

__点新娘化妆、新郎准备接亲摄像师跟拍

__点接亲,新郎前往新娘家接亲、新人向女方亲戚敬茶

__点前往宴会酒店

__点迎宾

__点)婚礼正式开始

(三)、婚礼序曲:高朋满坐(__点)

迎宾要求:在婚礼仪式区主会场,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布置以彩色喷绘展架2m某2m(图案是新人结婚照,)和气球拱门组成的通道,拱门下站立婚礼天使。

(四)、婚礼仪式流程:

1、剧情式主题开场:

A、开场乐:婚礼进入倒计时,当开场音乐起,开始灯光秀,震撼全场,吸引来宾目光。

B、开场白:主持人根据婚礼主题“晰慧跟爱一起走”设计好温馨浪漫的开场白,打动现场观众的心,并点明婚礼主题

C、新郎入场—新郎手拿捧花入场,主持人与新郎互动,由新郎请出新娘新娘入场—在花童的陪伴下新娘入场并停在仪式花门下,新郎上前求婚感动时刻—新郎特殊求婚,感动新娘激情拥温—主持人引导新人拥吻。

D、新婚誓言—新人随主持人宣读新婚誓言互换信物—百合小天使(花童,一男一女),男花童手捧戒枕,女花童手握天使棒,送上新人的爱情信物(结婚戒指),新郎先为新娘佩带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无名指也叫通心指,当新郎为新娘佩带上这枚戒指的同时就意味着他将要担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新娘并为新郎佩带,然后新人把带有戒指的手紧紧相扣并向来宾展示。

2、新人正式入场—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响起,两位新人正式步入新婚的殿堂,正式开始新的生活

(前半场以温馨浪漫为主,后半场可结合主持人特点适当诙谐化)

3、介绍新人—新人舞台上站定后,主持人可自由发挥,或让新人做游戏或调侃新人。

4、证婚人证婚

5、感恩时刻

A、感恩--如果说今天新人是世上最幸福的新人,那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是世上最幸福的老人,新人走到台下向父母敬茶送礼物并鞠躬感谢父母。

B、家长致辞--双方父母代表讲话

5、新人许愿:新人面对爱情圣火,闭上双目,合手为对方许下今生最美好的愿望。

6、香槟—新人共同浇灌香槟,预示以后生活步步高升

7、干杯,朋友—现场亲朋好友共饮一杯酒,祝福新人天长地久新人与父母、亲人、好友合影留念

8、新人退场—新人退场,至此主题婚礼圆满礼成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47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