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你必须了解的中西方婚礼传统习俗,都是什么呢?

10个你必须了解的中西方婚礼传统习俗,都是什么呢?,第1张

婚礼是两个人收获爱情的神圣仪式,且婚礼上有不少温馨又浪漫的环节一直被保存流传,可你知道这些浪漫环节的背后有什么意义吗?让婚芭莎小编告诉你这10个中西方婚礼的冷知识。

1:为什么求婚要用钻戒

A :最早有明确记载将钻石戒指作为求婚使用的是在1477年,奥地利麦斯的米兰公爵深深爱上了法国的玛丽公主,为了得到公主的心,他召集了众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石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和笃定的心,为公主戴上钻戒一定可以得到她的爱。于是公爵便把那枚雕刻成“M”字样的钻戒戴到了公主的左手无名指上,而公主也幸福地点头应允了。这段载入史册的传世爱情,开创了订婚送钻戒的传统。作为第一个戴着钻戒结婚的女人,玛丽公主婚后的幸福生活在之后的几百年间也为世人赞美和羡慕。钻戒也自此成为了情侣们格外珍视的爱情信物。

2:西式婚礼中,新郎为什么站在新娘的右边?

A:关于西式婚礼中男右女左的站法较为通俗的说法是,因为古代西方的新郎为了时刻保护新娘不被别人抢走。在婚礼仪式上,新郎会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用常用的右手拔出佩剑,英勇击退敌人。

3:结婚戒指为什么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A : 结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当时订婚和结婚戒指同属于契约的一部分。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表示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到了古罗马时,法律明文规定:新人必须将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因此,戒指通常戴在左手上。

4:为什么西方新娘结婚要拿手捧花?为什么要抛捧花?

A:在结婚时,手拿捧花同样源于古代西方人的婚俗观念:他们认为,气味浓烈的香料及香草可以保护婚礼上的人们免遭厄运和疾病的侵害。至于新娘在婚礼上抛捧花,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未婚女子如果接到新娘抛出的捧花,就会得到祝福,并成为下一位结婚的新娘。

5:为什么传统中式婚礼中新娘要戴金猪?

A:在广东、广西、江浙等地区都有在新娘出嫁时将金猪等黄金首饰作为嫁妆及配饰的习俗。黄金一直以来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女方家长送给新娘黄金首饰作为嫁妆,寓意今后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这笔嫁妆作为女方婚后的“私房钱”,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或变故,可以拿出来“救急”。而在婚礼上佩戴金饰一方面是展现女方家的财力,避免女方婚后受气,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喜庆的氛围。

6:结婚为什么要藏婚鞋?

A:“藏鞋”作为迎亲环节中的经典保留节目,一百对新人能玩出一百种花样。中式婚礼上“藏鞋”习俗的来源众说纷纭,一说是新郎需要验证新娘,是否为真正的“三寸金莲”,因此必须不遗余力地找到婚鞋,并亲手为新娘穿上;也有人说新郎伏地找鞋的姿势是“拜倒在新娘石榴裙下”的最好体现,因此必须要在婚礼上来一遭。还有一种说法是,新娘出嫁时不可带走娘家一尘一土,因此婚鞋必须是全新的,只有在新郎亲手将新娘抱上轿后,才可为新娘换上。大致来说,找到婚鞋的任务必须由新郎完成,是意味着哪怕在婚后会遇到种种困难,新郎也能保证新娘婚后生活喜乐安康。

7:为什么中式婚礼中新娘脚不能沾地?

A:在我国古代,新娘结婚当天有“头不见天,脚不着地”之说,头不见天是指头上披红布,脚不着地是指上轿。脚落地代表着不吉利,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从新娘出门的那一刻,都需要由新郎抱着或背着,直到坐上婚车。有些地方新娘出门时,还会由伴娘撑起红伞保护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

8:结婚为什么要有婚车?遇到“拦婚车”该如何处理?

A:在古代,有“压轿”之说,新郎接新娘的途中,新娘乘坐的轿子不能为空,因新婚这一天最忌讳的就是“空”字。到了现代,演变为“压车”,即婚车。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大事,婚车往往是婚礼的门面,所以很多新人都会选择租赁婚车队。从新郎家到新娘家,偶尔会出现拦婚车,要喜糖、红包等状况。按照传统的习俗来说,结婚时闹得越欢,说明小两口婚后的日子会过得越好。遇到有人拦婚车,应该高兴面对,新郎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喜糖、红包发给“拦婚车”的人。但如果遇到故意为难、碰瓷等恶劣情况,新人可视情节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9:“闹伴娘”是传统婚俗吗?

A:不是。在古代虽然的确有“闹洞房”的传统婚俗,民间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即来宾无论辈分,均可逾越礼法,肆意开玩笑。但民俗学家称“闹洞房”很可能来源于古代对新人进行婚前性教育的需求。在传统婚姻中,男女双方婚前往往连对方长相都未知,此时闹洞房是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再者伴娘是西式婚礼的舶来品,并非传统中式婚礼的元素。闹伴娘是近现代才有的“伪婚俗”。所以,一些恶劣的风俗根本不能成为闹事者的辩护理由。准新人在筹备婚礼时,也要格外注意迎亲闹洞房时的分寸,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10:为什么要度蜜月?

A:关于蜜月这个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英国古代条顿族的“抢婚”,丈夫为了避免妻子被对方抢回去,在婚后会立即带着妻子到外地去过一段旅行生活。在这段旅行生活中,一日三餐都要喝一种蜂蜜酿的酒,俗称蜜月。另有一说,相传爱尔兰岛的某部落中有一种婚俗,新婚男女新婚之夜,由本部落族内的首领举行赐酒仪式,新婚之夜喝了长辈赐给的蜂蜜酒后,还应继续喝一种用蜂蜜制成的饮料,连续不断地喝满30天,这恰巧是一个月的时间,因而叫做“蜜月”。后来人们把新婚后一个月的夫妻旅行,称之为度蜜月。到如今“度蜜月”已经成为所有新人享受婚后二人世界的必备旅程。

其实不论是西方风俗还是中式传统婚俗,多数都是对新人有祝福寓意的。如果新人打算办一场礼数周全的婚礼,那么了解这10个中西方传统婚俗背后的意义,也许会让你更懂得婚礼对你们的意义。

远古的婚姻,以掠夺婚为主,因为抢婚多是在黑夜进行,所以婚姻最早称为“昏因”,所谓婚礼即“昏时成亲”的意思。由于掠夺婚带有浓重的野蛮色彩,再加上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最初意义上的婚礼是非常简单的。随着人类文明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已经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

花轿迎亲:据记载,最早的花轿迎亲仅限于皇宫贵族,而民间娶妇嫁女“坐花轿”则适于宋代。轿是古代达官贵人的代步工具,建立科举制度后,为彰显对人才的重视,对考中的举人、进士都要以轿迎接。因为结婚是人生的大喜事,人们便把结婚叫作“小登科”,认为和考取功名一样光彩。困此,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要让新媳妇做上花轿“隆重”一下。使用花轿迎亲有许多讲究,迎娶新娘前一日下午,轿夫要把花轿抬至男家,晚上轿中百烛齐燃,谓之“亮轿”,即红烛高照,驱鬼祈福之意;花轿到女家后,要先停于厅上,女家请一老妇,用镜子向轿中来回照一照,谓之“照轿”,其意和男方的亮轿差不多;新娘上轿,大都由新娘的父兄或抱或背进花轿。有的地方则是新娘穿着自己的红绣鞋,然后套着父兄大鞋,走着上轿,上轿之后再将大鞋脱掉。按迷信说法,女子出嫁之时,双脚不能踏地,否则会冲犯地神。新娘上轿后,轿夫要讨吉利钱,女方给了以后方可“起轿”。

新娘障面:从上轿开始,在入洞房前,新娘一定要蒙一块“红盖头”。有的说是新娘嫁与新人,难免不好意思,故蒙头遮羞;有的认为是用红布避邪。其实这里也有原始掠夺婚的痕迹,在抢夺新娘时, 为了不让其大喊大叫和看清来人,抢到手后,都要把她的头蒙起来,后来婚礼时一直延用这个习俗。

撒谷扬豆:新娘上轿前,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持装有谷子、豆子等五谷杂粮的器物,到处撒播,最后一把要撒在花轿当中。当花轿来到男家时,也有人照样撒谷扬豆。这样做的含义是,女方希望女儿出嫁后吃穿不愁,享受清福;男方则希望娶新妇后带来好运,五谷丰登!也有的说这种习俗是为了避邪,撒一些粮食给那些捣乱的鬼神,阻止他们进家门。现代婚礼中有人在楼梯上撒麦肤也是取此意。

拜堂成亲:拜堂又称拜天地,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因为男女结合延续了人类,所以要先拜天地;从结婚开始,女人成了男方家族的正式成员,所以要拜高堂;结婚之后,男女将结合为一体,所以要夫妻交拜。关于拜天地,有一个传说: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生了一个后生。这后生虽然有吃穿,逍遥自在,却感到很孤单,于是请求月亮老人给他找个知心人。月亮老人就又求女娲造了个姑娘,让他们结为伴侣。在结婚的时候,月亮领着两个白发长者对二人说,“这是天公和地母,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她俩,首先得给养育了你们的天公地母拜三拜。”从此便流传下了“拜天地”的习俗。

花果撒帐:新婚夫妇进入洞房之前,要从亲属中选一位儿女齐全的吉祥长辈,手执托盘,里面装满枣、栗子、桂圆、花生等,走进洞房,一边抓起这些果子撒向寝帐,一边吟诵:“撒个枣、领个小(儿子),撒个栗、领个妮(女儿),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或“妮子”,花生意味着花花搭搭生,既生男又养女,合在一起,就是早得贵子,儿女双全。据记载,撒帐之俗始于汉武帝。汉武帝迎娶李夫人时,将其迎入帐中共坐,帝令宫人将准备好的五色花果撒入帐中,坐在帐中的汉武帝和李夫人争相牵起衣角相接,以为得果多则意味着婚后得子多。从此,撒帐既是婚礼中的笑乐调侃之举,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祝福之仪式。有人认为,现代婚礼上的彩色纸屑,就是从撒五色花果传承而来。

安床坐帐:撒帐结束后,吉祥婆要帮新人把被子铺好,一边铺还要一边说“百年合好,早生贵子”等吉利话,此谓“安床”。安床完结后,要请新人坐到一起,先是由新郎将新娘的盖头揭下来,称为脱缨;然后新人共饮“交杯酒”,宋代以前是用瓢饮,二者相合,即成葫芦状,象征夫妇合二为一。宋代以后即改成用酒杯,用红线把两个酒杯栓在一起,饮后将酒杯放于床下。若酒杯一仰一合是为大吉,象征天履地载,男俯女仰,阴阳和谐,婚姻美满。喝完交杯酒,要将男左女右各一缕头发合在一起,谓之“合髻”,也称结发。据有人考证,婚礼上的结发习俗来源于一个古代的爱情巫术。古人认为,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里面藏有人的灵魂,假若对头发施展法术,就会对头发的主人产生直接影响。如《金瓶梅》中,潘金莲失宠后,就以一小木人写上西门庆的生辰八字,用自己的头发把他缠住,想以此重新把西门庆拉到自己身边。尽管这种巫术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但这种美好愿望一旦移植到婚礼这么庄重的事情上来,就没有了爱情巫术的成份,取而带之的则是夫妻恩爱忠贞的民俗象征了。喝完交杯酒、结完发之后,还要把新郎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据说是男人应该压倒女人的意思。以上仪式统称为坐帐。坐帐结束后,婚礼基本结束。

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婚俗也不尽相同,象跳火盆、背媳妇、闹洞房、吃合婚饺子合婚面等在一些地方也是必须的仪式。

从本质上看,中国古代的婚姻,都是以家族需要为核心的,为了表达传宗接代、祈祷平安的心愿,几乎每一个婚礼程式都赋予了文化乃至神祉的寓意

随着复古时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仿古婚礼。既然已经决定举办古风婚礼,那么提前了解一下古风婚礼的具体流程肯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拜堂过程的细节。希望对你有帮助。

:

古代婚礼具体流程

1火柴制造

媒妁之言是过去婚礼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夫妻双方即使看重对方的婚姻,也会另找媒人作为中介传递信息。

2求婚

如果在相亲阶段男女双方都满意,那么就可以去求婚了。男方需要准备礼物,来女方家求婚,了解对方的生日等信息。

3三本书和六件礼物

所谓“三书六礼”,指的是聘书、礼书、迎宾书。六礼指的是收礼、问名、那吉、收礼、相约、相迎。这三本六礼是传统婚俗中最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

4结婚

在古代的婚礼中,最主要的事情是迎接新娘。夫妻拜三次后,婚姻关系正式确立。接下来,新娘在洞房等候,新郎在外面和客人喝酒。

古代拜堂成亲流程

拜堂,通俗地说也叫拜天地,是传统婚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仪式需要两个伴娘,分别是领唱和总赞。走上新娘的轿子前,新郎弯腰牵着新娘下来。然后,新郎牵着一朵大红花,从门口走到大堂。

新娘站到位后,首先要上香,祈求神灵保佑,告诉祖先好消息。上香的时候要跪下磕头三次。之后是三拜环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三拜完成后,新娘就可以被迎进洞房参加接下来的婚礼了。然而现在,即使是古董婚礼也需要新郎新娘一起向来宾敬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6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