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来 源: 塘栖网 发表时间: -5-13 浏览: 字体:[大 中 小] 入赘 “入赘”又称“招赘女婿”。旧时颇为流行,入赘者一般均是女方家中无男丁,故选择其中一女留在家中不嫁,俗称“坐家女儿”,然后招一男丁入赘为子。做招赘女婿的男方,其原因往往均是家中经济困难或家中兄弟众多,无力下聘礼娶妻所致。招赘女婿进门后必须从妻姓,既有瞻养妻家长辈的义务,也
有继承妻家财产的权利。 旧时,塘栖附近乡问此俗很盛。解放后依然流行,直至近年来,随着乡生活条件的好转,此俗才逐渐稀少。 养媳妇 即“童养媳”,塘栖乡间俗称为“养媳妇”。在旧时,镇上、乡间一些经济条件尚为富庶的人家,不少都喜欢抚养童养媳。他们觉得这样先领来为女,先母女,后婆媳的关系,会使家庭关系更容易和睦柏处。除此之外,还柯一些人家是因为其予身有残疾,为恐日后讨不到老婆,放才先招养贫家的女儿养着。养媳妇大都备受折磨,吃尽苦头。此俗解放后随着国家婚姻法的明文禁止而告终。调换亲 在塘栖乡问,此俗也叫“兑面亲”。是指男女双方家庭均因贫困而无法使子女男婚女嫁,经媒人说合后,双方各自以自己的女儿嫁于对方的儿子,一切彩礼全免。这旧俗曾经撮合了不少贫困家庭“亲上加亲”,使一些因贫穷而不能成家的青年成了家庭,但同时也酿制了不少悲剧,悲剧的主人往往均以女方居多。随着生活的好转和计划生育的实施,此俗已废。缠红 又叫“定亲”、“相亲”。“定亲”是指男女双方在经过媒人说合后由男方正式向女方提出求婚。事先选择好求亲的日子,由男方通过媒人预先通知女方。是同,男方备上彩礼,彩礼有蜡烛炮仗一盘、猪头一盘、鸡一盘、米粉团子一盘(刚子的尖头染红)、礼洋一封(尾数必须逢六)、衣服一套、男办家长具名的拜帖、媒帖、求亲帖各一个、礼单一份。这些东西由媒人送往女方,女方如嫌少,则开出价码,由媒人往返增补。女方收下后则必须出具写着女方生辰八字的庚帖(系一张红纸,中问竖着写有“花女XX年X月X 日 X时逢生火吉”字样),并且由媒人转交男方。除了生辰八字,女方还需还帖四个,媒帖、亲翁帖、收礼谢拜帖和允结之好帖。除此之外,还需返回一定的礼品,返回的礼品是根据男方来礼而返回,鱼盘里还鱼尾,鸡盘内还鸡爪,猪头盘内还猪尾或猪爪。是日,男女双方各请至亲到自己家中吃酒,名为吃“定亲酒”。吃完“定亲”酒,纳聘算全部结束,姑娘已可算作是男方的人了。自此之后每逢节日,男方都得去女方“拜节”了。 通日 又称“准日”。是由男方定下迎娶之日,媒人将写有迎娶之日的红纸封套连同各式果子和现金送达女方家中,定下迎娶日子。送去的现金含有请女方办嫁妆之意,尾数必须逢六。 通日后,男女双方都各自发请帖通知自己的亲友届时参加婚礼。同时,姑娘还要去女方亲戚家轮流做客,名叫吃“预嫁酒”,告别娘家亲人。 起媒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媒人请晚饭,邀近族人和主要亲戚作陪,名为吃“起媒酒”。 娶亲 也叫结婚,俗称“讨老娘”、讨新娘子。 前两日,男家的左邻右舍便开始来帮忙了,男方家长不插手掌管,而由同族近中辈份最高年令最大的男子行使主持人之职,称“族长阿爹”或“东河阿爹”。现在,一般由男方聘一信得过的亲朋做“总管”。 结婚前一日,男方派人去女方接嫁妆,同时送去开脸盘。开脸盘内备有姻脂花粉等物。 结婚之日,男方出门迎娶,由媒人、喜娘、娘舅、姑夫、密友、同辈兄弟、小辈侄儿、乐队等组成迎亲队伍,人数必须是偶数,由叔伯兄弟中年长者摇船,称为“摇船大伯”。媒人迎娶时身带几十个红包,以应付女方要求。红包的种类名目众多,有开门包(给女方为迎亲人开大门者)、开水包(给女方冲开水者)、烧茶包(给烧茶者)、裁缝包(给为新娘做嫁衣的裁缝)、屠宰包(给屠工)、司工包(给厨师)、烧火包(给灶头烧火者)、开笼包(给管新娘箱笼者)、煞浪包(给阿舅)、肚痛包(给岳母)、干金包(给新娘)、捏手包(给新娘捏在手心)、喜娘包、谢媒包等等。有的女方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名堂来要红包,男方如果没准备或准备不足的话,那媒人只有回家拿了再来,毫无通融作地。据说,最多者红包竞达七十二个。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包中,其中给新娘的捏手包必须当场打开,女方要按男方包中的钱一比一放入,钱全归新娘所有。 按乡间的旧俗,迎亲人到女方家门口,由媒人先递进开门包,如女方看门者要求加钱或加喜糖、喜烟,叫做添喜,必须满足了要求后才开门请迎娶者入内。然后女方上茶,摆开酒席招待娶亲人员,并由女方长辈落座陪同。此席不久便撤席,男方起身交付完带来的鸡鸭鱼肉(明天办回门酒用的),然后便催促新娘动身上轿。 新娘此时正由舅母、姑母或**妹陪同,躺在被里不起床,乡间俗称“赖轿”。男方喜娘就拿着男方做的新衣鞋袜(上面缀有红线),协同女方舅母帮新娘起床更衣,然后由新娘的哥嫂陪着洗脸,由嫂嫂用纱线为新娘“开脸”,卷去脸上的绒毛,以示将由闺女变成。
新娘上轿前,新娘要抱住母亲哭上一阵,以示恋娘家,俗称“哭嫁”。然后由娘舅或抱或背,抱到堂前上轿,女家放炮仗四个,以送女儿出门。此时,前来娶亲的新郎的朋友和侄子辈,乘乱将女方的小茶杯带回男家,可持此向新郎多要喜果子,乡间有“一只空碗一碗糖”之说。 花轿抬上娶亲船后,新娘的长辈均在河边留步,只由新娘的娘舅、姑夫、兄弟、姐妹等随船送亲。开船时,舅佬须在船头重重地蹬上几脚,谓之“煞浪”,取一路平安之意。 新娘乘坐的船和轿,如在路上遇到同样迎亲的船和轿时,必须互抛糖果,以避喜气被冲。到了男家后,先发上嫁妆,由男方亲友搬运.。唯有马桶(子孙桶)必须由阿舅拎至大门的门槛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婆婆递给阿舅包,接过马桶径直前往新放好。这马桶里(子孙桶)放有一个红包和喜果,由新郎的小侄儿或男方其它的小男孩拿走果子和红包,然后在里面撒上第一泡尿。
新娘如果是坐船来的,上岸时必须由男方的娘舅或者姑夫抱着或背着进男家中堂坐下。从船上到男家的这段路,新娘的双脚不能落地,意思是“不是我自己送上门来的,而是你们隆重把我娶来的”。新娘如果是坐轿来的,则轿子直接抬入男家中堂。接下去,便是拜堂仪式。塘栖旧俗通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仪式后,新郎用红绸将新娘牵入新,在新郎新娘脚下,有几个人用五只新麻袋交替铺垫,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传代接代”;使新郎新娘脚不落地,直铺到新床前,小俩口坐在床沿上。有的男方在新床上面放一只大匾,意思是将媳妇压得匾匾服服。也有的新娘坐下去时悄悄地将新郎的衣角压在自己身下,意思是将丈夫压服。 此时,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旁边有人讲着“乐乐淘淘,夫妻和睦,乐乐淘淘,夫妻到老。”“早生贵子跳龙门。五代荣华乐无穷”等吉利话。交杯酒喝罢,新郎退出,由喜娘为新娘卸装。外面,喜宴开席。 席间,新郎新娘必须为宾朋倒酒递烟。先由婆婆带新媳妇向男方的长辈们一一敬酒,并介绍称谓。每介绍到一人,被介绍的长辈在新娘开口叫她后,须给新娘子一红包,谓之“见面礼”。
解放后,塘栖的婚俗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镇上,早就没有了拜堂的礼仪,结婚时召集双方亲友在宾馆酒楼办场喜宴。不过,“马桶包”、“见面礼”之俗尚存,虽然现在都不用马桶了,但人们用痰盂替代。农村个别地方旧俗还是存在,并且近年来还有所抬头。 回门 旧俗婚后第二天新郎必须陪新娘回娘家,称作“回门"。此日,女家办“回门酒”,费用均由男方承办。也就是说,旧时嫁女儿,是在女儿结婚的第二天办酒的。“回门酒”上新郎成为中心,由岳父领着参见女方长辈亲戚,接受女方亲戚的“见面礼”。旧俗,此日新郎新娘要呆到天黑才能回家,称之“不见脚”。 谢媒 婚后第三天,男方特为媒人设宴,称之“谢媒酒"。酒后还得封一红包,表示酬谢,称作“媒人包”。旧时有句俗话,叫“起媒吃到谢媒”,是指一些好朋友帮忙,从起媒那天开始,一直要到谢媒那天结束,历时四天。 !六朝探女 又称“亲家婆上门”。旧俗在婚后第六天,男方由新郎去接岳母、婶母、舅母、嫂嫂等人来看望新娘。现在一般均在婚后第三天。甚至有的第二天就上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