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光的钟荣光: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

钟荣光的钟荣光: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第1张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的诗歌时,称之为最接近自然和神性的作品——在南方广阔的天宇下,灰色的云层上,一位“天空、大地与光明”的儿子,也在凝视着我们,凝视着我们的内心。

钟荣光一生功绩大者多矣,最闻名的就是“钟校长”这个称呼。他的大半生,都致力于岭南大学的近代化,说钟荣光是“岭大之父”不为虚美;因了岭大的成长,钟荣光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广东发展史上有了永久的影响。

我们缅怀那个“逝去的年代”,最值得回忆的就是精神领域的成就,教育的成就,大学的成就,大师的成就。“大学校长”这一极少数极精英之群体,自然是最辉煌的一道风景线。当我们提起北大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的梅贻琦、罗家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和东南大学的郭秉文诸先生,提起这些不朽的名字时,一种近乎宗教的情感会油然而生。

与这些前贤并列,钟荣光当之无愧。早在1920年代,就有“北张(伯苓)南钟”之称,其实钟荣光声誉早著,他比蔡元培先生还要长两岁;两人的经历也很近似:早岁中举,后来投身革命,终以教育为名山事业,经历是“传统士人一职业革命家——现代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这一点他们有别于梅贻琦、竺可桢、茅以升诸先生的科学家出身。

如果将钟荣光和蔡元培作一细分,也极有意思:蔡先生一生更“宏大”更“主流”,无论在同盟会还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地位都极显赫,伟大领袖一句“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奠定了蔡先生的圣人地位;钟荣光相对隐微,功名不及蔡先生,从事革命也只是“票友”身份,极少担任公职,因此更加超然。蔡先生出长北大,最大之事奠过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主张,更重内心;钟荣光所为,主要在将岭大收归国人自办以及此前之全球筹款,偏于行动。

这只是事功层面的对比。在个人魅力上,钟荣光更寓于传奇色彩:1915年,他冲决名教罗网,与钟芬庭女士同姓再婚,比蔡先生举办新式婚礼更富叛逆色彩。更有甚者,他在甲午战争之后,愤世嫉俗,自甘颓废,沉沦于声色犬马,流连于风月场所,过起明末士大夫式的放荡生活,他的超人的聪明才智,都于不经意间流失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恐怕是“温柔敦厚”的蔡先生不敢想像的。

以基督徒身份而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钟荣光不是唯一,却是第一。但钟荣光管理岭大时却坚持社会办学、国人办学的道路,办学经济来源并不仰仗教会。课程方面,学校也开设神学教育.格致书院时期还是必修课程,后来逐渐淡化。最重要的是钟荣光从不要求他人皈依基督,推崇信仰自由。于基督教义之中,他撷取平等、博爱等理念,结合儒家的“大同”古训,教书育人,并且身体力行。

钟荣光对岭南大学最大的贡献当数两端:一是1908年~1917年间的筹款,他周游全球,向爱国华侨币和国内各界集资办学,使岭大成为国内社会办学的先驱;再一便是1927年1月,经过钟荣光和爱国师生的奋斗,将岭大从美国教会势力手中收回,这与当时以收回租界和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主权化运动一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为一个虔诚的墓督徒,钟荣光对“爱国”的理解也更为深邃。他爱的是语言和文化意义上的“祖国”,而不是作为统治机器的“国家”,他的爱是不夹杂功利目的极为纯洁的。对国如此,对家亦如此,他与结发妻何女士和生平知己钟芬庭女士都十分恩爱,却没有后嗣;一生结交权贵无数,经手款项极巨,从未以此谋个人之私,身后无余财。他视学校如家,爱学生如子,他的身上,完全是由赤子而圣贤的气质。

在我理解,钟荣光与弘一大师(李叔同)又颇相近。使我感兴趣的,是钟荣光的相貌,身材极高而瘦,额头宽广,颧骨转高,嘴唇厚常紧抿,目光专注,一派严师气度,但他的眼神里分明又是不为人察的笑意,如春风化雨一般慈祥。这与丰子恺描绘弘一时所用的“温而厉”极吻合,也符合孔门学生形容孔子的“君子三变,望之俨然,即其也温,其言也厉”。

在香港,在日本人的炮声中,钟荣光度过了他的晚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钟荣光身陷敌境,他无所畏惧,但心脏病日重,1942年1月7日去世,享年76岁。一代贤人,永归道山。

钟荣光的一生,可以皆用尼采的人生观加以归纳,就是人生分三个阶段:青年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观照人生,中年像狮子一样振聋发聩、挑战传统,最后在狮子的遗骸旁,天真的婴儿出世,这是个人进人澄明之境的标志。

百年前钟先生的道德功业文章,百年后光华灼灼。我们缅怀他,不只是奢侈的怀旧……

钟一/口述 田武雄、杨润雪、石芯于/采访

口述:钟一(浙江籍抗美援朝老兵)

采访:田武雄、杨润雪、石芯于

整理:杨润雪、石芯于

时间:2019年8月6日

老兵钟一(左二)和口述采访者,照片由田武雄(左一)提供。

我叫钟一,浙江湖州人,生于1931年,今年88岁。1952年7月到1953年5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后勤处工作。

恩师引荐,悄悄参军

我参军的时候叫钟伟今,后来我改名叫钟一,一生革命的意思。

参军那时候人民政府还没有成立,就来了个军代表坐在那里,没有什么组织动员活动。我参军和我的校长有很大的关系。1947年我经由老师的推荐考入德清简师,老师们很器重我。

德清简师的校长叫李一航,是日本的留学生,为了抗日只身回国,他参加了地下党,还成了同周恩来总理单线联系的人,来历很大呀。他取得最重要的情报,打入国民党内部CC系,当了汉文秘书。有一次他在背包里发现了防止异党活动的密报,两个地下党抄了一夜,单线联系周总理,半夜开车把情报送出去。皖南事变之后他找不到党组织了,就教教书,后来回到故乡就当了简师的校长。

他聘请的老师都比较亲近,还有地下党,他对党很有感情。其中有两个老师,一个叫李思友,山东人,对解放军很熟悉,思想很激进。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从背包里拿了一本书给我说:“这本书你可以看看。”这就是《王贵与李香香》,为我打开了新世界。后来在学校里看了一些 社会 科学书,除了《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等等都看了。这样使我的思想提升,了解了国民党和***的性质,那时候听到一首歌叫《山那边的好地方》,是解放曲,我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

因为校长的关系我对***的理解越来越深,我就参军了。那个时候抗美援朝的口号是没有的,有比较激进一点的就是:“我们到朝鲜去打啊!”那个时候宣传的都是我们的同胞在美国的飞机下面牺牲了,我们不能吃第二遍苦,现在有***的领导,我们需要同帝国主义斗。当时都知道打仗就会有牺牲,死也是为了祖国,是光荣的。报名的时候,唱“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马上拿起枪,眼泪就流下来了。祖国需要我们,我一定要去。

我父亲的感情很复杂,他肯定不同意我参军的,并不是因为不相信***,而是舍不得儿子。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没有弟弟,只有我和我姐姐两个。他们不希望我参军,我是偷偷摸摸参军的。等他们晓得,我已经把革命军人家属证寄回去了。我父亲就凭着这个拿了我姐姐的金夹子到了上海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到总部去了。他是穿长衫的,部队不让进,我父亲就把东西拿出来,领导就告诉他我们这个部队在什么地方。我们已经到了松江,他就赶到松江来看我。经过我们指导员的劝说,后来他也释怀了。

预备赴朝,军队对接

师部有四大部门:师司令部、师政治部、师干部部(干部管理部)和师后勤处。我是后勤处的,后勤处处长叫仲小宋,政委叫杜少华,我们称处长为一号首长,政委为二号首长,首长办公室一般有书记一人,但是我们处书记太忙了,就配了两个,一个管收发(文件),一个管统计(粮弹消耗,人员损失)。正排级办公室还配有技术书记。下面是一或两个参谋,我们只有一个。整个后勤处有马两匹,通信员五人左右,要传达首长的消息。我是首长的秘书,基本什么都管,下级批报要打报告,首长要签字。如果首长忙不过来就我批,我写上年月日,首长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我用公章盖章。公章有两个:一个方的代表行政的,志愿军步兵六十七师后勤处制;一个圆的代表党委的,中共志愿军步兵六十七师党委委员会。

后勤处下还设有军需科、军械科、医药部、收容所(医治和安抚工作)、担架营、基护工兵连(主要就是保卫仓库的)和大车连(运输连;没有 汽车 只有骡马,比较大)。我们整个师后勤没有一辆 汽车 。只有师司令部有两辆吉普车,还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银色的英式吉普车,供师长、首长使用。所以说这场战争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战胜了世界第一的工业国,是很不容易的,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师政治部下设有秘书科,直接监督首长工作,起草文件,首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组织科,负责干部升迁处分等;干部科,主管政治干部,战时常有伤亡,与组织科分工;保卫科,负责对内管理,锄奸细,有句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保卫科找你谈话”;最后是敌工科,负责对敌工作,有英、朝语翻译,在朝鲜战争中一是对敌政治工作,二是俘敌后的工作,这些翻译都是在高校英语系等选拔优等生,男女皆有。

七八月完成了我们军队与志愿军实战需要相衔接的编制,这样到朝鲜的时候方便对接。我们首长办公室等部门已经与志愿军二十军对口交接,完成了出国战斗的组织准备。

出发:抓一把祖国的泥土再过江

1952年8月7日,我们从太仓出发上火车,都是闷罐,进去之后“啪”的一下就锁了,只有那边有个洞。到唐山下来过一次,都是放哨兵,怕你开小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一个人开小差,首长脸上都无光的,有一个人开小差就说明你们部队的思想工作不到位。所以我们下来就吃一点饭,又上车。8月31日在安东下车,住在朝鲜人的家里到9月7号,这中间就开会,因为我是首长的秘书,这些环节都没有参加。

9月7号一早我们就渡过鸭绿江。实际上是从桥上走过去的,这个桥虽被美军轰炸多次,但也仍然能通车。我在离开的时候往祖国的土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用纸巾包了装在背包里。

过鸭绿江很紧张的,天还没黑,我们就看到苏联的高炮部队,我碰到一个苏联步兵,过来给我说“抗美援朝”。

这个时候我们首长过来让我带两个章。一个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师后勤处,还有一个中共67师党委,是圆的。这两个章就交上去了,同时发下来两个章,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67师后勤处之印,这是方章,还有一个中共志愿军67师党委。

部队里有很严格的规定,连以上干部包括指导员连长,只有当指导员才能发到皮包。连级干部以上才能发到皮包,正排级以下都没有皮包。首长要下来检查准备工作,问我准备得怎么样了,我说:“政委,交给我这两个章,我只能放到背包里面去了,我没有皮包啊。”政委就打了个电话:“马上送一个皮包来。”这样我就又超编制又超装备了,我是没资格挂这个皮包的,但是政委为我破例了。

从9月7号开始到9月30号的行军工作很疲劳,首长都没有睡觉,自己也不敢睡。只能在行军的时候休息。一般是傍晚行军,还要看天气,每天要走三四十公里左右,很少有走五十公里的。为了大部队的行军,需要打前站,就是派几个人出去侦察前面的路,再回来报告情况。通讯联络在前线才有少量的发报机,行军途中是不通电话,全靠通讯兵几匹马来送。

行军:“有一个晚上过了26次沙河”

我们是从后方斜穿到三八线的,我的主要工作包括上面的行军规划,比如说今天部队要到什么地方去,但是我们下面有好几个单位要把指令细化,全部弄好告诉首长。还有首长的宿营通知,下面的宿营报告,就是我们行军多少里,其中纪律很好,有没有人员伤亡,一切怎么正常,我们已经在什么地方住下来,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要讲有什么问题。

如果受伤了就到收容所去,就是战地医院。还有一个基护工兵连,仓库不是要有人保护吗?桥塌了要修,这些都是基护工兵连的工作。还有一个叫运输连,我们又叫大车连,很可怜的,我们想到眼泪都要留下来。美国人有多少 汽车 啊?我们只有两辆吉普卡,跟国民党打仗缴获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那个时候什么长征这些车子还没有,只有师级干部才能坐这个吉普卡。其他整个师没有一辆 汽车 ,全部都是手推车,骡马拉车。所以运输连很苦的,手推车很小的,整个部队没有现代化的装备。

千里行军快要到终点了,有一个晚上过了26次沙河,我印象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所有经历过的人都能准确说出26次,因为印象太深刻了。

我们营走的是丙级公路,山很高,那个时候修高速公路很困难,要到那边的山去只能从水里面过。其实只有一条河,没有桥,水很深,要到那边去只能不停地从水里走。水有的时候很深,到膝盖以上,这个地方因为是丙级公路,我们就把旁边的石头搞过来一点,让这边高一点点,好走一点。我们师一共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后勤。我们的大车连没有 汽车 ,全部是手推车,马拉车都从水里过去。大车的吆喝声,敲打声,骡马的叫声相混杂在一起,最后我们帮助女同志们一起渡过了这个难关,这是印象很深刻的。

后勤:前应粮弹,后转伤员

关于后勤组织,我们朱总司令给我们一个评价,朝鲜战争一半的功劳都是后勤的。为什么?因为在祖国,我们当地的党组织,动员了解放区有银两,但是在朝鲜全部都靠我们自己了,所以说后勤是很重要的。

到了三八线以后,很明显的我们后勤的工作有几个字可以概括:“前应粮弹”,向前方供应粮食——人吃的,弹药——枪吃的;“后转伤员”,我们连级干部都开玩笑:“我们以后是住一个宿舍的。”用一个白的布洗一洗缠上,把人一包了之后埋葬,记录下来。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叫花名册,就是你们部队有几个人要向祖国汇报的,是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工作的重点,死了一个就要在花名册上把这个人的名字抹掉,他安置在什么地方,要一个记录。我们每一个人,从首长到干部,到最底层的下等兵都是可爱的人,少一个人都要记下来。花名册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部队有多少个人,要不要补充。

朝鲜大的村子都被美国飞机炸过了,根本看不到人,村子都很分散。所以我们部队很多都在露宿,用的正方形油布,有洞孔,用金属包起来,可以穿线搭成帐篷,帐篷、雨披两用。行军宿营需要宿营通知和宿营报告。宿营通知是师宿营通知基础上的具体化,包括目的地、途径,目的地特点及要注意的事项,师后勤处再传达到处本部、收容所、担架营等部门。宿营报告是向上级报告到目的地后的情况,行军途中的突发事件,部队思想状况等,师后勤向师司令部、师后勤各单位向师后勤首长的报告。

有一次我到师政治部开会,是政委和处长召开的后勤处大会,翻了几座山。我们本来在下面开会,但是首长的办公室搬到上面来了,上面草棚用了藤条盖起来,放的时候是青的,过了一段时间就黄了,就成目标了。那次有十多个人负伤了,但是没有一个人牺牲。有的时候我们都说这是“马克思在天之灵”。

我们后勤部第一个牺牲的女同志,她是军需科的,在仓库外面拿东西的时候,美国人扔下来一个炸弹,躲过去了,飞机上看到坑道里露出来一个东西,就暴露了,又扔下来一个炸弹,这个炸弹把她打死了。

晚上有防空哨,沿途高的地方都有防空哨,飞机来的时候,能听到声音,我们运输连还是有 汽车 的,灯火开的很旺的,看到飞机来了就“乓”开一枪,灯火就全部熄了,我们也没什么其他的东西,就全靠人来,站得高,听得远。防空哨功劳很大的,生活很枯燥的。晚上有大量的运输。战争的消耗很大,人要吃,枪炮也要吃。枪炮要吃,我们都有代号的,比如说我们前方报过来需要供应多少子弹,我们把它叫“花生米”,供应多少炸弹,叫“苹果”,都有代号的,现在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师没有 汽车 ,但是上面运过来都靠 汽车 ,往下运靠大车,源源不断地供应粮食。

金坪里的冬天(1952年10月1日—12月27日)

1952年10月1日至12月27日,我们横穿半岛岩山岗,前往前线。这块被轰炸过,还可能有美国的军队,左右两侧空军都在轰击,生命是没有保证的。

我们住的这个山沟里面树林长的比较茂密,山也比较陡峭,住宿我们叫解开式,一般是一个门一个窗。门上做个帘子既保暖防风,晚上又可以避光。门外门联上可以模糊地看到他们写的诗“住洞需知筑洞苦”,后面就看不清了,意思就是住在这个洞里应当知道这个洞建造之苦,基本都要自己动手挖,工兵过来指导一下,上面搞起来,下面还要搞个炕,因为太冷了,但实际上炕是不烧的,因为需要柴火,还会产生火光。队里面大多是小姑娘小伙子,大家都称兄妹,基本就是睡一个炕了。

由于我们对口交接,二十军的首长来我们洞里慰问,交代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外面朝鲜军怎么样,美国空军怎么轰炸,还请我们吃了饭,在山上采了葡萄做了葡萄酒。10月8日我们部队出去,在山下,听到扩音机在放“雄赳赳气昂昂”“朝鲜之歌”等。

我们用汽油桶洗澡,把地上都烤干,把水一放,下面火一烧就热了。我们男同志洗澡没有声音,女同志洗澡有声音“嘻嘻哈哈”的,一般半个月洗一次早,冬天到下午太阳暖和一些,一般不要拿柴火烧,尽量少制造烟。这种生活好像在梦中一样。一个女同志是在宁波参军的,据说她是因为不满意家里的婚姻安排才来参军的,后来牺牲了,我给她写了墓碑,这是我一生一世唯一一个写过墓碑的人。但是我没有记在日记里,也就记不得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唱歌唱得很好。到了前线没有大规模的演出,就唱歌,单口相声,只要唱歌,不管唱的好不好,大家都欢呼,因为生活太枯燥了。当时没有什么广播,只有通过《人民日报》能知道祖国的情况,看到《人民日报》就听到了祖国的声音,它代表党。《人民日报》一般两三天就能送到,三五天就能看到一批。送的时候还会有飞机轰炸。《志愿军报》稍微及时一点,还有《新华电讯》,一般是给团首长看的,但是会经过我的手,所以我也能看一点。我有空就看书看报。

大田里的春天(1953年元旦—5月18日)

1952年行军途中睡了一觉起来就是1953年了,我们在三八线的中心,平康郡。老头山打仗打得很激烈,老头山过去就是上甘岭,三八线的中间是很重要的地方,我们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稳的,很难突破。这个地貌,山很高,我们住在山沟里,外面进不来,炮火打不进来,首长在阳面,我们在阴面,为了保存自己住的很分散,在这样的情势下工作。炮兵校准机下面有钢板,飞得很低很慢,我们叫“老病号”,它很坏的,炮打过来指挥着,打得比较紧,也不规律,并不是固定时间炮击,近的时候听到嘘嘘嘘的声音,然后听到唔——的一声。

我们的解开式防空洞只有一个门一个窗,这边是我们的炕,下面就是床。我们用装东西的用罐头盒子当桌子。天气很冷,零下几度,因为我们是首长办公室,首长一个电话让军需科送炭过来,拿柴火一烧,不能放很多烟,晚上不烧,火光太大了,白天一直都烤火,只有前方炕道才能用酒精灯。吃的压缩饼干在炭火上一烤就松了,外面弄的雪放在罐子里化了烧水吃。我们为了防空一天只吃两顿,天亮之前吃一顿,天还没黑吃一顿,下面同志们饿得哇哇叫,我们后勤虽然不打仗但是很辛苦的,告诉首长后来还是改成了三顿。

有一次我们下面的工兵连缴获了美金,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一支卡宾枪,一些子弹,一些高级食物像巧克力等,我们都上交了。

三月份敌人炮击,发动进攻以前打仗很厉害,一说开炮就哗啦啦打过来,那个炮没打中就在树林那边升起烟子,上面有个老病号,我拼命往里面跑,沟口里管理科长庞科长血往下流,不停地招呼外面的人往里面撤,仍然有一个通讯员同志王汽被打破了脚,一边跑一边骂。其它碰到炮击的时候有一个朝鲜的小姑娘,大概六七岁左右,跑过来,我们把她拉到弹坑里,她吓得发抖,我们都安慰她。

大概三四月份,艾森豪威尔上台以后向我们打炮打得愈发激烈。200团的团政委,叫罗骏,牺牲了。还有我们的班长陈志民也壮烈牺牲了,他全家没有钱,只有他一个人读了高中,人很老实,他当班长我当副班长,他好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他的牺牲对我来讲很残酷,我热泪盈眶。还有一个烈士,叫陈志,他很有名,进攻很多次,被敌人轰炸牺牲了。他的一支枪上交到博物馆了,他的英勇事迹很多,知名度很高。

有一次天还没有亮,炸弹滚落到沟底没有炸,我打电话叫了工兵连把里面的炸药拿出来。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炸药,老美给我们送来了。还有一次是晚上指挥,好不容易睡一下,结果被惊醒,马上跑出去,我们的一个联络员老朴在外面看到另一边乌压压的一片,结果敌机就向我们俯冲下来,机枪也扫射下来,我拼命地跑,跑到一个猫耳洞里面,这次突袭我们牺牲了好多人。我就想今天我也要革命成功了,我要牺牲了,结果祖上积德,活了下来。

有一次,领导都出去了,就剩下我和一个女同志,叫潘虹,比我大,我们在守着电话机,天上敌机轰隆隆的,看到我们这个山谷,就炸,我们用手支撑着,以防胸部碰地,炸弹落地内脏受损。美国武器比较先进,中国只是个农业国,差距还是太大,那次真的是马克思在天之灵,有伤无亡。

潘虹大姐的家人曾经给她寄来了一本《普希金文选》,这在当年是比较流行的,大家都抢着看。祖国有大量的慰问信来朝,我还记得一个印度尼西亚方向的华侨姑娘林民英给我写的慰问信。

当时的共青团员、***员都有自己的一个战时临时介绍信,是为了防止在战斗中昏迷不能说话,凭此纸证明身份。除此之外,在军帽下发的时,帽内白衬布上会印单位、姓名还有血型,每个人自己填上,为负伤时用。

我们收到过一些敌人的传单,小的报纸,对我们做宣传工作。传单上画的是一个志愿军战士,有十六把刺刀刺向他,并配文字:你能够一个人战胜十多个人吗,这真是痴心妄想。我们战士一般都是撕掉,或者上交给指导员。这就是大田里的春天,主要就是前线的战斗,我们二十四小时都是生活在敌人的火力下,我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

大秀洞的夏天(1953年5月19日—8月6日)

这是我从师后勤处调到师政治部的夏天,有条叫彭安川的小江,下雨的时候,江里全是红的黄的水,在洪水暴发的地方就没有办法过河。在村旁边有个小山,东边有个坑道(干部科),西边有个坑道(秘书科),那边还住了一个政治部蒋副主任,川的对岸打了个坑道是司令部,可以对望到,是很安全的。我们的坑道不像前方那样矮小,洞外面是勤务员,通讯员,收发,打字员,大概三四个,第五个就是我,我是秘书。我脚朝外,头朝里,壁上挂了个电话机,一般接电话就是秘书,秘书科的科长和保班打字员,叫曾业和叶聪。干部科那边的情况不清楚。司令部是军事指挥,我们是政治指挥,相对来讲这个地方是很安全的。

我们召开英模大会(英雄模范大会),鼓舞斗志。我们这个小组由我来,我讲了“卓娅和舒拉”的英雄故事。团骨干发表感想,再后来就是动员我们挖野菜,因为没有吃素菜夜盲了,发动我们的团员村员写联名信,那一天水还比较大,女同志都用篮子为前线战士送东西。

在大秀洞打仗抓了很多美国俘虏,给他们吃一点馒头喝一点水再往后方送。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书影。钟先生曾两次在日记中记载阅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感受,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一种精神支撑。

过河的时候,我背个洋锹太重了,后来洋锹就不要了,一看我的背包里还有两双粗布袜子,我不穿这个,我觉得背着太重了,就放在朝鲜人民的炕下,让他们穿穿。

二号首长陈政委给我打电话,说朝鲜停战,让三个团的政委珍惜和,不怕痛,愿做愿打。要用战争的胜利来支持,没有战争的胜利来支持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指示)要很快传达到每个战士的耳朵里,每个人都要懂,只有打才有和平。我们都有马列主义的常识,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

朝鲜时间十点,北京时间九点,快要到停战时间的时候还是炮声隆隆的,到了时间就真正没有一点声音了,我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任何和平都是人换回来的,庆幸自己能够安全回国。政委打电话回来,通知下面政委指导员让各位战士给家里写信,说停战了,我们伟大胜利了,我们还平安。

前线回来的文工团,敌工科的英语翻译跟我们讲前线是什么样子的,带了手风琴,口琴,欢乐的曲子一拉。停战了,就唱唱歌跳跳舞,到第二天我们告诉朝鲜人民胜利了、停战了,他们很高兴也都又唱又跳的。

二十五年沉冤雪

我在朝鲜立了一个三等功,在国内立了一个四等功。四等功很简单的,只要你不犯错,干什么都积极,那么你就立了四等功了。在朝鲜立一个三等功是很不容易的,立三等功对我入党都是有帮助的。在前线机关中工作显著,被评为三等功。三等功的条件很苛刻的,不是首长说你立三等功,你就立三等功了。要把这个事情经过大家讨论,他有没有资格,要先在党支部定下来,因为要走群众路线,如果下面有人说你不好的事情,那就通不过了。一般通过的多,不通过的少。在朝鲜要在机关工作中立三等功是很难的,不比得在前线,必须是你的工作任劳任怨,首长交给你的任务按时完成。前线就是看你打死了多少敌人,如果你把坦克炸掉了,那立二等功也是有可能的。后方工作立个三等功是很难的。

停战后我因为冤假错案被开除了党籍,不能再留在部队,我自己选择了复员。我有自己的一点私心,因为后来我被调到志愿军总部,知道转业的方向是新疆,我想我到新疆去,我父母亲都五十几岁了,只有我一个儿子,我想我还是复员去。我是师范毕业的,我教教书也能维持生计,在加上我觉得我们湖州是个好地方,我也不想离开,所以我毅然决然地不要工作复员了,我复员回来写了个中篇小说。

我因为冤假错案被开除党籍,去申诉,二十五岁的时候我被开除党籍,二十五年后我才被平反回来,二十五岁到五十岁,恢复党籍,联合计算党龄。现在讲起来我已经是六十多年的老党员了,现在我也很满意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人民志愿军驻防朝鲜问题研究(1953-1958)”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之“志愿军老兵钟一口述访谈和日记整理”项目成果,由项目组授权澎湃新闻首发。项目指导老师田武雄,团队参与人:石芯于、杨润雪、史雅琦、王砚龙。)

校对:张亮亮

就在谢娜还不适应自己的“张太”新身份时,娱乐圈里又多了一位“钟太”——“奶茶”刘若英。

  是的,是那个从来不讳言爱憎的“奶茶”,也是那个从来都不害怕一辈子孤单的“奶茶”,终于结婚了!

  8月8日北京领证

  [吃烤鸭庆祝,父母送祝福]

  现年已经42岁的刘若英,自出道以来,其感情生活虽然低调,却一直备受关注。

  8月9日,刘若英在个人官网承认她的婚讯,并对粉丝祝福表示感谢:“是的,我结婚了,收到大家的祝福,感谢大家的关心。”随后就有媒体透露,上周六刘若英人在上海演出,为了本周一领证,上周日她专程飞回北京,于8日当天和老公低调地在北京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并在晚上吃烤鸭庆祝。

  就在网友纷纷送上祝福并猜测男方到底是谁的时候,刘若英所在的经纪公司也正式发表声明,证实刘若英已登记结婚。

  以下为声明原文:

  亲爱的刘若英粉丝、媒体朋友:

  相信今日(9日)各位已经在刘若英的官方网站看到她宣布结婚的消息,谨代表刘若英发布以下讯息:

  刘若英**已于2011年8月8日在北京与其夫婿钟先生登记结婚。

  刘若英**理解外界对于她的感情状态的好奇,为免媒体辛苦追逐,因此藉由个人官方网站以及这则声明,向她的粉丝、传媒朋友分享她已定下终生伴侣的喜讯。刘若英的夫婿钟先生住在北京,从事财经行业,两人昨天(8月8日)已在北京登记结婚,双方家长都事先知道此事,并给予两人祝福。

  刘若英在婚后仍会照常继续她热爱的表演工作,希望大家给予这对新人祝福。出道至今,刘若英习惯从写作、表演中去体现她的世界,因而鲜少对媒体主动透露她的私人生活,同时钟先生并非公众人物,未来刘若英不会进一步接受此事的相关媒体询问,希望媒体朋友与粉丝给予他们空间享受平凡的夫妻生活。

  注:至于那些对男方的揣测,奶茶惟一希望说明的部分是:钟先生不是年轻男子,他和奶茶年龄相仿!哈哈。

  英儿工作室有限公司

  经纪人:叶如婷

  钟先生叫钟小江

  [疑似微博曝光,酷爱摄影]

  关于这位钟先生,有媒体在今年5月曾目击刘若英和其男友深夜按摩之后同返公寓,虽然遭经纪人否认,但在随后的时间里,总能在刘若英身边发现该神秘男友的身影。

  随着刘若英公开了婚讯,之前诸多报道中的这个神秘男友的身份也渐渐浮出水面。据悉,刘若英老公的名字叫钟小江,介绍他们认识的是曾执导过《蜗居》《裸婚时代》等热播剧的导演滕华涛,滕华涛曾与刘若英合作过**《心中有鬼》。

  如今刘若英的经纪公司的声明也进一步澄清了钟先生和奶茶年龄相仿,同时昨日还有新闻发言人黄先生透露,之前的部分传闻有误:“刘若英的夫婿钟先生不是浙江籍富商,他家里也不是做物流的,他其实是北京人。”还有报道称,刘若英的老公和汪小菲是好友关系,平时酷爱摄影。

  昨日,疑似刘若英老公钟先生的微博也被网友曝光出来。该微博的名字是“大笨鱼567”,从他经常发的微博文字和可以看出,这位男子和奶茶一样,身上都有文艺气息。昨日,此微博还发了一张一对海鸥比翼双飞的,图说则写着:“平静喜乐谢谢。”在该条微博的评论里,还不乏明星送出的祝福,而且他的微博都以为主,这也印证了他酷爱摄影的这个说法。

  好友纷纷道贺

  [粉丝叮嘱一定要幸福]

  范玮琪在得知“奶茶”婚讯后十分惊喜,大呼:“天啊!太惊喜了!恭喜‘奶茶’,贺喜‘奶茶’!”五月天的阿信则写道:“话锋一转,有一天,小女孩都会长大……‘奶茶’,祝你幸福。”刘若英的好友桂纶镁也在微博上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直言“‘奶茶’,替你高兴!恭喜!”大方爽朗地送出祝福。当年为奶茶写下成名曲《很爱很爱你》的施人诚也用这首歌的歌词作为祝福语:“很爱很爱你/所以开心听到你已/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只有让你拥有爱情/我才安心……”

  刘若英最新更新的一条微博似乎也暗示了她现在的心声:“我在书中写:‘走走唱唱的世界,只是真实世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所有的酣畅都会回归正常平淡。是的,我一直在这样想,这样努力着……’”目前这条微博已经有6000多粉丝转发评论,网友们忍不住喜悦之情,“‘奶茶’,恭喜你!‘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你会幸福的!”也有人表示刘若英“才不会辜负对爱情的信仰!”还有粉丝留言叮嘱奶茶:“一定要幸福!”令人感动。本报综合

  与陈升

  “奶茶”的绰号是陈升给起的

  1991年,一个好友介绍刘若英认识了台湾著名歌手兼音乐制作人陈升。这年3月,刘若英来到陈升的工作室担任制作助理。

  在一起工作时,刘若英爱上了陈升。其实陈升也喜欢刘若英,“奶茶”这绰号就是他给起的,但当时的陈升已经有家庭了,所以难有举动。“奶茶”曾怒将称她与师傅陈升有暧昧的媒体告上法庭。暧昧可能是有过,但两人更多的是师生的感情。

  与黄磊

  多次合作后的第四种感情

  “奶茶”与黄磊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人间四月天》中,此后两人还合作了《夜奔》及《似水年华》等作品。黄磊也公开对媒体宣称,他和刘若英之间是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之外的第四种感情,刘若英也表示同意。此后便被媒体传出了两人若即若离的绯闻。后来黄磊结婚,这段绯闻结束。

  与陈国富

  她等了他近20年也没有结果

  陈国富是刘若英**处女作《我的美丽与哀愁》的导演,1958年生于台湾。刘若英对陈国富向来不隐瞒自己的好感:“他(陈国富)是启蒙导师,跟张姐(张艾嘉)、升哥(陈升)一样,是我很好的朋友。”有媒体还拍到过“奶茶”与陈国富一同吃饭、散步并返家的行踪,但刘若英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几年前,陈国富曾传出罹患肝肿瘤,刘若英当年表示会找时间探望,但后来再有人问到她导演健康状况,刘若英称“与陈国富已经很少联络”。除此,在两人“地下恋”曝光的同时,陈升在台湾一个访谈节目上证实,陈国富在与苏慧伦交往的同时,与刘若英也在交往。

  另外有台湾媒体报道称,刘若英苦等陈国富那么多年,却迟迟等不到陈国富的正面回应。报道还转述了刘若英友人的说法:“他(陈国富)让刘若英从20出头等到了41岁,实在也等够了。”

  与某圈外男士

  迫于世俗压力分手

  不知道这段绯闻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网上能搜索到的是该男士有婚史和小孩,迫于压力及“奶茶”的艺人身份而分手。除此,没有其他资料了。

  与钟小江终成正果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遇到了钟小江,刘若英终于不再孤单。据了解,两人经常在大陆和香港之间密集约会,如今这段恋情终于修成正果

《情路漫漫,钟先生追妻花样百出》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NqePoBq6lSpuSfAJKuDcA

pwd=1le5 提取码:1le5

简介:

恋爱时他笃定她会后悔,她信誓旦旦保证永远不会,分手时她却说,我多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识过你。他叫钟斯年,是钟氏集团的长子,本市最贵的私人侦探,在安城拥有绝对精准的情报及最广泛的人际关系,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她叫林听,是备受林家宠爱的外孙女,一场人为让她失去一切,沦为臭名昭著的白眼狼,神经病,是让人闻之唾弃的对象。两个毫无相关也不可能再有所交集的人,却偏偏撞到一起。他收留她是为钱,她选择他是为利,这是一场不公平但又不得不为之的交易。相恋多年的男友订婚,他带她高调复出,面对情敌及前准婆婆的刁难,他教她,别人是怎么欺负你的,你就给我变本加厉的欺负回去,天塌下来也有我在后方顶着。第二天,钟斯年被下降头的话题登上头条,她再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那些脑残粉而言,这只是道不起眼的开胃菜,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他竟然为了讨好这个恶毒的疯子把自己的准未婚妻赶出家门。彼时,林听跪坐在沙发上,一边帮雇主揉肩,一边恶狠狠地盯着他的手机,你这些老婆粉是瞎了吧,她们哪只眼睛看到你是喜欢我的?钟斯年淡淡回应,我明天给你买个喇叭,你可以站到钟氏楼顶放肆为自己辩解。一场谋杀案,她被视作第一嫌疑人。审讯室里,她紧紧抓着他的手,如果我说不是我,你信不信?他却反问她:为个男人值吗?后来的后来,一切真相揭开,她毅然选择分手,他将她抵在女厕所洗手台上,恶狠狠的质问,回头草的味道是不是特别贱?她轻轻抚平他衬衫褶皱,钟先生,还请自重。尘埃落定后,她要跋山涉水,他跟着,她要归隐无名小镇,他跟着,直到生死一线时她才坦然,世上风景再美,若没有你陪着也是无味。

钟观光(1868~1940年),1869年9月19日出生在宁波镇海柴桥姚江岸村(今属宁波市北仑区),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金柑之乡。他在私塾读书时就十分喜爱家乡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

钟观光从小酷爱学习,聪明勤奋,曾随镇海名士虞澹圆先生学习古文辞他孜孜以求,赋诗作文,遣词造意,日有所进,为了抑制自己的好动,常自己把手脚绑在桌脚上。17岁时已精通诗、词、赋、章。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考取秀才,乡人谑称“缚脚秀才”。1887年考中秀才。当时清廷腐败,外患迭乘,年轻的钟观光认为要不受外国侵略,必须发展科学,兴办实业,以谋求中国之振兴。

为了弥补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钟观光和同乡好友虞祖辉、虞和钦一起,抱着满腔爱国热情,在缺少资料和资金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在故乡镇海柴桥创办“四明实学会”,学习研究并进而逐步介绍普及理化博物知识。

他们先设法购置上海江南制造局所译理化书籍,潜心攻读,并按书上所介绍的方法动手做理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虽常遭到挫折,衣服亦因此被酸类所溅,而导致斑斑焦孔,因而受到有些人的讥笑。但是实验的失败,旁人的冷嘲热讽,并不能使这几位血气方刚,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屈服,他们反复探索、研究,终于较为正确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为了及时了解国外科技新进展,钟观光等又自学日文,并托人购置日本新出版的理化书籍,从而开拓了知识面。

为求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进一步扩大影响,“四明实学会”不久迁到宁波市区,他们在已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着手试验制造磷,几经试制获得成功。1900年,钟观光等自行设计,自筹资金,在上海浦东创办了灵光造磷厂,经当时商务大臣盛宣怀派员考测,获“制造得法,不让外洋”的批语,并准许专利15年。1901年,钟观光在上海首创了科学仪器馆,1903年又创刊《科学世界》,建立了上海科学仪器馆。对我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2年,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钟观光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1900年任江苏高等学校理化教席,1903年主持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1915年任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学副教授,1916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1927年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兼浙江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教授。

1905年钟先生因患肺癌,离开上海去杭州的西湖疗养。西子湖畔,一年四季,花草似锦,丰富的植物资源,使他对植物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病榻上,他仔细阅读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善兰和英国韦廉臣共同翻译的《植物学》,并看了不少有关植物学知识介绍的书刊,丰富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当病情好转后,他即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开始进行探索研究,从此走上了“绿色之路”。

1911年,应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之邀,钟先生出任教育部参事,由于当时北大生物学系尚未设立,钟先生无需授课,主要精力就放在考察各地植物上。他自带干粮,有时步行山中数十里,周历京内外各山,寻觅植物,悉心于植物学研究。他的同事蒋维乔曾回忆道:“遇休假日,蔡元培约余等游圆明园,先生(钟观光)挟参考书,远足经行,俨然学校师生,殆忘其为长属也。元培佩采集筒,维乔携轻便压榨器,共行郊野,觅取新种。进园则登万寿山,徜徉竟日而回。”

1908年以后,钟观光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开始研究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植物标本采集研究工作。曾立下“欲行万里路,欲登千重山。采集有志,尽善完成”的誓言。在1914年前后的4年时间里,钟观光的足迹遍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山西、河北等11个省区,行程万里,北尽幽燕,南至滇黔,在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采集腊叶植物标本16000多种,共15万多号;海产、动物标本500多种;木材、果实、根茎、竹类300多种,历时四年的考察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奇花异草、珍木佳果的浩瀚植物世界,使他认识到祖国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植物宝库,这一切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实践经验。在考察活动中,他历尽艰险,风餐露宿,经历了风霜雨雪的磨炼,为了采集到新的植物标本,他穷幽涉险,攀藤附葛,不辞劳苦。

钟观光先生不仅为北京大学建立了植物标本室,而且开创了我国学者自己采集和制作标本进行进行分类学研究的新时代。并从中发现了不少新种属。在现代植物分类中,木兰科植物的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和马鞭草科的钟君木属(ChunTsoongia),是以他的姓名和名命名的。这在世界植物分类学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他采集并已鉴定的大量标本,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我国在世界上堪称“植物王国”,但缺乏对植物系统深入地研究,自18世纪始直至20世纪初,我国的植物都是外国人来采集标本拿到国外的标本室进行研究。钟观光先生在采集制作大量标本的基础上,悉心厘正,辨其类属,订正学名,使种类繁多的植物有系统可循,这项开拓性的工作,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纪元。

1927年钟观光到杭州任浙江大学(当时称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27年,钟先生任浙江大学在任教期间,年届花甲的钟先生又先后去浙江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等地采集植物标本,共七百多号,创设了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标本室。同时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园。这座用竹篱笆围起来的植物园,面积约30-40亩,广集各科佳草珍木,分区栽培,并建有温室,由于地点设在杭州市郊的笕桥,故农学院植物园又称笕桥植物园。笕桥植物园的诞生为中国植物园事业和园林科学写下了新篇章。在当时,它不仅给农学院的大学生,同时也给附近的中学生学习研究植物学带来了便利之处。如当年正在杭州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农艺系求学的吴中伦,一有空就来到植物园,钻进这气象万千的植物世界,潜心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尔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学家。

1930年前后,钟观光先生在考察浙江东南沿海岛屿时,在普陀山发现了一棵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树,这棵树丫一律成双,绝无错生,每年春季开花,因它浅红色的雌花与淡**的雄花不是同时成熟,故授粉率极低。且由于往往是一棵树种难得一颗种核,种核落地后易腐烂,导致自然出苗率很低。在我国至今仍是绝无仅有的一棵。1932年,经林业家郑万钧教授鉴定正式定名为“普陀鹅耳枥”,现今,这棵珍贵的鹅耳枥树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保护,仍在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慧济寺的后山门茁壮地成长着。

钟观光先生在采集、制作、鉴定植物标本的同时,曾花费很多精力从事古书中学名的考证工作。他反复阅读《毛诗》、《尔雅》、《离骚》等古代名著并详为笺注;精读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和吴其浚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芟其繁芜,范以条理。在所内他潜心致力于古书中学名考证工作,著有《理科通证》一书,还撰有《植物中名考证》和《尔雅释例》等论文。在药用植物方面,他以科学方法整理研究本草,广征博采,贯通中外,著有《本草纲目疏证》一书,共23卷(未出版),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这本书的编写曾亲赴祁州(河北安国),在野外、园内和市场上研究中药,特别注意药草的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当时日本植物学者所用汉名,虽沿袭我国古籍,但因考据未精,致使纰缪颇多,钟先生不辞劳苦,一一为之更正。

钟观光一生追求进步。早年积极参加蔡元培发起的“中国教育会”,以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他曾为攻打上海兵工厂,领导同志制作炸弹。他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把钱都用在搜集标本、购买图书上。1937年日寇侵华,钟先生被迫离开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仅携带所写稿件和部分资料,由朱晟先生护送,徒步绕道门头沟,返回宁波故乡,留在北平的不少重要书籍资料在战乱中受到重大损失。逃难时,他不惜丢掉个人财产,而保留下了大量资料和标本。在故乡,钟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旅途劳累,仍专注于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事业,对所写稿件加以整理补充。1940年7月,日寇在镇海登陆,故乡也陷于敌手。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著名学者,终因忧国怀乡的极度悲恸而离开人世,终年73岁。遗憾的是,他所写的稿件以后也大部散失。

钟观光先生曾先后在江苏南菁高等学堂、上海科学仪器馆所设的理科讲习所、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北京大学、湖南高师、浙江大学等处执教,为祖国培养了不少科学人才。

1901年,钟先生任南菁学堂理科教习,当时学生中有不少人年龄与教员相近甚至大于教员,多数不愿上堂听课,但由于钟先生讲解透彻、实验正确,许多同学都乐于听他上的课,学生中有尔后成为名学者的蒋维乔,成为植物学家、参与主编《植物学大辞典》的黄以仁等。理科讲习所在上海创办后,钟观光、虞和钦等先生积极传播介绍科学知识,“讲理化学五载,讲博物学一载”,蔡元培、蒋维乔等都在那里听过课。 赵燏黄从那时起受业于钟观光先生,学习物理学和化学,后来立志主攻药学,成为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一时期,钟先生还翻译了日本中谷平四郎著的《最新化学理论》,由上海科学仪器馆刊行。

钟先生在北京大学负责生物学系的筹备工作,创立了植物标本室。1925年生物学系正式设立后,他担任植物学实习课的教育工作,参与培养了北大第一届生物学系毕业生,其中有尔后成为著名植物学家的郝景盛等人。钟观光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乐于提携后进。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先生在他的《中国植物图鉴》一书问世时,满怀深情地写道:“最可感谢的为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钟观光先生,于盛暑之中,为本书的菊科、草海桐科、桔梗科、葫芦科、蓝盆花科、败酱科等部分详加校阅,以其四十余年研究中国植物的心得,指正许多错误,并对著者赐予不少的鼓励和诤言。钟先生诚挚恳切之情,使著者所受的感动,实非文字所能形容于万一。论者每举达尔文、华莱斯两生物学家的行为,作为科学家道德的模范,现在钟先生这样对学术的认真和待人的诚恳,实足与前贤媲美。”

钟先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学成才,将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为了表彰他在植物学研究上的功绩,1918年,国际植物分类学组织,把钟先生发现的“马鞭草科”一属,命名为“钟君木属”。华南植物研究所把我国只有一属一种的特有的孑遗树种之一,果木花香的兰花科之冠,定名为“观光木”。虽然钟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0多年了,但他的英名将与“钟君木属”和“观光木” 一起永存。

钟观光一生著述丰富,有《理科通证》、《旅行采集记》、《山海经植物》、《近世毛诗植物解》、《物贡纪略》、《植物古籍释例注解》、《中华植物学》、《本草疏证》等,受美、日植物研究学者推重。卒后以他姓名命名的植物属名有钟本属、观光本属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其子钟补求将留存旧居的书籍手稿及16柜腊叶标本,在1955年捐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40年病逝于浙江故里,终年73岁。他没受过任何现代高等教育,完全通过刻苦自学从一名秀才成为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对我国早期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晚年对祖国古代植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毛诗》、《尔雅》、《离骚》上的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注释,还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作研究考证,写成《植物中名考证》初稿。对《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书进行了考证、补充和修订。木兰科的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和马鞭草科的钟君木(Tsoongia axillariflora Merr)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

文|不会死八卦星人

编辑|不会死八卦星人

四段恋情,两段婚姻,骑得了白马,泡得了人间富贵花,破产“绿帽”又离婚……

他的一生可谓是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虽然一路走来颠簸不断,却从未轻言放弃、停滞不前。

而他,就是“温拿五虎”之一的 钟镇涛 。

1973年,二十岁的钟镇涛和谭咏麟一起成立了五人组合“温拿乐队。”

“当时我们的成功是一夜之间的,快得我们的技术还没那么好的时候,就已经是红得不得了了,奇怪的是,等我们稍微有些实力的时候,反而就没那么多人追捧了。”

这是钟镇涛采访时候所说的话。

遥想当年,温拿五虎可谓是威风八面,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出什么都很好卖。

那个时候,温拿乐队的从头到脚都是被模仿的,当时要是谁的衣柜里没有一条喇叭裤,就算不上潮流年轻人。

从1973年成立到1978年,五年时间,温拿乐队就发行了十一张专辑,演唱会举办上千场。

在明星寥寥无几的20世纪七十年代,刚踏入 娱乐 圈的钟镇涛就已经如日中天了。

在当时最红的时候,钟镇涛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校长”谭咏麟。

那时候的钟镇涛的级别就等于现在的刘德华,长得帅不说,吹拉弹唱还样样精通,所以综艺、**全都向他抛出橄榄枝。

“你长这么帅,肯定跨界就红,说不准影帝还能拿个大满贯。”

经过导演这一“忽悠”,钟镇涛心动了,毕竟谁不想扬名立万呢。

1976年,钟镇涛出演了**《秋霞》。

女主角是香港音乐比赛的冠军陈秋霞,这部**就是由她的经历量身改编的。

戏中两人打得火热,戏外也一样,两颗闪亮的星,在日益相处中擦出了爱的火花。

私定终身后就要见家长了,而钟镇涛却在这个时候闹出了乌龙。

第一次见女方父母,一定是要带点礼物的,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钟镇涛居然买了六个蛋挞。

好吧,礼轻情意重,买吃的也算是这个人做人踏实,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起码是个过日子的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看起来老实憨厚的钟镇涛,竟然把给丈人的蛋挞吃了,吃得只剩两个。

说好听点是节俭,说难听点那就是抠搜了,这么不会做人,想必陈秋霞的父母也不会同意女儿嫁给他的吧,所以这次见面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

后来钟镇涛自己也说过:如果我们俩真的结婚了,也未必能白头到老。

有意思的是,陈秋霞最后还是成为了钟太太,不过钟先生并不是钟镇涛,而是马来西亚的华商钟延森。

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

单飞后,钟镇涛开始向台湾影坛发展,上天总是眷顾他的,在其他成员迷茫之时,他搭上琼瑶。

琼瑶专门为其写了两个剧本,几部琼瑶**演下来,钟镇涛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男主角。

毋庸置疑,他做到了扬名立万并且做得很好,而在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认识了邓丽君。

邓丽君是个“花痴”,钟镇涛勾勾手指,邓丽娟就被迷得颠三倒四。

那个时候,邓丽君隔三差五就会钟镇涛打电话“煲电话粥”,从天南聊到地北,从吃喝玩乐聊到抱负理想,一聊就是一小时起步,给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要不怎么说你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人生的导师呢?经历了初恋的磨练,钟镇涛还是有一些长进的。

最起码,他学会了对爱的人投其所好。

蜕变后的钟镇涛不再抠抠搜搜,为搏美人一笑,钟镇涛不惜上刀山下火海。

“我知道她喜欢拍照,所以我就专门为她买一台照相机,而我则是她的专属摄像。”

按道理讲,学会讨美人欢心,又体贴入微,钟镇涛的新恋情应该会发展得很顺利才对。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和邓丽君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很久,互有好感,但是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我的人生中,最让我伤心的是成龙,最让我生气和失望的是钟镇涛。”邓丽君采访说道。

至于为什么生气?那是因为不管邓丽君怎么暗示,钟镇涛都没有下一步的行动,总不能让女孩子主动吧。

看来,经历了第一段感情,钟镇涛不单单学会了大方,还学会了内敛。

假如他们两人都大大方方坦白爱意,或许两人的人生将是另一番风景。

和邓丽娟虽说有遗憾,但是钟镇涛并未觉得可惜,因为他相信,前路漫漫总会遇见那个愿意为他洗手煲汤的人。

1987年,钟镇涛遇见了他的梦中情人 章小蕙

亦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香港,我最欣赏章小蕙。”

能得到亦舒肯定的都是些极其优秀的人,章小蕙亦是如此,出生豪门世家的她,凭一己之力引领潮流。

那一年,34岁的钟镇涛远赴加拿大开演唱会,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章小蕙,随后直接冲下台向她索要电话号码。

“然后他突然爬起来,就向我要电话号码。”章小蕙采访时说道。

一个是当红鲜肉,一个是名门千金,两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外貌,都十分地般配。

1988年,钟镇涛和章小蕙在香港举行婚礼。

那场婚礼,可以说是震惊整个香港,不光是因为钟镇涛在当红时选择结婚。

更重要的是那场婚礼盛大的程度,真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单是一件婚纱,就要花费十三万元。

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要看他抠不抠门,毋庸置疑,钟镇涛是爱章小蕙的,而且还爱得很深。

他可以放下全部工作,甚至跨越万水千山去到章小蕙的身边,为的就是给妻子一个惊喜,他可以将自己的卡全部上交,并且不设上限,让章小蕙尽情消费。

章小蕙是谁?人间富贵花啊,她可不会跟你客气,衣服从来都不会穿重样的,那个时候,她出一张唱片就要置办六十套名牌服饰。

花钱如流水,家里有矿也禁不起造,不过钟镇涛却丝毫不在意,甚至还直言:

“老婆就是用来宠的。”

然而随着事业的下滑,他才意识到,章小蕙这样的人他根本负担不起。

1989年,钟镇涛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传遍大街小巷。

后来,一语成谶,温拿五虎除了他,所有人都过得比他好,曾经的豪言壮志“买买买”到现在也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不止于此。

当时钟镇涛在陈曜旻的鼓动下贷款炒房,在香港买了四套豪宅,想着转手大卖一笔。

然而,事与愿违。

钟镇涛不巧地遇上了金融风暴,楼盘只跌不涨,最后不但没赚到,反而欠了高达两亿五千元的港币。

1998年,两人无法偿还债务,只能用名下的豪宅抵押,此时,钟镇涛还不知道的是,更残酷的还在后边。

同年,钟镇涛收到了一张由记者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是章小蕙用自己的车送情人上班。

而这个情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鼓动钟镇涛炒房的陈曜旻。

破产再加上被戴帽子,双重打击让钟镇涛撑不住了,之后两人分居生活。

1999年正式离婚,结束了这长达十一年的婚姻。

回想当初的两人,是无数人心中的神仙眷侣,如今落得如此结局,实属让人唏嘘。

2002年7月,钟镇涛向法院申请破产,同年十月,法庭颁布破产令。

而在这最潦倒不堪的时期,有一个女人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这个人就是范姜。

而她跟章小蕙的区别就在于,章小蕙会花,而她会挣。

平民家庭出生的她,有着精明的头脑,在钟镇涛最落魄的时候,她凭借着聪明的大脑,将一些不值钱的旧衣服利用起来,从中赚取数千万利润。

身边有这么一位能干的女人,钟镇涛也振作了起来,有活就干,哪怕再烂的剧他也接,为的就是填补大窟窿。

2006年,在范姜的帮助下,钟镇涛终于还完了所有债务。

正所谓无债一身轻,还完债的钟镇涛,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2014年,61岁的钟镇涛定制了巨型钻戒求婚范姜,给这段长达多年的恋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转眼八年过去了,此时的范姜已经为钟镇涛生下了两个女儿。

并且还和钟镇涛前妻章小蕙所生的两个孩子关系良好,六个人亲密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当有谣言传出范姜对章小蕙所生的女儿不好的时候,钟嘉晴还主动站出来辟谣:

“有人说范母打我骂我,这些都是谣言,范姨一直对我都很好,她是由衷地爱我们和保护我们。”

由此可见,范姜是真的爱屋及乌。

近日,69岁的钟镇涛晒出了一组聚会照,照片里的主角们的来头都不小,梁家辉、苏见信等等。

不过比起这些,网友们更关注的是钟镇涛的豪宅。

装修风格以米白色欧式风为主,看起来大气而不奢侈,据说,他家的阳台面积大到,在家都能欣赏到江景。

总之一个字,那就是豪。

而脸上也是止不住的幸福,经历了大起大落,最后依旧有佳人陪伴,总结一句话:

得此贤妻,钟镇涛真是三生有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94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