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旅行要花多少钱安沈阳沈阳到价格查询跟团游

去西安旅行要花多少钱安沈阳沈阳到价格查询跟团游,第1张

1沈阳到西安跟团游价格查询

童渊快递不同地方不同类型客户收费;如果它s淘宝,费用很优惠。比如江浙沪3kg以内一般都是五六元。如果量大,成本会更低。如果只是偶尔发,一公斤的成本可能是10元;快递多少钱一斤?童渊对国内大部分快递收费(省外):首重12元/斤;续5元/快递公司按重量和距离收费。

一般省内部分10块钱一公斤左右,超过一公斤加2-5块钱。如果易碎品快递寄到每个地方,价格都不一样,始发地和目的地的价格也不一样。

如果是20公斤,价格在1左右。以送到省外为例。不足一公斤的,按一公斤的价格计算。第一张12元,第二张6元。比如10kg以上要寄6kg的货,就得加钱。上海YTO快递有限公司拥有一千多辆各种类型的车辆,三万多名员工,其服务覆盖500个国家。

2沈阳去西安旅游需要多少钱

沈阳到西安的路线安和上路旅行首先要考虑避免回头,尽可能选择景点多的地方,根据行程时间做一个不回头的环形路线。

比如走京厦高速-京昆高速-西安沈阳至西安的安绕城高速公路-文景路安。这段路程约1750公里,耗时22小时。过路费730元左右。唐回程不走国道。主要景点靠近国道。来自西安安,走国道301-108-京昆线-331-309-106-240-京广线-338_220-沿海公路-211-长大线-沈阳市。长途驾驶安全第一。千万不要开斗气车和疲劳驾驶。

3沈阳到西安旅游攻略

从沈阳到西安有3趟列车安。查一下火车时间和票价。出发-到达-出发-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参考票价K388/K385沈阳北-西安一个18:14-20:231天2小时9分钟。硬座224硬卧407K548/K545沈阳北-西安安03:32-06:241天2小时52分428K128/K125沈阳-西安安16:30-20:161天,3小时46分钟,坐飞机428小时,价格在700-1200元左右。

4辽宁到西安旅游团价格

直通车:长春到西安坐K126/125安,停靠鞍山第二始发站,开车时间,到达时间,里程K128/K125,鞍山17:49,安19:5226小时7分,1987卧铺价,346元,硬座,202元。它it’不好买,因为去鞍山剩下的店铺和座位不多了。早点去车站问问。

换乘:鞍山到北京的2550次列车。去西安的火车很多安。

5沈阳到西安旅游纯玩团

这条路线不适合求婚。我不我不知道要过几天。第一步从沈阳到秦皇岛:在秦皇岛下高速沙滩吃烧烤,早上抓螃蟹,住海边。第二步:秦皇岛-北京(沈婧)下午去北京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年轻人的旅游点,或者雍和宫。这两个地方选一天半就够了。晚上去后海吃晚饭,第二天看升旗——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故宫(珍宝馆、钟楼)——前门——大栅栏(晚餐)三天,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十三陵四天,颐和园(圆明园)。清华还有其他地方可以看:朝阳公园、清东陵、清西陵、昆嵛河景山、北海中山公园、世界公园、北京野生动物园(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香山、百花山、灵山八处、十度汽车、军事、自然、古生物、天文、首都、国家博物馆园博园世贸天阶798潭柘寺戒台寺白云寺北京动物园中央电视塔皇城根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周口店猿人遗址古崖居溶洞青龙峡吴韵山幽谷神坛石花洞银湖溶洞稻香湖湿地公园第三步:北京-大同(京藏高速)3-4小时到(山西是高速公路路标清晰,盲人可以不会错的。第一天,大同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之一)晚上会在婺源住宿。第二天,如果住在应县,第三天去应县木塔(全国最大),如果住在五台晚上。第三天去五台山(你懂的)。第四步:如果住在应县,当天可以继续开车——晚上入住太原晋祠九龙壁——平遥县第五平遥古城——晚上入住当地。第六步:平遥县城——洛阳进河南估计下午开车6-8个小时到洛阳,试试洛阳水席看洛阳夜景也不错。第二天:白马寺(。它这只是一个敦煌。)第三天早上,洛阳——嵩山少林寺后面的三皇村,特别好。它很美,晚上回洛阳的人很少。第七步:洛阳-西安安。第八步:小吃街华山清华池兵马俑估计4天就够了。第九步:节省时间的安排可以从西安的下午开始安济县(山西)第二天早上晚上入住吉县。第十步:太原-天津(开放日)路上可以逛石家庄、保定。保定都督府是中国唯一完整的都督府。第十一步:天津美食街洋货市场北塘海鲜意式风情街盘山森林公园(4A),佛罗伦萨小镇,预计2天。第十二步:早上天津-承德直接去木兰围场骑马烤羊2天。下午木兰围场——承德(市内超贵,住城外)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门票贵,但有内涵)。如果要花3天时间把它们都参观完,去参观几个大的就好了。两天足够了。第十三步:承德-沈阳(时间自己定)。我希望你能真正参观这些地方。如果你能跑下来,你真的会被别人羡慕。但是,路上的费用肯定高。为了求婚去马尔代夫、毛里求斯、长岛、巴厘岛、济州岛比较便宜。

6沈阳到西安旅游团报价

如果像你说的100斤,我个人建议你做货运,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火车。平邮的价格比运费高很多!

7沈阳到西安旅游路线

西安一;一个

它大约1800公里,路上至少要花2天时间。如果你千里迢迢赶来,那最好把它分成三天。D1:清晨出发,沿锦州-葫芦岛至秦皇岛(380公里)休息。如果对海边不感兴趣,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出发,当晚再去北京休息(250公里)。D2:如果你对在北京升国旗感兴趣,你可以在北京观光一天半。下午途经保定-石家庄-太原(430公里),当晚在太原休息。如果你不不能在北京停留,可以继续往南走100公里,在平遥古城休息。D3:陕西省太原-平遥-临汾-韩城(约280公里),经黄河龙门进入陕西省

(约240公里)。住那晚

西安一;一个

,可以提前预定钟楼、北街、五路口或者大雁塔附近的酒店。

西安一;一个

保质期长的特产当然是回民街的羊肉,真空包装的。陕北有枣,有核桃。皮影和剪纸也不错。不过,实话来陕西主要是吃好吃的,看看历史,特产真的不多。

西安一;一个

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大雁塔,明城墙,钟鼓楼。就是兵马俑,华清池,城外华山。北面是燕安和黄陵,还有壶口瀑布。到这个城市需要两天时间。北线两天,东线两天。你可以

西安一;一个

玩两天,然后回程选择走兵马俑(半天)-华山(一到一天半),然后离开潼关进入河南,走运城-临汾,再走回辽宁的路线。或者选择北线,黄帝陵(半天)-壶口瀑布(当晚入住山西省蓟县或临汾),然后在途经临汾时走回辽宁的路线。

8沈阳到西安旅游团

沈阳到西安的直线飞行距离安是1513公里。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安是1513公里,但是行程大概是1750公里。沈阳到西安的航班大约需要3个小时。可以买特价票,票价400-500左右。你可以考虑去西安春天或秋天。夏天会太热,一般还是秋天去旅游比较好。所以建议提前做好天气指南,选择合适的月份出行。

这首诗是张爱萍将军,于1974年写给夫人李又兰的诗《咏四季兰》,里面字字句句都在称赞着爱妻。李又兰被称为“军中幽兰”,她高洁典雅、美丽大方、戎马一生,同张爱萍将军携手了六十余载风雨岁月,白首到老。

说到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还要回到1942年1月下旬。当时,华中局在苏北阜宁单家港召开会议,新四军旅级以上干部都参加了会议。李又兰担任了会议的速记员,会议开始后,陈毅军长讲了话。

张爱萍这时担任第三师副师长,也参加了会议。在会议间隙,有个同志提议,让原第九旅旅长张爱萍,上台讲讲第九旅如何在艰难对敌环境中,从一支游击队发展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张爱萍被点名上了台,他并没有准备稿子,上了台向台下的同志们敬了一个礼。

张爱萍对第九旅发展的 历史 ,都了然于胸,把经验滔滔不绝地告诉了与会的同志们。他的发言条理清楚,实事求是,既讲了第九旅遇到的困难,也讲了第九旅取得的成绩。张爱萍讲完话,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第九旅的经验对其他兄弟部队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

第二天一早,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给张爱萍送来他昨天发言的记录稿。张爱萍一眼看去,这个记录稿字体工整、笔迹秀丽。他仔细一读,发现记录稿记录的内容条理清楚,和自己表达的意思一致。

如此仔细的记录稿,引起了张爱萍的注意,他抬头看了看送记录稿的女战士,只见这位女战士身材高挑,容貌清秀,一双大大的眼睛。这位女战士给张爱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一打听,才知道这名姑娘叫李又兰。

李又兰,宁波小港镇人,出生在一个爱国商人家庭。李又兰的父亲李善祥,是一位爱国实业家,一生都在实业救国。他1912年为了发展国家的实业,选择辞去镇海县县长的职务,带着妻子和子女去往锦州地区创业。

他在辽西地区创办了恒康农场,引进西门子发电机,开办商号、油坊。他在东北地区第一次实行股份制经营,第一次使用农业机械耕种,第一次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他在锦州郊外开垦土地,打上了几十口井,种植苹果,并培育了红元帅、国光苹果等品种。

李善祥是一个商业奇才,但是他没有只顾及自己的财富,而是选择回馈 社会 。他创建耕余学院,其中有小学、中学、大学,让贫寒家庭成绩优异的孩子免费读书学习。这样一位爱国商人,他从小教育孩子们,不是教 育儿 女们如何经商?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而是教孩子们要 “爱国”

从小李又兰就听父亲讲蔡锷反抗袁世凯称帝,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英雄故事,这些也在幼时李又兰心中埋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这其实就是李善祥一生所做的事情,他又把爱国的思想,传承给自己的儿女们。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敌手,东北三千多万同胞备受日寇欺辱。

李善祥在锦州地区大名鼎鼎,日寇拉拢李善祥,让李善祥担任锦州“农会会长”,被李善祥断然拒绝。李善祥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小港,他积极为抗日事业出钱出力,还为前线抗日的伤员们修建了一所医院。

李又兰是李善祥的掌上明珠,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娇滴滴的富家千金。她关心着国家大事,在父亲鼓励下,和自己的姊妹们开始组织抗日宣传队、救护队。后来,李善祥更是送孩子们去往抗日第一线,李又兰姊妹像古代花木兰 “代父从军” 一样,在狼烟四起、祖国危难的时刻,义无反顾来到抗日前线。

李善祥四位上前线的儿女中,有两位曾进过集中营,有两位也经历了九死一生。建国后,李善祥则把东北的全部产业,无偿捐献给国家,李家为祖国献出了一切。李又兰同张爱萍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在1942年,而是更早之前的1938年。当时李又兰等进步青年来到武汉,想要通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去往革命圣地延安。

这时的武汉,到处都是国民党特务,李又兰一行人引起了特务的注意。国民党武汉司令部情报处科长以老乡的身份,拉拢这些进步青年,李又兰等人假装马上要离开武汉,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纠缠。

他们辗转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就对办事处接待人员说: “我们要去延安,我们要见周副部长。” 周副部长就是周总理,当时他正担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副部长,李又兰一行人坚决要见周副部长。

而张爱萍作为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值班参谋,他知道周副部长工作繁重,不愿意让同学们打扰周副部长。后来,张爱萍回忆: “当时,这些同学真让人没办法,非要吵着见周总理。” 而李又兰则笑着说: “我就是那十几个人中的一个。”

张爱萍才知道,自己和爱妻见面,是在1938年的武汉。后来,周副部长听到吵闹声,出来了解情况。他不顾自己疲倦,让同学们进来,听取同学们此行的目的。当周副部长听到这些同学们,想要去往延安,参加抗日斗争。

周副部长皱了皱眉头,说: “风陵渡已经被日寇占领,去延安有困难,我看送你们去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吧。” 同学们点点头,就这样在周副部长的关怀下,李又兰等同学去往了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张爱萍和李又兰的首次见面匆匆忙忙。

张爱萍对这个能文能武的姑娘,印象深刻,心里有好感。苏北的冬天寒风料峭,滴水成冰,穿着大棉袄冻得人都打颤。李又兰作为新四军速记员,要记录书写首长们的会议发言,因此手套是必须用的物品。

一天,李又兰开始工作前,突然发现自己的露指手套不见了。她找遍了屋里屋外,都没有发现手套的踪影,以为要冻着手工作了。突然,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李又兰开门就见到了张爱萍,把她的枣红色手套递给了她。

李又兰看到首长捡到自己的手套,忙感谢道: “感谢首长。” 张爱萍只笑了笑,对李又兰说: “不要总首长、首长的称呼,我有事相求,希望你不要拒绝。” 李又兰听到首长这样说,问道: “首长还有事求我?我担当不起呀。”

张爱萍开门见山说: “我看了你的记录稿,写得很好,我想跟你学速记,你愿意收我为徒吗?李老师。” 李又兰只是点点头,后来张爱萍在会议间隙,常常跟随李又兰学习速记,十几天时间竟然学会了。

这时,张爱萍已经对李又兰有了好感,通过十几天的相处,他认为李又兰 “是位有才华,又很贤淑的女性,可以引为知音,结为终生伴侣。” 张爱萍常常在课后,约李又兰见面,两人就像早就相识了一样,有说不尽的共同话语。

半个月后,会议闭幕了,张爱萍要回到三师,而李又兰则要回到华中党校学习。分别的时刻,两人最后见了一面,悲伤的气氛在蔓延。两人并排走在小河边,都没说话,还是张爱萍打破了平静。

他从怀里掏出一把缴获的不锈钢匕首和一个小银环,交给了李又兰,对她说: “留个纪念吧。” 李又兰双手接过了这份礼物,第二天,李又兰给张爱萍送来一份抄写好的《战略与策略》和一个黑色封皮记录夹。

让两人感到高兴的是,第三师师部和华中党校距离不远,只有十五公里路。因此,每到指挥战斗间隙,张爱萍总是骑着一匹枣红马,赶到汪朱集,同李又兰见面。张爱萍拿着从战场缴获的照相机,“咔嚓、咔嚓”给李又兰拍照,一张张照片留下了李又兰美丽的倩影。

后来,抗日前线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张爱萍没有时间抽身,只好约定给李又兰写信,两人通过书信联系。可是一连两个月,李又兰没有接到一封信,后来才知道被科长给扣下了。李又兰找到科长,要回张爱萍寄来的十几封信,一封封仔细看,看到最后一封信,其中张爱萍写了这样一句话: “总没收到你的回信,是否病了?过两天我去看你。”

从这十几封信,李又兰也明白了张爱萍的心意,她为科长扣自己的信而不高兴。就在李又兰读信的时候,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打开门是张爱萍。张爱萍笑着说: “你跑到这里打瞌睡,真会选地方。你对我可不讲平等,我给你写了十封信,你怎么一个字也不回我?”

李又兰委屈地说: “这不刚收到。” 李又兰向张爱萍说明了事情的缘由,科长阻止学校的干部谈恋爱,把信给扣下了。张爱萍看着李又兰生气的样子,笑着说: “又兰,我要谢谢你这位顶头上司,我要当面感谢他。”

李又兰正不高兴,说了句: “谢他?他是老封建。” 张爱萍则从李又兰着急的神情中,知道了李又兰是挂念自己的,他对李又兰说: “你这位顶头上司,让我知道了,你还是在焦急等待着我的来信的,我心满意足了。”

李又兰则假装嗔怒,对张爱萍说: “哪里有?我担心你在前线的安全。” 张爱萍更开心了,笑着说: “好嘛!不打自招。” 这时的李又兰脸红红的,说不出话来,惊讶于张爱萍的机敏、乐观。

又是一年夏天来了,苏北的夏天阴雨绵绵,突然一天天降大雨,把李又兰住的屋子冲塌了。李又兰浑身湿漉漉,在邻居家屋檐下躲雨,远远望见一匹枣红马急驰而来。在豆大的雨幕中,一个熟悉的面孔骑着马,来到李又兰身边,他就是张爱萍。

张爱萍听说了李又兰住处被冲塌了,担心她的安全,当即冒着大雨赶到李又兰身边。他的军装已经湿透,但是满脸还是笑容,他紧张地问: “又兰,房塌了,你没事吧?” 李又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张爱萍从马背上一个包裹里拿出一件厚衣服,披在了李又兰身上。

李又兰穿着这件衣服,顿时感觉温暖了很多,两人在屋檐下并排站着。张爱萍突然来了一句: “又兰,你愿意嫁给我吗?” 其实几天前,张爱萍就征求过李又兰的意见,但是李又兰之前有过一段短暂婚姻,她考虑地比较多。

1941年,李又兰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结为革命伴侣,两人新婚后不久皖南事变爆发。李又兰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被关入集中营,后来被父亲李善祥营救出来。而项英则率部突围到濂坑村一带,继续坚持斗争。

1941年3月14日凌晨,项英的副官刘厚总下黑手,用手枪刺杀了项英、周子昆,将警卫员黄诚击伤。等到附近的警卫员赶到,发现项英和周子昆已经牺牲,当即派人抓捕叛徒刘厚总。李又兰这时同项英新婚数月,就天人永隔了,实在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因此在张爱萍求婚后,李又兰对张爱萍说: “咱们的婚事必须由陈毅军长同意,否则责备的目光,背后的议论,我是承受不了的。” 两天后,张爱萍再次策马赶来,他满脸笑容,手上拿着一张特批件。

张爱萍把陈毅军长的结婚特批件,递给了李又兰,只见在结婚申请报告的下方,有陈毅军长写的两个大字 “同意” 。张爱萍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派克钢笔,是陈毅军长送给小夫妻的结婚礼物。

李又兰看着结婚申请书,笑着说: “我要嫁给你,总不至于是今天吧?” 张爱萍则说: “为什么不能是今天?跟我回去。” 李又兰纵身上马,张爱萍也一个矫步上了马背,李又兰紧紧搂住了张爱萍腰,夫妻二人策马离去。

在陈毅军长和张茜大姐的撮合下,1942年8月8日,张爱萍和李又兰正式结为革命夫妻,一间茅草屋成为了婚房。在当晚,李又兰在陈毅军长送的派克钢笔上,刻上了一个 “萍” ,仔细挂在张爱萍的衣兜上。

到了1943年,日伪军出动两万人,对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阜地区发动“扫荡”。第三师师部和军部撤离了,张爱萍奉命全面领导反“扫荡”斗争。上级命令非战斗人员要全部转移,而怀孕的李又兰也在转移人员名单中,李又兰先是去往根据地边缘一家爱国棉商家中隐藏。

这里靠近大海,有一批新四军物资,而且随时可以从海上转移。但是有一天,敌人十几架飞机轰炸我军海上船只,祸及了这位爱国商人。在轰炸中,这个商人的仓库、工厂全被炸毁,顷刻间失去了一切。

李又兰在炸弹轰炸中,被埋在瓦砾中,好在没有受伤。她从瓦砾堆中逃出来,无依无靠,只能去找部队。她肚子里有孩子,在敌人的“扫荡区”走了三天,才最终找到了新四军部队。可是这时部队还有任务,组织决定送她回家乡,要回到小港,必须经过上海。

上海这时已经被日寇占领,是敌占区,到处都是岗哨,没有“良民证”寸步难行。而给她带路的向导,又突然消失了,她孤身一人在上海街头流浪。好在上海也有父亲李善祥的故交,李又兰找到父亲在上海的一位朋友,买了一本所谓“良民证”,才乘船回到了小港。

在母亲的身边,李又兰生下了长子张翔。张翔八个多月的时候,李又兰挂念丈夫,决定返回部队。一路上虎狼成群,李又兰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自己孤身一人重返抗日前线。新四军浙东三五支队交通员乐群,负责护送李又兰,去往三五支部司令部。

日寇突然发动进攻,三五支队司令部已经撤离,支部原驻地已经被日寇占据。船夫看到岸上的日寇吓坏了,想要把船掉头,乐群则当机立断,对船夫说: “船老大,继续向前划,不然敌人开枪,我们都没命了。”

这艘船在敌人面前,就这样划了过去,敌人只认为这是条普通小船,放过了这条小船。过了一座山,李又兰和乐群遇到了几个新四军便衣队员,其中一个还是李又兰的弟弟。在三五支队的安排下,李又兰和三位战友坐上一条木帆船,从浙东向苏北行去。

这一路路途不远,却整整走了六个月,还是因为木帆船在航途中遇到了飓风。飓风把主桅杆吹断了,木帆船就靠风行进,没有了主桅杆,只能靠人力艰难行进。这时正是酷夏时节,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人的汗流尽了,嘴里全是汗水蒸发留下的盐,满是苦涩的味道。

岸上就是日寇占领区,时不时就有日寇气划艇驶过,船不敢靠岸。船上的食物和淡水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些生地瓜,而且这些生地瓜要保证船老大吃饱,不然没有力气划船。乘客每天只能分几片地瓜吃,李又兰后来回忆这段经历,只说了三个字 “饿疯了”

但是让这位母亲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明智地把孩子留在了父母身边,受苦的只有自己一人。1944年10月,这条木帆船安全抵达了苏北,她们在海上漂了六个多月时间。李又兰回忆到苏北的第一顿饭,说: “吃得那个香啊!吃了一大锅都不觉得饱。”

不久后,李又兰同丈夫张爱萍见了面,张爱萍看着受苦了的爱人,一个硬汉落下了眼泪。这时的李又兰脸色憔悴、苍白,脸上没有了以前的红润,两夫妻紧紧相拥在一起。后来,李又兰给丈夫洗衣服的时候,在丈夫的贴身口袋里发现了一个小本子,在小本子的扉页这样写道:

张爱萍已经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这是他最后的托付,如果自己牺牲了,要让家人知道自己为国尽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又悍然撕毁和平协定,发动了内战,在破击津浦铁路顽敌战斗前夕,张爱萍头部受了重伤。

组织决定让李又兰护送丈夫,去往后方医院,进行休养。当时后方医院位于大连,从苏北到大连千里路途,李又兰带着二儿子张胜,照顾着受伤的丈夫,再次踏上艰难的旅途。这一路到处都是国民党反动派占据的城镇,四处还有各路土匪占山为王,危险重重。

李又兰抱着孩子,走过万水千山,日夜守护在丈夫的担架旁边。如果实在困了,她就从老乡那里借来一把长凳,躺在长凳上休息一下,又要照料孩子。为了防止儿子乱跑,她用绷带一边系在儿子的腿上,另一边绑在长凳上。

就这样从苏北到胶东,从胶东渡过大海来到大连,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把张爱萍送到了大连后方医院。在医院期间,李又兰日夜陪伴在丈夫身边,爱的力量让张爱萍的伤情渐渐痊愈。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奉命担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后来又历任了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务,指挥了一江山岛等战斗,收复了东南沿海诸多岛屿。

而李又兰则历任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秘书、浙江军区干部管理部军衔科副科长等职务。1954年,张爱萍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后来开始领导我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李又兰则主动转了业,历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预科部主任,民航总局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监察科科长等重要职务。

1975年3月,张爱萍复出,担任了国防科委主任,积极领导我国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上级安排李又兰来到将军身边工作,她再次跟随丈夫 “十年重上阳关道,飞越祁连到马兰” ,去往西北茫茫大漠,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1975年起,李又兰历任国防科委司令部办公室、国防科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参与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枚水下固体潜射导弹、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试验工作。张爱萍在战场能指挥海陆空三栖作战,在和平时期能够领导两弹一星事业,他的文学才能同样出众。

张爱萍被同志们称作 “马背诗人” ,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诗歌、照片、书法作品,各个都是佳作。有时候张爱萍写诗的兴致来了,随写随丢,有些诗歌写好了,又被他丢进纸篓里。李又兰为人细心,把丈夫的诗抄写下来,整理好放着。

后来,张爱萍出版的《纪事篇》和《神剑之歌》这两本著作,大部分是由李又兰保存的珍贵资料,编撰而来的。从1942年,在枣红马背上两人相拥,从此这对革命伴侣再也没有放开对方的手。他们历经了风风雨雨,携手相伴,给对方的永远只有笑容。

1992年,张爱萍和李又兰金婚纪念,孩子们为二老操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庭晚会。八十二岁的张爱萍将军还邀请夫人跳了一支舞,引得来宾们哈哈大笑。庆典上一副对联 “风风雨雨生死与共神州五十春秋,洋洋洒洒形影相随玉成百年姻缘” ,正是他们忠贞爱情的写照。他们携手六十余载,相依相靠,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春秋,用生命书写了爱情的真正意义。

慕容评,字号不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重臣,前燕武宣帝慕容廆少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弟。

担任过前军师、辅弼将军、章武太守,在灭亡冉魏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升任司徒、骠骑大将军,封上庸王,打败冯鸳、张平和诸葛攸。慕容俊病重后,以为辅政大臣,协助太宰慕容恪摄政,稳定政局人心。慕容恪死后,担任摄政之职,和可足浑皇太后共同掌权。腐败无能,嫉贤妒能,阻碍悦绾改革,排挤吴王慕容垂,导致前燕国势逐渐衰落。建熙十一年(370年),前秦苻坚灭亡前燕,授给事中,出任范阳太守,卒于任上。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慕容评 国籍 :中国 民族 :鲜卑族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不详 职业 :前燕宗室、将领 封爵 :上庸王 官职 :太傅等 人物生平,斩杀赵将,消灭冉魏,讨伐冯张,辅佐朝政,燕亡仕秦,人物评价,史书记载,亲属成员,父母,兄弟姐妹, 人物生平 斩杀赵将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评的父亲慕容廆去世,慕容评的哥哥慕容皝继位。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正式建立前燕政权。 咸康五年(339年)三月,时任前军师的慕容评,与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舆泥攻袭后赵的辽西,俘获民众一千多家后离去。后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人追击,慕容评等同他们交战,斩杀呼延晃和张支。 建元元年(343年)七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向前燕求婚,慕容皝索要一千匹马作为聘礼。拓跋什翼犍不肯给,又骄傲自大,毫无女婿应有的礼节。八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率领慕容评等人进攻代国。拓跋什翼犍率领士众避开。前燕军没有遇见敌人,于是返回。 消灭冉魏 永和四年(348年)九月,慕容皝去世。十一月,慕容俊继位。 永和五年(349年)五月,慕容俊任命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称为“三辅”。 永和六年(350年),后赵灭亡后,后赵殿中督贾坚归附冉闵。不久贾坚回到家乡,拥有家兵数千家。慕容评带兵巡行勃海,派遣使者去招纳他,但他始终不投降。慕容评与他交战,擒获了他。慕容俊任命慕容评为章武太守。 永和七年(351年),慕容俊派兵攻打冉魏,派慕容评在鲁口攻打冉魏将军王午。慕容评抵达南安,王午派他的部将郑生抵抗,慕容评发起攻击,斩杀了郑生。 永和八年(352年)四月,慕容俊派慕容评与中尉侯龛率领精锐骑兵一万人进攻冉魏都城邺城(今河北邯郸)。慕容评等抵达邺城,冉魏将军蒋干及太子冉智紧闭城门抵抗固守,城外的兵众全都投降燕军。 五月,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东晋朝廷请求投降,并向东晋将军谢尚求救。五月初二日,慕容俊派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五月初三日,前燕军队擒获冉闵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 六月初六日,蒋干率领精锐士兵五千人和东晋的援兵出城战斗,被慕容评彻底打败,四千多人被斩首,蒋干逃回邺城。六月十三日,冉魏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邺城城门,让前燕军队进入,戴施和蒋干系著绳子从城墙上滑下来,逃奔到仓垣。慕容评把冉闵皇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以及王宫车乘服饰押送蓟城。冉魏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干、右仆射郎萧全都自杀,冉魏政权灭亡。慕容俊命令慕容评镇守邺城。 讨伐冯张 永和十年(354年)三月,慕容俊任命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权且镇守洛水。四月,慕容俊任命慕容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并封为上庸王。 当初,冯鸯将上党献给东晋,但又归附张平,不久又归附前燕,紧接着又背叛前燕。升平二年(358年)二月,慕容评前往讨伐冯鸯,但没有攻克。 升平二年(358年)三月二十日,慕容俊派领军将军慕舆根带领军队协助慕容评攻打冯鸯。慕舆根想展开急攻,慕容评说:“冯鸯营垒坚固,不如缓攻。”慕舆根说:“不对。您抵达城下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未曾交锋。寇贼认为燕国的力量不过如此而已,于是就互相聚集固守,寄希望于万一侥幸取胜。眼下我慕舆根的军队刚刚抵达,形势正好,众寇贼惶恐害怕,都产生了离心,应对之策还未确定,如果乘势而攻,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于是就对冯鸯展开了急攻。冯鸯和他的同党们果然互相猜忌,冯鸯逃奔到野王依附吕护,他的部众则全部投降前燕。 当初,后赵灭亡时,其将领张平、李历、高昌都派遣使者投降前燕,后来又投降东晋,不久又投降前秦,从各国分别接受爵位,想以中立的方式自我保全。升平二年(358年)九月,慕容俊派慕容评在并州讨伐张平。张平统辖的征西将军诸葛骧等人率领一百三十八座营垒投降前燕,慕容俊都恢复他们的官职爵位。张平率领三千兵众逃奔到平阳,又一次向前燕请求投降。 升平三年(359年),东晋泰山太守诸葛攸统率二万水兵、步兵攻击前燕,从石门进入,驻扎在黄河的小岛上。慕容评与长乐太守傅颜率领五万步兵、骑兵和诸葛攸在东阿交战,大败诸葛攸的军队。 辅佐朝政 光寿四年(360年),慕容俊病重,任命弟弟慕容恪为太子慕容暐的摄政,由慕容评、阳骜、慕舆根辅佐。不久,慕容俊驾崩,慕容暐继位。 慕舆根作为大将军,职位高于慕容恪和慕容评,不甘居于慕容恪之下,对小皇帝和可足浑皇太后诬告慕容恪、慕容评谋反。太后误信了,但皇帝慕容暐不相信,拒绝下诏。慕容恪很快察觉,和慕容评商议后,诛杀了慕舆根全族。 慕容恪虽然是摄政,但在重大决策上都和慕容评商议。他的摄政很成功,把前燕管理得很有效率,同时通过牺牲东晋将领土向南扩张。但慕容评对慕容恪的成功的贡献不清楚。建熙二年(361年),慕容暐宠信的术士丁进想讨好慕容恪,劝他杀掉慕容评,但慕容恪被惹恼了,处决了丁进。 建熙七年(366年),慕容恪和慕容评提出辞职,还政于慕容暐,遭到慕容暐拒绝。 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患病,考虑到弟弟吴王慕容垂是一个能干的将领,试图说服慕容评、慕容暐及慕容暐的庶兄乐安王慕容臧把军权交给慕容垂。但是,慕容恪死后,慕容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皇弟中山王慕容冲担任大司马,执掌军权。而慕容评成为摄政,和可足浑皇太后共同掌权。 慕容评虽然显然有军事才能,但作为摄政,他无能且腐败。建熙九年(368年),前秦四位国公背叛苻坚,向前燕求援。包括皇叔范阳王慕容德在内的众多官员,都认为这是征服前秦的良机。但慕容评顾虑再三,没有对前秦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于是,四位前秦国公的叛乱被扑灭。 同年,尚书左仆射悦绾注意:鲜卑贵族把百姓迁到自己的封地,不再像前燕朝廷纳税的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导致国库空虚,无力支付官员俸禄。于是,向慕容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慕容暐同意了,并且让悦绾负责此事,悦绾成功地让20万百姓重新为朝廷纳税。贵族因此忌恨悦绾,悦绾在当年就去世了。虽然史学家大多认为他本就有病,是自然死亡,但《晋书》称他是被慕容评所暗杀。悦绾改革失败对前燕造成了很大损失。 燕亡仕秦 建熙十年(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发动了对前燕的大举进攻,慕容评派出的军队都被打败,甚至由慕容臧所率的主力也在向都城邺城附近行进时战败。慕容评和慕容暐害怕了,逃回旧都和龙(在今辽宁锦州)。而被慕容评削权的慕容垂想做最后一搏。同时,慕容评派使者去前秦求援,许诺以慕容恪于365年攻占的洛阳地区为谢。慕容垂和慕容德大败桓温。不久前秦军赶来,再败桓温。桓温再也没有能力对前燕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但慕容评和可足浑皇太后不久做出了两项毁灭性的决定:尽管慕容垂的正妃是太后的亲妹妹,但慕容垂并不爱她。太后拒绝犒赏慕容垂所部,还想杀掉慕容垂,慕容评出于忌惮,也参与了谋杀计画。慕容垂闻讯,逃到前秦,做了苻坚的将军。同时,慕容评和太后拒绝应诺割让洛阳地区。同年末,愤怒的苻坚派丞相王猛率军六万讨伐前燕。 建熙十一年(370年)春,王猛进逼洛阳,洛阳被迫投降。王猛兵临壶关(在今山西长治),于路击败了所有抵抗的燕军,随后攻占晋阳(今山西太原)。慕容评率三十万大军对抗王猛,但因为畏敌,在潞川(今山西长治)驻扎。王猛军队很快到了,两军对垒。与此同时,慕容评作为燕军统帅,竟然在两军对垒的前线阵地上,见钱眼开,“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令40万前燕大军精神懈怠,从而丧失了战斗力。慕容暐闻讯遣使予以谴责,命慕容评把这些财富都分配给士兵,但大错已经铸成。冬天,两军交战,占绝对多数的慕容评的军队被王猛打得溃败,慕容评只身逃回邺城。慕容暐放弃邺城想逃回和龙,中途被俘,前燕灭亡。慕容评逃到高句丽,被高句丽送还前秦。前燕之人对慕容评公愤汹汹,千夫所指。慕容评仍然被秦王苻坚任为给事中。前秦建元八年(372年),慕容垂向苻坚指出:慕容评导致前燕灭亡,该杀;苻坚把慕容评贬为范阳太守,惜其无所作为,后其老于任上。 人物评价 慕容评工于心计,从事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四朝,年耆望重,声名远扬,为宗室大佬,和辅国将军慕容恪、辅义将军阳骛,号称“三辅”。 后期,腐败无能,鱼肉百姓,贪婪误国,自毁长城,和皇太后可足浑氏成为导致前燕国破家亡的罪人。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第九》 《晋书·卷一百十·载记第十》 《晋书·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 《资治通鉴 卷九十六至卷一百》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母亲:不详 兄弟姐妹 兄弟 慕容翰 文明帝慕容皝 慕容仁 慕容昭 慕容幼 慕容稚 慕容军 慕容汗 慕容评 慕容彪 姐妹 慕容氏,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妃子。[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也有版本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震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我觉得两个版本标准不同,一个是宫廷政治方面的,一个是民间的,都有可信度。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7-18 18:27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

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子,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

名伶杨月楼冤案

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时,时誉赞其玉立亭亭艺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间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戏园金桂园演出倾倒沪上男女一般京调非偏爱只为贪看杨月楼。就在同治十二年

年冬天杨月楼因与一商家女子的姻缘而引发了一场官

司。杨月楼在金桂园连续演出表现男女之情的梵王

宫等剧,一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共往连看三天韦女名阿宝年方十七,对杨月楼心生爱慕。归后便自行修书细述思慕意欲订嫁婚约,连同年庚帖一并遣人交付杨月楼约其相见。杨月楼且疑且惧不敢如约,韦女遂病且日见沉重。其父长期在外地经商未在沪,其母即顺遂女意遣人告知杨月楼,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楼往见遂应约,倩媒妁具婚书,行聘礼订亲并开始准备婚事,但事为韦女叔父所知以良贱不婚之礼法坚予阻拦谓,惟退。

韦母遂密商杨月楼仿照上海民间旧俗行抢亲,韦女叔父即与在沪香山籍乡党绅商以杨月楼拐盗罪公讼于官。于是正当其在新居行婚礼之日县差及巡捕至执月楼与韦女,并起获韦氏母女衣物首饰七箱据传有四千金,在将韦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据记小车一辆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红衣犹未去身也。沿途随从观者如云。审案的上海知县叶廷眷恰亦为广东香山籍人痛恶而重惩之当堂施以严刑,敲打其杨月楼胫骨百五。女因不仅无自悔之语反而称嫁鸡遂随鸡决无异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监待韦父归后再行判决。此案一出立刻传遍街衢舆论轰动杨月楼是红极一时!人人皆知的名优犯了这样颇富戏剧性的风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时优伶一向被视为贱民而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家资小富的商人杨月楼以贱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违反了良贱不婚的通行礼法,此外韦杨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当形式而乡党则以拐盗公讼于官县官又以拐盗而予重惩,这种种不合常规的事情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因而一时众论纷纷。最后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过,杨月楼案却是糊糊涂涂的了断。参与制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点影响,照样高高兴兴当官搂钱。而杨月楼的妻子韦阿宝,亦被其父逐出家门不知下落。杨月楼忧愤改名为杨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对官场黑暗及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欺的不满。

张汶祥刺马列案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淮安奇案

清嘉庆十三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知县王伸汉要李多开户口,以中饱私囊。李不从,王惧事泄,买通李仆毒死李毓昌。知府王毂亦受王伸汉赂银4000两,验尸时即以自缢报案。李叔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开棺验见服毒状,赴京告状。山东抚臬奉旨复查如实,就把王伸汉等拘至刑部严讯。一讯得实,王侵贪赈灾银23000两,同知林永升1000两,其余数十人各得不等。王伸汉处斩刑,知府王毂处绞刑,江督铁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职,遣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 李的随从是在李的墓前凌迟处死皇帝老儿真发怒了其余佐贰杂职获徙流杖责者8人。此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http://wwwxicinet/City/HuaDong/Other/b350595/d36121099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87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