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视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全集
http://hibaiducom/aini285/blog/item/0a00c99369dc4983a977a497html
“电波”吕行是“内鬼”邹涵虹最“特务” 猫扑网 2010-9-8 15:48
作为一部由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被誉为是“潜伏”和“无间道”的升级版。三位主演在剧中或是高级情报人员,密电专家;或是军统高级特工。因此在节目现场,主持人 刘芳菲 也现场发难,随堂测验究竟谁更适合做一名出色的特工! 随堂测验一: 吕行原来是“内鬼” 10条相同新闻>>
吕行为《电波》成变形金刚 吹风机吹脚底取暖 北青网 2010-9-8 14:27
由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历时近4个多月的拍摄,日前已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每晚两集连播。该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惊险刺激的场面、演员真实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再次领略了经典作品的所带了震撼和魅力。 8条相同新闻>>
《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惊险避血腥 千龙 2010-9-7 15:36
从两小时**到38集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剧中主角身份多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紧张,悬念重重;刻骨铭心的初恋与后来真假夫妻的情感挣扎,不同立场的亲兄弟反目成仇。几集一个故事,环环相扣,既相关又独立。 孙道临版的“李侠”俊朗儒雅,让人记忆深刻。 6条相同新闻>>
经典翻拍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被网友找碴(图) 21CN 2010-9-7 07:27
继《洪湖赤卫队》、《江姐》之后,又一部红色经典翻拍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近日再次登陆“央一”黄金档。总被称为“旧瓶装新酒”的红色经典翻拍剧,为了博得观众一笑总是使尽浑身解数,但却往往并不如意。 11条相同新闻>>
《永不消逝的电波》热播 兄弟情成为焦点(图) 新浪 2010-9-7 10:12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本报讯 继《洪湖赤卫队》、《 江姐》之后,又一部根据经典红色**改编的电视剧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在“新瓶装旧酒”大行其道之际,《电波》带来不少创新, 9条相同新闻>>
《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那人、那事(图) 东北新闻网 2010-9-7 08:12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新版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引起许多观众的极大兴趣。有不少上年纪的观众可能还记得,1958年八一**制片厂拍摄了一部表现***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 6条相同新闻>>
《永不消逝的电波》荧屏热播 三秦都市报 2010-9-6 07:35
根据影片翻拍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央视一套热播,面对《婚姻保卫战》、新版《红楼梦》等强势电视剧的前后夹击,《永不消逝的电波》依然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 **《风声》上映时,不少观众对其紧张激烈的剧情大为赞赏,而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故事的惊险程度上,堪比《风声》。 5条相同新闻>>
邹涵虹做客《影视界》 吕行当场求婚送香吻(图) 搜狐 2010-9-7 15:02
吕行、邹涵虹等主演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真实再现了我党的英雄李侠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除此之外,电视剧中新增人物赵子歧与女特务冯小昆之间的一段感情,也成为了该剧的最大亮点之一。 5条相同新闻>>
《永不消逝的电波》登央视 宗晓军演反派演出彩 浙江都市网 2010-9-6 11:02
根据同名**改编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近日亮相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汇集赵立新、吕行、宗晓军等一批实力派演员。本剧由著名导演滕文骥监制、智磊执导,描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国民党军统, 10条相同新闻>>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父以上的坟茔都在绍兴。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
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 ,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
汪精卫缺乏民族自信心
抗战初期,中国在日本凌厉的军事打击下大片沦陷国土,人民被大量屠杀,军队更是被成建制的歼灭或击溃。必须承认,当时的日本在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战争准备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比中国强很多。
日本自认为强大很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公然发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同时在国际上“不堪一击,很快屈服”也是列强对于中国抗战前途的共识。
作者呕心沥血整理出最真实的中国现代史,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真实历史,大大受益后人,贡献巨大!
这本书是笔者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时候翻出来看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在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后孙中山时代——笔者自己的称呼,国民党自身是如何发展演变的。通过本书,我们已经能够大致的窥见国民党对于信仰的危机,更能够发现国民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
汪精卫说的是西南官话。因为曾经在民国时期确立国语时,北京话与西南官话只有一票之差,但从方言在民国时期流行的情况来看,宁愿相信四川话(西南官话)与北京话的一票之差,也不相信粤语与北京话的对决。所以汪精卫选择说西南官话,而且他在演讲时的语速都比较慢,我们不用看字幕都能听懂。
西南官话的特点
西南官话中最大片区的使用人口约为1亿。其语音系统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从gkh,zcs中分化出jqx,-m韵尾派入-n或-ng、无尖团对立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西南官话多数不分平、翘舌音,有的地区仅将中古汉语发音为zi-,ci-,si-的入声字读作翘舌。
也有极少数地区如北京话般严格区分平翘舌音,多数不分fu和hu甚至f与hu颠倒,部分不分n和l大多有n、l对立,同时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后的eng读ong)。多数入声字派入阳平,分类简单。不似北京官话的入派三声复杂而混乱。
但是有的片保留入声(但多为特殊调值,并无塞音韵尾)或者派入其他调类。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川东方言很多粤方言独有的读字法,如解、六等数百字),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汪精卫是骨膜发炎病死的。
1943年底,由于急需取出伤及后背的子弹,汪被迫接受多次手术。次年初,在日本治疗的汪精卫因三节胸椎骨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形同枯尸。
1943年11月10日下午,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市一座冰冷的地下室内死去。
死因疑点
日本作家上阪冬子访问汪氏子女后写的书支持病死之说。一说是其妻陈相信中医,贴了中药膏药,却促使铅毒扩散全身,才造成汪病死。
另一说则是汪遭日本军下毒谋杀,但被汪精女汪文惺、女婿何断然否认。何表示汪患的是“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精卫 (中国头号大汉奸,汪伪国民政府主席)
2020年9月13日22点52分,距今仅仅两个月之前,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一位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就是原航天工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知非。老人家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享年92岁。
同时陈知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开国大将陈赓和烈士王根英的遗孤。
陈知非1929年,在上海出生,由于革命年代的特殊环境,父母没有办法亲自抚养他,因此自从4岁和父母分开后,陈知非便再没有见过母亲。
而陈知非对父亲的了解,则多是从外婆和舅舅那听到的。舅舅和外婆总会告诉他说父亲又到哪了,父亲又打了什么胜仗了,每次听到这些,陈知非都会很高兴。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17岁的陈知非才见到父亲。
陈赓这也是在阔别十三年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眼看如今的儿子已经不再是4岁时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个高大的小伙子。陈赓的内心十分的激动,这位大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了。
他把陈知非从头摸到脚,边看边说:“你真像啊,真像啊”。
陈知非听着父亲的话,也流下了泪来。
他知道,父亲陈赓这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王根英。
王根英,原名庶心,1907年出生于上海。由于出身贫苦,为了补贴家用,王根英只能很早地就来到纱厂做工。
正是在这里,王根英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立志投身革命,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陈赓。
提起陈赓大将,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位文武双全的大将,出身黄埔一期,深得当时的校长蒋中正先生的器重,同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称为“黄埔三杰”。
此时的陈赓,正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有时候会去工人夜校兼任教员。
来听课的人大多数是工人,在这其中有个17岁的纱厂女工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工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工人领袖,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王根英。
在斗争中王根英深感自己的文化低,所以夜校一成立,就约了妹妹和十几个女伴,成为夜校的第一批学生。
陈赓来自湖南农村,开口闭口总爱讲点“农民理论”,可王根英却相信“工人阶级”的力量。
所以开课不久,她就和陈赓争论起来,而且学员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陈赓,一派支持王根英。
这当时在夜校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可能也是缘分的一种吧,毕竟很多时候,鸳鸯都是从冤家发展起来的。
两人就这样争论,越争,陈赓越觉得眼前这个姑娘可爱。
陈赓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看着眼前的王根英,陈赓便总是有意无意地去找她搭话,但是当时的王根英太沉迷于学习,对于陈庚的示好并没有太多反应。
但是陈赓可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眼看王根英对自己的示好没有表达,便直接跑到了王根英的父母家中。
陈赓十分的聪慧,来上海没多久,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因此王根英的父母十分的喜欢陈赓。
而陈赓也借此机会向王根英表白,但是王根英还是拒绝了陈赓,因为此时的王根英觉得,自己欠缺的学习实在太多,必须要抓紧时间去学习,怎么能有时间去考虑儿女私情呢?
因此,自己第一次主动出击的爱情,就这样基本夭折了。
其实在认识王根英之前,陈赓曾经有过一段婚姻。
1917年,当时的陈赓年仅14岁,还在小学读书,家里由父母做主,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让他娶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媳妇。
但是对于这种包办婚姻,陈赓根本就不满意,所以在新婚之夜,陈赓非但不入洞房,还一再要求父母把媳妇送回娘家。
陈赓的父母并不让步,甚至以武力威胁陈赓,陈赓见此,便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临走时,他对女方说:“我要走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有可能一辈子都不回来,你还是回到娘家去吧”。
就这样陈赓一去不回,一年后,陈赓的父母也只好赔了一笔钱,然后把这个儿媳妇送回了娘家。
而这一次遇到王根英是陈赓第一次真心实意的喜欢一个姑娘,虽然第一次的进攻没有成功,但是王根英已经彻底地占据了陈赓的内心,是他久久不能忘怀。
在1924年陈赓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在学校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陈赓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几天几夜没合眼,查找出了凶手。
何香凝一看陈赓如此的果断、勇敢,并且为人正直,便想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但是却被陈赓婉言拒绝了,因为这个时候陈庚的心里只有王根英一个人。
本来以为不知道什么才能再相见,但是老天还是眷顾了两个人,在3年后,陈赓和王根英两个人又再一次相见了。
在陈赓走后的几年里,王根英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1926年10月至1927年间,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王根英都积极参加了,在这期间,王根英逐渐的成长为了一个工人运动领袖。
周恩来很欣赏她的组织能力和勇敢精神,因此提议她当妇女执行部长。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临时政府成立,她当选为市人民委员。
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参加了会议。
而此时的陈赓,则正领导警卫营担任整个大会的警卫工作,而且他也是代表之一。
在人群中,陈赓很快地就认出了王根英,几年前的火热的内心一下子被点燃了。
在大会期间,陈赓特意选了个距离王根英近的座位,虽然会场极其的严肃,但是陈赓的内心却总是会被王根英所吸引走。
实在无法按耐自己心情的陈赓,突发奇想,拿起笔来写了一个纸条,递给了王根英。
此时的王根英正在专心地听报告,一看一个纸条递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回头一看,是陈赓,脸一沉,气哄哄把纸条拿过来。
她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王根英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回头看了一眼陈赓。
此时的陈赓跟原来也不一样了,更加的英姿勃发,十分的英俊。
王根英心头一喜,但是马上就有些生气了,她对于陈赓这种求婚的方式,感觉很不满意,有些太随意了。
王根英心中灵机一动,她决定捉弄一下陈赓,于是她小嘴一嘟,转身就将纸条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然后继续坐正了听报告。
陈赓一看,一张纸条过去了,久久没有回应,显然是石沉大海了。
但是陈赓这个小伙子,可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而是又写了一张纸条传了过去:"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收到后,瞥了一眼,又将纸条贴到了墙上。
陈赓一看,这倔强劲儿也上来了,于是继续写:"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但是这第三张纸条传到了王根英手上的时候,王根英索性连看都没有看,而是直接贴到了墙上。
这个时候,大会正好看到一半,会议中场休息,一看墙上贴着的纸条,大家就都围了上来。
围着纸条,看着纸条上的字,都笑了起来,有人就问王根英:“王根英啊!你这样处置陈赓的情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陈赓这时候倒是发扬了自己“脸皮厚”的精神,不仅不觉得不好意思,还特意挤到人群里顽皮地说:"根英这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正在向她求婚呢!"
而王根英,脸一红,就跑出了会场。
虽然,王根英对于陈赓的这种方式比较不喜欢,但是她还是能感到陈赓的确是真心的喜欢自己。
当时代表开会的地方,就在陈赓他们特务营驻地附近。
黄昏时分,陈赓又把王根英约了出来,两人一起到江边去散步。
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王根英也就没有那么拘谨了,两人在江边漫步,陈赓不断地讲着军中的故事,王根英听得十分地入神。
王根英亲热地挽着他的胳膊,静静地看着陈庚。
陈赓突然话头一转:“你怎么不说话”
“叫我说什么”
“说你要嫁给我嘛!”
王根英用拳头直捣陈赓的胸口:“瞎讲!”
陈赓一本正经:“根英,说真的,咱们结婚吧。”
王根英深深叹了口气:“我不是不想结婚,可是你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有了孩子,我们怎么斗争”
陈赓呼地站起来:“斗争都得是光棍”
“你小声点!”王根英把手放在他的手心里,“再等…4年!”
“什么你要我等成老头子”
“那再等……两年。”
“不行,顶多等——两天!”
“啊”王根英急了“现在大家正在开会,你让人家笑话。”
说罢,又生气地走了。
陈赓回到军营,免不了被兄弟们笑话一顿。
但纵然这个时候,陈赓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幽默的本色,躺在铺上, 还在开玩笑:“你们谁要能说动王根英和我结婚,我就给他当众磕三个响头”
大家说笑一通并不在意,可这话传到了周恩来耳中,周恩来便来到了陈赓的宿舍。一进屋,就被大伙围在中间。
周恩来往床上一坐问:“陈赓呢他怎么不过来”大家一听“有戏”,立刻将陈赓架了过来,要他给周恩来磕三个响头。
周恩来笑了:“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来找我”
陈赓脸一红:“我欠了你的债呢。你忘了么去年我给你当秘书,颖超千里迢迢来广州,你让我拿着她的照片到码头去接,我个大活人就楞没接着,害得颖超摸了半夜才到…”
“这有什么嘛我们不就是当天结的婚吗这次,我一定让你明天当上新郎。”
说罢,周恩来又把陈庚埋怨一番,说他这个爱情细胞太缺乏,这求婚方式太过于奇葩,众人大笑一番之后,周恩来便出门给陈赓去办事了。
于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来到了王根英的住处,一番谈心之后,王根英点了点头,同意马上结婚。
其实本来王根英就对陈赓有好感,只不过是一时生气而已。如今经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说,自然也就同意了。
但是王根英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新婚之夜,不许陈赓那帮兄弟来“胡闹”。
于是到了第二天,陈赓和王根英的被子搬到了一起,就算是完了。
两个彼此钟情已久的年轻人,终于结为了夫妻。细算下了,这一别几年,两个人在自己的战线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又能再次重逢还能最终走到一起,这不得不说,实在是上天注定。
婚后的生活是无比甜蜜的,两人终于没有彼此之间最后的隔阂,彼此只属于对方,这是王根英和陈赓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是就在两人结婚不久,就传来一个坏消息:夏斗寅叛变了!
没几日,汪精卫又密令何键屠杀革命者,“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个漏网。”霎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
鉴于形势的严峻,王根英奉命要回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此时两人刚刚成婚,却马上就要面临分别,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了。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只能服从组织的安排。
王根英走的那天,周恩来赶来送行。
他们在新房中把最后一点米面全都做了干粮,并给周恩来做了一盘他爱吃的红烧狮子头。周恩来对陈赓说:“你找了个好媳妇,心灵手巧,你可别忘了人家。”
“忘不了的,我们相约,每晚相思一刻钟” 王根英又被他说得脸红了。
陈赓滔滔不绝地说笑着,借以掩饰他内心的难舍难分。
就这样,王根英秘密潜回上海,而陈赓则跟周恩来去了九江。
不久,南昌又爆发了“八一”起义,陈赓奉命来到了南昌,参加起义,一对刚刚结合的恋人,此时天各一方,为民族的事业奋斗在生死线上。
王根英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工作繁忙而危险。回到上海之后,王根英一直惦记着陈赓的安危,但是久久没有消息,这使得王根英揪心不已。
结果,没多久,就传来了陈赓负伤的消息。
原来陈赓在南昌起义后,随军进军广东,在途中,陈赓左腿中了三弹,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了,无奈之下,只能来到上海养伤。
此时距离两人新婚仅有数月,但是再见到陈赓,却比原来消瘦了许多,王根英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随后王根英将他安顿在家中,尽心照料,而陈赓也在组织的帮助下留了下来,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
在此后的生活中,斗争环境日益的险恶,在这条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参与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卫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的安全。
在这期间,两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们开头讲到的陈知非。
但是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进一步严峻,生活变得十分的困难,一家人需要不停的搬家来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
每一次搬家,陈赓和王根英最先考虑的不是别的,而是地形适不适合逃跑。
但是,这一段时光,也是两人一生中仅有的一段共同生活的时光,因此虽然艰险万分,但是却也弥足珍贵。
1931年底,陈赓奉命赴鄂豫皖苏区工作,王根英则继续留在上海,负责沪东区工人反帝大同盟分部的工作。
此后的日子,王根英和陈赓基本都是天各一方。
彼此虽然挂念着彼此,但是想见面却是极其的困难,甚至连互通消息都是极为困难的。
这使得两人开始很怀念前几年在上海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毕竟两个人还在一起,每天还能看到彼此,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陈赓走后,王根英的生活也更加的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王根英只能带着儿子陈知非和一个烧饭的汽炉子,东躲西藏,开战起来了“城市游击战”。
有一天,王根英正在伏案写东西,忽然有人从背后抱住她,她回头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日夜想念的陈赓。
“什么时候咱们永远在一起…”王根英对这离别的日子多多少少有些忧伤。
陈赓告诉她:“快了,组织上让你和我一道去江苏苏区。明天就走。”
王根英高兴得眼眶里流出泪花:“咱们终于要在一起了。”
“你快收拾收拾,把知非托给他姥姥。我出去一趟,钱壮飞也在苏区,我去问问她女儿有什么话要捎给他,很快就回来。”
可陈赓一走,几天未回,王根英便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又过了几天,陈赓还是没有消息,王根英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内心,便出门去寻找陈庚。
结果,同行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是,陈赓被捕了!王根英听到后,瞬间就晕倒了。
原来,陈赓离开王根英后,到丽都大戏院去找钱壮飞的女儿,被一个叛徒给盯上了。陈赓跟他扭打起来,因为腿受过伤,没能脱身,被关进了老闸捕房西牢,后经党组织营救,又逃了出来。
陈赓逃出来之后,他回到岳母家去找王根英,岳母告诉他:打你出事后,她就抱着个孩子东躲西藏,门口老有人探头探脑,她不敢在家就躲到杨家滨乡下亲戚家去了。
陈赓一听,心里稍微地安稳了一点,也不能在上海久留,离开上海去了江西境内。
这年12月,王根英回到娘家,听到陈赓已经逃了出来,悬着的心就算是放下了。
丈夫没事,这对于王根英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这个厄运又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由于叛徒的出卖,回家后没几天,王根英就被捕了。
王根英被捕后,辗转押解到了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和帅孟奇、夏之栩等关在一起。
她在狱中三年多的时间里,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但是王根英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一直坚贞不屈。
抗战爆发后,周恩来代表***和蒋介石和谈时,要求释放政治犯,并和叶剑英等到狱中看望了王根英,当场点名释放了她。
后来,王根英跟着周恩来到了西安,又来到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分别数年的夫妻两人,终于再次相逢!
这些年来,陈赓自从知道王根英被捕之后,这颗心就没有一天安心过。
妻子跟着自己实在是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自己作为丈夫,没有办法保护妻儿,这使得陈赓非常的自责。
而作为一名革命军人,陈赓只能将这种苦楚深深的埋在心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场上消灭更多的敌人。
此时的陈赓已经是八路军386旅的旅长了,再次见到妻子,陈赓的眼泪喷涌而出,他紧紧地握着妻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可却一句都说不出。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这是形容恋人分别后重逢的心情。
而陈赓和王根英自从武汉新婚之后,几乎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先是陈庚负伤,然后整日躲躲藏藏,然后两人又相继入狱。此时王根英在狱中四年后终于被放了出来,再见到恋人,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陈赓在1937年8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
然而,就在两人历经磨难终于重逢之后,仅仅半个月,王根英便接到了组织上的通知,让她去延安陕甘宁党校学习。
两个人的心中极其的难受和不舍,毕竟才刚刚重逢,却马上就要分别,这对于分别数年的两个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但是作为革命军人,服从组织的安排,是第一原则,因此陈赓和王根英都没有说什么。
对于王根英来说,自从被捕之后,本来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陈赓了,她深知都留好了遗书。
而今再次见到爱人,而且爱人还 健康 的活着,听罢后点了点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隔三差五的见上一面,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9月15日,陈赓将王根英送走,回到屋里,心里空落落的,他在日记中写到:离别时,彼此表面上都故作镇静,但是根英已背着我流泪矣
1938年秋天,从党校毕业的王根英被分配到了129师工作,担任 财经 干部党校政治部指导员,而当时陈赓的386旅,正在往这一带集结。
王根英十分的开心,终于又能再见到久别的丈夫了。
某一日,在队伍正在行军,陈赓骑在马上,远远就看到了妻子,兴奋的陈庚,狠狠的抽了一下马屁股,高兴地冲了过去。
到了近前,陈赓抱着王根英就转了三个圈:"喜从天降!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王根英。"
这时候,看到旅长如此的兴奋,身旁的战友们哈哈大笑起来,纷纷起哄。
王根英一下子脸就红了:"看你那疯劲!"
陈赓依旧是当初在武汉写情书的时候的“厚脸皮”模样:"情不自禁嘛!"
但是,本来以为以后可以不再饱受相思之苦的两人,这一次见面,竟然成了永别!
1939年3月,日军对根据地进行了突袭, 财经 干部学校的师生们在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日军的袭击。
在混乱的过程中,师生们都被日军烧光了村庄,在混乱之中,师生们被冲散,王根英则带着一部分伤员,艰难的逃亡。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伤员的安全,王根英将自己的骡子让给了伤员,自己则和警卫部队一起徒步突围。
就在好不容易刚刚冲出了被包围的村子之后,王根英却发现装有公款和重要文件的包没有拿。
她焦急道:"不好,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说完,她不顾身边人劝阻,立刻前往驻地取回公款。
而就在她去了包裹,快要逃出村的那一刻,日军发现了她,很多同志们躲在远处看到她被机枪扫中倒下。
战友一看王根英倒下,立刻红了眼,立刻组织起队伍杀回村子。
等来到王根英面前的时候,王根英已经奄奄一息了,面对要背着她突围的同志,王根英低声 的 说道:“不要管我,我不行了,你们快快突围!请转告陈赓,让他狠狠的消灭日寇,转告陈赓”
就这样,年仅32岁的王根英,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这时候的陈赓正率领着八路军386旅越平汉线西进,一日陈赓正在给部队讲话,通讯员送上了一份电报。
他一看,浑身就是猛然的一震:王根英同志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壮烈牺牲!
陈赓忍不住痛哭,愤怒的他猛然拔出了手枪,对着天空砰砰射出子弹。
他流着泪水,独自在积雪尚未融化的树林里站了很久。
然后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来20个字:"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此后,陈赓就中断了日记。
陈赓强忍着夫人离去的痛苦,坚持到了百团大战胜利之后,陈赓病倒了。
半个月持续的高烧和昏迷,使得陈赓整个人都脱了相,虽然身边马海德等名医,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是啊,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药,又如何能医得了陈赓心中的创伤呢?
众人围坐在床前,看着昏迷的陈庚,只听到他在不停的喊着:根英!根英!
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许诺要为他守节三年。
三年之后,他才开始重新考虑组建家庭,和傅涯结婚。但是陈赓对于王根英的思念,却延续了一生。
陈赓生前不止一次在傅涯面前诉说着自己失去王根英的痛苦。
1961年,陈赓病逝,在弥留之际,陈赓一直喊着“怀申,怀申。”
“怀申”陈赓孙女的名字,申就是上海,而这个名字,也是陈赓对于自己和王根英在上海那段岁月的怀念。
那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在一起生活的时光。
陈赓去世后,傅涯整理了陈赓的日记和文字资料,同时不断 的 奔走访问故人,为王根英烈士写下了传记——《报国何计女儿身》。
用傅涯的话讲:“这也算是偿还一点自己对陈赓同志照顾不周的心意吧。”
傅涯作为陈赓的第二任妻子,同为女人的她,对于王根英,一直十分的敬重。在她2010年去世之前,她特地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王根英和陈赓的遗骨葬在一起。
遵照傅涯的遗愿,2011年,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往湖南省湘乡县,和陈赓大将合葬。
在整理王根英烈士的遗骨的时候,人们在她的尸骨中发现了两枚子弹。
经过鉴定,一枚是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的枪弹,一枚是三八大盖的子弹,可见当时的王根英被机枪扫中之后,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随后又被敌人补射了一枪。
而这两枚子弹,也成了王根英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物。
陈赓和王根英这一对革命伉俪,生前为了民族独立舍弃了小家,经历了太多的分别,如今终于可以长眠在一起,再不用经受分离之苦!
吾辈众人,应当铭记先辈创业之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