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刽子手》主题思想是崇扬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主义精神。
面对法国侵略者的统治,西班牙人民在莱加奈斯侯爵大人的带领下进行起义,可惜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失败。
为了惩罚莱加奈斯侯爵的背叛,法国将军下令绞死他的全家。后来虽然听下属的劝解改变主意,却想到了一个更加无人性的作法。
如果莱加奈斯侯爵让他儿子亲自动手杀死亲人,那么可以免除行使刑罚者的性命,用以让莱加奈斯侯爵能够延续香火。
这个残酷的重任,经过一番波折,落在了莱加奈斯侯爵的大儿子朱阿尼托身上。虽然苟延残喘下来,可怜的朱阿尼托,却要承受亲手斩杀亲人的残忍痛苦。
就像小说所说,除了死亡,朱阿尼托此生都无法得到心灵的安宁。
主题思想提取技巧:
1、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
弄清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就等于弄清了文章的写作核心,明确了主题所依附的对象。
2、要善于寻找段落的中心。
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段落中心句加以勾画与提炼,就能快速把握全文的内容,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3、要善于划分文章的层次。
文章的主题思想往往散落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之中,因此,有的文章读者可能很难直接找到其主题思想。这时,抓住文章的起承转合,进行层次的划分,便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
4、要善于知人论世。
这些作品的诞生,往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特殊的人生体验。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传达出来的东西会引发思考,假期的时候也有被推荐读《欧也妮•葛朗台》,但因为一些原因最后没来得及读。这次读《刽子手》,有一些新的想法,会涉及到一个贵族精神的概念。
《刽子手》讲述的是西班牙被拿破仑占领期间西班牙莱加奈斯侯爵一家反抗法国入侵的故事,残暴的法国入侵者提出要想保留家族血脉,就必须让赦免的儿子替代刽子手,向侯爵一家行刑。这是一个有悖于人性和人伦的要求,带来的的是一种越过肉体,精神上的痛苦。而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高贵的一家子在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从容不迫,大义凛然。他们的精神面貌平静到不能再平静。作为贵族,他们选择砍头这一酷刑作为贵族有尊严的死法,而不要绞刑。玛努埃尔仅八岁,还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但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责备哭泣的姐姐,鼓励行刑处死他们一家的哥哥,在断头台上,我似乎可以看见一个那么美好的孩子不断调整姿势,然后说出一句让我忍不住想掉眼泪的话,‘’我这样行不行?‘’他的这种气度来自本身的教养和教育。玛丽塔吉面对灾难她处于本能的哭起来,但在面对死亡,她说她难过的是他们就要离开,只剩胡安尼托一人,那是怎样的不幸啊?这是一个看似软弱,实则多感,骨子里透着坚强的姑娘。而老莱加奈斯侯爵作为一家之主,精神支柱,舍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个个倒在自己面前,他向他的儿子请求一死,给予他父亲的祝福,侯爵的原谅。侯爵夫人表现出一种勇敢而深厚的母爱,她看见儿子杀死自己亲人的痛苦,她深知他已无力承受,最终她不在乎死亡的形式,撞死在岩石上。胡安尼托被迫成为一个刽子手,他承受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最终他也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我不得不说一个人,克拉拉,我太喜欢她,尽管她放走维克多,从而引发了这场灾难,有人说她太不分轻重,但是这是多么敢爱敢恨的姑娘,也许没有战争,她和维克多会成为恋人,尽管结局维克多求情成功,以嫁给他为条件可以免她一死,但是克拉拉决然赴死,第一个走向断头台,向维克多投来蔑视的目光,她有自己的感情,但在特定的场合下,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坚持自己的原则。
巴尔扎克有一种浓郁的贵族情节,这是他为什么身为法国人,却如此称赞西班牙贵族的很大原因。什么是贵族?中国人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有关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甚至是一个蔑视词。贵不等于富,如果说富体现的是物质方面的,那么贵就是精神方面了。而真正的贵族骨子里渗透着担当,培养贵族不是培养如何享受,中国所谓的贵族学校,攀比成风,拜金至上,贵族不是养尊处优,贵族精神更不是暴发户精神,这是一种修养,尊严,风度,优雅,是一种责任担当,有着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意志。英国贵族历经万代,不单单只是血统的原因,他们受国民尊敬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中国,历代政权更替频繁,无法保证血统的延续,再加上受儒家思想(孔子云,富与贵,于我如浮云)影响,最重要的是国家政体的不同,国情不同,所以对贵族的理解会有偏差。
我们也说并不是只有贵族才有这种精神,有的平民一样拥有,这不是特权,而是一种大家都要为之努力的力量。贵族精神的对立从来不是平民意识,而是奴隶精神。因为贵族精神要素的主要来源在于,俯身而下,对平民的同情和关怀,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我想首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不管你是不是贵族,我想拥有贵族精神要更重要的多。
第一次写,还请多多指教(๑• •๑)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写有《巴尔萨摩男爵》、《王后的项链》以及《红屋骑士》三部作品,被称为“法国革命三部曲”。在这三本书中,详细的描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人生的三个阶段。
玛丽王后全名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公主。1766年,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求婚。但直到1770年,玛丽14岁时才得以踏上法国国土,出嫁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因此成了法国王后。但这位新王后并不怎么称职,政治上毫无建树,反而热衷于舞会、时装这些和政治毫无关系的奢侈事情,因而开销甚大以至于有了“赤字夫人”这一称号。
可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玛丽王后反倒突然变得比丈夫路易十六还有主见。她不仅支持国王拒绝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请求,而且还试图借助奥地利军队压制法国内部的资产阶级革命。此时的玛丽王后,拿出了她作为一个王后所有的骄傲。
不过即便玛丽王后当时的行为受到千夫所指,但却还是有一些人站在了她这边,最著名的就是法国大作家雨果。但玛丽王后的骄傲在当时无疑是一种顽固,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极坏的。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夫妇曾试图逃脱到外国,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玛丽王后曾暗中寻求法国旧贵族的帮助,但却都被果断的拒绝了。那些法国曾经的贵族们,不仅不出手帮助玛丽夫妇,甚至还落井下石,试图用路易十六的头来换取赎金,其中甚至包括国王的弟弟。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最后走投无路的玛丽只好借助奥地利之手镇压国内革命。
玛丽王后以泄露军事秘密为代价,争取奥地利的援手。但玛丽的卖国行为却适得其反,最终激起了巴黎人民的起义。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路易十六和玛丽被囚禁了起来,经过一番审判,最终被推向了断头台。
而就在玛丽被送上断头台执行死刑时,这位时尚、高傲的王后,却一不小心踩了刽子手一脚。这时玛丽王后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你瞧,玛丽王后到死依然保持着她贵族的骄傲。
不过曾有人质疑这件事儿,认为是虚传。理由是,当时被砍头的人都是被绑着并且嘴巴堵着的。但画家大卫的一幅铅笔速写证明,这种推测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时玛丽王后只是被绑着,并没有被堵上嘴巴。
而且当时刽子手桑松的任务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临死前的台词,这句话连同罗兰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恶无数”都是当时有名的临死遗言。
玛丽王后被推上断头台时38岁,她死后被扔到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玛丽,作为一个女性,她曾经时尚、美丽且高贵过,只是碰上了社会制度变革的时代,最终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断头台。也许她曾经极度的奢侈消费过,但这并不能作为法兰西帝国灭亡的主因。
因为法国曾和奥地利多次战争,虽然路易十五时打败了奥地利,但由于外交的失败导致了法国人民对奥地利的憎恶。和中国的杨贵妃一样,这位来自奥地利的王后最后成了阶级斗争的替罪羊,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