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不是猫,属于熊科。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
大熊猫视为国宝的原因:
1、数量稀少、繁殖难度大
目前全世界的野生大熊猫数量在1600只左右,圈养数量也只有548只,数量可以说是非常的稀少的,它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而且大熊猫的人工繁殖难度很大,成活率也较低,再加上生存环境的减少,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成下降趋势。
2、中国独有,其他国家没有
大熊猫是是我国一个独有的物种,只有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岭中有分布,其他国家的大熊猫都是从中国运送过去的。
3、动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它的祖先在2-3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还有着多个分支,但最后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逐渐灭绝,所以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他对于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球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大熊猫
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
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 命名仪式现场气氛友好热烈,高潮迭起。千余名法国各界人士冒着初冬的严寒全程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喜庆时刻,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
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1这是11月18日在法国中部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熊猫馆举行的命名仪式现场。3个多月前在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双胞胎18日分别喜获中文名“欢黎黎”和“圆嘟嘟”,寓意中法友谊和健康成长。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红灯笼、石狮子、六角亭……位于法国中部的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熊猫馆18日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3个多月前在该园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双胞胎当天分别喜获中文名“欢黎黎”和“圆嘟嘟”,寓意中法友谊和健康成长。
新华社记者当天在大熊猫命名仪式上看到,在临时的透明展示箱内,“欢黎黎”和“圆嘟嘟”通体毛茸茸、粉嘟嘟,相互依偎,憨态可掬。园方表示,两只熊猫幼崽目前状态良好,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
据介绍,超过12万人参加网络投票,为熊猫宝宝选择中文名。“欢黎黎”和“圆嘟嘟”从5对备选名字中脱颖而出。“欢黎黎”的“欢”字来自熊猫妈妈的名字“欢欢”,“黎”字取自法国首都“巴黎”;“圆嘟嘟”的首字来自熊猫爸爸“圆仔”,“嘟嘟”意指“成都”。这两个名字寄托着两国人民对熊猫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延续中法友谊的祝愿和期许。
中国奥运跳水冠军张家齐和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姆巴佩分别担任“欢黎黎”和“圆嘟嘟”的“命名人”。姆巴佩在命名活动上表示,能够出席大熊猫命名仪式,他倍感“骄傲”和“荣幸”。与中国奥运冠军共同出席如此重要的活动,“是令人难忘的时刻”。
这是11月18日在法国中部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熊猫馆拍摄的命名仪式上的大熊猫双胞胎。3个多月前在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双胞胎18日分别喜获中文名“欢黎黎”和“圆嘟嘟”,寓意中法友谊和健康成长。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张家齐说:“再过两个多月,另一只大熊猫、也就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之一‘冰墩墩’将再次让世界聚焦我的家乡——北京。我也热切期盼与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一起,在2024年相聚巴黎奥运会!”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临时代办余劲松致辞表示,中法两国开展大熊猫合作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在两国特别是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共同努力下,“欢欢”“圆仔”在法国安家落户、“添丁进口”、幸福生活,给两国人民带来很多欢乐,也成为中法友谊的象征。
2012年,“欢欢”和“圆仔”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来到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中法大熊猫繁育合作计划。2017年8月,“欢欢”诞下雄性幼崽“圆梦”,“圆梦”是首只在法国出生的大熊猫。今年8月2日,“欢欢”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
11月18日,在法国中部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熊猫馆,来自中国四川成都的保育员将大熊猫双胞胎宝宝送到命名仪式现场。3个多月前在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双胞胎18日分别喜获中文名“欢黎黎”和“圆嘟嘟”,寓意中法友谊和健康成长。
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2据法新社法国圣艾尼昂消息,当地时间18日,法国中部博瓦勒野生动物园今年8月2日出生的一对双胞胎雌性大熊猫被起名为“圆嘟嘟”和“欢黎黎”。
报道称,博瓦勒野生动物园负责人德尔菲娜·德洛尔说,在为这对大熊猫宝宝选择中文名字的过程中,有超过122万法国人通过网站选择了“圆嘟嘟”和“欢黎黎”。她说,这两个名字是受这对宝宝的父母“圆仔”和“欢欢”名字的启发,“唤起人们对大熊猫幼崽健康成长的愿望,也象征着中国与法国的深厚关系”。
据报道,“圆嘟嘟”和“欢黎黎”是10年前中国租借给法国的大熊猫“圆仔”和“欢欢”的后代。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旅法大熊猫双胞胎获名3据中国驻法大使馆网站消息,2021年11月18日,旅法大熊猫双胞胎幼崽“欢黎黎”“圆嘟嘟”命名仪式在法国博瓦勒动物园举行, 中国奥运跳水冠军张家齐、法国足球运动员姆巴佩共同为幼崽命名。驻法国使馆临时代办余劲松、法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勒穆瓦纳、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议会主席博诺、卢瓦尔-谢尔省省长佩斯诺、博瓦勒动物园园长德洛尔以及法国各界人士千余人共同出席活动。
初冬的博瓦勒动物园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处处洋溢着欢快友好的气氛。熊猫馆“中国之巅”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宝宝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十分乖巧灵动,惹人喜爱。在来宾们热切期盼下,余劲松临时代办、张家齐与勒穆瓦纳、姆巴佩共同揭晓命名。旅法大熊猫双胞胎幼崽正式取名“欢黎黎”“圆嘟嘟”,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欢黎黎”的'“欢”取自熊猫妈妈“欢欢”,“黎黎”意指“巴黎”;“圆嘟嘟”的“圆”取自熊猫爸爸“圆仔”,“嘟嘟”意指“成都”,寄托两国人民对它们健康快乐成长、延续中法友谊的祝愿和期许。
(左为“欢黎黎”,右为“圆嘟嘟”)
据中方育幼专家介绍,出生于今年8月的“欢黎黎”“圆嘟嘟”已满百天,体重已经从出生时的149克、128克增长到接近6千克。姐姐“欢黎黎”嘴巴较长,毛发蓬松,长相更接近爸爸“圆仔”。妹妹“圆嘟嘟”鼻子和嘴周边呈黑色,遗传了妈妈“欢欢”的美貌。两只熊猫宝宝已经可以自由爬动,很快就能学会走路。有伴玩耍不寂寞,嬉戏打闹时,“圆嘟嘟”往往占据上风。
余劲松临时代办在致辞中表示,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欢欢”“圆仔”在法国安家落户、添丁进口、幸福生活,为中法关系史增添了充满温情的一页。此次两只大熊猫幼崽由中法知名运动员联合命名,是两国在生态和体育领域的一次“跨界”合作,为中法各领域交流提供了创新形式。大熊猫承载了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相信中法将继续共同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勒穆瓦纳表示,2017年他亲身见证大熊猫幼崽“圆梦”命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天又非常高兴地参加了“欢黎黎”“圆嘟嘟”的命名仪式。四年来,先后3只大熊猫在法国出生,着实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连接法中这两个东西方悠久文明的桥梁。法中两国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军者,相信两国未来可以在该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张家齐表示,很高兴成为旅法大熊猫幼崽命名人,期待陪伴熊猫宝宝健康成长。不同文化、种族、信仰的人们因崇尚自然、追求和平和友爱而走到一起,衷心希望奥林匹克格言中的“更团结”变为现实。再过两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再次把世界团结在我的家乡北京。期盼与世界各国运动员相聚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再来看望“欢黎黎”“圆嘟嘟”。
姆巴佩表示,非常荣幸作为“欢黎黎”“圆嘟嘟”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幼崽的命名人,祝愿它们健康成长,为法中两国人民带来更多欢乐。作为法国年轻一代,愿意积极投身濒危动物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博瓦勒动物园园长德洛尔表示,博瓦勒动物园长期以来与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欢黎黎”“圆嘟嘟”两只大熊猫幼崽长势喜人,预计12月中旬即可与公众见面。博瓦勒动物园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和科普教育事业,希望继续与中方开展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命名仪式现场气氛友好热烈,高潮迭起。千余名法国各界人士冒着初冬的严寒全程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喜庆时刻,充分显示了法国民众对大熊猫的关注和热情。仪式开始前,博瓦勒动物园播放了大熊猫科普视频并对大熊猫“欢欢”“圆仔”一家在法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CGTN、凤凰卫视、华人卫视、《欧洲时报》等中文媒体以及路透社、法新社、法国电视3台、《费加罗报》等国际和法国主流媒体对命名仪式进行现场报道和采访。
2012年1月15日,来自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欢欢”“圆仔”抵达法国博瓦勒动物园,正式开启中法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2017年8月4日,“欢欢”产下一只雄性大熊猫,成为首只在法国出生的大熊猫,由两国元首夫人共同命名为“圆梦”。今年8月2日,“欢欢”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幼崽。在短短两周左右时间内,超过12万名法国网友参与了博瓦勒动物园发起的大熊猫幼崽命名网络投票活动,最终“欢黎黎”“圆嘟嘟”得票最多、脱颖而出。
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如下:
1、大熊猫其实是熊科动物,且是咬合力最高的肉食性动物之一。
2、熊猫一天可以排便高达4次,幼年熊猫还会吃母亲的粪便。
3、古时候的中国人害怕熊猫,将它们描述成长着黑白毛皮的食铁兽。
熊猫的外貌:
大熊猫(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熊猫的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气味标记:
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
大熊猫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
在非发情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发情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
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
食性食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
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
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 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
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
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
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