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佛教节日之月光菩萨圣诞?

农历佛教节日之月光菩萨圣诞?,第1张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大家都知道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而在佛教日历中,这一天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日是汉传佛教神祗——月光菩萨圣诞,虔诚的佛教信徒都要纪念这个日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月光菩萨圣诞。

农历八月十五,是汉传佛教的月光菩萨圣诞。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药师如来之胁侍。依《修药师仪轨布坛法》说,月光菩萨身呈白色,坐鹅座上,手持月轮。但此像与历代相传者颇不同,历来所造皆为立像,月光菩萨即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在密教中,月光菩萨是密教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又是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之一尊。金刚界中,月光菩萨位列微细会等第二院之西边,身呈白色,左手握拳当腰,右手持月光形或持莲华,华上安半月,密号清凉金刚,三昧耶形为半月形。胎藏界中,月光菩萨位于文殊院中妙吉祥之右方,妙音菩萨与无垢光菩萨之间,右拳当腰执莲华,华上安半月,左拳当胸持合莲华,跏坐莲台,密号威德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华,上置半月形。

月光菩萨也与日光菩萨一样,与观世音菩萨《大悲咒》有密切关系,凡至心持诵《大悲咒》之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后,如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则月光菩萨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病痛,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月光菩萨陀罗尼曰:“深低帝屠苏吒,阿若密帝乌都吒,深耆吒,波赖帝吒,耶弥若吒乌都吒,拘罗帝吒,耆摩吒,娑婆诃。”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是药师如来的胁侍,又作月净菩萨、南无月光菩萨,一般造像为立像,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月光菩萨,有关他的出处众说不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他是印度古帝王,即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据佛教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记载,“此王具有大威德,后施头予劳度差婆罗门,满足檀波罗蜜行,又称月光菩萨”。

扩展资料: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许多亚洲国家,也和我国庆祝同样的中秋节。虽然节日称谓各异,习俗各种各样,但是中秋节跟春节、端午节一样,是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一天,恭逢月光菩萨圣诞。

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南无月光菩萨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圆定为佳节,实在是有团圆的民俗基础。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由于中国人从天上的月圆,来象征人间团圆美好的事物,因此,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而习俗上,出门在外的异乡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正如朱敦儒所说:「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中秋节不仅充分表现出中国人对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向往,更配合种种节俗活动,成为一个充满欢乐与诗趣的岁时节序。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除各式各样的月饼外,还有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赏月之夜,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中秋时节,凉风送爽,云稀雾少,月光显得特别皎洁明亮;民间除了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祭月(拜月娘)、赏月的起源:

祭月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当时主要在宫廷内进行。后来历代的帝王都沿袭这个仪式,每逢中秋节,必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现存北京的月坛,便是专门用于皇帝祭月的场所。八月十五相传是太阴娘娘月神的诞辰。在当天晚上,都会在屋外庭院摆设香案,案上放置香炉、烛台,燃烛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饼来敬奉月神,并且由妇女儿童负责祭拜(由于月亮属阴,所以一般来说,拜月只是妇女和儿童的活动,男子是不拜月的)。拜月时,全家成员齐集,以取团圆的意思。主祭的人是女家长,她先向神位上香,三叩首;然后其他女性按尊卑长幼行三叩首礼。

拜结束后,一家人围坐赏月一起喝「团圆酒」,吃「赏月饭」,尝「团圆饼」(即月饼)及爪果;从前,由于交通不便,故北方人拜月的水果多是各种梨子、苹果、石榴、葡萄、枣子、桃子、果藕、西瓜等。而南方盛产拜月的蔬果则有香蕉、柚子、杨桃、柿子、菱角、椰子、枇杷、佛手、菠萝、蜜桔、橙子、花生、芋头等。老人会指著月光,给儿童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的故事。

而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必须返回婆家团圆,民间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的俗谚,就反映了这个习俗。

祭月的习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后迅速流行于民间,与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有很密切的关系。《唐逸史》记载:鄂州人罗公远,俟候唐明皇在中秋夜赏月。看着玄宗目不转睛的一直望着明月,便邀请玄宗去游月宫。他取出一根拐子向着空中掷去,突然化为一条银色的大桥,他请玄宗一同上了大桥,差不多走了数十里远,觉得精光夺目,寒气逼人,才发现到达一座大宫殿前。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玄宗见到有数百个仙女穿着素练宽衣,在广大的宫廷中跳舞,歌声嘹亮,音韵非常优美,便问说:「这是什么曲子?」罗公远回答说:「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牢牢记住那曲子的声调,回到宫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记的声调,编成了一首《霓裳羽衣曲》。

这就是《霓裳羽衣曲》的由来。此曲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法曲,内容描写了唐玄宗上述到月宫见仙女的神话;所以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看见当时宫廷里表演此曲时,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天宫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神话极为脗合。

佛教于中秋赏月之夜 礼拜「月光徧照菩萨」

而佛教于中秋赏月之夜,礼拜的是「月光徧照菩萨」;月光徧照菩萨梵语candra_prabha,汉译有月光菩萨、月净菩萨、月光徧照菩萨等名。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月光徧照」在佛法上表静定,映现明澈清辉,容摄大千芸芸众生,使免于受贪、瞋、痴、三毒逼恼。月光菩萨身呈白色,乘于鹅座,手持月轮。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在药师佛的无量菩萨眷属里,他与日光菩萨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萨。两人都位居补处,秉持着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

关于月光菩萨的本生事迹,也与日光菩萨相同,都与药师佛有密切的关系。在久远的过去世,当电光如来住世时,有一梵士养育两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发心利乐有情、拯救浊世众生,其二子也随喜而发愿供养。梵士成佛之后,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萨。如同日光菩萨一样,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收在《大正藏》第20册660页),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佑,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因此为佛弟子者,际此中秋良心,应一心持咒、念并礼拜月光菩萨,自然能获佛菩萨加持垂护,净除烦恼及一切障碍,福慧增长,身心康泰,所求顺遂,事事吉祥!

《佛说月光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干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不忍见佛入于圆寂。而于此时。先入灭度。尔时众中。有一苾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舍利弗大目干连。有何因缘。今于佛前。先欲入灭。唯愿世尊。为解众疑。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汝今谛听。吾为汝说。舍利弗。大目干连。贪嗔痴等。诸漏断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非唯今日先欲入灭。于过去世。北印度内。有一大城。名曰贤石。长十二由旬。广阔亦尔。彼有国王。名为月光。寿四万岁有天眼宿命通。身色端严。诸相具足。光明照耀。如天满月。所往之处。不假灯烛日月之明。故号月光。统领四洲六万八千国土。时世丰熟。人民安隐。金银珍宝。饮食衣服。象马车乘。悉皆盈满。于城四门。皆有楼阁。户牖轩窗。俱用众宝而为严饰。街巷道陌。扫洒清净。竖立幢幡。宝盖真珠璎珞。复有沉香粖香栴檀之香。微风时起。吹其香气。周遍国城。车马行人。不闻秽气。处处复有花果树木。多摩罗树。迦尼迦啰树。无优树。贝多树。娑罗树。帝罗迦树。龙花树。末俱罗树。阿底目伽树。播吒罗树。繁郁茂盛。鹦鹉舍利。迦陵频伽。俱计罗鸟等。于诸树间。作微妙音。于城内外。流泉浴池。常出好花。优钵罗花。俱母那花。奔吒利迦花等。如是富贵。种种装严。佛告苾刍。尔时月光天子。于市肆街巷及城四门。堆聚金银珍宝象马车乘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种种庄严之物。即击金鼓。告令众人。月光天子。以种种财物。普施一切。随意所须求者相给。尔时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皆至王城。求其所施。无不丰足。得大富贵。无一贫乏及徒行者。尔时月光天子。复自思惟。虽诸众生无有贫乏。对我所用犹未齐等。复以细妙衣服。最上珍宝。头冠璎珞。卧具饮食等。施诸众生。富贵庄严。皆如月光天子身。城邑宫殿。楼阁园林。种种严饰。如忉利天。有七十二百千那由他人。常止此城。有二千五百大臣。有二辅相。一名大月。二名持地。容貌端正。福德淳厚。智慧深远。高才博识。恒以十善。化诸众生。是时大月。于夜睡眠。而作一梦。王戴天冠。变黑烟色。复有鬼来。就王头上。夺冠而去。作是梦已。忧惶惊惧。恐有不祥而自思惟。我王慈愍。惠施一切。求者不违。必有恶人。来乞王头。作是念已。即用七宝。造一宝头。如有乞者。以此代之。时持地辅相。亦作一梦。见月光身。四体分散。即召婆罗门。占梦凶吉。婆罗门曰。此梦甚恶。必有远人。来乞王头。持地闻已。悲泣感伤。云何我王。有斯大祸。尔时一万三千五百亲位大臣。俱作恶梦。幢幡倒地。金鼓不鸣。恩爱别离。悲啼哭泣。如是梦已。共相议曰。王若不吉。一切众生。谁为救济。我等云何而得安隐。时月光天子。又告大臣。尽我寿命。施于众生。不得间断。尔时香醉山中。有大婆罗门。名曰恶眼。聪明多智。善解技术。知月光天子。于城四门。大开施会。击鼓宣令。普告四方。求者供给。而无乏少。我今往彼。乞于王头。作是语已。下香醉山。山有天人。知婆罗门来乞王头。悲痛伤叹。苦哉苦哉。此王心怀慈愍。利乐群生。如若命终。世间薄祐。作是语时。天地昏黑。日月不现。泉井枯干。暴风卒起。吹砂走石。树木摧折。大地震动。有如是不祥之相。去城不远。有一仙人。身具五通。名弥湿嚩弭怛啰。与五百眷属。常以慈愍。护念众生。见此征祥。甚怀忧恼。告摩拏嚩迦曰。必有灾祸。临于民主。我等云何而为救护。虚空中紧那罗众及诸天人。皆悉下泪。如降微雨。一切人民。心怀惊怖。时恶眼婆罗门。将欲至城。护城天人。诣月光天子前。今有恶人。从香醉山来。怀杀害心。欲乞王头。不得听之。宜保爱自身。固安圣体。王既闻已。心生踊跃。叹言善哉。令我圆满檀波罗蜜。时恶眼婆罗门。即入王城。守门天人。见婆罗门。神情丑恶。隔住门外。终不放入。时月光天子。知彼来至不放入城。即告宰臣大月。有婆罗门。从香醉山来欲见于我。令彼门司不得障碍。大月受教。白守门天人。即令放入。大月见已。问婆罗门曰。汝来至此。有何所求。婆罗门言。我闻月光天子。慈愍有情。设大施会。若有所求。一切无吝。今来至此。欲乞王头。大月告言。婆罗门。王头脓血所成。终归烂坏。汝今乞得。有何所用。我有七宝头。复有种种金银珍宝。俱奉施之。乃令子孙永得大富。婆罗门言。我本乞头非为珍宝。时二大臣。啼泣雨泪。悲痛忧恼。我等云何得免斯害。时婆罗门。即诣王前。见已顶礼。住立一面。合掌白言。闻王慈愍普施一切。我今远来。只乞王头愿垂慈愍。欢喜布施。而说偈言菩萨志求无上智,安住最胜清净法 愿垂慈愍速舍头,圆满檀度波罗蜜。时月光天子,即起合掌而说偈言。父母所生不净身,汝求我头欢喜舍。满尔本愿称心归,令我速成菩提果。

说此偈已。白婆罗门言。勿嫌我头。骨髓脓血。皮肉相连。无有清净。而即施之。满汝本愿。时婆罗门。心大欢喜。王欲截头。即去头冠。是时南赡部洲。一切头冠悉皆落地。人各惊惶。辅相二人。不忍见王舍弃身命。即于彼处。自尽其寿。以善根力。生大梵宫。时菩摩夜叉。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苦哉天子。今将命终。复有百千亿人。奔诣王宫。啼泣下泪。伤爱别离。王即说法。安慰令发道心。婆罗门言。王若舍头。宜于净处。王即告言。我有一苑。名摩尼宝藏。花果茂盛。流泉浴池。种种庄严。最为第一。于斯舍头。汝意云何。婆罗门言。宜速往彼。王即携剑。往彼苑中。立瞻卜树下。告婆罗门言。我今舍头。汝来截之。婆罗门曰。王不自断。令我持刃。非布施行。时有护苑天人。见是事已。悲泣涕泪。告婆罗门曰。汝大恶人。月光天子。慈愍一切。普利群生。何以此处。害天子命。王告天人。莫作是言障碍胜事。我于过去无量生中。为大国王。于此苑内。千度舍头。时诸天人。皆无障碍。昔济饿虎。舍身命等。超于慈氏四十劫。彼时天人。亦不障碍。汝于今日。发随喜心。当获胜利。月光天子。复告天龙八部一切贤圣。我今舍头。不求轮王。不求生天。不求魔王。不求帝释。不求梵王。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令未受化者回心受化。已受化者速得解脱。得解脱者圆证寂灭究竟彼岸。又愿命终之后。舍利如白芥子。于摩尼宝藏苑。建一大塔。令一切众生。礼拜供养见闻随喜。命终之后。皆得生天。发菩提心。出生死界。发是愿已。婆罗门曰。王舍内财。甚为稀有。于未来世。速成佛道。作是语时。王以首发。系无忧树枝。即执利剑。自断其头。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于虚空中。天人赞言。善哉善哉。今月光天子当得成佛。复雨优钵罗花。钵纳摩花。俱母那花。曼陀罗花。及沉香.粖香.旃檀之香。种种供养。即以旃檀香木。焚烧遗体。收其舍利。于摩尼苑及四衢路。各起一塔。恒时供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于此苑中。行住坐卧。及于塔前。瞻礼供养。命终之后。生六欲天。及梵天上。尔时佛告诸苾刍。往昔月光天子者。今我身是大月持地二辅相者。今舍利弗大目干连是。恶眼婆罗门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是因缘。先于佛前。而请入灭。时诸苾刍。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礼佛而退  佛说月光菩萨经

{月光菩萨}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俗神之一又叫太阴星主、月姑、月宫娘娘、月娘、等。中国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广为流传,{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有类似记载。嫦娥奔月后成了月亮的主人,即成了月光菩萨。月光菩萨身着朝服,手持芴板站立於莲花之中;宫灯高挂,桂树郁葱;庭柱刻有{敬天地风调雨顺,贺日月国泰民安}对联,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月有阴晴园缺,月满而亏,月亏而生发,月亮的圆缺诱发人们种种幻想,{白兔捣药}使月亮更加神秘。月光菩萨是位慈悲为怀的女神,常化为月华降到人间,遇之者即得福禄。

俗话说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缘分是一种很玄妙的感应,一般与佛有缘的人都具有喜爱佛教、行善布施、亲近三宝等征兆。

人与人之间存在缘分、人与宗教之间存在缘分、人与物品之间也存在缘分,缘分到了自然就会让他们相遇。而所谓的缘分就是一种玄妙的关联感应,它能够让千里之外的两个人相遇相知、能够让两个毫无交集的东西相逢得遇。而一个人能不能亲近佛,也要看缘分深浅。

与佛有缘的出生日

1弥勒菩萨诞辰 正月初一

2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3定光佛诞辰 正月初六

4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5释迦佛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

6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7释迦佛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

8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9观音菩萨诞辰 二月十九

10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11普贤菩萨诞辰 二月廿一

12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13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

14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15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

16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

17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

18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

19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

20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

21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22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23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24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25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26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命带佛缘的特点是什么

1、喜爱佛教:与一个人、一种信仰、一件物品有缘分,必定是一见面就新生喜爱的。所以命带佛缘的人首要特点就是喜爱佛教,喜爱与佛有关的东西,心里不会对佛有任何反感,这样他们才能够亲近佛,并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去信奉佛。

2、行善布施:佛是十分仁慈的,而与佛有缘的人必定是也是心善仁慈的人,他们平日里不但喜欢乐于助人,还喜欢行善布施,时不时地就会帮助他人。佛教讲究因果循环,一般这种人最后都是会收获很好的回报的,所以平日里多多与人为善是很有必要的。

3、亲近三宝:佛教有三宝,即释迦摩尼佛、佛法经书、修行的佛门弟子。如果一个人命带佛缘,那么必定是有着亲近三宝的先天能力的,首先他们对释迦摩尼佛十分崇敬,要时不时地就去参拜;其次他们对佛法经书十分了解,甚至能够背诵入流;最后他们还将佛教教义付诸行动,并且喜欢亲近佛教弟子。

 凡是都讲求一个缘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不少人将自己的出生和一些特定的日子联系起来,其中便有一些是和佛有缘的。那么与佛有缘的出生日是哪些?

  与佛有缘的出生日是哪些

 农历2、7日

农历2日和7日出生的人,生性单纯可爱,他们的心地很善良,常做善事,和佛祖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不管做什么都能得到老天爷的加持,一辈子平安幸福。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工作得心应手,生活平静无忧,注定是享福之人。

  诸佛菩萨殊胜诞辰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十二月二十九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